除了韓粉直播主發大財外,連借廁所議員都發了
報告曾議長,高雄真的很安靜,尤其你們家議員可能涉嫌圖利的時候。
看到這個新聞,很是感慨。
對市民來說,政治人物為何難以信任,因為 #有關係,#就會沒關係,#關係好,#事業就會更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少部分心術不正的人,獲得權力之後,濫用、特權、施壓。
為什麼這幾年所謂的第三勢力、青年參政成為一股被期待的新勢力?
就是基層民眾已經 #受夠政治被少部分人壟斷, #真正的艱苦人老實的求生存, #奸巧的投機者卻是輕鬆的賺取大把不義之財。
大家真的受夠了,急需有更多能替毫無關係、毫無背景的民眾發聲的民意代表,出來把這些爛人取代掉。
邱于軒議員是我們高雄的大砲議員,昨天才怒嗆陳其邁市長刪社福預算(市長無法刪預算、你夫家又開社福機構...顆顆)
應該要盡快出來將事情說清楚,以免觀感真的有夠差。
高雄, #可以很安靜,但 #不是被踢爆疑似圖利之虞的時候才在安靜。
新聞:
踢爆李眉蓁論文抄襲事件的前促轉會副研究員吳佩蓉,稍早再度在臉書上揭露,點名KMT議員邱于軒,「妳夫婿承攬高市中小學營養午餐食材標案,有無據實告知招標單位你們之間的身分關係?」
👉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23528
吳佩蓉更指出:
「請問邱于軒議員,妳的夫婿張簡正偉是否曾向招標單位主動具實表明妳們的關係(包括民代身分)?
若無,已經涉及違法。民代掌握預算審議權,夫婿卻頻繁投標並持續承攬受監督學校的標案,市民的觀感如何,邱于軒議員自己心裡應該有數吧?!」
如何 得 知 論文 有無 抄襲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究竟是特權還是禮遇呢?
報告曾議長,高雄真的很安靜,尤其你們家議員可能涉嫌圖利的時候。
看到這個新聞,很是感慨。
對市民來說,政治人物為何難以信任,因為 #有關係,#就會沒關係,#關係好,#事業就會更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少部分心術不正的人,獲得權力之後,濫用、特權、施壓。
為什麼這幾年所謂的第三勢力、青年參政成為一股被期待的新勢力?
就是基層民眾已經 #受夠政治被少部分人壟斷, #真正的艱苦人老實的求生存, #奸巧的投機者卻是輕鬆的賺取大把不義之財。
大家真的受夠了,急需有更多能替毫無關係、毫無背景的民眾發聲的民意代表,出來把這些爛人取代掉。
邱于軒議員是我們高雄的大砲議員,昨天才怒嗆陳其邁市長刪社福預算(市長無法刪預算、你夫家又開社福機構...顆顆)
應該要盡快出來將事情說清楚,以免觀感真的有夠差。
高雄, #可以很安靜,但 #不是被踢爆疑似圖利之虞的時候才在安靜。
新聞:
踢爆李眉蓁論文抄襲事件的前促轉會副研究員吳佩蓉,稍早再度在臉書上揭露,點名KMT議員邱于軒,「妳夫婿承攬高市中小學營養午餐食材標案,有無據實告知招標單位你們之間的身分關係?」
👉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23528
吳佩蓉更指出:
「請問邱于軒議員,妳的夫婿張簡正偉是否曾向招標單位主動具實表明妳們的關係(包括民代身分)?
若無,已經涉及違法。民代掌握預算審議權,夫婿卻頻繁投標並持續承攬受監督學校的標案,市民的觀感如何,邱于軒議員自己心裡應該有數吧?!」
如何 得 知 論文 有無 抄襲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理小說中的羅生門如何演很大又把事情弄得好複雜】
如果喜歡武俠小說的讀者,一定知道武俠小說中的反派不一定是惡毒心腸,正派行事也不一定光明正大,例如金毛獅王和滅絕師太~
這樣一個角色究竟是好是壞,常搞得讀者好亂,或像《我們與惡的距離》講的:「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有趣的是,在推理中有一種寫法,可以把其實不難的事,弄得是眼花繚亂的又很複雜,這是什麼呢?這就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
而且絕大多數,都會和社會觀察或生活日常的事件加上想像有關,就像我們過去聽說的所羅門審判和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
兩個都強調是嬰孩真正母親的婦人,所羅門決定用一刀來辨明真相;一個則是一對夫婦路上遇強盜,真相簡直是古代推理金三角。
事實上,這些故事之所以糾結難解,多是因為眾人各說各話,混淆了真相的結果;既可以用在平均的結構,也可以讓劇情直接形容。
就像最近當紅劇場《誰是被害者》中,正了又正,實在超正的演員許瑋甯,當初在電影《失控謊言》裡演繹的周曉晨,就曾自剖過-
有些時候,我們其實沒有說謊,那都是真的!只是選擇了自己想要說的而已;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己腦補錯了的還能怪誰嗎?
這類設計的關鍵,通常會由一樁必上熱搜的犯罪開始,接著多見以3~5人第一人稱我或全知觀點等各自表態意見作劇情結構的分配。
而且因為如今資訊世代與自媒體的流行,很多時候,人們生活日常所見,至少新聞上,就是一樁樁叫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的羅生門。
如疫情來源、知名女藝人猝死原因、政治人物有無收賄疑雲,論文96%相像該是抄襲了吧,還有早前某夫人家族國有土地等,都是。
也可以說生活即推理,推理即生活-那這樣就一定要來推薦臺灣作家天地無限《第四名被害者》與作家臥斧《FIX》和《螞蟻上樹》。
一個以生活日常公眾媒體與自媒體的八卦嗜血,一個以武俠小說特有的章回對仗、孤兒主角還有粉條拌絞肉的典故,來寫人間悲劇。
《FIX》則真實根據臺灣冤案平反七案的疑點謬誤,解釋「修理、補齊、校準與牢記」的"FIX",重新審視臺灣社會重大刑案並行改編。
不過有時結構平均的劇情分配,並不是太好上手;如果想找多人平均範例,可看日本湊佳苗《告白》和長崎尚志《沉睡黃泉之森》。
一個神職/殉教/慈愛/求道/信奉/傳道六章講校園師生;一個消失的漫畫家/邪馬台國的女帝/是天堂還是地獄/黑暗中的少年四則貫串。
兩書的分章超~均勻,看得出來是事先規劃好,加以分配各自劇情含量與詭計伏雷的結果,不過寫作本來就是需要事先規劃打草稿。
特別重要的是,一樁懸案的案件與謎團,過程中畢竟要花很多篇幅鋪排,所以絕不能太爛禁不起推敲,推理一直回到原點則是常態。
但因常涉及視角的轉換與同質性事件發展,讀者常會被章與章之間的類比或銜接的內容混淆,這跟平行雙女過去現在那種交錯很像。
或許讀者過往只會覺得虛擬實境的真真假假才叫人印象深刻,不過事實上,小說的本質是虛構,但多數時候,都建立在真實之上的。
真實之外,就要靠作者的灰色腦細胞,如何絞盡腦汁的讓讀者在霧裡看花中,發現到最後,竟然至少還有三度逆轉的驚喜/驚嚇彩蛋。
所以這類最常與混淆系的,例如推理小說中長得不像兇手的兇手:人正闇黑系或侏儒兒童外貌,或者真假真凶的偏見誤導攜手合作。
不過其實,這種各說各話各有所見的套用,也不只是在推理出現,古詩有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又見山是山,還有少年中晚的差別。
在這裡也冒昧借用已故李登輝前總統晚年名言;「我是不是我的我」;甚至當人們認定「作者已死」並開始寫心得時,都是時候。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人物劇情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