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概念股
桃園免費講座(限額 300 名) : https://pse.is/3bht4d
台灣人非常愛吃雞,
香雞排、鹽酥雞、海南雞腿、白酒醉雞、
宮保雞丁、燒酒雞、麻油雞等等...
每一道都是罪惡的小吃與佳餚 (誤
根據資料統計,
台灣人 1 年大約吃掉 5 億 7 千萬隻白雞肉,
每人每年平均將會消費 32 公斤的雞肉。
2010 年,台灣人平均每週吃掉 600 萬隻雞,
如今這數字已經成長到 950 萬隻雞/週,
過去 6 年複合成長率達到 5%。
而在台灣最知名 且 市佔率最大的雞肉股,
莫過於以下這 3 間:
--------
🐔大成 (1210)
成立於 1957 年,最初是農產品加工廠,以製造豆油與豆餅為業,現在則是兩岸最大的白肉雞電宰加工廠商,從育種、養殖、飼料、電宰、加工、銷售都一手包辦,主要業務包含各式飼料、鮮肉產品及其加工品、油脂生產、大宗物資等,是台灣白肉雞產業龍頭廠商,市場佔有率約 25%。
.
一、飼料:飼養雞、鴨、鵝、豬、牛、羊、魚、鰻等用。
二、肉品:生鮮雞肉及其加工品,主要供應速食餐飲、便當業及生鮮超市等。
三、油品:沙拉油、葵花油等主要食用油。
四、消費食品:雞肉鬆、麵條(粉)等。
.
公司油脂、飼料、鮮肉產品及其深加工品以內銷為主。而肉品主要供應給速食店、生鮮超市、一般經銷商等通路,客戶包含麥當勞、肯德基、21世紀風味館、好市多、愛買、家樂福、大潤發等。
.
除此之外公司事業還擴展至餐飲、商場與房地產等業務,事業版圖橫跨台灣、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各國,底下的子公司更有 100 間之多。
👉40% 的雞肉 DNA
--------
.
🐔卜蜂 (1215)
卜蜂的母公司為泰國的正大集團,因響應台灣政府鼓勵華僑而回國投資,1977 年成立台灣卜蜂,並在高雄設立飼料工業,1987 年正式上市,是一間從事飼料製造銷售,雞肉、豬肉、鴨肉之飼育屠宰,肉品加工,及生物技術研發之廠商,全球擁有 180 座飼料廠 ,年產飼料 3,000 萬噸,居世界排名第 1、週產肉雛雞 4,300 萬隻,世界排名前 3 、肉種雞基因庫佔全球 45%,居世界排名第 1、年人工養殖蝦佔全球 40%,居世界排名第 1,其中在南投的肉雞電宰廠,為全亞洲最大、最現代化的雞肉加工廠,公司雞肉主要客戶包括麥當勞 與 肯德基。
.
雖然是飼料起家,但由於飼料技術門檻低,且毛利率極低,因此比重越來越低,近年漸漸轉往加工食品與畜牧肉品等事業發展。
👉60% 的雞肉 DNA
--------
.
🐔其祥-KY (1258)
其祥成立於 2010 年,總部位於新加坡,從事雞隻飼養、加工處理及販賣、冷凍肉品及調理食品買賣業務,公司經營白肉雞飼養與肉品販售業務,於馬來西亞飼養生產後,銷售給予新加坡市場,為新加坡前三大雞肉供應商。
.
根據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統計資料,新加坡近年來雞肉消費趨勢大致呈現平穩,每人平均雞肉消費約為 30-35 公斤左右,是新加坡主要消費肉品,而豬肉消費每人平均約為 16-22 公斤左右,少於雞肉之消費。主因為新加坡為回教國家,境內超過 6 成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對於雞肉的需求極高。
.
而其祥-KY (1258) 除新加坡市場外,也推廣無抗生素健康肉雞至馬來西亞,還有臺灣市場,推出區隔性產品「其祥康樂雞」,以超級市場及網路購物為主。最大銷售客戶為新加坡當地最大之連鎖超市 NTUC Fairprice Co-operative Limited,其他還包括昇菘超市、同樂餐飲集團、Select 集團業者。
👉95% 的雞肉 DNA
--------
.
🧑🏫精選文章
超級比一比 : 「雞」肉 3 兄弟,肉品加工概念股該怎麼選? 哪間更好 !? : https://pse.is/39hgae
好市多市場區隔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與人相處的溫度】
菜市場、舊部落、澎湖人。
上周寫了一篇中都三井outlet的文章、同時在掃街的時候有熱情民眾叫我一定要去中都市場、覺得緣份來的太突然,決定裝備上手就出發。
令人驚訝的,我從來沒有來過的中都、對我十分熱情,肉販跟我講以前一天叫五隻、現在一天只能賣兩隻。藥商說兒子長大了、這個店面其實是養老的功能。賣衣服的說賺多賺少無所謂、但是菜市場不能不見,大家看到我都不像第一次見面,非常熱情,讓我心中相當震撼。
中都的地理位置處於三民西、火車站以北,傳統三塊厝中的一部分,以中都、中庸、中原街三條街口內、有個中都市場,坦白講不大也不是太多新東西可以逛,未來北方若多了一個大型百貨公司,這樣的傳統市場何去何從。
我想,還是要從兩個層面來解析、
一、提升市場的機能
二、加強民眾對食材的購買意願
面對家樂福、好市多這種大量可冷藏的量販市場,傳統市場遭到壓縮是必然的事情,然而我們參考日本的例子如黑門、築地市場,用新鮮的食材、在地的特色、獨有的口味做出差異性,言談之中、民眾一定願意配合,但政府與民代需要做整合的工作。
改善衛生環境、整理購買動線、攤販櫃位有條件合法、住宅與商業區隔,高雄的舊部落,也可以煥然一新;最重要的,是相信改變存在可能。
以政府的施政來說,或許菜市場改建不是第一優先,但是對現地的居民來講、不論做大夢或是有其他計畫、可能都比起現況來的被人在乎、這是我在感受到最強烈的情緒。
中都、我還會再來、謝謝你們給我的溫度。
好市多市場區隔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通產業將是高齡社會的第三支柱
#超商與超市的異業結盟愈來愈精彩了!
【全聯搶開社區藥局 正中「高齡台灣」的痛!】
文/蔡茹涵
4月18日下午2點,全聯福利中心的第一間校園門市「輔大未來店」開幕。在數十台攝影機簇擁下,董事長林敏雄親自導覽150坪的寬敞店面,從講台語的機器人Pepper,到可代收帳單的智能取物櫃等,充滿新科技體驗。
但現場媒體的焦點,卻幾乎都放在角落不到10坪的「藥安康藥局」上,提問之熱烈,讓林敏雄忍不住喊:「哇,大家怎麼對藥局這麼敏感啊!」
事實上,零售業者與藥局合作並不是新鮮事,包括全家便利商店、家樂福與好市多,都早已推出概念相仿的店中店。為何後進的全聯開藥局,竟會引發市場高度矚目?
答案,要從這間藥局的組成結構與定位說起。
結盟藥廠、銀行、大學
入股深層合作,非實驗性質
藥安康藥局的蹤影,始於今年4月初的幾則徵才廣告。人力銀行網頁中的公司簡介,直接寫著:「你,想就近在住家附近的全聯上班嗎?」迅速在零售業社群中掀起討論。
從經濟部公司登記可見,藥安康董事長為盧志山,原任全聯副總經理;資本額新台幣五億元。林敏雄也在記者會透露,藥安康除了全聯是最大股東,還包括長年代理維骨力的大統生技、在輔大店設數位金融體驗區的台新銀行,及附設醫學院的輔仁大學等。
超市、藥廠、銀行、大學,四個不同角色的異業結盟,當然有其意義。林敏雄坦言,經營藥局是「隔行如隔山」,因此才在兩年前主動找上有30年交情的大統生技董事長黨天健和長期合作的台新等,好結合各方專業知識,快速累積經營know how。
「入股代表深層合作與主導性,這是它和同業最大的區隔,」商業發展研究院流通產業組組長林原慶分析,過去家樂福與信東、躍獅藥局合作,全家與大樹藥局合作,多只是出租一個區域供其自營店中店,關係相對淺層。全聯一出手就直接創一間新公司,有專職人力、須自負盈虧,「不可能只是實驗性質!」
那麼,身為市場後進者的它有何優勢?
第一, 客群精準。藥安康擴點依附著全聯門市,代表它瞄準的是社區藥局市場。杏一醫藥副總經理魏子文表示,傳統社區藥局以販售維他命等「預防性醫療用品」為主,大宗客群為四十歲以上,正好與全聯消費者相仿。
第二, 通路定位。同為與藥局合作,全家雖有門市密集優勢,但便利商店消費者落在二十到三十四歲間,購藥需求較低;家樂福的家庭客年齡層吻合,但大型量販店的消費頻率約僅有一週一次,相形之下,「超市的客群和社區藥局的重疊度最高,可以說,這就是全聯的籌碼!」一名資深零售業主管直言。
大環境改變,也是全聯祭出這步棋的主因之一。
複合店成趨勢
生技和零售業正摩拳擦掌
今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將到達14%,正式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20幾年前即成為高齡社會的日本,更是台灣的範例。如今,日本街頭處處可見「零售+醫藥」複合店型,產經省調查更指出,如今食品、醫藥用品分別占據藥妝店營收比重40%、30%,兩種業態的界線已模糊。
「日本媒體有個說法:繼政府、家庭之後,流通產業將是高齡社會的『第三支柱』,」林原慶分析,複合店型只是基本,還有各種主打銀髮族的延伸商機,例如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推出為高齡者免費配送清淡養生、口感較軟的便當;羅森(Lawson)更在3年前與日本第二大陸運公司佐川急便,合資成立子公司「SG Lawson」,將服務一口氣擴大到銀髮族的日常用品代買、居家照護與家事清潔。這種透過合資深化異業合作的策略,正是全聯成立藥安康的考量。
「全聯的加入,象徵這個(零售和醫藥結合的)趨勢已經成熟了!這會刺激其他業者再加碼,」專研消費者生活形態與商機的輔仁大學民生學院行銷總監李釧如說。她形容,如今的市場氣氛是「生技醫藥業者忙圈地,零售業者忙練功」,如先前鴻海旗下的永齡健康基金會與統一超合作,在全台一百間7-Eleven放置健康ATM儀器,就是另一個案例。
記者會結束前,藥安康合作夥伴黨天健大膽喊出預期一年內開出50家。對比家樂福歷經10年,才開出47家藥局店中店,全聯能否後來居上?林敏雄的態度相對謹慎,一再笑著強調:「會先開個數十家吧,還要再評估開幕狀況……,」但無論如何,你我社區裡的超市超商肉搏戰,又進入一輪新篇章。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502/1161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