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三)
趙少康時間
擁抱希望傳出愛~空中義賣活動持續進行中~請鎖定中廣流行網各節節目。
節目預告:
今天節目邀請到現羅東聖母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 林啟嵐醫師來談《從法醫到人醫:貫穿七個醫界現場的白袍啟示》新書
從「監獄醫師 」,經歷「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
看一個平凡的醫師如何戰勝2003年SARS戰役,如何面對2005年監獄收容人HIV大爆炸!不同凡響的學涯及職涯,貫穿七個醫界現場最誠摯的白袍啟示!
記錄一個醫師訓練成長過程,兼具人文與歷史,足供我們閱讀與省思。而作者林啟嵐醫師波浪起伏的醫學人生經歷卻也證明一件事,就是每一位選擇醫學生涯的醫師都必須本諸奉獻的初心,則不論遇到任何困境都可以透過努力來克服……。
請鎖定中廣流行網103.3或請下載中廣線上聽APP收聽.
#中廣流行網YouTube
#豐富YouTub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節目邀請到現羅東聖母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 林啟嵐醫師來談《從法醫到人醫》。 從「監獄醫師 」,經歷「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 看一個平凡的醫師如何戰勝2003年SARS戰役,如何面對2005年監獄收容人HIV大爆炸! 不同凡響的學涯及職涯,貫穿七個醫界現場最誠摯的白袍啟示! 記錄...
「如何克服白袍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趙少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問題] 緊張與高血壓- 看板Doctor-Inf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如何克服白袍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如何克服白袍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量血壓太緊張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瞞著爸爸重考醫學系,卻脫下白袍成為百萬Youtuber!77老大 的評價
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時常覺得,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敵人,而是朋友,因為歲月之所以那麼珍貴,正是因為我們知道歲月有限。
~猶太教拉比約書亞.L.李普曼(Rabbi Joshua L. Liebman)
長者給了我們更有智慧的觀點──我們所有人都難逃一死,所以不如趁還活著的時候,好好活這一遭。
他們想到自己時,想到的不是種種失能,而是他們和這些失能共處的策略。我開始明白,長者發現的不只是準備死去的方法,而是可以在任何年紀好好活著的方法。
取自《老年的意義》
***************************
這本書帶著我們去看到,即使失去了很多,專注在我們擁有的,認認真真去活,便有精彩豐富。這種智慧,即使年輕人用在生活中,也能風風火火。
所以談到「老」,我常有一種感慨,「心態老」真的比「年紀老」,要讓人退避三舍。有些人稍有資歷,就想擺老,自我中心,隨意教訓人。
我有時碰到這種倚老賣老的人,除了保持距離,常會同理:他是用這種方式,在保護自己什麼?
這種人特別喜歡「使用」生氣,來做為某種掩蓋的手段。這種心理歷程,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37500436590858/
有些喜歡「擺老」的人,因為沒有成長,又想獲得肯定,老是把話題往他熟悉的地方帶。即使有提問,也只是想引導出他要的答案,不太傾聽。整個互動,就是為了完成他個人的劇本,讓他能教訓人,或者要人家來肯定他懂得多。
心態老的人,有時候比孩子還任性,更是講不聽、教不動。這跟年紀只有一點點關係,有人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已經不太學習,一副老態龍鍾。
心態年輕的人,能活得有光彩,好親近,通常也比較能感覺幸福。藉著這本書,我們可以更清楚看到我們一般性的直觀,有人用自己的一生活了出來。
祝福您,因為願意學習,活得越老,心越年輕!
***************************
【文/ 約翰.利蘭】
喬納斯.梅卡斯對於自己為什麼快樂有比較簡單的解釋。他說:「我覺得這樣很正常。」選擇快樂其實是最輕鬆的辦法,遠比他朋友自尋焦慮來得簡單──他們擔心尚未發生的事,為自己不需要的事物汲汲營營,過度沉迷藥物、酒精或性。喬納斯說,到頭來即使蘇聯和納粹對他做的事也成了好事,正因此他才來到紐約,在那裡創造了他的人生。
喬納斯有一天在他家說:「是啊,我想我有種洞察力。我比較清楚哪些事可以改變,哪些會維持原狀,或只能稍微改變。我有些朋友覺得,喔,這事輕輕鬆鬆就能改變。」
他不會為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懊惱,他會省下精力,追求有益於他和他人的事。
選擇權在他手上。何必選擇讓他不開心的事?他說:「追根究柢要看你相信什麼。
藝術與美雖然飄渺,但我選擇藝術與美,而不是我們今日周遭的醜惡和恐怖。看花、聽音樂對人有某些作用,有正面的影響,而身陷醜惡和恐怖之中,則有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覺得我有責任不要辜負這些詩人、科學家、聖人、歌手和過去幾世紀的吟遊詩人,他們的種種努力使得人類更美好。我必須用我渺小的方式,繼續他們的豐功偉業。」
在任何年紀要有智慧,首先恐怕必須接受你終將死去(而且是真的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在面對限制時知足一點,而不是感到困乏。現代醫學鼓勵我們把死亡視為一場考驗,我們或許通過或許失敗,而穿白袍的專家凌駕其上。然而長者給了我們更有智慧的觀點──我們所有人都難逃一死,所以不如趁還活著的時候,好好活這一遭。如果我們過世的場面比較像我們祖先(在家,有至親環繞,是他們關心的焦點),我們活著的時候,會更留心灌溉出那種愛嗎?
兩千年前,斯多噶學派(Stoic)哲學家賽內卡(Seneca)主張,我們應該「珍惜、鍾愛老年,因為只要知道如何運用,老年就能充滿喜悅……生命走下坡卻尚未劇烈衰退時,最是愉快。而我本人相信,那段時期像是站在屋頂邊緣,其實有種獨特的喜樂。否則就是我們對喜樂已經習已為常,因此渾然不覺。飽足煩厭,再無所求,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事!」
卡斯騰森引用猶太教拉比約書亞.L.李普曼(Rabbi Joshua L. Liebman)的話,表達類似的概念:「我時常覺得,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敵人,而是朋友,因為歲月之所以那麼珍貴,正是因為我們知道歲月有限。」
老年讓年長者被迫接受這種概念,他們之中有些人比較願意接受,有些則否。然而我們應當不用等年老才採納這種觀點。我們只需要選擇這麼看事情就得了。有六個人願意教我用更快樂的方式看待人生──不只是他們的人生,也包括我的人生。這麼做我沒什麼損失,頂多就是損失我已經知道的故事罷了。
***
……
我和我母親的關係恰恰說明了老年人和他們子女對老年的看法有何不同。母親不肯運動或減重,即使這是唯一能長久紓解她慢性背痛的辦法。她說,物理治療是「騙局」。她的老人公寓有室內游泳池,但是換泳衣太痛苦,所以她不游泳。早上十點的太極拳課又太早了。她的背痛和腿痛愈來愈嚴重時,我和我弟勸她別買電動輪椅。
我說她一旦不再走路,肺就不會運動,那麼一來身體就完了。
但我錯了。輪椅解放了她,讓她能去博物館、去看戲,門票時常有折扣。這是接納與適應的一課。我們的文化不斷要人去克服限制,但有時想辦法與限制共存,反而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對時日不多的人來說,短期的解決辦法(或接納現狀)有時反而是最理想的答案。而我們都時日不多,年長者只是比較本能地明白到這一點。
我探訪海倫的一年中,她手上的拐杖換成了助行器,但她並不覺得自己開始走下坡──走下坡指的是那些住在護理之家、罹患失智症的人。海倫才不想變成那樣。露絲的狀況也類似,她不再像以前那樣走路,但只要不用坐輪椅或沒失去心智官能,她就心滿意足。活下去當然值得。弗瑞德等不及想在明早醒來,明天他會更老、更脆弱,但他仍是自己。除了約翰,大家似乎都重新畫下「可接受」和「無法忍受」之間的界線,那條線剛好就畫在他們失能的程度之上。在我眼中慘重的健康問題,在他們看來卻像八十五歲之後的一個人生過程──真正糟糕的事總要晚點才會發生。
他們沒把年輕時的自己理想化,而是專注在讓他們更能活出自己的事物上──也就是讓他們最有人性的事物。對喬納斯而言,是藝術創作,對海倫而言,是霍伊。
露絲討厭被趕出她從前住的機構,但她強化了自己和子女與延伸家庭的連結,學習使用電子郵件和臉書來更新親友近況。約翰回顧華特的回憶,而王萍有一群關係緊密的牌友。對弗瑞德來說,每天都是恩賜,每一刻都是幸福的機會。「就像昨晚(電視上)的比賽。」他說。「有幾分鐘的時間,我除了那個比賽什麼也沒想,我跳起來。幸好我沒老婆一起躺在床上,不然看我從床上跳下來那樣子,她一定覺得我瘋了。我想悲傷就是人把心思放在特別糟糕的事情上。」
起先,這些好處和他們不能再做的事比起來看似微不足道。但這一年來,我發現其實不然──這樣的好處大到可以滿足他們的生命。要說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身體狀況,那所有人在任何年紀都沒得選擇。他們想到自己時,想到的不是種種失能,而是他們和這些失能共處的策略。我記得我父親最後的日子,他待在紐瓦克(Newark)一間可悲的病房,身上接著替他延長生命的機器。那樣的日子確實不值得活,任何人都不會想那樣活著。但他的心靈飄向人生中愉快的篇章,他從不曾跟我們分享過的那些事,或許是因為他健康時,並不需要那些回憶。我開始明白,長者發現的不只是準備死去的方法,而是可以在任何年紀好好活著的方法。
於是,我探訪他們的討論會不再那麼以老化,而是以活著為主了。我人生中的困頓(包括離婚和腳上一條韌帶撕裂,我因此得穿上保護靴)不再折磨我。探望母親也變得比較愉快、比較令人精神煥發。每位長者都能教我們不同的事──弗瑞德教我們感恩的力量;王萍讓我們明白,人可以選擇快樂;約翰教我們接納死亡;海倫教我們學著去愛、被需要;喬納斯示範了什麼是有目標地活著;露絲滋養了她在乎的人。許多世紀來,社會得依賴長者的智慧與其他貢獻,不久之前,這些智慧才變得不為人所知。我不是在開疆拓土,而是重新發掘一些古老的連結。開創之處在於學到這些事讓我變得多快樂,而我多希望早一點知道。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時常覺得,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敵人,而是朋友,因為歲月之所以那麼珍貴,正是因為我們知道歲月有限。
~猶太教拉比約書亞.L.李普曼(Rabbi Joshua L. Liebman)
長者給了我們更有智慧的觀點──我們所有人都難逃一死,所以不如趁還活著的時候,好好活這一遭。
他們想到自己時,想到的不是種種失能,而是他們和這些失能共處的策略。我開始明白,長者發現的不只是準備死去的方法,而是可以在任何年紀好好活著的方法。
取自《老年的意義》
***************************
這本書帶著我們去看到,即使失去了很多,專注在我們擁有的,認認真真去活,便有精彩豐富。這種智慧,即使年輕人用在生活中,也能風風火火。
所以談到「老」,我常有一種感慨,「心態老」真的比「年紀老」,要讓人退避三舍。有些人稍有資歷,就想擺老,自我中心,隨意教訓人。
我有時碰到這種倚老賣老的人,除了保持距離,常會同理:他是用這種方式,在保護自己什麼?
這種人特別喜歡「使用」生氣,來做為某種掩蓋的手段。這種心理歷程,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37500436590858/
有些喜歡「擺老」的人,因為沒有成長,又想獲得肯定,老是把話題往他熟悉的地方帶。即使有提問,也只是想引導出他要的答案,不太傾聽。整個互動,就是為了完成他個人的劇本,讓他能教訓人,或者要人家來肯定他懂得多。
心態老的人,有時候比孩子還任性,更是講不聽、教不動。這跟年紀只有一點點關係,有人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已經不太學習,一副老態龍鍾。
心態年輕的人,能活得有光彩,好親近,通常也比較能感覺幸福。藉著這本書,我們可以更清楚看到我們一般性的直觀,有人用自己的一生活了出來。
祝福您,因為願意學習,活得越老,心越年輕!
***************************
【文/ 約翰.利蘭】
喬納斯.梅卡斯對於自己為什麼快樂有比較簡單的解釋。他說:「我覺得這樣很正常。」選擇快樂其實是最輕鬆的辦法,遠比他朋友自尋焦慮來得簡單──他們擔心尚未發生的事,為自己不需要的事物汲汲營營,過度沉迷藥物、酒精或性。喬納斯說,到頭來即使蘇聯和納粹對他做的事也成了好事,正因此他才來到紐約,在那裡創造了他的人生。
喬納斯有一天在他家說:「是啊,我想我有種洞察力。我比較清楚哪些事可以改變,哪些會維持原狀,或只能稍微改變。我有些朋友覺得,喔,這事輕輕鬆鬆就能改變。」
他不會為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懊惱,他會省下精力,追求有益於他和他人的事。
選擇權在他手上。何必選擇讓他不開心的事?他說:「追根究柢要看你相信什麼。
藝術與美雖然飄渺,但我選擇藝術與美,而不是我們今日周遭的醜惡和恐怖。看花、聽音樂對人有某些作用,有正面的影響,而身陷醜惡和恐怖之中,則有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覺得我有責任不要辜負這些詩人、科學家、聖人、歌手和過去幾世紀的吟遊詩人,他們的種種努力使得人類更美好。我必須用我渺小的方式,繼續他們的豐功偉業。」
在任何年紀要有智慧,首先恐怕必須接受你終將死去(而且是真的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在面對限制時知足一點,而不是感到困乏。現代醫學鼓勵我們把死亡視為一場考驗,我們或許通過或許失敗,而穿白袍的專家凌駕其上。然而長者給了我們更有智慧的觀點──我們所有人都難逃一死,所以不如趁還活著的時候,好好活這一遭。如果我們過世的場面比較像我們祖先(在家,有至親環繞,是他們關心的焦點),我們活著的時候,會更留心灌溉出那種愛嗎?
兩千年前,斯多噶學派(Stoic)哲學家賽內卡(Seneca)主張,我們應該「珍惜、鍾愛老年,因為只要知道如何運用,老年就能充滿喜悅……生命走下坡卻尚未劇烈衰退時,最是愉快。而我本人相信,那段時期像是站在屋頂邊緣,其實有種獨特的喜樂。否則就是我們對喜樂已經習已為常,因此渾然不覺。飽足煩厭,再無所求,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事!」
卡斯騰森引用猶太教拉比約書亞.L.李普曼(Rabbi Joshua L. Liebman)的話,表達類似的概念:「我時常覺得,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敵人,而是朋友,因為歲月之所以那麼珍貴,正是因為我們知道歲月有限。」
老年讓年長者被迫接受這種概念,他們之中有些人比較願意接受,有些則否。然而我們應當不用等年老才採納這種觀點。我們只需要選擇這麼看事情就得了。有六個人願意教我用更快樂的方式看待人生──不只是他們的人生,也包括我的人生。這麼做我沒什麼損失,頂多就是損失我已經知道的故事罷了。
***
……
我和我母親的關係恰恰說明了老年人和他們子女對老年的看法有何不同。母親不肯運動或減重,即使這是唯一能長久紓解她慢性背痛的辦法。她說,物理治療是「騙局」。她的老人公寓有室內游泳池,但是換泳衣太痛苦,所以她不游泳。早上十點的太極拳課又太早了。她的背痛和腿痛愈來愈嚴重時,我和我弟勸她別買電動輪椅。
我說她一旦不再走路,肺就不會運動,那麼一來身體就完了。
但我錯了。輪椅解放了她,讓她能去博物館、去看戲,門票時常有折扣。這是接納與適應的一課。我們的文化不斷要人去克服限制,但有時想辦法與限制共存,反而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對時日不多的人來說,短期的解決辦法(或接納現狀)有時反而是最理想的答案。而我們都時日不多,年長者只是比較本能地明白到這一點。
我探訪海倫的一年中,她手上的拐杖換成了助行器,但她並不覺得自己開始走下坡──走下坡指的是那些住在護理之家、罹患失智症的人。海倫才不想變成那樣。露絲的狀況也類似,她不再像以前那樣走路,但只要不用坐輪椅或沒失去心智官能,她就心滿意足。活下去當然值得。弗瑞德等不及想在明早醒來,明天他會更老、更脆弱,但他仍是自己。除了約翰,大家似乎都重新畫下「可接受」和「無法忍受」之間的界線,那條線剛好就畫在他們失能的程度之上。在我眼中慘重的健康問題,在他們看來卻像八十五歲之後的一個人生過程──真正糟糕的事總要晚點才會發生。
他們沒把年輕時的自己理想化,而是專注在讓他們更能活出自己的事物上──也就是讓他們最有人性的事物。對喬納斯而言,是藝術創作,對海倫而言,是霍伊。
露絲討厭被趕出她從前住的機構,但她強化了自己和子女與延伸家庭的連結,學習使用電子郵件和臉書來更新親友近況。約翰回顧華特的回憶,而王萍有一群關係緊密的牌友。對弗瑞德來說,每天都是恩賜,每一刻都是幸福的機會。「就像昨晚(電視上)的比賽。」他說。「有幾分鐘的時間,我除了那個比賽什麼也沒想,我跳起來。幸好我沒老婆一起躺在床上,不然看我從床上跳下來那樣子,她一定覺得我瘋了。我想悲傷就是人把心思放在特別糟糕的事情上。」
起先,這些好處和他們不能再做的事比起來看似微不足道。但這一年來,我發現其實不然──這樣的好處大到可以滿足他們的生命。要說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身體狀況,那所有人在任何年紀都沒得選擇。他們想到自己時,想到的不是種種失能,而是他們和這些失能共處的策略。我記得我父親最後的日子,他待在紐瓦克(Newark)一間可悲的病房,身上接著替他延長生命的機器。那樣的日子確實不值得活,任何人都不會想那樣活著。但他的心靈飄向人生中愉快的篇章,他從不曾跟我們分享過的那些事,或許是因為他健康時,並不需要那些回憶。我開始明白,長者發現的不只是準備死去的方法,而是可以在任何年紀好好活著的方法。
於是,我探訪他們的討論會不再那麼以老化,而是以活著為主了。我人生中的困頓(包括離婚和腳上一條韌帶撕裂,我因此得穿上保護靴)不再折磨我。探望母親也變得比較愉快、比較令人精神煥發。每位長者都能教我們不同的事──弗瑞德教我們感恩的力量;王萍讓我們明白,人可以選擇快樂;約翰教我們接納死亡;海倫教我們學著去愛、被需要;喬納斯示範了什麼是有目標地活著;露絲滋養了她在乎的人。許多世紀來,社會得依賴長者的智慧與其他貢獻,不久之前,這些智慧才變得不為人所知。我不是在開疆拓土,而是重新發掘一些古老的連結。開創之處在於學到這些事讓我變得多快樂,而我多希望早一點知道。
.
以上文字取自
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01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節目邀請到現羅東聖母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 林啟嵐醫師來談《從法醫到人醫》。
從「監獄醫師 」,經歷「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
看一個平凡的醫師如何戰勝2003年SARS戰役,如何面對2005年監獄收容人HIV大爆炸!
不同凡響的學涯及職涯,貫穿七個醫界現場最誠摯的白袍啟示!
記錄一個醫師訓練成長過程,兼具人文與歷史,足供我們閱讀與省思。
而作者林啟嵐醫師波浪起伏的醫學人生經歷卻也證明一件事,
就是每一位選擇醫學生涯的醫師都必須本諸奉獻的初心,
則不論遇到任何困境都可以透過努力來克服……。
< 從法醫到人醫:貫穿七個醫界現場的白袍啟示 >
作者: 林啓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7/28
#白袍 #人醫 #醫界現場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如何克服白袍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克服白袍症 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如何克服白袍症,如何克服白袍症,白袍高血壓要吃藥嗎,量血壓如何消除 ... ... <看更多>
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如何克服白袍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克服白袍症 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如何克服白袍症,如何克服白袍症,白袍高血壓要吃藥嗎,量血壓如何消除 ... ... <看更多>
如何克服白袍症 在 [問題] 緊張與高血壓- 看板Doctor-Inf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女,40歲,BMI 22.5,平日飲食有1~2餐外食,
每周運動1~2次,約散步3~4公里
之前是因為腸胃型感冒求診時,有量血壓到169/11X間,
才意識到前陣子有頭暈,頸背緊,酸痛,也許有高血壓症狀。
後來買一台血壓計開始記錄血壓變化,
大都落在收縮壓13X/舒張壓8X/心搏8X,
但是在做健診及回診看報告時,血壓都飆到16X/11X,
但回來家裡量測又正常。
所以像這種人到診間看到醫師,緊張到高血壓需要吃藥嗎?
因為健診時醫生說,在自己記錄觀察看看,有變化再吃藥。
另一醫生卻馬上開藥給我(降血壓,1個月藥量)。
那我現在是先吃藥呢?還是再觀察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70.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ctor-Info/M.1467302987.A.CF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