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燕子來時(李 怡)
23歲時寫過兩篇以舊日北平為背景的散文,題目是《憶楓》和《憶燕》。說是散文,也像是小說。以一個小女孩子的第一人稱,寫童年故事。發表於1959年,幾年後收進我的第一本書《晨星及其他》中。書早絕版了。我留有一本,近日重讀這兩篇,腦際又響起古老的呼喚。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城南舊事》,也是以一個小女孩的眼睛看那時的北京,她的北京故事比我生活時早十多年,但古城風貌依然。那時代在那兒生活過的人,大概總有些「舊事」縈懷。
《憶楓》講一個叫小紅的女孩,與少年玩伴楓哥的友誼。北平秋天紅艷艷的楓樹,和拾起落在地上的楓葉,在故事中穿插。楓哥是鄰家女傭的兒子,比小紅大兩歲,人寬厚,知識廣,讓小紅佩服。楓哥因家貧而不得不輟學,要離開北平到外地當學徒。走前與小紅去了近郊的香山,那裏以滿山紅葉聞名。他們從落葉中嗅到了前所未知的香味,終明白為甚麼叫香山。楓哥給小紅留下一封信,送她一片最紅最大也最完整的楓葉。小紅把它夾在她最愛的《唐詩三百首》中,帶到了香港。
《憶燕》開頭寫:北國春寒料峭,即使冰雪溶解,樹芽新綻,還不能脫下棉衣,只有當燕子在屋簷下呢喃,才可以確信大地告別了寒冷。燕子帶來春天,是希望的訊息。一雙燕子在小紅家屋簷築巢,每天雙雙飛出去覓食,有一天只有雄燕出外,媽媽說那是雌燕懷孕了。又過些時候,小紅見到兩隻幼燕張大嘴巴去迎接爸爸叼來的毛蟲。小紅與哥哥好奇,搬來梯子爬上去看,想不到把雌燕嚇得飛出燕巢,在屋簷下哀鳴着亂飛,不小心撞到屋樑,像斷線風箏似落在地上。小紅和媽媽把牠撿起,放回燕巢。
其後,似乎沒事了。燕子爸媽帶領兩隻小燕飛翔。秋冬來了,沒有了呢喃聲音,燕子一家飛往南方避冬了吧?然而,一天早上,小紅又聽到呢喃聲,她到外面看,燕巢上露出那一雙大燕子的頭部,牠們沒有離去,在淒涼地鳴叫。天氣越來越冷,過年前幾天,屋外的水缸都結冰,燕子的哀鳴也停了。媽媽爬梯子去看,兩隻燕子相擁着凍僵在巢內。媽媽把牠們拿下來,發現雌燕翅膀有一根骨頭折斷了。那是牠撞到屋樑受的傷,牠自知耐不住長途飛行被迫留下來。雄燕陪着牠,一起死亡。小紅十分內疚,這是她人生第一聲嘆息。
我「不悔少作」的文章很少,這是我於今重讀仍覺心靈觸動的兩篇。寫作時,北國的風貌,漫山紅遍的楓葉,屋簷下呢喃的燕子,童年的友伴,在我離開十年後仍然盤旋腦際。其後,我再也沒有寫過這類追憶舊日風情的文章了。
1960年,我結婚旅行選擇了去北京。那時我的思想左傾,很想見識新中國的這個新首都,也抱着重遊舊地的心情。
少年時在上面奔跑的舊城牆都拆掉,已無影無蹤。離開時天安門掛蔣介石像,現在掛了毛澤東像。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長安街,馬路寬闊得讓人恐懼。廣場新建了幾座蘇聯式四四方方的大型建築,那是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加上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與古樸的天安門城樓相對。宏偉嗎?還是覺得中國古城樓被蘇式建築侵蝕?
我那時想,也許舊時風物在新社會要被淘汰吧。燕子僵死了,古老的呼喚,是否也要拋棄?但是接下來,就越來越顯示拋棄傳統付出的高昂社會代價了。
燕子到北國,帶來春天的希望。想到梁啟超集宋詞句而掇成的著名對聯:「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23)
「女傭回憶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心得] 女傭浮生錄(雷) -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WonderFo 熱搜原聲帶- 《#女傭浮生錄》以喜揭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392【其實你應該】Netflix《女傭浮生錄》真實故事改編動人 ...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女傭線上看- 美劇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女傭浮生錄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maid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maid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聚焦新时代的女性力量Netflix新剧女佣... 来自YouTube精选- 微博 的評價
- 關於女傭回憶錄 在 Re: [心得] 女傭浮生錄(雷) - 看板EAseries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女傭回憶錄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仙台尋找魯迅 (五千字長文,多圖,慎入)
多圖,睇medium 版啦
1. 篇文原本係想叫做「仙台尋找周樹人」,呼應返「緬甸尋找奧威爾」(http://bit.ly/35VPVue)(本書我就在緬甸買的,水已魚),而且七個字嘅題比較有音樂美。但,首先,我懷疑根本冇人知道「緬甸尋找奧威爾」呢本書(倒係我引過書中關於「惡龍」嘅傳說,好多人轉貼,沈大師都有轉上轉)(http://bit.ly/2LbLCTK) 。另外,我亦擔心,根本冇人知道周樹人就係魯迅。
2. 真人真事,我話去睇魯迅,有人以為係佬訊
(http://bit.ly/2P6IidD )。應該都係我啲廣東話太差。幸好我有急才,話佢知,係呀,咪佬訊張profile pic嗰條友
3. 本文就真係講在仙台尋找魯迅足迹。好似話唔少人,根本連魯迅在仙台留學都唔知,甚至佢在日本留學都有人唔知。又或者唔知,原來日本(人)仲保留咗咁多魯迅嘅東西。
4. 可能係我偏見。但我在網上搵關於在仙台尋找魯迅足迹,出嚟嘅,唔係台灣文,就係大陸文。包括項明生(http://bit.ly/2RcJW0f) 。你話,嘩,項明生都大陸仔?幾時開始玩血統純正論?差矣。你睇佢書就知,佢好多遊歷,都同佢在大陸讀書成長嘅經驗有關,包括佢寫魯迅。因為佢有提過,《藤野先生》一文(出自《朝花夕拾》,陣間再講呢篇文)(http://bit.ly/2RdBNbU) ,係大陸語文課本必讀。我年代香港中學都必讀魯迅,但冇呢篇文,收嘅幾篇文,都冇直接講魯迅去過日本。雖則講佢點解「棄醫從文」時其實個轉捩點就在日本
5. 而陪我在仙台上路嘅,正係香港人天書,閃閃書。嘻,唔係你以為係乜?我覺得呢本書好代表香港精神喎。定你覺得拎本正文社就文青啲?唔知。但肯定嘅係,我唔會拎本Lonely Planet去日本,實在太裝B 。雖則,我其實去緬甸去老撾都係拎本Lonely Planet。諗諗下應該去台灣韓國日本都拎,扮下ABC呃蝦條都好
6. 而當然 ,在仙台閃閃書入面,關於魯迅嘅東西,係零。一個字都冇提過。not a single fucking word.啱丫,你睇人封面寫乜先?食玩買終極天書嘛。魯迅食得的?你睇閃閃書想搵魯迅 ,不如買龍虎豹搵(而其實啲鹹故文學水平幾高,肯定高過閃閃書,實不相瞞都對我寫作有啲影響)。
7. Anyway,我去仙台,主要都係食同玩(朋友可證,我同囡囡,都係唔買嘢的)。食,咪食牛舌。咁玩,咪玩魯迅。本人住在仙台站附近,去片。
8. 香港一般人,對魯迅應該唔太陌生,特別係我年代嗰啲,會考仲有指定課文之類,中六七做讀書報告亦都必睇。許欽文本《吶喊分析》,等於米高佐敦嘅Bryon Russell ,或者柏金嘅達比薩斯。就係多得考試局要做《吶喊》先有人買佢本嘢。而本人當然不屑買呢啲書,我成份嘢都係自己寫,好似寫咗成萬字。你睇我其實自細已經係咁:離群,扮撚晒嘢,同埋口水多過茶。
9. 無論如何,《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呢啲,稱得上深入民心。《一件小事》《風箏》我年代初中亦有讀。仲有呢十年人氣急升嘅「血鰻頭」,亦係出自魯迅(你以為係長毛發明的?).而根本冇乜人留意,其實篇文(《藥》),係話「你班友戇撚鳩」,民智未開,革乜撚嘢命。
10. 仲有,「 你永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都可以半歸功於佢。而家但凡你講外國點點點,會有人話「臭蟲」,出處亦係魯迅。當然仲有吾友 利世民 (http://bit.ly/35Xtkxk) 最鍾意嘅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樣係多得魯迅發揚光大。
11. 張學友同林嘉欣(wow,初出道扮學生妹嘅林嘉欣)套《男人四十》(http://bit.ly/37SDbGN) ,我睇咗幾次。一開場就有張學友教中文,教完孟子,就預告下堂教魯迅。同學大呼out,張學友強調魯迅好in,「係第一代去東京留學兼掃貨嘅型仔」「佢住喺神田,坐山手線由Shibuya坐十個站就到啦」。我地Fact check一下,的確係十個站,岸西啲劇本係認真嘅。
12. 但魯迅在東京讀嘅,類似係foundation course 或者預備班。原本佢應該係去東京帝國大學讀採礦冶金,但佢選擇讀醫,去仙台。原因未有定論,有講話因為佢老豆被庸醫(中醫啦)所害,佢自己棚牙又一路都唔好,加上佢覺得西醫係日本維新好重要嘅部份。至於點解去仙台?佢自己有提過睇唔過眼東京啲留學生玩吃玩樂,正係在《藤野先生》入面講,所以佢選擇去冇中國留學生嘅地方(我懷疑亦因為東京大學讀醫好難入)
13. 魯迅當年讀嘅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來(都成百年前)併入東北大學。由仙台站行過去15分鐘左右,仙台雖然已經係東北最大城市,但只係100萬人,同香港冇得比,加上天氣好,行15分鐘極之舒服(其實我全日都冇坐過車,基本上半個鐘頭以內嘅我都會行)。
14. 11月尾嘅東北大學,係已經冇乜人嘅。放晒假?又好似唔係。要上堂?或者係。但我只係想講,你同香港嘅大學比下,香港嘅大學就算放假,都係嘈得多。
15. 好快,就搵到魯迅在東北大學嘅像,亦寫明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遺跡
16. 東北大學史料館,係有專門一個展示室畀魯迅
17. 但自己留意返開館時間 ,另外留意,其實史料館裝修到下年3月。我仲以為冇得睇,其實係臨時搬咗去第度。不難搵,反正個校園本部唔大。
18. 入面就由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讀醫開始講 ,講佢因為想遠離留學生而去仙台,當然亦都係引返魯迅《藤野先生》一文。留意成本《朝花夕拾》都係回憶錄(睇書名就知),魯迅寫時已經近50歲,然後未到60就死咗。想講係,魯迅廿幾三十年後回憶前事,或者有選擇性遺忘,有文學加工,或者根本記錯,絶不出奇。畢竟嗰個年代佢未會打卡放上Facebook
19. 當年報紙都有報,魯迅唔只係仙台第一個中國留學生,甚至就係第一個留學生,相信亦因為咁,仙台醫專對佢非常好。報紙亦都有提佢識日文。當然近年唔少憤青考究返,魯迅譯文好似不少錯。亦可以話日本人只係厚道,或者官方話佢識日文佢地咪照講。但相當肯定嘅係,佢嘅日文點都有一定程度。
20. 其實諗下都知,佢冇人冇物,可以在仙台生存,上堂,讀醫,寫筆記,藤野先生會批改。佢有乜可能日文會差?咪撚玩。當然而家你拎出嚟驗屍咁驗挑錯誤就好易的。等於你睇慢鏡覺得「屌,畀著我就右腳控定扭過一個再左腳拉遠柱啦,咁射,仲話球王。」
21. 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嘅CV。十分守規矩,寫晒每份工幾錢人工。最後都係40 yen個月,有興趣可以對返當年物價。但魯迅月租都好似要8 yen,考慮到魯迅仲要只係一條友,亦唔會住得好,可見藤野先生唔算好高人工?
22. 《藤野先生》一文嘅初稿。當然只係複製品
23. 魯迅讀醫嘅時間表。有冇留意日日都上「獨逸語」?獨逸就係德意志。讀醫必修德文,因為啲字都係用德文。聞說去到而家都仲係好多醫學字用德文。所以魯迅當然都識啲德文,事實佢未去日本已經識啲。反而英文佢好坦白話自己係唔識的。
24. 成績表,特登放大畀你睇。因為有人以為魯迅成績太差,所以先作個故事出嚟話棄醫從文。後面會講,故事或者有啲創作,但魯迅成績,就肯定唔係好差。正如佢在《藤野先生》入面寫:「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睇返成績表,並無大話,幾十年後佢都冇呃自己。142人魯迅考68,正如佢講,唔係太雞又唔太好。考慮到佢係唯一一個留學生,又唔係細個學日文,又多課外活動,其實相當勁。不過正係佢最尊敬嘅藤野先生嗰科解剖學佢就肥咗。可能因為咁先幾廿年後慚愧寫返文講佢。
25. 不過亦留意,魯迅在畀友人書信中,亦提過在仙台讀醫,悶,死記,又多堂上,阻住佢啲「課外話動」(「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久,腦力頓錮。四年而後,恐如木偶人矣。」第二是課時太多,無暇搞譯述活動:「而今而後,只能修死學問,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可以見到佢並非讀得好開心,亦有點吃力。
26. 另外留意,全部成績示眾,邊有而家咁玻璃心。仲有,魯迅中游,已經係丙。唔係A* 人人first hon量化寬鬆
27. 走堂全部有紀錄。魯迅都有走過,唔知去咗邊。當時就冇人講「大學中學化」「學生唔上堂教嗰啲要檢討下」(不過我估而家醫學院都唔會有人走堂嘅可?)
28. 魯迅嘅transcript,仲有JUPAS personal statement,好求其架咋
29. 呢個就勁咯,唔止係麥高芬(http://bit.ly/33B8T7T) ,直頭係中國文學史嘅轉捩點。傳說中嘅,魯迅睇嘅仙台醫專幻燈片,亦即係村上春樹嘅明治神宮野球場養樂多燕子隊(http://bit.ly/34Jowvo) ,亦都係埃汾嘅......50萬琴行空姐(有機會再解呢個故事)
30. 但Fact check 一下,當年真係有放幻燈片,亦的確有講日俄戰爭,但冇魯迅講嘅行刑中國人。有可能係文學創作,或佢根本記錯咗。
31. 然後大家都知,根據魯迅所講,佢認為救人身體冇用,冇腦的話身體再強都係把托,佢認為成個民族頭腦都病咗,所以棄醫從文。讀咗一年半。臨走藤野先生仲畀咗張相佢,呢啲都在《藤野先生》有提。
32. 但恕我無禮,魯迅點解棄醫從文,仲係一個謎。佢成績唔係太差,但亦唔係好,拎獎學金基本上無望,呢個可能係原因。另外亦講過,佢讀醫讀得唔開心。仲有更奇怪嘅係,魯迅1906年3月退學,同年畀佢老母用「病危」做理由電報召返中國。同年7月佢就順老母意結埋婚。當中似乎係有啲嘢。更特別嘅係,佢結婚冇耐,又再去返日本,去到1909年先返中國教書。魯迅退學後當然冇返仙台,係在東京。到底做乜過乜?冇乜人知。只知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有佢去屋企聽講。但冇可能係佢生活全部,況且章太炎都去到1908年先去日本,咁之前魯迅在東京做乜?冇人知。可能睇其他史料有,但我暫時唔見。聞說佢仲可以花天酒地,又有日本妹做女傭,仲資助埋細佬周作人在日本讀書。
33. Anyway,呢個「階段教室」(樓梯是也)係意外驚喜。係魯迅當年上課嘅地方。你網上睇嘅資料,包括睇項明生講,都話你知要預約,往往要成個星期甚至搞一個月。
34. 結果我嘅預約,就只係去嗰度寫個名。又,原本想寫University of Warwick,但唔識寫片假名,所以都係寫香港大學算。又,手眼協調差,啲字係咁上下。
35. 平時係鎖埋的,但我去嗰日根本冇人,任你點坐都得。
36. 魯迅和藤野先生。有人話似黃之鋒
37. 離開東北大學,仲有其他魯迅足跡。估下呢間係乜(雖然同魯迅無關)?
38. 其實就係學生嘅餐廳。十分抵食,不過我費事咁缺德去同人爭食,雖則人唔多,亦唔見話一定要學生先食得。
39. 又,當年在愛沙尼亞(仲要唔係Tallinn!) ,我都去學生飯堂食飯,罪過罪過。咩啫,咁完全唔見有其他地方有嘢食嘛,Tartu就係個大學城
40. 繼續,離開東北大學,景色依然靚。行多一陣(睇返我最上嘅地圖,中間冇注解嘅紅點),就會見到一個咁嘅東西
41. 就係魯迅在仙台讀書時,佢住嘅地方。不過而家乜都冇剩,得返呢碌柱。但有冇依稀記到左下角寫乜?係「郭沫若題」。其實之前呢度都只係得呢碌柱,後面有間屋,但係私人住宅,冇開放,而家間屋都冇埋
42. 不過,勁咯,原來起個魯迅紀念廣場。但2021年先完工,又有藉口再去仙台食牛舌。
43. 繼續行多半個鐘(!),就會去到仙台青葉山公園。呢個東西同魯迅無關,但順手講下,係五色沼。有乜特別?係日本花樣滑冰嘅發源地。最初就係德國人在呢度開始教日本人(冬天會結冰啦大佬),之後差不多所有日本嘅花樣滑冰選水,都係師承自仙台嘅呢班初代教練。
44. 而羽生結弦就正係仙台人。
45. 去到公園入面嘅仙台市博物館,一樣有魯迅像
46. 同埋魯迅碑
47. 留意上面寫嘅係日文。又係郭沫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講仙台遊歷講到呢度,之後係個人感想,唔鍾意可以跳走。
49. 最後講下(有冇人睇到呢度?),4年前,2015年 ,我先第一次去日本。2017年我去咗東京明治神宮野球場。上面講過了,明治神宮野球場係,村上春樹(至少佢係咁講)忽然決定要「寫啲嘢」嘅地方,資深村上春樹迷實知。我去嘅原因,十分明顯啦。然後去到2019年,我去埋仙台,在東北大學,去到魯迅(至少佢自己係咁講),決定棄醫從文嘅地方。兩大我心中嘅文學之神,影響我最大嘅作家,就係呢兩個。
50. 兩個都N咁多人寫過,但我都係要講,魯迅,係一個十分「型」嘅作家。就係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http://bit.ly/2DzFOPR) 虛構嘅 戴立克.哈德費爾(好多人以為真有此人,包括我)一樣,係以文章做為戰鬥武器的少數非凡作家之一。
51. 其他人可能都寫得好,但係唔型。錢鍾書都型,但其實老婆楊絳寫文比較「人性」。陶傑都型,但倪匡寫故事蔡瀾寫雜文更好。Oscar Wilde George Orwell都型。冰心就唔型,巴金亦都唔型。聞一多郁達夫型,徐志摩仲型,郭沫若如果死早啲就型,咁長命,搞到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唔型。梁實秋胡適就唔型。白先勇都型,梁啟超唔型。太宰治同三島由紀夫就當然型過村上春樹,但講真村上春樹寫文最好。以上種種,自己慢慢細味下。
52. 簡單嚟講,短命咪型,死於非命就更好,live fast and die young。Heinrich Heine話頭,Sleep is good, death is better; but of course, the best thing would to have never been born at all.但佢除咗呢句嘢外就完全唔夠尼采或叔本華咁型。正如我無法想像「如果家駒未死」會點,請別誤會,我懷住最高嘅敬意講呢句嘢,真歌迷應該會明。
53. 當然總有例外,魯迅唔算太早死,村上春樹成日跑長跑有排都唔死,白先勇八十幾歲都未死,錢鍾書九十歲先死,楊絳百幾歲先死添。
54. 東京(神戶都有)尋找完村上春樹,仙台尋找完魯迅後,似乎下一個,就到白先勇。當然可能返Warwick尋找陶傑簡單啲 (但佢筆下近乎冇提過)。
女傭回憶錄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 管仁健 (文史工作者)
在台灣最奇怪的一件事,就是有國語的公廣集團(公視與華視),也有客語的客家台,連人數最少語言卻多的原住民也有原民台。但使用人數最多的台語,卻始終沒有台語公共電視台。2017年6月29日《新頭殼》報導〈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 49立委響應支持〉:
「34團體共同發起成立的『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取得跨黨派49位立委響應訴求,今(29)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要求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除修訂公視法,為避免曠日費時,也應優先恢復2007年已於高雄市正式掛牌的公視南部台。……
文化部長鄭麗君第一時間表示支持修公視法及國家語言發展法,但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強調『不用等』,只要行政院長林全與文化部同意,能馬上把公視南部台恢復。他也表示,可先編列編預算做好軟體部分。」
民進黨在國會已擁有絕對多數,在中央也使完全執政,但在國客原三語之外,設立唯一還沒有公視的台語公共電視台,究竟是遭遇了什麼樣的困難?誰在攔阻?又為什麼要攔阻?鄉民們不懂,就請看這張劇照,
這是剛下檔的連續劇《五味八珍的歲月》,劇照中很清楚就是兩個年輕女生是主僕關係,因此一白一黑,一高一矮,而且高的還穿高跟鞋要顯得更高,矮的反而穿平底的女用反攻大陸鞋(聽過這鞋名的最少50歲),一挽皮包一提菜籃,一穿裙一著褲。請問這兩人誰是主子?誰是奴才?看照片就不會還有人猜錯吧?
儘管服裝造型已經這麼明顯了,但為了要讓觀眾加強印象,遙控器按了聲音鍵,這兩個年輕女生還必須一外省國語一台灣國語。這齣連續劇若出自編劇大人的憑空想像,那麼您愛怎麼瞎掰是您的創作自由。但既然標榜是改編一代名廚傅培梅的同名回憶錄,這年代要搞當年的莒光日教學,也該稍微尊重一下原著吧?
1950年代在台北的外省人要找台籍女傭,有很多日治時代就是在日本人家裡幫傭的,日語說的就跟日本人一樣流利。而且他們被日本人訓練得坐有坐相(日式坐法),打掃日式房屋又快又好,但戰後日本主人被「引揚」(遣返)後,佔住這些日式房屋的新來權貴,並不一定懂日語,只好讓這些專業的台籍下女講台灣國語,主僕間雞同鴨講。
但傅培梅在回憶錄裡說的很清楚,她小學時讀的是專收日本孩子的日本學校,中年後她日語依然流利到能在日本主持烹飪節目,1950年代她家裡若要找個台籍下女,為何要讓對方說彆腳的台灣國語?
至於1950年代傅培梅在台北的市場買菜,直接跟攤販用日語討價還價即可。當年台北市內原本日本人集中的區域,附近的市場如東門市場,攤販到1990年代都還會說日語。仁愛路上東門長老教會的玉蘭莊,是提供嫁給台灣人而沒被遣返的日籍婦人以日語做禮拜,1995年出版的《玉蘭馨香─玉蘭莊創立15周年紀念集》,就有提到這一點。我爸爸當年也這樣買菜的啊!哪裡需要帶個說台灣國語的下女來翻譯?
那麼編劇大人為什麼一定要違反作者本意與歷史情境,虛構這樣一個不說日語,偏要說台灣國語的台籍下女的腳色?這套數十年如一日的編劇公式與腳色設定公式,一來不用日語就能保有中國市場,二來中國弱智群眾的玻璃心,也就只吃「兩岸一家親」這一味;但最重要的還是為了鞏固營造戒嚴時代至今的主僕秩序。
1970年代國民黨在學校裡力推抓學生說「方言」(其實就是只抓台語),班上有幾個同學因為在家裡長輩都說台語,他們幾個只要在一起,台語就常脫口而出,所以很容易就被罰。但另有幾個眷村來的孩子,因為根本不會說台語,所以從未被罰過,每次都還去檢舉同學,就像馬英九當年在美國留學時、對保釣、台灣同鄉會同學常幹的那種「大義滅親」。
三十多年後在同學會上,有位同學提起當年在班上說台語被處罰的往事,旁邊這位專程從美國回台的眷村同學,就堅持校方只是推行國語,沒有說方言被罰這種事,因為他從未見過,也從未被罰過。兩個人從一開始還都用國語爭論,到最後變成一個用國語、一個用台語對罵,沒有我們幾個人眼明腳快的擋在中間,他們早就打起來了。之前就算是2004年總統大選前夕,我們的同學會也從不曾爆發過這麼不愉快的事。
當場我不發一語,幸好我從小學三年級起就寫日記,回家後我找出當年的日記掃描後,在我們的網路社團裡公布,大多數同學留言也都接受了我的看法,當年班上真的有過語言迫害,同學之中也有「落扒仔」。結果那位眷村同學從此沒參加過同學會,連我們的網路社團也退出了。
為什麼至今仍有這麼多人在阻擋設立公共電視台?他們在害怕什麼?戒嚴時代有位來自眷村的知名女作家,回憶青少年時最快樂的事,就是男男女女相約一起去踏青,然後溜進本省人的果園,也不管熟或不熟就亂摘,不好吃就棄之於地。農民發現自己辛苦栽植的果物被猴群一般的畜牲糟蹋,追出來用他們聽不懂的台語咒罵,他們卻仗著自己這邊人多,一路笑著鬧著離開,這就是他們的青春記事。
是怎樣一個扭曲的國家,當年能讓鷹犬管控的報紙,刊出這種文章?因為他們眷村裡沒地方能種果樹,因為他們的父親在前線勞苦功高,拿點水果就算是勞軍……一群年輕人無知也就算了,一個作家到老了仍無知還是算了,但媒體從上到下的編輯外帶情治機關派來的鷹犬,都沒發現這種「踏青」(踐踏未熟果物),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辛勤耕耘上,是多麼惡質的行為,這比偷吃還惡質百倍。
我常在思考那個畫面,那個用眷村青年男女聽不懂的台語在咒罵的倒楣農民,說的不也就是他對黨國體制、對高級外省人的淒厲控訴?他們當然害怕設立台語公共電視台,因為他們永遠不想聽到,更恐懼聽懂這些倒楣農民的控訴。
女傭回憶錄 在 WonderFo 熱搜原聲帶- 《#女傭浮生錄》以喜揭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女傭浮生錄》(#Maid)在Netflix播出後大受好評✨ 主要講述一名單親媽媽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生活, ... 芬妮·蘭德(Stephanie Land)的回憶錄《Maid: Hard ... <看更多>
女傭回憶錄 在 392【其實你應該】Netflix《女傭浮生錄》真實故事改編動人 ...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你應該】Netflix《 女傭 浮生錄》真實故事改編動人溫馨劇!《 女傭 浮生錄》(Maid)是一部受到史蒂芬妮·蘭德的 回憶錄 《Maid: Hard Work, Low Pay, ... ... <看更多>
女傭回憶錄 在 [心得] 女傭浮生錄(雷) -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花完三天追完這部劇,我的心得比較主觀
建議不喜歡的版友可以按左轉離開,謝謝
首先我一路看到第四集中前段還看得蠻開心,看得出來編劇有下功夫在劇情上
把女主角去社工碰壁的情況演得很真實,搬了好幾次家也很真實
可是當我看到女主角居然利用客戶的房子差點變成打砲房
還有偷用客戶的電腦投稿,穿客戶的衣服還喝客戶的高級酒
我不太能接受,一度我真的想棄劇
可是我想看女主角的報應就繼續追劇,沒想到客戶居然不太有異議
她只是自顧自的講的被老公拋棄的故事,我真的覺得女主角走狗屎運
這要是現實客戶早就提告了好嗎?
還有我不知道編劇是不是在趕完結篇
第九集女主前夫還在嘴硬說一定堅持要女兒的監護權
最後一集卻說吼了女兒怕女兒跟他的童年一樣,所以放棄女兒的監護權
這在其他集早就可以這樣演了好嗎??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44.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35959209.A.11A.html
※ 編輯: mandy740512 (114.43.144.252 臺灣), 11/04/2021 01:14: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