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攝影棚 #廚房裝修計畫:#中島檯面 篇
在加拿大做廚房中島有多貴?
先預告一下這個系列的抒發都會非常冗長😅
從零開始的研究量好大,待我娓娓道來~
存了兩年多,我一直想認真蓋一個拍片專用的廚房攝影棚,把歷來拍片的各種需求全部考量進去的極限小工作室!所以我花了滿長時間蒐集想法和設計,終於今年決定要開工了!我年初的時候很天真、很樂觀地覺得大概整個案子一個月就會撒花剪綵結束了吧?
No No No...
現實裡天真的想法都一定會給妳來一記天打雷劈的回馬槍。
殊不知,從去年疫情爆發期間北美家家戶戶也都決定要在這一年開工,超多人都要蓋家庭工作室和室內裝修,建築原物料受到疫情影響價格大暴漲,要找到好的工班和訂到材料也是排隊搶手不行,頭洗下去後才看清楚這池子裡瘋狂的裝潢熱潮...
我們的底線是這次的預算一定要抓的非常膽大心細:
用錢分配的比例,大概是 3:1,
中島檯面佔3 : 剩下的全部佔1...
畢竟拍片時最重要的就是中島檯面啦😇 無須贅言~
瓷磚和櫥櫃大概第二重要,
其他地方像是層架、地板、燈具啦,能省則省!
我們第一次殺去精品中島展間就很菜地劈頭問說 :
⎡老闆我要看白色的大。理。石!⎦
因為我們現在的中島材質是Quartz人造石英石,估計是凱薩石之類的,素色中島的表現在螢幕上不是太好,所以對有華麗紋理的大理石存有不少幻想,第一次看完花紋太美頭太暈還差點就訂了喔!後來回家小當家大理石研究模式全開,到底是要Statuario, Carara, Calacatta, Sydney 各種經典天然大理石鬼斧神工的紋理要選哪種?
結果發現大理石感的中島材質還有更多種選擇!
#廚房檯面材質選擇
這邊簡述一下,如果想完成IG上非常火的大理石中島Look,
價格從低到高大概會有下列幾種選擇:
- Laminate 披著大理石貼皮的層壓板
- Quartz 人造石英石
- Porcelain 密瓷 / 陶瓷
- Ultra Compact Surface 不知道該怎麼翻,超密超硬?
- Natural Marble 天然大理石
根據我們這次的需求:
貼皮的在鏡頭上塑膠感會很重,刪除。
人工石英石的紋理都不夠自然,刪除。
天然大理石,王道!,但是沒抗UV會變色也不好保養,刪除。
最後就剩下密瓷和的超級硬材質要研究了。
後來發現這兩個材質的花紋都很好看是因為他們是用大型印表機印上去的,紋理質感超自然,真的是檯面生產技術一大突破,而且每一片都長得一模一樣,都不用去現場挑板子選紋理了。
重點是板材很薄很輕,硬度比人造石英石(Quartz)還硬還耐用喔。
缺點:
- 紋理沒有自然大理石的千變萬化,每一張都一樣。
- 一次就要買整張板子比較貴。 (52才)
- 安裝比較困難。
先說結論!我們最後選的是西班牙帝通石(Dekton) ,屬於Ultra Compact Surface,主要是看中其中一款大理石紋路、硬度最高、耐刮、完全防火耐熱、零孔洞吸水率極低,好清潔。
因為帝通石算是近幾年才出現的選擇,整個蒙特婁沒幾個展間有實體的板材可以看。
我們第一間跑去市內最大的展間詢價時,他們主打的是另一個義大利陶瓷名牌SapienStone,也是很好看很滿意,跟業務說明需求、繳出設計圖後在家裡靜靜等報價。
等了兩天(很正常,這邊的人做事走悠哉路線)收到報價單。
一開信看到總價傻眼了10秒(報價單貼在留言裡)
“加幣16,000” = 新台幣 36萬
純檯面而已,不含下方櫥櫃
我們一度還懷疑是不是寫錯多寫了一個零啊???
打電話去問業務再度確定,報價是正確的...
檯面5000、切割組裝3000、運送安裝8000。
瘋了嗎?整個廚房的預算光是一個中島檯面就爆炸了啊😂
安裝費8000是會有30個人登門來安裝嗎!?
後來認真爬了一下北美各大家居論壇發現這種報價單似乎是一種常態,只要切超過50才單位的板子,系統發包過程很容易給出這種天價的安裝費... 業務也是敲個系統出報價單,要自己做點功課去理論才會幫你重出單子,最後我們是放生了這一家回覆慢報價又貴的精品廚具商。
陸續跑了四、五個實體店面估價有正常一點,但也不是很漂亮。
終於換到電話詢價到帝通石背後的生產商Cosentino集團,
一開始覺得對方會覺得我們神經病,個人戶買中島買到歐洲去,(是說在台灣都是直接去石材行選中島的很正常啊) 結果對方很nice的和我們說 "給你我們蒙特婁切割工廠的電話吧,可以和他們聯絡~"
聽到關鍵字“上游工廠 ”,小當家的眼睛都亮了!
手中緊緊握著抄下他們家的電話的便條紙(好寶貝),當天立馬打電話預約,下班後開了一個多小時去一個蒙特婁郊區偏遠的工業區現場看貨。
接待我們業務小姐人超級好,也難得看到居然有客人來切割工廠下單,很仔細確認所有的需求,還特別帶我們參觀整個工廠,看板才、看水刀、看CNC 和黏接組裝區,解釋石材從進廠到製作成客戶檯面的流程,她也很坦白的說他們今年因為疫情生意超級好,訂單要排到兩個月之後,我們當然只能頻頻點頭說:沒問題沒問題。
#如何壓低客製廚房中島價格
既然已經是工廠價,為了把總價壓低,我們的策略是:
∙ 到府丈量/諮詢 → 省略(自家包了測量和3D出圖)
∙ 要切滿整張板子,不做waterfall,降低自行安裝難度
∙ 到府運送安裝 → 省略 (自家開車載,我們=安裝工人)
業務姊姊一派輕鬆的給我們打氣說,安裝很簡單啦,自己做OK的!不過其實帝通石的安裝需要做很多功課,板面只有12mm厚,運送、安裝施力和膠材要小心。
少了丈量、運送、安裝這幾個最貴的人工費用整個拿掉,單純只有材料跟製作費,最後的總價是第一家報價的四分之一,畢竟材料和CNC人工還是很貴。
雖然還是不便宜,不過詢了很多家之後,我們滿肯定報價滿合理的,就只是要這個安心的感覺嘛。
為了這個中島,小當家做了超多材質搜尋,現在他對中島檯面可以說是略懂略懂。自從收到第一家報價單之後,我已經完全放棄全部交給他去弄,這邊要好好謝謝他,做了很多功課認真幫我們家省$$$🙇♀️ (這個廚房案子今年給他抵生日、情人節、聖誕節大小節日的禮物了)
哎,以北美來說大概沒有比在疫情這一年做裝潢最差的時機,
被困在家裡這麼久、餐廳又都沒開天天在家裡自煮的狀況下,現有的廚房可能都看膩了,加上旅行、餐廳的預算省下來那不如把廚房改一改吧。原本不想裝潢的人我看過了一年之後都忍不住心癢癢的。
需求大增,整個供不應求。
看廚房設備得排隊30分鐘才能入場,每一家廠商都是一付訂單做不完、缺貨等不到的情況,週末的IKEA排隊人龍很驚人,週末還看到新聞報導說沒有排一個小時進不去... 各種系統櫃也是大缺貨~~~
反正選擇今年做裝潢,缺貨、缺工絕對是一定,需要比平常有更多倍的耐心跟包容就是了。
我真是會挑時機啊🤦♀️
photo reference: Dekton官網
好寶貝 月 子 餐 在 兒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ep08 (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父母的劣根性│#薰鮭魚親子丼
我跟先生一直屬於隨心所欲走一步算一步教養派,碰到問題才去問醫生或找資料,希望跟寶寶一樣,保持乾淨地一起學習、長大,這樣的生活方式,至今都還「夠用」。但這次,我先生竟然主動買書了。
他買的書叫《我家寶寶不吃飯》(不愧是男人欸,怎會挑到書名那麼直白的書啊),你應該猜到是什麼問題了,正是厭食。
豬寶4個月開始嘗試副食品,我最初看錯衛教的建議餵食量,讓他從一開始就喝下其他寶寶一週份的米湯,我們的副食品之路還算順遂,小子吃得嚇嚇叫,什麼都好、都吃。但就在9個月後的某天,他突然會別開頭、緊閉嘴巴、皺眉、用手擋住嘴巴,甚至是抓住我們手裡的湯匙往地上甩,或直接哭以示抗議。本想是不是吃膩了?換幾個口味,依舊吃得意興闌珊。
這種時候,通常就是父母的才藝驗收時刻。我們發現,他需要好玩地吃飯。譬如說,爸爸頭戴月亮枕假裝OPEN將跳舞、媽媽躲在桌子底下、給他湯匙玩或看巧虎唱唱跳跳,他就會吃光光,否則,他已不像從前飯來張口,快樂餵食。著實累人,且心裡還是會隱隱擔憂,這樣是不是在逼他吃飯?他會不會假裝快樂?
《我家寶寶不吃飯》全書第一句話,大大地寫著「寶寶不吃飯是正常狀態」,我鬆了一口氣。才發現,這幾乎是新手爸媽都會遇到的魔王關卡之一,寶寶九個月大開始會出現這現象,有些甚至會演變成餐桌的敵對關係,爸媽怕吃飯時間,寶寶怕吃飯。
寶寶厭食的原因很多,可能本來就不重吃、想吃大人的食物、夏天食慾差、挑食等,但這本書強調的是,你的寶寶很有可能進入「成長緩慢期」了。
人類吃東西是為了長大、活下去,這本書進一步突破盲點指出:「真相是孩子不會因為吃多少而長大,他們吃東西是因為他們正在成長。」也就是說,當成長開始趨緩、穩定下來,寶寶自然不要也不需要吃那麼多。
請不要緊張兮兮地把「成長緩慢」跟「營養不良」或「不健康」畫上等號。寶寶成長最快的時期是在肚子裡那十個月,接下來可能是六個月大前,他不會無止盡地變大(還得了),下一次飛速成長的階段,也許就是青少年時期。所以這本書苦口婆心地表示:「不管你多努力餵,都不可能讓一個兩歲孩子長得比六個月大或十五歲的青少年還快。」
只不過,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亂餵一通或在這件事上懈怠,我們還是有責任提供健康的食物,剩下的就交給孩子,讓他們從中選擇想吃的食物與份量。
看完書後看看豬寶,原來寶寶長大了啊!他的確有著超齡的體型,穿Gap的衣服要買24個月大的,好吧,我釋懷許多。
也決定試試書上教的,不再逼孩子吃東西,更不能用任何方式如遊戲(給玩具、玩飛機湯匙、OPEN將)、逼他(「不吃不乖喔!」)、賄賂他(吃一口給一個米餅)、誘惑他(吃完給喝果汁)、分散注意力(看巧虎)、欺騙他(假裝給餅乾,在他開口要吃餅乾時塞一口飯進去)等方式讓寶寶進食,且要說出不逼迫宣言:「從今天開始,媽媽不會再逼你吃東西,吃飯是開心的事,讓你自己決定要吃多少。(甜笑)」
沒錯,括弧裡都是我們平時的招數。說完宣言後,小子很有骨氣,不吃就是不吃;我就爛,瞬間破功。
「寶貝,拜託你吃一口嘛!一口就好!」
「寶貝,想看巧虎嗎?」
有一種餓叫做爸媽怕你餓,再怎樣認同書上寫的,還是敵不過父母的劣根性,隱約還有對餵食成就感的追求,寶寶啊姆啊姆的樣子,真的很可愛啊!以此文自省,我們會繼續努力,跟所有已經碰到與遲早會碰到這問題的天涯淪落人共勉之。
撰文、攝影:薰鮭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薰鮭魚│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育有一兒豬寶。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兼差各類文字工作,偶爾韓貨連線,夢想開只賣奶茶的咖啡廳。專業是文字,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例如身高PR99的豬寶,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3公斤的肥貓 阿水先生與藍子小姐。生活有時很像鬧劇,可能老公太像諧星,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 ,歡迎光臨。
好寶貝 月 子 餐 在 Lavida 育兒好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寶寶需要手指食物】
寶寶四個月起初體驗離乳食物,從泥狀食物開始練習,到了六個月進入萌牙期,牙齦癢癢變身口水怪獸,長牙的不適感,拿到東西就往嘴巴啃,這時期可以開始給固體食物讓寶寶咬咬。
但寶寶才六個月,不是通常十個月後才有辦法吃固體食物嗎?那當然!因為乳齒才冒出少少幾顆,咀嚼能力還很弱,當然不可能塞一根紅蘿蔔給寶寶,太危險了!但什麼能讓寶寶自己練習抓著吃、又不會噎到?最好不會搞個全身髒兮兮的固狀食物呢?媽媽已經有夠忙了,不想一回頭看到不可收拾的場景,理智又要斷線了啊~這時派出安撫兼固齒好物『米餅』就對了!挑選米餅,可以從有厚度又大塊的年糕形狀開始,再慢慢進階到棒狀和較小的顆粒狀。但請注意,市售手指餅乾很多都含鹽和糖,必須慎選成分單純、無添加物的產品,才不會造成寶寶的身體負擔。
爸比媽咪們,不要再跟孩子搶食物了!吃完又說這沒味道寶寶怎麼可能會喜歡?磨牙棒硬的要命,寶寶根本咬不動吧?(翻白眼)殊不知米餅是幼兒食品,必須原味無添加喔!磨牙棒質地雖然硬,但放在嘴巴會慢慢被口水融化,和狗狗啃磨牙骨是一樣的道理啊(並不是),總之小孩吃的跟大人不一樣,不可以用大人標準去挑選磨牙餅喔!
無論當作餐間零食,或是外出時安撫寶寶的隨行點心,都是超好用的育兒必備品。LAVIDA親子營養館嚴選,歡迎來逛逛,挑幾包回家討好寶貝吧!
賣場任意門→http://lavida.me/58690
💟💟💟💟💟💟💟💟💟💟
餵我吃飽,其餘免談!
媽咪的心聲我們聽見了,
親子食品館一站購足,全新開幕
快來逛逛↘️ http://lavida.me/1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