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間寶包發燒怎麼辦?】 #發燒處理原則
疫情期間,相信爸媽們最不想要遇到的就是寶包生病了!糾結是否去看醫生時,焦慮感就會隨之提升。阿包醫生門診中也遇到爸媽分享擔憂的心情,尤其當孩子發燒時不知道該如何判斷是否就醫,而且現在疫情關係需要顧慮更多,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當孩子發燒時該怎麼辦?
🎯#幾度算發燒?
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代表身體正在發炎或在對抗病菌喔!溫度指標為當耳溫、肛溫達到38度就算是發燒,而量額溫或是腋溫須注意周遭環境溫度的影響。
🎯#發燒後該怎麼做?
當孩子發燒時先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並可把握以下原則:
📍觀察孩子精神狀況,例如活動力、食慾、睡眠等
📍定時記錄體溫
📍當孩子發熱時記得減少衣物被蓋;發冷時再給予衣物保暖
📍開始流汗時替換乾淨衣物與散熱
📍多給予水分與好入口的營養料理
📍保持室內通風
📍多休息
🎯#退燒藥的給藥原則是什麼?
當孩子持續燒到38.5度可考慮使用退燒藥,藥物可分為口服退燒藥與肛門塞劑。
📍口服退燒藥水:間隔4~6小時服用,由於口服藥需經由胃腸道吸收,效果比較慢,平均約30~60分鐘才會慢慢退燒。
📍肛門塞劑:建議超過39度再使用,時間也是間隔4~6小時使用,而它是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大多能在30分鐘內發揮退燒效果。
🎯#什麼時候要就醫?
當孩子發生以下狀況時請不要等他人建議,應立即就醫,不可再拖延喔!
📍0~3個月的寶寶發燒應立即送醫(施打疫苗的發燒反應不在此限)
📍發燒持續3天以上,並且精神、食慾、睡眠狀況都不佳
📍發燒期間失去意識、四肢抽搐、眼神上吊甚至癲癇等
📍有COVID-19接觸史
🎯#小叮嚀
發燒是嬰幼兒常見症狀之一,大多由病毒感染,少數由細菌引起,當孩子發燒時可以先觀察寶包症狀,必要時就醫,平時也可透過適當運動和均衡飲食提高免疫力喔~
㊙最後補充
在疫情期間若為施打疫苗後的發燒狀況,可先使用物理降溫法及搭配退燒藥,先在家觀察。但寶包出現上述狀況,當然還是得排除萬難就醫唷~
🎥只要3小時一次掌握育兒該注意的眉角
▶️ https://reurl.cc/Ezl2gm
📖暖爸兒醫幫父母解決育兒難題
▶️ https://bit.ly/2UAzP6h
如何幫寶寶物理降溫 在 小環妞幸福足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餅皮10m28d
「玫瑰疹?腺病毒?感冒?」
媽媽最煎熬莫過於寶寶生病了,昨天半夜我就覺得餅皮額頭很燙,但因為他剛哭過又有鼻涕,我們想可能是哭完體溫高就不以為意,到晚上他起來歡一直講話,我一摸額頭不得了了,整個被他燙到,馬上去拿體溫計量37.5,果然低溫發燒了,隔天一大早立刻讓他洗溫水澡,當下跟阿均討論十分鐘,決定帶去禾馨給許瑞育醫生看!
到診所一量38.2,瀕臨要吃退燒藥的邊緣,醫生發現他有流鼻涕和喉嚨發炎的狀況,初步判定是被生病兩天在家裡餵飯沒戴口罩的爸爸傳染,我們拿了退燒藥就回家了,但因為沒到38.5就先沒吃,原以為情況會好轉,結果.....
午覺起來一樣燙到不行,馬上拿出溫度計一量,40!!!!!!!!!!!!我傻眼,一度以為溫度計壞掉,再量還是39多,好可怕,寶寶第一次病懨懨的樣子,之前拉肚子都還是活力滿滿,然後我立刻餵了退燒藥,打去禾馨,他說可以先做一些物理降溫的動作,我用毛巾幫寶寶擦身體,給寶寶貼退熱貼,又給他喝水,換了短袖的衣服不穿襪子,結果燒就退了...
寶寶恢復活力一尾活龍爬上爬下,看到這樣覺得又放心了,可能是藥水的關係寶寶又睡了一回,一起床不得了,又是39度UP,馬上又去泡澡,重新跑一次流程><,人家說玫瑰疹燒完後出疹子就沒事了,但也有幾位媽咪寫信跟我說,他們一開始以為是玫瑰疹結果延誤了就醫,是別的症狀,無論如何寶寶發燒媽媽都很心痛阿,我看阿均也好不捨,眼眶都泛淚了😢
突然覺得寶寶晚上起來很多次也沒關係,只要活力滿滿不發燒健健康康的,媽媽累一點也無所謂,祈禱一切可以好轉🙏🙏
如何幫寶寶物理降溫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張圖是因為一位媽媽詢問「媽媽群組的對話內容」的真實性,而傳過來的Line群組截圖,各位認為圖中有哪一句話內容不正確嗎?
答案晚一點公布
====
發燒的確是一個令父母很緊張又頭痛的事情。
舉這一個對話的例子,並非要批評誰,也不是要勸那位媽媽退群組,是想要藉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導正一些錯誤的觀念
答案:三句話都有些問題,或者不完全正確的地方。
1:「退燒藥是抗生素,要非常小心使用」:當然是錯誤,退燒藥不等於抗生素。
但是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誤會,因為退燒藥也算是一種「消炎藥」,而有些醫生或民眾,會把抗生素形容成「消炎藥」,所以有時候會混淆。但是要再說一次:退燒藥不等於抗生素
二:「兒科醫師建議用活動力來判斷要不要給退燒藥,而不是用體溫來判斷。」
這句話,說對了一半。的確是可以用活動力來幫助判斷,但並非完全不考慮體溫。
正確來說,以體溫和活動力、症狀、本身疾病史(有沒有熱痙攣病史、家族史、心臟疾病、本身免疫系統狀況)和發燒可能的原因⋯這幾個因素,綜合來判斷。不是單單以「活動力」來判斷。
例如:如果38度以上,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很好,醫生也判斷這是一般的感冒,本身沒有熱痙攣的病史,則的確可以考慮不用吃退燒藥。
又反過來說:如果體溫37.1’C,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不好、病懨懨的,那麼也要給退燒藥嗎?
三:「有些寶寶燒到40度,還能吃能睡,這種就不用給退燒藥」
這段話爭議最多,跟上面的第二點有相關。
若是把它簡化一下,變成比較直接的問題:「到底燒到幾度就要吃退燒藥呢?」
這沒有一個絕對答案,很多因素,這要看「整體」和「孩子的體質」和「父母對於狀況的了解程度」,有很多不同的狀況、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在心裡面設一個停損點/界限。39.5到40度應該是一般父母的心裡極限了,我會建議父母:
生病的話,請看醫生,醫生評估過是一般的狀況,可以在家裡休息的話:如果孩子精神佳 跑跑跳跳,完全看不出來生病,照樣跟您頂嘴、跟弟弟搶玩具,也沒有身體不適、頭痛、喉嚨痛、情緒跟平常差不多等等,就可以先不要急著退燒。可以先用物理退燒:例如用個毛巾泡溫水,擦拭身體,讓他先散散熱,喝一點水,他會舒服一些。但是請您跟孩子的醫生討論。
但是如果已經燒到39.5到40度,一般小朋友都會看起來不舒服,病懨懨、頭痛、情緒不好、翻來翻去、呼吸顯得比較費力,這樣高的溫度,就要考慮要使用退燒藥了。不過,這是以「一般的狀況」而言,總是有例外的
如果孩子本身有熱痙攣體質,使用退燒藥就醫需要比較積極
若孩子燒到40度,而父母還能夠翹腳喝咖啡淡定看Netflix的話,的確很不簡單。
我們兒科醫師大都會認為: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而發燒也不見得是一件「非要解決不可」的壞事,它是告訴我們孩子身體出了狀況,免疫系統正在作戰的訊號,不是告訴我們說:「趕快幫我退燒,最好37度以下」才算是「正常」。
另外很多父母也會問:「如果小孩子已經睡著,但是半夜摸起來很燙,這樣到底要不要叫他起來吃退燒藥?」
幾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有發表過關於兒童發燒的指引,其中一項,就是針對晚上已經睡著了,不用再叫他起來,特地吃退燒藥的說明。除非,孩子一直發抖、翻來翻去,甚至醒來說頭痛、或哭鬧,這樣就最好用適量的退燒藥讓他舒服一些。
退燒的原則,是讓孩子舒服一些,不要讓他太難受,不是要把溫度數字降到37度以下,才算是「完成任務」。我們要治療孩子的疾病,不是要看漂亮的溫度數字
「為什麼吃了退燒藥,效果那麼慢?」
退燒藥需1-1.5小時左右才開始作用,並非15-30分鐘。
還有一個觀念:並非退到37度以下,才算有作用,很多時候在急性期,吃了退燒藥,可能只有降溫一些些,隔一兩個小時後,又會開始燒上來,反反覆覆。這是感染急性期時常見的狀況
最重要的觀察重點,是在「燒退」的時候,孩子的精神活動力如何?如果溫度已經降了之後,精神活動力仍然不佳,這就要特別注意,盡快就醫。
「那要怎麼知道狀況有改善呢?」
如果燒與燒之間的間隔,有慢慢拉開( 4小時➡️6小時➡️8小時➡️12小時),或者燒的最高溫有慢慢下降,這些都是代表病程有在趨緩的跡象。
以上是一些一般原則,當然也會有例外的狀況。有疑問的話請洽您孩子的醫師
參考資料: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AP-Issues-Advice-on-Managing-Fevers-in-Children.aspx
#左手量耳溫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 http://www.instagram.com/drblackeye
#追蹤偶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drblack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