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伴侶瘋狂數落,他卻溫柔回應⋯楊定一:把一切落回心,勇敢面對每一個危機】
和我一起走進店內的,是一對中年夫婦,只見女士不斷數落對方,氣到最後甚至扭頭就走。我在旁邊,看見男士眼角有淚,但是整個人並不激動,甚至是很平靜,好像有一股光明從他內心透出來。
身心合一,念頭自然消失,我們倒不需要再做什麼。不管面對什麼困難、什麼冤枉、什麼委屈,最多也是一個瞬間,把一切承受,也就活過去了⬇️閱讀全文
-------------------------------------------
🎁加入康健LINE好友,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https://maac.io/1g5Nl
女士中年危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讀者分享了一篇文章給我,是網文作家 Jenny喬 在微信上寫的,主題是:「#那個走到哪兒都帶本書的人到底有多可怕?」談的是碎片化的數位時代下,重拾書本的重要性。我很喜歡,分享給你 😀
微信原文 https://www.gushiciku.cn/dc_hk/107675144
.
週末,約了個老朋友在南城吃飯,她沒車,所以只好我穿過大半個北京城去見她。平時上班我很少開車,一堵車我就心煩,生怕自己一個衝動被人拍下來成了反面教材。本以為週末交通狀況能好點,事實證明,我太低估大北京的堵車能力了。
一個小時的車程,開了整整兩個半小時,午飯直接變成下午茶,還好約的是一家帶簡餐的咖啡廳,要是火鍋店,就尷尬了。
等人,是一件多煩人的事兒,等過的人都懂。特別是在餐廳,一個人傻坐着,迎接你的是各種鄙視的目光。排隊的客人罵你浪費資源,服務員怕你要杯水坐大半天。
換作是我,可能手機都玩兒沒電了。
可人家倒好,我急急忙忙衝到餐廳的時候,她正坐在那兒認真看書,要拿筆寫寫畫畫。看見我,把書一合,微微一笑,説了三個字:“你來啦。”
當時,我腦海裏就一個念頭:這種同齡人比堵車還可怕。
.
我們倆認識快十年了。這十年裏,她變了很多,從單身變成了已婚,從小職員變成了管理層。可有一點一直沒變,就是走到哪兒都帶本書。
有一年,我們倆去美國玩,我背了個空箱子,打算去買買買,她背了半箱子書,説倒時差睡不着可以看。結果,回來路上,我買了一箱子衣服,她又買了半箱子原版書。
而且那些書比我的衣服還貴。
這些年,她在我心裏一直是個很特別的人,無論多忙,我都會找時間約她,就怕兩個人越走越遠。
可能每個人心裏都有這麼個朋友,説好聽了,叫標杆。説不好聽了,就是假想敵。我總希望自己能在某個方面超越她,哪怕齊頭並進也是極好的。
可她永遠是那種看起來和你一樣,你卻永遠追不上的狀態。她的見識永遠比你多一點,視野永遠比你寬一點。你説什麼,她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她説什麼,你都各種聽不懂。
有這麼個朋友,真是讓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能鞭策你。悲的是,她一輩子在鞭策你。
.
羅胖在《羅輯思維》有一期講到,現在社會的文化資本。
他提了個問題,我覺得很受刺激:如果在一次聚會上,你遇見兩位女士,一個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談吐不俗,一張口就引用了《經濟學人》雜誌對英國大選的分析。另一個拿着很貴的名牌包,説的卻都是電視劇和明星八卦。
你覺得誰的社會地位更高?
我想了想,不説社會地位,至少對我來説,更願意和前者交往。這個世界上,知識量是很貴的。
説一個我最近幾年才圈粉的人:高曉松。過去,對音樂一點不感冒的我,總覺得高曉鬆就是一個寫歌的路人甲。可看了幾期《曉鬆奇談》,瞬間就圈粉了,覺得這人特別有文化,有見識,古今中外什麼都知道。
這就是羅胖説的一個人的文化資本,也就是談資。
説起談資,這些年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越和人聊天,越不敢聊。
班門弄斧真正的可怕之處,不是丟臉,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丟了臉。沒人會吿訴你,他們早就看穿了你,只會點頭微笑,然後默默嘲笑。
甚至有時候,你覺得自己知道得挺多的,可別人一問,就啞口無言。
最近,危機這個詞頻頻出現。其實不止是中年,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危機。這個時代的工作,可替代性太高了。你前腳提辭職報吿,還沒來得及緬懷一下,後腳就有人搬進你的工位。有一技傍身也不夠,因為技能這東西也靠不住。
現在都將就降維攻擊,就像電商攻擊實體店,別人一個技術分分鐘就能讓你的技能毫無用武之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因為這個世界上,連知識點都是不穩定的。
在職場混了這麼多年,我最恐懼的時刻就是遇見一個比我還內行的外行。當別人談論你最擅長的知識,還説得比你透徹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有危機感?
這個時代,優秀者日益優秀,平庸者日益平庸。看着越拉越大的貧富差距,虧你還能心安理得地懶下去。
.
很多人詬病今天碎片化的閲讀習慣,所以也不欣賞那些走到哪兒都帶着書的人,覺得他們只是裝逼。
我覺得不是,至少在我看來,讀書沒有什麼時候讀,怎麼讀之分,只有讀與不讀的差別。因為讀書是一種態度。有些人在圖書館做一天刷微博,有些人在垃圾桶旁讀經典。
那些愛看書的人,除了保持競爭力,還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凡事想得開,煩惱特別少。
再説一個開篇那個書痴朋友的故事,有一年夏天,我們倆去南方玩,回北京的時候遇上飛機延誤。整整等了六個小時,整個候機樓都瀰漫着怒氣,我焦慮地走來走去,一會兒發微信給北京的朋友瞭解天氣,一會兒向空姐詢問狀態。可一旁的朋友悠閒地拿出一本書,要了杯熱茶,不言不語,不驕不躁,一副有書萬十足的樣子。
他一遇上煩心事兒,從不傾訴,也不抱怨,就拿一本書坐在咖啡館裏。別人diss他,批評他,污衊他,陷害他,他總是埋頭扎進書堆裏。真像羅曼·羅蘭説的:“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氣。”
《傲骨之戰》裏,Miya因為家庭的詐騙醜聞陷入媒體的狂轟亂炸時,她事務所的同伴Lucca,只給了她一個建議,找本書看,不要上網,不要看新聞。只是看書就好了。
這真的是我聽過最好的建議。
雪萊説,你越讀書,越能看見自己的無知。因為無知,才會對人心生敬畏,也才會對生命多出一點豁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順境時勇往直前,逆境時豁達堅韌,這樣的人,可能是你我永遠都無法打敗的對手。
一想到這兒,覺都睡不着了。
.
更多閱讀筆記好書金句 >> https://readingoutpost.com/
女士中年危機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2465230753&issue=20210205
譚新強:BNO移居英國人士 應以Uncle Roger為榜樣 不是Uncle Tom
最近英國放寬了BNO護照的居英權,並設下了「5+1」的入籍路線圖。此舉遭到中國強烈反對,馬上宣布不再承認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的有效性。
不少人當然認為英國不懷好意,故意干預中國內政,再次挑撥離間,煽動香港人反對中央的情緒。再者Brexit(脫歐)後的英國前路渺茫,如能吸引到大量富有香港人到英國消費和投資,也有着數。當然大部分英國人是反對的,Brexit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抗拒移民。說到底,英國是一個階級觀念極重,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家。不管如何,這仍勉強可算是遲來的春天。英國背棄香港人30多年,早在1980年代中英談判時,就有道德責任賦予所有香港人居英權(實應直接英國國籍)。最初時曾發出約370萬本BNO護照,但沒有居英權的BNO形同廢紙,所以回歸後逐漸變得凋零。但隨着近兩年的香港動亂,申請人數再度上升,去年翻倍多達30多萬。現在終於有機會得到居英權,估計將有更多人申請,有資格的人數約300萬,加上他們的家人,總數或超過500萬,即約香港人口七成。如真的那麼多人離開香港,短期內確有挖空香港人才和財富的風險,這亦是中國反對的原因之一。
但整體來說,我認為今次BNO風波是一件好事。從2019年開始,我已多次指出《基本法》的多個嚴重錯誤和漏洞,尤其仍充滿鴉片戰爭可恥痕迹,世上罕有的畸形荒謬國籍與居留權混淆問題。西方外籍人士(expats),仍如十九世紀鴉片販一樣享有特權,只需住滿7年,即享有永久居留權和所有社會福利,甚至擁有投票權,區議會和立法會功能組別參選權。在美國,綠卡持有者絕不能投票,歐洲、澳洲等地都一樣。即使英國,現在給予BNO居留權,相信也必須6年以上入籍後,才有投票權。但不公平地,我認為對香港貢獻更大、主要來自菲律賓和印尼等亞洲國家的外傭,無論在港服務多少年,又永遠得不到永久居留權,遑論投票和參選權。
此外,大量香港人擁有雙重甚至三四重國籍,美、加、澳、紐等,已超過100萬,如包括現有和曾經擁有(護照過期不等於放棄國籍)BNO人士,遠超過香港一半人口!當然還有超過200萬的居港內地同胞,奇怪地和侮辱地,連他們也需要同樣住滿7年才可獲得永久居留權。在美國,從加州搬到紐約州,只需一個月就可登記做選民。所以過去兩年,每當我看到反對政府人士和偏頗新聞報道,經常以香港人民意支持作為各種傷害香港和國家的暴行為最重要藉口,甚至包括殺人放火等喪盡天良罪行,我就愈覺得有弄清楚香港人定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實現今中國以民為本,外交政策和平,40年沒有戰爭,內地發展成績斐然、近年政策更不再單以經濟急速發展為目標,亦非常關注脫貧、貧富懸殊、社會公平公義和環保問題。政經制度的效率和合理性,已逐漸超越西方。中國社會當然仍有很多問題,但對比美國,毫無疑問,相對少罪惡和暴力,社會較充滿正能量,較少怨氣和仇恨,所以根據哈佛中國長期民調研究,中國中央政府得到90%以上人民支持,其實也不意外。只希望以邪教式、歇斯底里式、自卑兼自大式憎恨中國的人,包括部分香港人和西方人,願意張開眼睛,看清楚中國以大多數人利益為依歸的成功和合理政策,不可只看某些不知真假的打壓個人自由個案,以此為延續錯誤偏見和歧視的藉口。
以為4年投一次票就是民主已過時
現代人亦應放棄過時思想,以為4年投一次票就是民主,就是天堂。美國的選舉制度固然充滿不公,甚至反民主,即使英國和歐洲政治制度亦大致上停留在200年前,甚至中世紀階段,完全跟現代社會和科技脫節,更未必適合人類共同面對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的長期挑戰。適當的科技運用,可讓政府更實時關注人民和地球的需要,以此制訂更有效的公共健康、交通和經濟政策等。譬如發現新疫症出現,政府就應馬上採取隔離、大規模測試和緊急醫療措施,一切按照科學,跟傳統所謂左右派政經理念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中國的做法,美國反而一切以政治掛帥,連口罩都成為政治圖騰,結果一場COVID疫情,至今已近50萬人死亡,比二戰還要多!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至今已181年,香港回歸中國亦已超過23年。《基本法》並非上帝頒下,刻在石上,永不可改動的《十誡》,它只是一個寫得非常差,充滿錯漏和殖民地時代色彩的過時小憲法。修正及改良《基本法》並非甚麼大事情,現在已到了固本清源,撥亂反正的時間。中央絕不應亦絕不能拘泥於一些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束縛,而讓香港情况繼續轉壞,成為西方意圖阻礙中國發展的棋子。
近兩年前我最初提出香港國籍法不合理時,很少人關注此問題,喜見現在已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議題。我的建議非常簡單,符合人情和法理,主要只有兩點:
(1)取消所有單一外國國籍人士的投票和參選權。住滿7年者,仍可保留永久居留權;(2)應寬待多重國籍人士,包括BNO。雖然中國是不容許雙重國籍的,但基於香港特殊歷史,所以有點寬鬆彈性處理,也屬合理。有傳聞中國或將取消利用BNO「5+1」計劃移居英國人士的永久居留權和投票權(在入真正英籍之後或之前都有可能),甚至有人建議所有雙重國籍人士的永久居留權都應被取消。
我明白中國對英國假慈悲,臨時給予BNO居留權的憤怒,除嚴重干預內政外,亦有點擔心如人數太多,不止出現走資情况,亦可能出現這批「英國人」遲些回流香港,不公平地繼續享受香港各種社會福利。我認為中國可以大方一點,繼續讓雙重國籍人士享有永久居港權,最重要是先搞清楚誰應享有投票和參選權。以我了解,現在申請特區護照時,表上已說明如成功,申請者將成為中國公民,如持有其他護照,將只被當作旅遊證件,而非國籍證明。
不過,我認為此做法仍不夠清晰,明顯不少擁有中國香港特區護照人士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仍自居為英國、美國人或其他國籍,但又偏偏經常上街示威或暴動,亦積極參與投票或參選等政治活動。如此荒謬、如此如意算盤的事情,即使西方國家如美國和英國,都是絕不會容許和容忍外國人在當地搞暴亂、搞革命的!在美國,間諜搞顛覆政府的最高刑罰是死刑。
我建議最簡單的做法是給予這些雙重國籍人士一個最後機會,在投票和參選前,必須作出一個選擇,是否願意宣誓成為中國公民。宣誓後,就仍可享有投票和參選權,當然其他護照就真的只算是旅遊證件。即是如犯了法被拘留,發出其他護照的國家使節,亦無權提供協助。
如不願意宣誓,就當然不應享有投票和參選權,我建議應取消特區護照,但仍可保留永久居港權。此做法可解決雙重國籍問題,亦等如開拓出一種香港綠卡制度。在美國也有一些綠卡人士,永不入美籍,但就仍保留居留權。
英脫歐後匯率樓價大跌
我明白即使我說到口乾,仍有部分人士繼續對政府不滿,真的會選擇移民英國。這亦非壞事,有如一段已沒有愛情的婚姻,離婚可能是最好的決定,勉強是沒有幸福的。看到估計將移民英國的人數約十多萬,不少但也不算多,對香港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移民當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尤其英國。倫敦位處北緯51.5度,比多倫多,甚至魁北克市還要北,如非受惠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帶來較溫暖水流和氣候,實應比加拿大更冷。但冬天仍當然極早天黑,擔保下午4點不到黑齊(蘇格蘭不到3點半)!這種天氣非常容易令人抑鬱,要比較小心。加上英國疫情嚴重,每100萬人的感染率是香港的40倍,單是英國的死亡率已經高於香港的感染率!
英國公投決定Brexit後,經濟已轉差,匯率樓價都大跌,可能是抄底機會,但未來英國發展方向,仍然一籌莫展。政治上仍非常分歧,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很可能在未來10年脫離英國獨立。Brexit前,英國人可在歐盟任何國家居住和工作,現在當然喪失這些機會了。
英國除了天氣冷,人情更冷,不要忘記階級觀念是他們發明出來的。整天滿口民主自由,但王室、貴族、封爵等封建制度就通通保留着,男士見到英女王仍需鞠躬,女士更要行屈膝禮(curtsy),自由平等?算了吧!
倫敦雖然真是個多種族城市,街上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來自東歐、南亞、中東和非洲,來自中國和東南亞也不少。但這不等如各種族就很和諧。除操着貴族口音的英格蘭人會歧視他們,認為是低階級的人外(包括操cockney和其他低級口音人士),即使其他種族人士亦會互相歧視。尤其在過去一年COVID疫情中,不少亞裔人士,不管來自日本或泰國等,只因外貌像中國人,就曾在街上被襲擊。
網紅Uncle Roger常誇中國文化易惹仇恨
Uncle Roger就是其中一個例子。Uncle Roger是29歲,年輕英俊的新進網路笑匠紅人Nigel Ng(黃瑾瑜)的化名角色,扮作一個操誇張廣東口音,對任何事,特別中國菜非常挑剔的中年漢。數月前,Uncle Roger以一段非常搞笑,批評BBC烹飪節目的Egg Fried Rice視頻,在YouTube上走紅,至今點擊人次已超過1.5億,subscriber亦超過300萬。黃瑾瑜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明顯接受良好西方教育,英文完全沒有口音,中學後去了美國Northwestern大學念工程。畢業後去了英國做data scientist,但他醉心演藝界,所以毅然成為了全職棟篤笑藝人。闖了數年,終於在網絡世界打出了名堂,在西方已頗出名,在馬來西亞老家更是個紅人。
約兩個月前,當Nigel走路回家時,不幸遇到一個人,突然無故向他襲擊,揮拳打他的臉,幸好傷勢不重,嘴唇流血和面上瘀黑。Nigel認為襲擊者不知道他是誰,打他的原因可能亦是COVID 導致的種族歧視。我不知道襲擊者是否認識Uncle Roger,如認識可能更憎恨他,因為Uncle Roger此角色雖有點自嘲成分,所有情節都只為搞笑,但主調就是他對亞洲尤其中國文化非常驕傲,不停誇獎中國人注重教育和家教,反過來不停取笑西方人不懂飲食,甚至笑謔批評他們的各種生活習慣和文化。
數周前又發生了一次網上的不愉快事件。Nigel與另一美國飲食KOL Mike Chen聯手做了一個節目,後來發現Mike Chen原來是個法輪功邪教徒,就馬上把視頻下架,並在微博上向中國人道歉。此舉完全合理,但當然被一些人在網上攻擊,被誣告為五斗米而向中國折腰。Nigel澄清絕無此事,他暫無任何來自中國的收入,而他只想為觀眾帶來歡樂,無意加入任何政治元素。我亦替他非常不值,早前他表示因襲擊事件陰影而有意搬家,近日他更回了馬來西亞探親過年。即使他選擇留在亞洲發展,我也不會感覺意外,前途可能更好。
移民縱賣樓 最好留點騰訊傍身
近日看到一篇移民倫敦指南,教人如何在那邊成為一個稱職的送外賣人員,看完有點心酸。文章非常詳細,逐步教人到埗後如何以BNO身分拿合法工作證明,然後開銀行戶口,如何加入Deliveroo等外賣Apps。連在哪裏買單車,哪條路線較賺錢和安全,都詳盡介紹。他說每月收入,折合約13,500港元,我真不知在倫敦如何能夠生活!所以我之前已提醒過考慮移民的朋友,必須有傍身之技,從前很多人學斬叉燒,現代人最好學點投資。我勸喻移民英國的人,即使賣掉香港房屋,最好留點騰訊(0700)傍身。英國FTSE指數沒有多少隻揸得落手,Unilever洗衣粉?AstraZeneca好一點,有COVID疫苗,買Diageo不如買茅台,還是同樣面對中、英身分危機的匯控(0005),要買也不用跑到英國買。唯一要小心的是入了英籍後,如英國「制裁」騰訊(笑了),可能不容許英國人持有。
此指南最後語重心長,善意提醒香港人送外賣時要禮貌,收到貼士更要大聲講Thank you,務必令英國人對香港人留下良好印象(在香港的服務員當然無此多餘責任)。我贊同,但小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突然發作,腰骨發軟,有種想做Uncle Tom(西方著名小說奴隸角色),90度鞠躬的衝動。希望他們多點以Uncle Roger為學習榜樣。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匯控及茅台財務權益)
女士中年危機 在 【人到中年】20140729 - 迎戰中年危機- 重尋生命出口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他們又是如何 中年危機 ,重尋自己的生命意義呢?為了尋找,有如年輕人般,對工作帶有衝勁且熱情的自己的徐國珍 女士 ,以及中年, ... ... <看更多>
女士中年危機 在 天下雜誌- 【中年危機?更年期?到底是在慘什麼……】... 的推薦與評價
中年危機 ?更年期?到底是在慘什麼⋯⋯】 人生會在這個年紀來到快樂曲線的谷底,而且不分國籍、不分收入階級,都有這「魔咒」。到底這年紀的人是在慘什麼? ... <看更多>
女士中年危機 在 你也經歷中年危機嗎?研究:這個階段的女人比較獨立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都有點害怕中年,感覺像是爬到人生山峰的頂端,接下去就是垂直的下坡一樣。法國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四十歲是年輕人的老年期、五十歲是老年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