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野鴿子的黃昏】 #野鴿子的黃昏 #1967年
這部作品當時在社會上引發一陣騷動
書中的文字過於灰暗被列為禁書
對比今日百花齊鳴的言論
歷史便是如此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今日我們再回頭來看這部作品
仍然能為人們在大時代下的困惑迷惘而心痛
一起來回憶
來源:聯合報 第一版 廣告
日期:1967/11/12
#野鴿子的黃昏 #王尚義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7-11-12/經濟日報/06版/綜合】
從「野鴿子的黃昏」引出感人的故事
【本報記者楊蔚】文壇上有一個早殞的天才,最近在人們心上捲起一陣懷念的潮浪--他是四年前逝世的王尚義;也就是「野鴿子的黃昏」的作者。
捲起這一陣潮浪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的遺集的發掘與印行,其二則與最近的一大新聞有關。
醫科學生冷暖際遇
據說,不幸在直潭遇害的景美女中學生董明芳,有人看到她生前曾獨自坐在塗潭渡口處一塊石頭上,埋首閱讀一本小說。那本小說就是「野鴿子的黃昏」。
因為有這兩件事,有很多人談「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和書的作者王尚義;同時,王尚義的朋友們對他懷念得更深、更濃……
王尚義是河南汜水人,台大醫學院畢業,民國五十二年--在他廿六歲的那一年,死於肝癌。這個短暫的生命,有如流星一閃,但有很多讓人興起感懷的情節。
譬如,他的作品很多,目前在坊間可以買到的,如「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狂流」、「空谷足音」、「野百合」、「野鴿子的黃昏」等;另外還有正在整理出版的其他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最近兩年經過別人一番發掘的工夫,才一部一部陸續的出現。
他生前是一個醫科學生,死後卻因為文學方面的成就,獲得重視和適當的評價。
他的朋友們說,王尚義給人的印象,蒼白、尖說、激動,並且不時會爆發一陣帶著嘲弄意味的大笑。那種逼人的氣勢,有時頗難讓人忍耐。不過,據說他有好幾個知己的朋友,也都是在辯論問題時吵架「吵」出深厚的友情來。
他讀大學時,經濟情況很窘。於是,在繁重的功課之外,兼了兩家夜校的鐘點,另外還趕寫文章,這樣勞累的結果,健康漸壞。他的病因即種於此。等到他後來住院、開刀,據說乾癟得祇剩骨頭了。
對於死亡,王尚義始終抱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感情。他有一個短篇小說「大悲咒」,受文壇推崇。這篇小說討論到信仰與死亡的問題,有精細的解剖。這也是他在作品中一再提出討論的主題。而在他描寫到一個人的莊嚴死亡時,祇有這麼簡短的一句:「二○四號的病人被更高的手接了去。」
--幾乎是對死亡的一種沉默的抗議!
一個淒美的故事
王尚義的作品,有一部份似頗受卡繆的影響。那一段期間,存在主義的哲學,衝擊文壇,敏銳如王尚義,自不例外。他推崇卡繆,對卡繆在作品中所顯示的良知的覺醒,以及肯定生命的態度,格外讚佩。
「死得安然,活得實在。」這是他對卡繆的名著「異鄉人」的一個詮釋;卻也是他自己那短暫一閃的寫照。
在王尚義的悲劇的背後,還有一個堅貞而淒美的愛情故事。他有一個女朋友,感情極洽。王尚義在病中時,她不拘小節,隨侍榻旁。後來,王尚義死了!這一個重大的打擊,使她心灰意懶,於是她皈依天主,作了修女。
有人問她為什麼選擇這條道路?據說她含著淚,沒說明什麼理由!
王尚義死後,他的朋友向他悼念說:
「與他同時代的人剛剛接觸到人生,他巳經投身於死亡;我們不必感到哀傷,因為他是一個生活的勇士……」
前兩天,景美女中的一個女學生,在一家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悼念董明芳的文章,內容非常感人。在那一篇文章中,也談到「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這個書名,其實是其中一個短篇小說的題目.內容為描寫一個人隱藏在心中的一幅美麗的幻景,後來如何被殘酷的歲月所撕碎。
這篇小說,一開始即進入「我」在涉足田埂,踏上小路,穿過竹林,而在河邊躑躅流連時的心境。這個「我」的內心,被大地喚起一種與大地融和的慾望和期待,並且祈求一個奇異的夢境……
聽牧師顫抖的聲音
在小說的結尾時,牧師顫抖的念著:「從情慾生的必屬於情慾,從靈生的必屬於靈。」
…………
據那篇悼念的文章說,董明芳很喜歡這本書。這一本小說,也的確擁有廣泛的讀者,但不知在他們沉醉於王尚義那個美麗的環境時,是否知道它背後有這麼許多蒼涼的情節?
【1968-01-18/經濟日報/04版/工商服務‧市況】
充滿「牛」勁的出版商
看﹗這幾個小伙子﹐怎樣開辦出版社﹖又是怎樣賺了錢﹖
【本報記者劉朗專訪】怎樣才能辦好一家出版社?「水牛出版社」有一個答案。
水牛出版社是八位大學畢業的青年辦的,前年十一月底成立時,只有新台幣四萬元的資金,經過一年零二個月的經營,現在賺了二十幾萬。
據「水牛」負責人彭誠晃說:他們這一伙青年朋友,大學讀書時,就為「水牛」的誕生,做了些舖路的工作,經過長年儲蓄,三千、五千的湊在一起,一共才有四萬元。
他們沒有因為錢少,便提不起勁來,相反的,他們很珍視這個「小數目」,就在台北市連雲街廿六巷廿一弄二號,一間小地下室裡開張起來。
當時,他們琢磨了一個共同理想:出年青人的書,以及出年青人有益的書。
彭誠晃說:八位青年董事,有個年齡的巧合,都是廿六年生,都屬牛,水牛是台灣的「標誌」,有耐勞吃苦精神,那正是他們需要的「牛勁」,因此,「水牛」便成了他們的商標。
一年多的時光裡,這幾位青年走了不少崎嶇的、迂迴的、乃至於痛苦的路。
最初,出一本書,他們把握不住市場需要,連書商的折扣的竅門都摸不清,印刷廠也配合不上出書的需要,拉稿子,幾乎跑斷了腿--人家對「水牛」一無所知嘛!
「哪一類的書有希望?」這個問題,和他們捉了不少迷藏;往往他們認為一本不錯的書,結果大虧其本;而一本認為不好的書,反而暢銷一空,到現在他們還不能完全把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開始時,「水牛」的書,委託一家發行社經銷。後來,他們認為應該自立,著手建立自己的「網」,用青年人的那股熱勁,自己辦交涉,自己送書本,自己結帳、討錢,汗是出了不少,但在滴汗的泥土裡也長出了東西。
現在,他們在全省有了一面密密麻麻的發行網,這個網裡兜著他們六十條「魚」--即六十本新書,其中最暢銷的一本是「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現在已發行到第九版,賣掉二萬多冊;另有「野百合花」、「深谷足音」,都是已故的青年作家王尚義的遺作。胡品清的「夢幻組曲」,銷路也很好。
另外幾本:「齊克果的日記」、「胡適與中西文化」、「耶穌之繭」、「集合論導言」,他們認為是有價值的著作。
一般來說,一本書,第一版能夠本,第二版以後才能賺錢,不過,這又要看版稅、稿費的高低。
水牛出版社一年之間有如此好的利潤,除了他們有完善的發行網,出版的書,意義與興趣能兼顧之外,宣傳也是很要緊的。他們的宣傳方法不走陳腔濫調,選辭用字,圖案、說明,很合青年的胃口,同時在各大專院校,經常對大學生進行新書預告及新書內容介紹的招貼,使書的內容與銷售宣傳對象,密切配合,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年下來,「經驗」已給他們加上了「雙翼」,今後,他們想「飛」得更高更遠。
首先,他們想出一部「兒童少年文庫」,精裝,廿四開本,要價錢低、印得好,啟發兒童,有益兒童。
其次,他們要印行「羅素全集」,廿冊,共二百四十萬字,已請胡品清、劉福增、林哲雄在譯述中。
他們能在荊棘裡闢出路,相信,他們在路上,一定快馬加鞭,直奔前程。
我們願意看到「水牛」,又強壯、又活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奇異 的 大悲 咒」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马来西亚真佛宗密教总会- 大悲咒水的作法蓮生活佛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佛教] 龍井大肚堤防自行車道上的奇異之事(文長) - Mobile01 的評價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憶似水年華】
最近抗疫在家,不能荒廢光陰,於是埋首做Youtuber,每日都上載一條短片,我對自己的要求很簡單:不妄語、不粗口、不傳播負能量、不漫罵、不危言聳聽、不極端、不貼顏色。因為疫情無盡頭、社會無寧日,每天的新聞已經令人憂心忡忡,我只想提供歡樂正能量善知識給聽眾。想不到,短短四個月時間,已經成長到七萬名訂閱。
今天早晨上Youtube時,彈出美妙的童聲大合唱「南無喝囉怛娜哆囉夜㖿。南無阿唎㖿。...」那麼熟悉,原來是《大悲咒》兒童合唱。
一聽到這咒語,思緒就如泉湧。一手撫養我長大的外婆,每天五更已經開始早課,我和她同睡到十五歲。春去秋來、冬雪夏雨,從不間斷,我就在「娑婆訶」的唱詠聲之中,由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長大成人。那管牆外紅塵囂囂,日日牆內梵音渺渺。
外婆每天還要讀《安士全書》《觀世音菩薩感應錄》,抄寫佛經,年老後眼睛有了白內障。她開始用大悲水,每天洗眼睛。她教我,只要用乾淨飲用水,念誦大悲咒七七四十九遍,即成為大悲水,可以消災除難、治病保健。我那時已經開始學物理和化學,自然認為這是沒有科學根據之封建迷信。
直到外婆往生後十多年,朋友送贈一本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親筆簽名的《水, 可以改變我生命》。博士將從世界各地采來的水樣放入冰箱,在冰即將融化成水的臨界點,用高速攝影技術留下了一張張水結晶的奇異面孔。如果全部都是一樣的完美無缺、晶瑩剔透的六角形,那也沒什麼特別,奇妙的是,事先聽過"愛和感謝"的水形成了華美莊嚴的結晶,聽到"渾蛋"之類負面說話的水則混沌一片醜陋不堪。
聽上去很匪夷所思,美國IONS實驗室的Dean Radin博士及其助手Gail Hayssen重新進行水實驗,結果發表在權威科學雜誌上,驗證了人的意念的確對水結晶造成了正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顯著的效果。
草木有情知春秋,不可思議大悲水!
@溫暖人間 548期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二十幾年沒見的師父
1989年夏天,我無意間得讀<大悲咒>而有一次奇異的經驗後,對佛法大感興趣。在紫薇斗數名家慧心齋主的介紹下,跑了很多道場。直到皈依了一位禪宗師父、兩位密宗師父,才算走上依法修行之路。這段經驗,我寫在《那一百零八天》書裡的最後一章。
在那一章裡,我這麼記我的禪宗師父:
「禪宗師父那裡,開始的時候,我十分起勁地經常往寺廟裡跑,儘量抓住每一個和師父親近的機會,師父也都給了我很好的啟發。可是沒多久,我倒是刻意不去接近他了。
「一個原因是師父吸引來的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後來去寺裡,時間大部份都要花在人擠人,如何尋找和師父親近的機會,而不像早日那樣,可以進門就跟他請教。
「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跟師父打了三次禪七後,受用很大。我想到『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那句話,決心以『迷時師渡,悟時自渡』自勉,不需要佔據親近師父的機會。這麼一來,算起來我已經有十幾年沒去見我的師父了。」
我的禪宗師父就是惟覺老和尚。
1990年跟他打了第一次禪七之前,我比較經常去找他請益,打了禪七後,自覺受益巨大,不要再麻煩他,就十個月沒去;打第二次禪七後,撐得更久些,一年兩個月沒去見他;打第三次禪七後,寫《那一百零八天》的時候已經是十幾年沒再見惟覺師父,而到今天,就是二十幾年沒再見過他了。連這期間建起來的中台禪寺我也從來沒去過。
任何一個行業,自己有傳承的師父而可以二十幾年不見,都說不過去。但是我卻一直相信就一個信仰佛法的人來說,則不然。
佛教與任何宗教都不同之處,也是其最大特色與作用之處,就是佛法講「人人皆有佛性」,並且「不假外求」、「依法不依人」 。
翻譯成白話,佛就是「覺悟者」,覺悟到自己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生命層次的人;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人人都有這種不為任何窠臼、困境、束縛所限,不斷提升生命層次的能力。至於「不假外求」,是強調這種能力的取得,不必透過膜拜,不必是別人賜給你的。上焉者,這種覺悟是一點就通的;下焉者,這種覺悟往往似通非通,但也可以自己走上一條自修自證的路。
在佛法裡,師父的角色,像是擺渡之人。對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來說,他在茫茫大地中摸索,有一天會來到一個渡口。師父,是引介他認識佛法的人,也是那個渡口的渡人,把前無去路後無可退的這個人,帶上小舟,划過江流,載到對岸。然而,「依法」,他才能逐漸離開渡口,參照佛法的地圖,繼續走自己的路;「依人」,他過了江還一直圍繞著那位渡人,反而可能形成對那位渡人的倚賴,永遠逗留在渡口,或者只跟著渡船在兩岸間來來往往。
我深信應該「迷時師渡,悟時自渡」。我知道自己是個下焉者,但也是個幸運的下焉者,跟惟覺師父打那三次禪七讓我覺得過了一個渡口,剩下的就是繼續走自修自證的路。所以我不只不覺得二十幾年不見我的師父有何不妥,並且覺得我越久不必再回去麻煩他越可以見證他當年的指引有多麼深遠的影響力。
但二十幾年沒有見惟覺師父,並不表示我忘了這個師父。每天早上我做早課,向諸佛菩薩祈禱的時候,都會感念我的師父。沒有惟覺師父的指引,沒有那三次禪七打下的基礎,也就沒有這二十五、六年的修行之路。
今早起來,新聞中看到惟覺師父於昨天四月八日晚上十點三十一分圓寂,寫這篇文章。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佛教] 龍井大肚堤防自行車道上的奇異之事(文長)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持續不間斷的唸也要兩三個小時, 藥液可能開始長菌了不然煮好冷卻後, 先冰凍起來, 水瓶用布包起來, 你持著分次唸大悲咒21次x5次(每次應該半小時左右) ... <看更多>
奇異 的 大悲 咒 在 马来西亚真佛宗密教总会- 大悲咒水的作法蓮生活佛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悲咒 水的作法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14冊─密教的法術匯整者:奇異果「大悲咒」在佛教界最具盛名,不論顯教密教,都熟悉它,以咒加持水,便稱「大悲咒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