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晶英酒店行政樓層初體驗】
這次因為想要參加百靈果的佈道大會,很臨時的決定三訪台南。是說2020年的10月,一共造訪三次台南,真的已經不是又,又,又……可以形容的了。
話說這個月一口氣體驗了:
1.台南遠東香格里拉雅仕套房(購券4888)
2.大員皇冠假日酒店陽台房(點房)/基本房(國慶煙火價格5300)
3.台南和逸Cozzi基本房(國泰人壽購券價格1850+假日加價1051=2901)
4.台南晶英酒店海東客房二小床並加購行政待遇(AE價格3300+行政酒廊加購價1760=5060)
回想我上次住台南晶英,大概是2017年的時候了……那時還能早上五點騎腳踏車去喝六千牛肉湯,現在辦不到。
這次搭了免費高鐵接駁車,約莫30分鐘抵達小西門後,CI時首先迎賓就奉上冰涼冬瓜茶,其他地方少見的一筆小動作。
接著馬上進入正題,跟櫃台討論倘若加價660*2=1320就可以使用20:00-22:00的行政酒廊Happy hour時段,那麼要再加價多少才能體驗全時段的行政酒廊呢?櫃台給我一個非常佛的價格,一共加價1760就可以全時段利用酒廊(說是原本不給AE房價升等,但本次開放給AE的特別加購價格,未來可能都要看房況)。算了一算至少是長達24小時的利用,馬上就答應了。
本次狀況大致上是:
1. 14:00左右通知房間鑰匙準備好了,隔天可免費延遲至13:00退房,入住時間長達23小時。同時房間免費mini bar升等行政樓層專用啤酒二瓶與其他軟飲。但因為房價未超過8000,不提供diptyque備品,單買一套1200...
2. 13:00到退房後隔日14:00後仍可以使用行政酒廊軟飲喝到飽。
3. 20:00到22:00享用了原本下午茶必須加價580才吃得到的杜樂麗花園下午茶與酒水喝到飽。
4. 早上提供行政酒廊的早餐享用權限。
5. 退房後還被允許使用兒童遊樂室到15:00。
這應該是我少數一次沒有吃啥台南小吃的一次旅遊,因為一泊二食太飽了。
--
首先check in後便到14樓行政酒廊稍作休息,並且喝了好喝的現打哈蜜瓜果汁。話說晚上與隔天白天就沒現打果汁了嗚嗚……只剩濃縮的柳橙汁。
整理行李後交付櫃台直接送入房間,就起身前往河樂廣場(以下略)
回飯店後又去喝個飲料順便拿鑰匙,進房後看到蔻羅蘭的小孩備品與晶英一貫的牙膏牙刷等備品。打開冰箱看到三瓶酒精,嗯……打包回家後老公在二晚內喝光。
另外這邊HH選擇八點才開始,有一點不要浪費食物的感覺。😅
我看到了全數出現在杜樂麗花園下午茶的栗子主題蛋糕,以及樓下麵包坊合作的三款聯名麵包;反而主食都是澱粉類(其中一道牛肉肉燥飯隔天變成米糕出現在中式早餐2樓😑),比較沒那麼驚訝。
另外啤酒出現六種款式,波蘭製的1664白啤酒與文青台製啤酒小廠沃隼釀造的閨蜜深受我家人喜歡,至於Corona啤酒已經是中國製了,殘念。
隔天早上,我當巡邏車巡了一下三處提供早餐的區域:
1樓Robin's西式早餐:有海鮮鹹粥與牛肉湯。
2樓宴會廳隔出一區中式早餐:有肉圓,蘿蔔糕,與碗粿,還有疑似昨天就看到的肉燥飯變身米糕。也有牛肉湯但沒鹹粥。
14樓行政酒廊專屬早餐:這邊除了海鮮鹹粥都是樓下看不見的餐點,富含魚卵的香魚,鮭魚卵炒蛋,牛小排,海鮮米苔目等等,海鮮鹹粥內居然有蝦仁跟干貝……不用說也知道我心中第一名是誰。當然牛肉湯與蛋類料理還是可以現做,只是牛肉湯畢竟還是美國牛肉就是。(台南的飯店牛肉湯都沒溫體牛,哭哭)
四樓兒童遊戲室比大員的陽春版本好不少,介於大員與和逸Cozzi之間,但想玩Cozzi遊樂設施下午花399買入場券就好😂
小小的缺點:
1.充電插座不足,床邊只有一個插座。
2.沐蘭備品沒吸引力。
3.早餐太分散,想吃的品項分散在三個不同餐廳,卻不能輪流吃。
4.免治馬桶是Panasonic的,不太好用。
5.備註小孩需求有注意到,但後續備註結婚紀念日的需求完全被忽略掉了。有點可惜。據說紀念日會免費送紅酒,後來告知不太喝酒改在HH時段送上起司蛋糕盤飾。
論地理位置,食物優劣,與房間的舒適度衡平相比,晶英真的沒話說。如果可以候補到AE價格3300的台南晶英週六海東客房,不用懷疑,住就對了。因為目前到年底前每個週六都要候補啊~(抱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
奉口冰室台南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奉口冰室台南 在 思逸 SEER 荒人巫思手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夏至X日食儀式後記 #2
日食前夜,我們進行了隱身斗篷的呼喚,祈求陰影的女神將我們守護著,讓日食時候可能出現的扭曲以及妖魔不能傷害,讓我們的靈魂保持著光而不絕望。
這夜是暗月(Dark moon),死亡與陰影的女神守護的夜晚,請讓我們安全無虞的度過這劇烈的變化之日。而這個晚上我們用在台南意外找到的超高品質番紅花頂柱以及台南市的鳳凰花瓣,配合夏至的藥草將要用來接受日食能量之光的魔法油與酊劑做好。
我在高級的法國白松露油中(真的一口吃下就會頭皮發麻的超強能量)放入引導生命方向的堇青石,這是辨認太陽光芒的神聖寶石;而在台灣酒廠製作的伏特加中放置帶來幸運與神力的美國綠松石,希望得到來自天神的守護。驅逐邪惡的長胡椒,各種幸運的多香果,代表女神之愛的玫瑰花,代表太陽神的橙花,淨化靈魂的杜松子,健康回春的小茴香,太陽之愛的粉紅胡椒以及尊貴生命力象徵的洛神花。當然那鮮豔的番紅花頂柱帶著強烈濃郁的香氣是太陽火焰的象徵,神聖陽性的存在。自然還要加上一點金箔來榮耀這個特別的日子,兩個魔法製作物都驚人的美麗。
帶著這股能量,旅伴回房去休息了,而我持續在自己的星光聖殿裡進行儀式,等待太陽光佈滿天空之際,安撫這夏至的太陽神,祈求他今日能夠順利的通過日食的考驗,黑暗過後再一次重新展現光明。
因為房間預訂的問題,我們早上到中午都忙著換房間,這間民宿的日式之美撫慰了我與旅伴無法出國的痛苦,真是太好了。
換好房間之後,我們準備進行日食的儀式,在儀式的場域裡我在四周點上了倒入精靈之門的蠟燭,用來躲避各種災禍的可能性,畢竟日食之際陰陽顛反,能量錯綜複雜。
日食的儀式有很多種,我這次進行的是榮耀強悍過太陽的月亮女神,這是殘酷而且威猛的三位一體月亮女神。接著在日食能量通過最高峰之後迎接夏至的太陽神能量,歡迎他回到天空。最後晚上的時候進行新月儀式,迎接代表希望與新生的白色聖女(White Maid)。
特別準備這次在台南遇見的高級日本酒Kiss of Fire來連結這次的能量,火之吻也是日之吻。還有在廟宇敬拜時取回的冰糖與鹽糕,用來代表陰與陽的交會。無花果是豐盛女神的贈禮也是死亡重生的生命之果,那從地府歸返的伊娜娜(Inanna),她的聖樹就是無花果樹。腰果與莓果是用來獻給月亮女神的食物,像新月一樣的腰果及帶有酸氣的莓果都是適合奉獻給女神的食物,當然還有像月亮一樣的蛋糕。
蠟燭裡都倒上了魔法油,左側蠟燭倒入了月光海洋,右側蠟燭倒入了光明火焰,是月亮與太陽的象徵。而呼應日食特別選擇了黑橡木煙燻香氣的瑞典香氛蠟燭,希望用來連結日食的能量。
一切就緒後,我們等到日食開始就進行儀式。
/
當日食能量開始前,真的感覺身心靈異整個早上都在翻攪想吐,就像是好像毛細孔都要被翻開來一樣,內心底層的毛躁真是難以言喻而且無法表達,一心只想要完成儀式,將兩瓶魔法製作物放到陽光底下接收日食能量。
我們回到屋中開始連結,榮耀偉大的月亮女神,三位一體的月相,一切之母。現在世界是你的國度,白天也是你的國度,黑夜也是你的國度。女神啊,請斬斷任何負面的連結了,讓我重新回歸到清淨之中。那是一種帶有刺激感而且全身像是進入戰慄的能量,腦海翻湧過幾瞬間的恐懼畫面,那內心之中的黑暗也被翻攪出來,雖然只有短短幾秒鐘但卻也讓人感覺到驚悚。據說旅伴的時間比較長,不過我想在那種狀態之中,幾分鐘體驗起來都像是幾十分鐘。
等到日食正式通過高峰之後,我們馬上迎接父神,夏至的太陽之王,白晝的統御者。而一瞬間就感覺室內完全明亮了起來。父神的能量有別於以往的強烈,溫柔而且緩慢地從頭頂進入身體之中,內在的翻攪停止了,身體中心像是一條金色的線一樣,打開一個小縫慢慢的變化,光在身體之中越來越強烈,而自己也成為新生的光其中一部分,跟整個光的境界都融合在一起了。
當日食完全結束時,我們將魔法製作物收回,小小放風一下,準備夜裡的新月儀式。
/
有關於新月儀式的時間也有很多派別,就跟日食能量的時間一樣很多種說法,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理解這個現象,並且選擇自己更適合的方式來連結這些自然的能量。
我個人認為新月應該是日月重合起算,也就是初一朔日就可以算是新月能量的開始,這時候的月亮女神從黑暗老婦重生為白色聖女,雖然月亮可能要初二或初三才能夠在天空中辨識出來,但是自然巫術中認為新月掌管著無中生有的希望,而滿月是極大化的靈魂能量。所以我選擇滿月是日月對分的日子,月亮的光能夠極大化的時候。
因此,新月不一定是初一,滿月也不一定是十五。但是初一與十五是否可以用來進行新滿月儀式,應該是可以的,一方面是因為極為靠近,另外一方面是人類意識中的影響力還是很強大的。
連結巨蟹座新月的時候,銀白色的能量很快速的充滿整個空間,整個人都好像浸泡在月光的銀輝之中,我感覺似乎連指尖都在發光。我們獻上了各種崇敬女神的物品,榮耀新月聖女的純潔,榮耀月神的豐盛,榮耀月光滋養萬物的力量。美麗的光輝閃耀在我們周圍,而我們的內在薰染在各種香氣之中。
真是好幸福啊,可以做這麼多儀式,我不由自主地如此讚嘆著。
當我們將所有奉獻帶到海邊,柔軟的細沙以及溫暖的海風接納著我們,在點起薰香與蠟燭的那一刻起,海浪便開始活潑的跳躍,一點也沒有剛剛夜晚海洋的矜持。
很神奇的是蠟燭竟然完全沒有被吹滅,我們就在海邊,奉獻純潔如月光的清酒,奉獻各種我們對於月亮與海洋的愛,月亮女神啊以及海洋母親啊,我們的靈魂與生命給予者,整個世界都因為你們的力量而讚嘆著。寧靜謙卑卻擁有遮蔽太陽之能,溫柔愛憐卻在瞬間能轉變自如。
伴隨著海浪聲,我唱起靈歌Song of spirit,在星空之中隱藏的月亮之下,海洋的面前,讚嘆世界的美麗以及大自然的巨大力量。浪潮快速地向岸上湧來,將所有奉獻帶走,謝謝這段時間的照顧了。
/
夏至之後,我們真正的考驗正要開始,七月份土星逆行回到魔羯座時,遇上了魔羯座月食,再一次引爆土木冥三個巨大星星的力量。這無異是對於我們現實生活之中的巨大考驗,在這一股力量的撞擊下,恐怕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將會崩壞得更快速更徹底;真真假假又假假真真的政治劇碼,還有那演不完的世界宮鬥劇,在這一股力量下可能都會將戲棚頂掀開來。
然而,面對過去的崩毀,也就是新希望的崛起了,我們只有安住自己的心神並且懷抱著希望;畢竟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這時代的尾聲,也是新時代的鐘聲響起之時。
旅伴說可能能量太強,儀式太多了所以有一點暈乎乎的,最後我們在神靈的引導下,回到三百年前的鹿耳門之地。這時候我突然發現,這幾年在亞洲連結的所有聖地,都像是協助我追溯歷史的脈絡,從民國到日治,再回到清朝與明鄭。有些什麼線索就這樣被串起來了,真的非常有趣。
#思逸老師說
#奔狼小編愛報報
奉口冰室台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8BWFNixoY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