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分享】林仁廷《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
。
人們沒有從關係中學到如何照顧自己,因此才會把童年的渴望與匱乏,寄望於某人再一次來照顧自己,但最後總是失望挫折。
依附關係非常重要,情感要有所交流,孩子才能從中學到相對的獨立與成長,並影響成人期的感情經營。依附類型所影響的表現分別是:
#安全依附型:由獨立、信任與適度依賴組成。這是最理想的型態,能照顧自己也能照顧對方,平衡互補。
#逃避依附型:冷漠、逃避親密、壓抑、不表露情感、強迫性自我依賴,並與伴侶保持距離。
#焦慮依附型:又可以分為兩類焦慮。一、無助型:歇斯底里、不知所措、合作討好、沉溺於迷戀與被愛,富有誘惑性但缺乏界線;二、混亂型:陷於想像中被拋棄的恐懼,導致憤怒、苛求、勒索、控制,處於想要又不想要的兩極矛盾當中。
後兩型因缺乏安全感,建立關係時常帶著害怕、無助且反覆。
。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7511?utm_campaign=integromat.new&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main&ref=fbmain&fbclid=IwAR36swZZ7YVAPLjKmSuEmkqk6kSmkLh7tkpcG3IXRLuh1qE5-LqV948DfAU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如何照顧 失 智 父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要試圖急切地,消除恐懼、焦慮的不舒服感覺,因為當你急切想消除那些不舒服感覺時,你會立刻的奔向你想依賴的人,會希望透過依附在和另一個人的關係中,讓自己以為自己是安全的、有人要的,不會被遺棄的。
於是,你會不顧一切捨去自己,討饒、哀求,希望對方不要離開你,好讓你繼續依賴在他的身邊,渴求他的關注和愛惜。即使,這可能性相當微小。
只要一被恐懼及焦慮綁架、壓制,你就幾乎不會相信,自己能有獨立的勇氣和力量。
你會以為,一旦靠自己獨立,就會慘遭懲罰、排除,甚至責備與嘲諷。那些你兒時被驚嚇的經驗,會毫不遲疑說服你,這一切都是真的;你毫無能力,你只會被驅逐、被丟棄,你將會過得很可憐、很不幸、孤伶伶,沒有人聞問,也沒有人關心。甚至會被取笑,誰叫你自以為是。
真正讓你動彈不得,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是那些被你壓抑到潛意識的恐懼及焦慮,而不是你理智所知道的事實:你已經長大了,有獨立行動的自主和自由。
所以,請這樣為自己改變,不要放棄告訴自己:
「我已不是過去無助、恐懼的我,過去的我遭受過許多恐懼及擔心,因為我確實能力不足,也弱小。但是,現在的我,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懂得為自己分辨什麼才是對自己良善的事。
照顧、保護自己,我不再交給他人,期盼他人來滿足和負責。我願意好好擔負起照顧及支持自己的責任。我有意願和權利,先為自己的福祉著想,好好努力。」
#我們都來得及為自己療傷止痛
#成為自己內在夠好的父母
#成長,是能夠承接自己內在的情感歷程與體會
摘自《你過的,是誰的人生?》,蘇絢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2997
如何照顧 失 智 父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憶親園七里香下的悼念
我的母親張淑芬女士。她大半輩子、大多數的人都稱她:「張老師」!
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當老師的媽媽,但是每個人的媽媽,往往是他這一生的第一位老師——媽媽教我們如何吃、如何穿......直到我們能照顧自己後,甚至教我們如何照顧別人。
我的母親不只如此,她還教我如何做人。
母親是一位教育家,她不只將她在科學教育上的專業,運用在自然科教師的崗位上,也用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她教會我「好奇」
她教我張開雙眼、用心觀察外在的世界,從不拒絕我的發問,耐心回應我每一個問題,甚至在我有所懷疑時,鼓勵我去發掘其它可能的答案。她教我探索未知、勇敢嘗試、不怯於創新、不受已知的覊絆!
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這般才華洋溢的人——她研發運動會大會舞、指導學生科展、參與編訂教科書......就連在家操作烤箱、製麵機,也要出些食譜上沒有的花樣!
可以說,動腦筋不曾慢下來,動手做也從沒停過——直到晚年為帕金森症與失智疾患所苦......或許,當母親再也無法探索世界、創新事物時,她認知到自身的生命價值已經全然體現,該是在人生的舞台向世界謝幕了!
母親教會我的第二件事,就是認識「價值」——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
早年政府給的待遇微薄,雙親都是公教人員的我們,自然不會是富貴人家;只不過由於家裡有兩份薪水,從小父母就不曾讓子女匱乏過。
然而,在台灣經濟起飛前,我小時候的社區中,仍有許多在貧窮綫掙扎的家庭。
有一回,玩伴約我中午放學後,一起到碼頭附近的市場,撿拾攤販棄置的菜葉,並幫忙拉著板車送到他家——那是他們全家的餐食來源,朋友慷慨地分我一份,我於是興高采烈地帶回家獻寶。
當母親搞清楚那包雜菜的由來後,既沒有斥責我荒廢功課、也沒有告誡我以後不得如何如何;她只是問明白我確實有幫上忙,然後細心地摘洗乾淨,調理出我生平掙得的第一份午餐。
母親沒說、但是我懂:
每個奮鬥的生命,都應得平等與尊嚴!
最後母親教我,何謂「責任」?
也就是為自己所做的承諾負責。
由於父親配住的宿舍鄰近客運車站,小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例假日全家搭車到澄清湖風景區,尤其那裡有當年新建的水族館。
如同漫畫小叮噹裡大雄惹禍的情節,這一回我向同學炫耀常去水族館,不知怎地就答應下回要帶對方一起去參觀;結果禮拜天同學來到家裡,倆人天真地等待大人帶我們出門,那天似乎父親在公司值班,母親盛裝有喜宴,直到我們彼此搞清楚對方的假日安排後,母親蹬著高跟鞋、二話不說,帶著兩個小毛頭到水族館半日遊,並搭配自然科教學導覽。
送走同學後,母親將我訓斥一番,懲罰的具體內容早已印象模糊,但我仍記得,當看到母親爽約遭親戚責怪,心中說不出有多難受。
母親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她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她更清楚該如何讓孩子得到。
於是,在母親的教導下,我對世界充滿好奇,我渇求新知、勇於突破窠臼;在母親的鼓勵下,我努力實踐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最後在母親的寬容下,我體悟自身的責任,嚴肅看待自己的承諾,並且珍惜身邊那為我分攤、愛我的人!
謝謝妳,我的母親、張淑芬老師。
如何照顧 失 智 父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照顧 失 智 父母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弘儀慷慨解囊感動全場👉http://yt1.piee.pw/wg67c
▶來賓悲慘遭遇鄭弘儀也不忍!👉http://yt1.piee.pw/u55dy
▶王崇禮打臉命理師揪出驚人真相!👉http://yt1.piee.pw/wqs9e
▶呂文婉偷看前夫手扎自省覺醒👉http://yt1.piee.pw/x6nws
▶新婚夫妻不避孕白虎凶兆!👉http://yt1.piee.pw/vb4wl
▶鄭弘儀靈魂拷問黃宥嘉!👉http://yt1.piee.pw/vt3ny
▶單身不是沒原因?呂文婉遭眾人砲轟👉http://yt1.piee.pw/x6gx3
▶呂文婉驚曝無性生活?👉http://yt1.piee.pw/w65vz
00:00 開場介紹
01:50 兒子狠心打媽媽耳光?母親泣訴:你這樣對媽媽?
11:10 丁靜怡如何教育孩子?
13:22 黃宥嘉醫師怎麼教育小孩?
16:52 啃老族要零用錢驚呆世人
20:37 太太對先生頤指氣使?女兒也跟著瞧不起?
24:15 親子專家怎麼教失去理智的孩子?
29:22 丁靜怡家規曝光?
33:54 丁靜怡如何管小孩?
44:15 邵俐姸父女疏離,把爸爸當成是變態?
50:59 夜店遇到親爹,劇情超展開!
1:03:41 原生家庭影響婚姻觀 ?
1:04:40 說謊的孩子!背後說謊的動機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2020#新聞挖挖哇#鄭弘儀#邵俐姸#原生家庭

如何照顧 失 智 父母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山料聊聊】由「一件襯衫」出品,黃山料主持之對談式節目,於2020年04月30日首播,第一季於12月31日前播畢25集。
【山料聊聊】試播集 - 柯佳嬿
https://youtu.be/f-_Q3a6sffE
【山料聊聊】第1集 - 韋禮安
https://youtu.be/3vgMbzkj4us
【山料聊聊】第2集-小燈泡媽媽王婉諭
https://youtu.be/9APzWkmbfXM
【山料聊聊】第3集 - 白癡公主
https://youtu.be/RloIMZ5HcZ0
【山料聊聊】第4集 - 周興哲
https://youtu.be/XPChp11064U
【山料聊聊】第5集 - 楊丞琳
https://youtu.be/thrX5KBRmcY
【山料聊聊】第6集 - 山料媽媽
https://youtu.be/gQdCGA0pMcI
【山料聊聊】第7集 - 吳姍儒Sandy Wu
https://youtu.be/fYk1EqEd3VY
【山料聊聊】第8集 - 阿翰PO影片
https://youtu.be/KMFTFHkOpVs
【山料聊聊】第9集 - Peter Su
https://youtu.be/EC8TbwxZTTU
【山料聊聊】第10集 - 薔薔
https://youtu.be/9LzG0ejHpq0
-
出品方:一件襯衫
https://www.facebook.com/the.shirt.me...
主持人:黃山料
https://www.facebook.com/shanliaohuang/
錄影場地:SELF Oasis 綠洲
https://www.facebook.com/selfoasis?locale=tw_TW
【 採訪後記 】
撰文者: 王怡文、黃山料
徐若瑄結婚以後,她成為孩子們「夢寐以求的母親」,當未成年女兒談戀愛,她不反對,只找了一個深夜,和女兒炫耀自己青春歲月裡與男人的愛情故事。
她告訴女兒,媽媽現在結婚了,成了辛苦的模樣,妳千萬別這麼辛苦。但若真的踏上一條辛苦的路,媽媽也永遠在,只要妳回家,家是妳溫暖的港。
她不反對孩子哭鬧,支持孩子「有情緒」,生氣是很正常的,理解自己為什麼產生情緒,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功課。不願只是媽媽,她願當孩子的算命師、當孩子的指南針、擔任嚮導、成為燈塔。
在工作中,她扮演徐若瑄;
在婚姻中,她扮演好李太太;
在家庭中,她扮演好媽媽的角色。
媽媽最痛的,是她最愛的孩子,終究都將離家而去。摯愛的兒子,有天終究會離開母親,奔向另一個女人。徐若瑄捨不得,但即使捨不得,也要逞強,告訴孩子:「你快走吧!」
唯有做好「被遺棄的心理準備」,感情才能走得長遠。
「一件襯衫」透過徐若瑄與黃山料的訪談,整理出她在「母親」路途上,發現媽媽們千萬要謹記的8件事:
一、孩子有情緒是好事
失控吼叫也可以,只要學會「不傷害自己」
小朋友表達情緒的能力有限,孩子不開心,會鬧脾氣,體罰或許能暫時制止,但那只基於害怕,無法根除問題。有智慧的家長,是不能走捷徑的。她建議讓孩子發洩,並發洩在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地方,當情緒過了,父母才出面理性溝通。
二、教會孩子體驗情緒,孩子也有生氣的權利
大人會生氣,小孩為何不能有情緒?徐若瑄教兒子「多種生氣的方法」:對枕頭出拳、在戶外大叫,教兒子釋放情緒,同時也與兒子共同尋找生氣的原因。未來,當媽媽不在你身邊,當你情緒來臨,將懂得照顧自己。
三、孩子哭鬧很討厭,其實他只是需要一份「理解」
2歲的小孩生氣就愛亂丟玩具;5歲的小孩經常故意調皮搗蛋。人生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屬於它的心理過程,而良好的溝通應建立在「懂得承接對方的想法」,首先聆聽他的話語,理解哭鬧的理由,再來溝通。
四、請不要強迫孩子,你只要成為「孩子的算命師」
生命沒有正確答案,不要替孩子做決定,只需要分享經驗,最終決定權是在孩子手上。若強迫孩子照著家長決定前進,結果卻不是孩子期望的,你將成為「罪魁禍首」。
五、妳愛孩子10分,但只要表現出5分就夠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採取不同作法。大人越說不要,小孩越想要做;妳想要他親親妳,可以先發制人,警告孩子別親妳!適時「口是心非」,妳的「詭計」可能就可以得逞了。
六、兒子不是妳的,是他老婆的
小孩從來就不「屬於」父母,他是獨立的個體,甚至有一天,他會有他的另一半、有他自己的生活。但他依然是妳的孩子,希望他會常常想起媽媽,至少逢年過節回來看看我,這樣簡單的奢望,應該還是容許的。
七、要做好被遺棄的心理準備,同時也要成為他的避風港。
孩子照顧年邁的父母,並不全是理所當然,所以提早做好覺悟。但,也要讓孩子明白,我會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只要你想家,我永遠都在。
八、從愛上孩子的那一刻,就得開始學習放手
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起,你一定隨時在學習如何真正去愛,但同時,也要學著不去緊握,待孩子羽翼豐滿時,鼓勵他勇敢的往外飛、用力闖、不害怕,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在你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