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局下半
#逆轉勝正要開始
#如何從期中敗選裡重新振作?
1946年11月期中大選,對美國總統杜魯門來說,是個寒冷的冬天。
前一年四月裡,聲望崇高的羅斯福總統積勞病逝,副手杜魯門臨危受命。八月,這個「看守總統」,下達了空投原子彈的重大決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劃上休止符。
杜魯門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嚴峻的內外情勢。在國際上,納粹灰飛煙滅,蘇聯和中共又趁虛而起;在國內,戰後經濟亟待恢復,而因為戰爭暫時被擺在一邊的社會矛盾,也死灰復燃。
杜魯門並不是一個天縱英明的總統。他不像前任的小羅斯福,貴族出身、富有個人魅力;他也不像艾森豪、麥克阿瑟等潛在的政治對手一樣,戰功彪炳、威震全球。絕大多數美國人對他印象不深,頂多就是個鄉下出身的二線老實男。
杜魯門並沒有因為自己「看守總統」的尷尬地位,就得過且過。在國內,他盡快把軍人復員、處理罷工事件、抑制高度通膨;在國際上,他著手重建歐洲、在中國主持國共和談、並與趁火打劫的蘇聯周旋。
但是此時,已經厭倦戰爭、厭倦民主黨十幾年長期執政的美國民眾們,在期中選舉賞了杜魯門重重的一巴掌。共和黨一舉拿下參眾兩院,杜魯門政權面臨跛腳的命運。情勢悲觀到,當時同黨的年輕參議員傅爾布萊特(J. William Fulbright)公然向杜魯門逼宮,要求杜魯門任命共和黨人擔任國務卿。
面對到這種難堪的局面,杜魯門敏銳地認清了問題的本質。回到白宮,杜魯門向其幕僚傳達了一個清楚的訊息:我們期中選舉大敗,並不是因為選民討厭民主黨,而是因為這一年多來,我們的施政模稜兩可,搞得跟共和黨沒有兩樣;選民想看到的民主黨,應該是一個遵循羅斯福「新政(New Deal)」路線,有自由主義理念的民主黨,而不是那跟隨著共和黨的保守口號起舞的搖擺黨。
杜魯門並沒有被敗選給打得茫掉,而是更積極地展開聚焦與溝通的過程:
🔹推動黨內小組座談,在不斷的對話辯證中凝聚共識
🔹主動出擊、主導政策議題,總統親自下鄉演講,明確地與選民溝通,不讓對手有打迷糊仗的空間。
🔹杜魯門也沒有因為敗選,就把民權、健保等當時還很有爭議性的進步政策擺在一邊,反而是以總統之尊勇敢地扛起責任,讓那些富有理念的年輕幕僚們盡情發揮。
杜魯門鴨子划水般的努力,選民看到了。
總統大選,杜魯門逆風而行。不但有共和黨籍的杜威(Thomas Dewey)強勢挑戰,民主黨內大派系「南方民主黨人(Dixiecrats)」的大老參議員瑟蒙德(Strom Thurmond)還脫黨參選。
選前眾家民調(包括權威性的蓋洛普民調公司)都顯示票源被瓜分,杜魯門會以百分之十以上的差距敗給對手杜威。甚至大報《芝加哥每日論壇報》都印好了「杜威擊潰杜魯門」的頭條號外,準備當晚刊出(請見第一張附圖)。
結果出來,杜魯門跌破所有人的眼鏡,以近百分之五的差距擊敗杜威,更囊括了高達二十八個州的選舉人票,芝加哥的報紙頭條成了當晚美國最大的笑話。
>>>>杜魯門的座右銘<<<<
杜魯門有兩句奉為圭臬的名言,是全世界的人都耳熟能詳的:
🔹責任,我來扛起!(The buck stops here!)
🔹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
這兩句話,反映的是杜魯門的人格特質。他雖然謹慎、謙和,有時會給人沒有存在感的印象,但在重大決策上,他絕對不避艱難,一肩扛起責任。
杜魯門雖然不是美國史上最有名的總統,但他對後世的影響卻極其深遠。他帶領美國挺過了終戰時期詭譎的國內外情勢,為後來的民權、社福與冷戰方針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有當責感的領導人<<<<
回到台灣。前一天中共搞了個「愚人節攻勢」,兩台殲11戰鬥機公然越過海峽中線,挑釁台灣。
可是,正因為這個突發事件,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誰是真正有當責感,維護台灣主權的領導人!其它總統選舉的有力挑戰者,遇到這種公然挑釁,都在打哈哈避重就輕,沒一個能幫台灣人民的安全福祉說句公道話。真正能扛住壓力,為台灣討公道的,正是那個默默做事,老被人看扁的現任總統蔡英文。
面對吃力不討好的年金、勞權、同婚改革議題,蔡總統從不閃躲。改革的成效未必盡如人意,也難免開太多戰線而失去焦點。失焦與疏於溝通的結果,是民眾的不諒解,輿論萬箭穿心,但,真正體現了杜魯門「責任,我來扛起」「愈熱,就愈要進廚房」的價值觀的,仍是我們的蔡英文總統。
去年底的期中選舉,對蔡英文總統固然是一大打擊。我們覺得選舉結果對她並不公平,但我們也期許她,能清理戰場、議題重新聚焦、凝結黨內共識、主動出擊與民眾溝通。而最重要的,是民進黨要不忘初衷,更加堅持主權與改革價值觀。
期待明年大選,能像杜魯門的「1948年奇蹟」一樣逆轉勝!台灣,九局下半;我們,還有希望。
如何從期中敗選裡重新振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九局下半
#逆轉勝正要開始
#如何從期中敗選裡重新振作?
1946年11月期中大選,對美國總統杜魯門來說,是個寒冷的冬天。
前一年四月裡,聲望崇高的羅斯福總統積勞病逝,副手杜魯門臨危受命。八月,這個「看守總統」,下達了空投原子彈的重大決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劃上休止符。
杜魯門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嚴峻的內外情勢。在國際上,納粹灰飛煙滅,蘇聯和中共又趁虛而起;在國內,戰後經濟亟待恢復,而因為戰爭暫時被擺在一邊的社會矛盾,也死灰復燃。
杜魯門並不是一個天縱英明的總統。他不像前任的小羅斯福,貴族出身、富有個人魅力;他也不像艾森豪、麥克阿瑟等潛在的政治對手一樣,戰功彪炳、威震全球。絕大多數美國人對他印象不深,頂多就是個鄉下出身的二線老實男。
杜魯門並沒有因為自己「看守總統」的尷尬地位,就得過且過。在國內,他盡快把軍人復員、處理罷工事件、抑制高度通膨;在國際上,他著手重建歐洲、在中國主持國共和談、並與趁火打劫的蘇聯周旋。
但是此時,已經厭倦戰爭、厭倦民主黨十幾年長期執政的美國民眾們,在期中選舉賞了杜魯門重重的一巴掌。共和黨一舉拿下參眾兩院,杜魯門政權面臨跛腳的命運。情勢悲觀到,當時同黨的年輕參議員傅爾布萊特(J. William Fulbright)公然向杜魯門逼宮,要求杜魯門任命共和黨人擔任國務卿。
面對到這種難堪的局面,杜魯門敏銳地認清了問題的本質。回到白宮,杜魯門向其幕僚傳達了一個清楚的訊息:我們期中選舉大敗,並不是因為選民討厭民主黨,而是因為這一年多來,我們的施政模稜兩可,搞得跟共和黨沒有兩樣;選民想看到的民主黨,應該是一個遵循羅斯福「新政(New Deal)」路線,有自由主義理念的民主黨,而不是那跟隨著共和黨的保守口號起舞的搖擺黨。
杜魯門並沒有被敗選給打得茫掉,而是更積極地展開聚焦與溝通的過程:
🔹推動黨內小組座談,在不斷的對話辯證中凝聚共識
🔹主動出擊、主導政策議題,總統親自下鄉演講,明確地與選民溝通,不讓對手有打迷糊仗的空間。
🔹杜魯門也沒有因為敗選,就把民權、健保等當時還很有爭議性的進步政策擺在一邊,反而是以總統之尊勇敢地扛起責任,讓那些富有理念的年輕幕僚們盡情發揮。
杜魯門鴨子划水般的努力,選民看到了。
總統大選,杜魯門逆風而行。不但有共和黨籍的杜威(Thomas Dewey)強勢挑戰,民主黨內大派系「南方民主黨人(Dixiecrats)」的大老參議員瑟蒙德(Strom Thurmond)還脫黨參選。
選前眾家民調(包括權威性的蓋洛普民調公司)都顯示票源被瓜分,杜魯門會以百分之十以上的差距敗給對手杜威。甚至大報《芝加哥每日論壇報》都印好了「杜威擊潰杜魯門」的頭條號外,準備當晚刊出(請見第一張附圖)。
結果出來,杜魯門跌破所有人的眼鏡,以近百分之五的差距擊敗杜威,更囊括了高達二十八個州的選舉人票,芝加哥的報紙頭條成了當晚美國最大的笑話。
>>>>杜魯門的座右銘<<<<
杜魯門有兩句奉為圭臬的名言,是全世界的人都耳熟能詳的:
🔹責任,我來扛起!(The buck stops here!)
🔹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
這兩句話,反映的是杜魯門的人格特質。他雖然謹慎、謙和,有時會給人沒有存在感的印象,但在重大決策上,他絕對不避艱難,一肩扛起責任。
杜魯門雖然不是美國史上最有名的總統,但他對後世的影響卻極其深遠。他帶領美國挺過了終戰時期詭譎的國內外情勢,為後來的民權、社福與冷戰方針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有當責感的領導人<<<<
回到台灣。前一天中共搞了個「愚人節攻勢」,兩台殲11戰鬥機公然越過海峽中線,挑釁台灣。
可是,正因為這個突發事件,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誰是真正有當責感,維護台灣主權的領導人!其它總統選舉的有力挑戰者,遇到這種公然挑釁,都在打哈哈避重就輕,沒一個能幫台灣人民的安全福祉說句公道話。真正能扛住壓力,為台灣討公道的,正是那個默默做事,老被人看扁的現任總統蔡英文。
面對吃力不討好的年金、勞權、同婚改革議題,蔡總統從不閃躲。改革的成效未必盡如人意,也難免開太多戰線而失去焦點。失焦與疏於溝通的結果,是民眾的不諒解,輿論萬箭穿心,但,真正體現了杜魯門「責任,我來扛起」「愈熱,就愈要進廚房」的價值觀的,仍是我們的蔡英文總統。
去年底的期中選舉,對蔡英文總統固然是一大打擊。我們覺得選舉結果對她並不公平,但我們也期許她,能清理戰場、議題重新聚焦、凝結黨內共識、主動出擊與民眾溝通。而最重要的,是民進黨要不忘初衷,更加堅持主權與改革價值觀。
期待明年大選,能像杜魯門的「1948年奇蹟」一樣逆轉勝!台灣,九局下半;我們,還有希望。
如何從期中敗選裡重新振作 在 [完整字幕]陳時中自行宣布敗選哽咽祝福蔣萬安:我讓大家失望 ... 的推薦與評價
最火選戰熱話題、最快各縣市開票!點下去就對了! https://2022vote.ebc.net.tw#開票#直播#陳時中#蔣萬安#東森新聞#劉寶傑#吳宇舒#九合一選舉#市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