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曾寫過一篇關於日曆的觀察,想知道我們買日曆除了記錄時間外,消費者究竟是在掏錢買什麼單?
那時候我看日曆,像是一種文化周邊產品,提供的還有情感體驗;另外還有日曆本身自帶的社交屬性,意外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是個聰明的內容載體。
日曆更像是品牌的一種策展邏輯。
經過了幾年的日曆大戰,從買個儀式感、買個功能,到買各種創意,從行銷人員的角度來看,日曆市場不斷推陳出新是好事,但同樣身為消費者的我,實際上面對卻是...想與一份簡單跟著日曆過日子的心意,背道而馳的日常🥺
「啊,好久沒撕日曆了!」
「日子怎麼過這麼快?」
我想《讀曆書店 2022 》可能是聽到這類消費者的心聲,所以 2022 年特別加上了「社群丼解說版」,有 傑哥 親自撰寫的「每月節慶借勢解析跟內容建議」,提醒每個月的行銷人要注意哪些重點大日子、可以考慮的內容切入點有哪些...重點是,直接寄到你的信箱的電子報形式,不。用。撕。
「每月一撕」並不可恥,至少我們還保有每月一「思」。(不是)
《讀曆書店》彙集了 365 句台灣作家的作品選句,就像一本桌上的小型書店, 這也很能帶給行銷人靈感,加上有 365 個全世界的獨特選日,365 天天天都有節日可以借勢......... 對行銷人來說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並不是)。
《讀曆書店 2022 》 Bonus 版本更像是又買到一本線上營銷月曆的感覺~傑哥讓我瞄了一眼 11 月的版本,萬聖節、雙十一、感恩節、還有我的生日(這個沒有放,希望 2023 年可以增加。)
我很喜歡最後的結論,「借勢內容必須強化品牌聯想,如果受眾沒有因為你的內容持續累積對品牌的印象,那麼借勢內容再怎麼有趣都只是成為網路笑話。」
做出「品牌借勢」跟「網路笑話」的差別,在於日常底子的積累。單純只是「追熱點」,創意其實會變得更加零碎。
「社群丼解說特別版」對我來說,除了知道別人怎麼做節日借勢外,我也會換個角度去想,全部都不要按照上面的思考邏輯去做,大破大立也是個方向。
做為社群小編,一定要打有準備的仗。
-
《讀曆書店 2022》社群丼解說特別版|熱點在手,KPI 說有就有:https://lihi1.com/JPrGk
可麗露是 @dococo.dessert 🤍
#讀曆書店2022 #生鮮時書
好日曆與你的2023年 在 大文×郭文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年快要到了,看到日曆之後壓力開始累積……
(喂,不是說好不提這個的😭😭😭)
包括了要整理東西啊叭啦叭啦的、要準備東西啊叭啦叭啦的,其實傷腦筋的還有想到在過年期間要面對一些特別關心你的問候,這個-超-環-造!
仔細想想對方也不是壞人,他們的問候也沒有惡意,就像是當學生時定期要被打成績,不當學生時,過年就像生活的表現被打成績,做了什麼沒做什麼都被列出來跟大家比較一下。
這麼一精闢(what!?)的分析之後就可以知道,其實討厭的是:自己覺得好像要拿分的地方沒有拿到,被提出來比較痛苦。(其實你是追求完美的)(雙手拍肩膀)
就是因為對自己還是有那麼一些些期待的,有時候就是因為運氣、因為時機、因為……還沒準備好嘛……不是那麼地讓自己滿意。既然我自己都那麼在意了,更不需要別人在一旁沒有參與沒有建設的嚷嚷。
這樣想好了,其實那位問候你的對象,因為太久沒有跟你見面了,他或是她不在你的世界裡面,所以需要丟一個話題在你和他(或她)之間,因為不知道丟什麼話好,於是選擇了好像跟人最有關的一個「關於人生」的話題。跟衣服的尺碼很像的嘛……這樣的事情就是取一個眾數,如果你剛好不是那個尺寸的,你就會有點不舒服。
但是這樣不就更簡單了~
你就是一個XL的身材擠不進S號的衣服,逼你的人這樣豈不是很奇怪嗎?
給我一點時間找到我的尺寸的衣服嘛!
不然讓我減肥也給我一些時間啊~
反正不管再怎樣我現在也不是裸體嘛,你看看!
於是大家明年再來談這個話題吧😉
好嗎?好嗎?
這就是我在過年前兩週的腦內頓悟:運用身材遇到的問題解決被問候的問題。
(掰的喂,照片的衣服買了回家穿不下很桑心)
#悟道文 #過年前
好日曆與你的2023年 在 Charlulu Story - 2023年日曆展|挖貝過好日WaBay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3日曆 展# 日曆 #展覽資訊#挖貝過好日Follow Me On Instagram @charlotte_journalday https://www.instagram.com/charlotte_journalday/ ... <看更多>
好日曆與你的2023年 在 好日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週三告白日x 好日曆與你的2023〉 偶爾你帶領著、偶爾跟隨,在愛情的雙人舞裡面,謝謝你與我一起精彩 - 愛情向來都需要兩個人剛剛好的互相配合然後才有可能恰恰成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