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床照》
前幾天在跟別人討論合作產品要發案給那些人
結果一個前輩提到說某個女孩喜歡放床照博版面賺點閱,讚數都好高好高
開完笑的說「妳就是不愛,不然人氣絕對會直升。」
但每個人認知真的不同耶
我覺得我蠻有人氣的呀😂
我的學生、家人跟朋友們多愛我呀💜
(還是我太好滿足了?)
而且即便不排斥,也會欣賞
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
我就覺得有身材也不一定要一直露
有拍也不一定要放呀
我就喜歡這路線
腦袋要比外在東西更重要吧~
純粹看心情的巨蟹寶寶就是我☺️
有時候真的也不喜歡女性被物化的感覺🤷♀️
好吧!
既然都聽人說床照比較美了
要懂得學以致用
但是地方媽媽也只有這種「床照」
#被女兒操到累得要死的那種
覺得漂亮嗎
希望你們會喜歡,啾咪💋
#菲歐娜想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年前我剛在Instagram畫畫時,經常被IG刪post。」插畫師陳凱彤(Claudia)愛畫女性身體,筆下胸部和屁股常坦蕩蕩。「但你看我的作品,都不會覺得挑起性慾吧,是很卡通,感覺很愉快的。其實女性身體為何要被審查呢?」自小愛畫畫的Claudia,大學在英國讀平面設計,留學的生活經驗,促使她畢...
女性被物化 在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蘭西最後兩個官方首席情婦】
老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
妹子是這樣(亂說),凡爾賽宮規也是
她們是君主制法國最後的迴光返照
所以她們身上的光,也最耀眼、最奪目
我很喜歡探討女人,不是為女權,只為一個真相
龐巴度、杜巴利,甚至是過去的蒙提斯潘等等
在傳統歷史上都只能叫做國王的「軼事」
什麼叫軼事?就是正史不記載、不可思議的事
好像國王們有情感有慾望是有多離奇一樣
明明在當代,這些情婦都是呼風喚雨的檯面上人物
間接控制著國家的用人、財政甚至軍事
到了史家筆下,卻通通微不足道、見不得光
她們化作國王床上的玩具,沒有性格、力量、思想
對情婦的隱而不談,其實不只是遮蓋女性的影響力
更是人類文明對性、對慾望有不自然的抗拒
情婦的權力從哪裡來?從男人的需要而來
不只是身體,更多的時候是情感上對她們的依賴
政治聯姻原本就是反人性的
而人性的情婦制度卻不敵教會的道德大旗
導致不只女性被物化,男性其實也一樣
男男女女都是政治的棋子,婚姻明標價碼
作為君王,我不太看得起路易十五
但作為人,我其實很同情他
他的君主身分也是他被物化的一個標籤
他不是人,是王儲、是國王、是權力
兒時,比起他的想法感受,別人只在乎他的死活
只要活著就好,你開不開心?對不起,無關緊要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他怎麼可能有一顆正常的心?
他要的女人都很美,但絕對不可能只是美
其實他很愛這些情婦,每一個交往的當下都是真心
他不是白癡,他知道女人會為了錢為了權攀附他
而傳說龐巴度和杜巴利對他都是真心相待
這也是為什麼她們能夠獲得長年的恩寵
而不是像其他漂亮的「小情婦」一樣,用過即丟
人人都只看到龐巴度的野心、杜巴利的淫蕩
但閱女無數的路易十五,豈有這樣傻?
這幾週我花了很多時間介紹這兩位情婦
我沒有要為他們說太多好話
但是希望大家可以撥開政治殘忍的外殼
感受一下其實君主也是人
而不要將統治者神化,忘了他也有人性的平凡
龐巴度和杜巴利她們美嗎?
我相信是很美很美的
只不過她們的美是完全不同的類型
一起來看看吧~
PS.其實她們倆畫像超多,但重複性很高,也沒有幼年時期的紀錄(還沒錢畫),只挑幾幅給大家參考囉~
完整故事聽Podcast:
《豔妓Vs.豔后,凡爾賽的最後宮鬥序曲:杜巴利夫人|紅妝法蘭西11》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6adeGM
Spotify:https://reurl.cc/En6aDm
KKBox:https://reurl.cc/R0eQQg
SoundOn:https://reurl.cc/mLyN77
請Hazel吃下午茶,讓她繼續說故事吧(贊助):https://is.gd/1B1N3y
#歐洲史 #法國史 #西洋史 #波旁王朝 #太陽王 #路易十五 #杜巴利夫人 #凡爾賽 #情婦 #Podcast
女性被物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西蒙波娃逝世35週年紀念日》
35年前的今天,法國女性主義第二次浪潮重要推手西蒙·德·波娃去世。
* 《第二性》出版那年,波娃才41歲。
波娃見證過她父母之間完全不平等的關係。身為一個女孩,她反對被當作「女孩」來對待。自從被露陰癖書店職員騷擾之後,波娃在不認識的男性面前常常感到侷促不安。波娃也見證過自己的朋友在非法墮胎手術之後感染住院,波娃也和那些對自己身體的功能和樂趣一無所知的女人交談。
國外旅行的經歷讓波娃意識到,公序良俗之所以看起來是必要的,也許只是因為大眾都在遵守而已。
波娃讀過朋友維奧萊特·勒迪克的小說《蹂躪》(Ravages)開篇對女性性行為的坦率論述,感到震驚:書中以「從未有過的女性視角、真實和詩意的語言,講述了女性的性行為」。
*18歲時,波娃在日記中寫道:「愛情中有許多讓人討厭的東西。」
她在20世紀40年代的小說打破了哲學和文學之間的界限。
但在《第二性》中,波娃認為以「愛」之名發生的事根本就不是愛。
這次,波娃模糊了個人、哲學和政治之間的界限,這本書當時引起喧然大波:幾十年後,被公認為女性主義經典之作。
在《第二性》第一行,波娃毫不掩飾她對「女人」這個話題的猶豫和惱怒。
波娃寫道:「在寫一本關於女性的書之前,我猶豫了很久。但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有許多傳統的長篇大論出版,它們哀悼女性氣質的喪失,告訴女性必須「當一個女人,保持女人的狀態,成為一個女人」——因此她再也不願意被動接受、袖手旁觀了。
*波娃對「女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女人是男人「所不是的」。
波娃在提出「女人是男人所不是的」這個觀點的時候,借用了黑格爾的「他者」的理論。
人類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傾向,即把自己與他者對立起來,因此男人把自己視為自由的「主體」,而把女人定義為客體。
但波娃想弄清楚這種情況為什麼會如此普遍持久。她想知道,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女性站出來反對男性貶低她們呢?
波娃非常熟悉人們反對女性主義的常見理由:女性主義會毀了家庭價值觀!女性主義會降低工資!女人應該待在家裡!男性和女性早就是「獨立而平等的」!波娃本以為這些都是人們「自欺」的藉口。
蕭伯納曾批評,美國白人讓黑人給他們擦鞋,然後得出結論:黑人所能做的就是把鞋擦亮。
波娃認為,人們對女性的能力也做出了同樣無效的推論——人們認為女性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較低,但波娃指出這是因為女性總是處於劣勢的境況中,這並不意味著她們天生就低人一等。波娃寫道:「我們必須理解動詞‘是’(tobe)的範疇,‘是’什麼樣的人實際上就是‘成為’(have become)什麼樣的人。」
*《第二性》於1949年6月和11月以圖書的形式分兩冊出版。
從宣傳的角度來看,波娃在前幾期《摩登時代》雜誌上連載發表了《第二性》的部分內容,顯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她也因此受到了公眾的譴責。
1963年,波娃在《時勢的力量》一書中公開回顧自己的作品,她寫道,《第二性》使自己成了「諷刺的靶子」,而且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攻擊。
此外,諷刺還不是最糟糕的,針對波娃的人身攻擊也接踵而至。
*1949年11月,《第二性》第二卷出版了。其中有一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成為的。」波娃認為每個女人的經歷都是一種成為(becoming)的過程,而不是一本緊緊合上的書。
所以波娃想要在書中展示女性對她們生活經歷的描述,展示她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被「他者」化的過程。
作為一個開放的人,波娃也仍然處在成為自己、試圖理解自己經歷的過程中。波娃意識到,她面臨的一些阻礙對其他女性的成長也構成了宏觀的威脅。
儘管時間流逝,波娃仍然受到阿爾弗雷德·富耶的影響。富耶認為「人不是生來自由的,而是變得自由的」。波娃認為,使得男女性生活迥異、女性屈從於男性的,並不是生物學、心理學和經濟學;在這個過程中,「文明」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波娃對女性性行為的坦誠態度使她遭受了各種緋聞和攻擊,但她受到的最持久的抨擊則源自她對母職的分析。
波伏瓦認為社會沈浸在一種表裡不一的集體自欺當中:整個社會蔑視女性,卻同時尊重母親。「整個社會不讓女性參與所有的公共活動,不讓她們從事男性的職業,聲稱女性在所有領域都沒有能力,但是社會卻把最複雜最重要的任務——養育人類——托付給女性,這簡直是一種充滿罪惡的悖論。」
*波娃認為,男人在愛情中仍然是「至高無上的主體」——他們追求心愛的女人,同時也追求其他的事物,愛情是他們一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僅僅是一部分。
相比之下,對女性而言,愛情被視為生命本身,愛情理想則鼓勵女性為了所愛的人自我犧牲甚至是完全忘卻自我。
男人在成長過程中被教導要積極主動地去愛,但同時也要有雄心壯志,並在其他領域有所作為。
女人則被教導她們的價值是有條件的——她們必須被男人愛,她們才有價值。
通往真愛的障礙之一是,女性被物化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她們物化自己,試圖從她所愛的男人眼中認同自己,不斷地追求他眼中的魅力。
戀愛中的女人試著透過她所愛的人的眼睛去看自己,圍繞著他,塑造她的世界和她自己這樣一個原本早已完整的人。
包括讀他喜歡的書,對他的藝術趣味、音樂、思想、朋友、政治觀念等感興趣。
波娃也反對性方面的不平等,她指出許多女人被當作男性享樂的「工具」,女性的慾望和快感,從來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在波娃看來,愛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從來不是相互的。
男人希望女人用不求回報的方式給予自己愛。因此,愛情對女人來說是危險的,而但對男人來說則不是。
*波娃沒有把這件事完全歸咎於男人。女人在這裡面也有一定的責任,她們參與其中,因而使不平等的愛的壓迫性結構永久化。
但波娃寫道,要女人不參與其中是很難的,因為這個世界誘使女性,不得不應允了這種壓迫。
*梵蒂岡教會曾把波伏瓦的《第二性》列為禁書。在《第二性》,波娃就女性受壓迫的問題進行過一場哲學探討,她從女性(包括她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得出結論:要想成為真正的「人」,就必須改變許多女性的處境。波娃認為女人的慾望應該影響她們的性;女性的事業應該影響她們的家庭生活;女性的主觀能動性應該影響這個世界。
但是波娃受到的攻擊大部分都是完全針對她個人的。這對於所有的成功女性,一點也不意外。
在世界及法國許多地方,波娃遭到諷刺、嘲笑、咒罵、和奚落。
但這不是全部——的故事。
下一代人歡迎和擁抱波娃和她的這部作品。
下一代讀者發現這部書前無古人,開誠布公地談論女性經驗這個曾經的禁忌話題:有些讀者迫切地想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甚至把《第二性》當作性手冊來讀。
《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在8月刊發了《第二性》的部分節選,反對把波娃介紹為沙特的副手和存在主義專家,她無疑是出現在男性歷史上的首位女性哲學家。
波娃有責任從人類的偉大冒險中提煉出一種女性哲學。
托莉·莫伊在《西蒙.德·波瓦:一個知識女性的形成》(Simonede Beauvoir:The Making of an Intellectual Woman)一書中寫道,1949年底,「西蒙.德·波娃已經真正成為西蒙.德·波娃。就個人和事業而言,她都是‘被造就的’」。
托莉·莫伊認為波娃在1949年之後的作品大多是「回顧性的」,在那之後波娃「幾乎都在寫自傳」。
但是,從作者角度來說,那時的波娃還沒有寫出她日後的獲獎小說《名士風流》(The Mandarins)、另外兩卷小說和她的生命寫作,還有關於晚年的書。
當《第二性》會成為第二波女權運動的鐘鼎之作;那時的波娃作為女權主義的生涯,甚至還沒有開始。
—-摘錄自《成為西蒙波娃》
女性被物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年前我剛在Instagram畫畫時,經常被IG刪post。」插畫師陳凱彤(Claudia)愛畫女性身體,筆下胸部和屁股常坦蕩蕩。「但你看我的作品,都不會覺得挑起性慾吧,是很卡通,感覺很愉快的。其實女性身體為何要被審查呢?」自小愛畫畫的Claudia,大學在英國讀平面設計,留學的生活經驗,促使她畢業時寫論文探討女性被物化,並發展出現時的插畫。「雖然亞洲女子在英國讀書很普遍,但去到某些地區,男士會在街上對你catcall(調戲搭訕),或很色情地評論你的身體。有時去party,喝酒多了,又會有很多無謂的身體接觸,被非禮其實經常發生。」當然她也知道,女性被視為sex object、「sex sells」等現象非新鮮事。「很難改變的,當時我寫論文的結論是,可能日後慢慢有多些女性解放運動,女性會有更多身體自主吧。」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插畫 #IG #英國 #平面設計 #女性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