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臺灣 #民間高手私房台旅路線趴萬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5052
秋高氣爽想兜風,何不試試由詩人、作家、文史工作者、書店老闆等熟門熟路老司機開發的文化祕徑?文化部「走讀臺灣 」每年向全台高手徵件各地文史旅遊路線,有在地人相伴,實地走訪台灣私房故事。第一波活動正式釋出,每場名額有限,多場僅收車馬費或完全免費,懂玩的咖請手刀報名!
路線遍及全台,B編自首文史中毒,字數有限亂亂和大家分享私心路線:位在新北市的翫雙溪書苑「跟馬偕走讀淡蘭古道」,帶領讀者認識馬偕與清朝日治時期行過此路的各國博物學家,探訪教會遺址、雙溪清代古渡船頭,與旁邊宛如羅馬古蹟的百年周家古宅等,重溫這條百年歷史的道路與人物故事。
走完山,需要水的陪伴,生活旅人團隊長期深耕花蓮,「牽起Sakul人與河:與部落共存的美崙溪」邀請在地族人領路,帶讀者走入Sakul的文化脈絡,透過文本及耆老的口述歷史,認識撒奇萊雅族水與文化的發展脈絡,同時在美崙溪畔體驗部落生態捕魚法,從手到腳學習部落智慧。
走讀路徑有文史有自然,適合全齡讀者參與,亦有專為青少年和親子讀者專場。雖然暑假剛過,但涼爽的秋季難道不是最適合在台旅遊的時節?台灣行腳可以不只是透過螢幕,這一回是真的要走下去喔(還有延伸書單呢)2021走讀臺灣,大家走起來!!
🥾完整走讀路線🥾請見「走讀臺灣」官網🥾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activity
精彩路線陸續上線,也歡迎到下方主辦單位臉書,追蹤最新活動消息!
|時報出版|#草根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好事國際 新村芳書院|南崁小書店|#鴻梅文創 或者|O'rip 生活旅人|晃晃二手書店|小獸書屋 BBBooks| 翫雙溪書苑|欒樹下書房|請進門來 - 書友坊|#新新書店|小兔子書坊|淺山綠 |瑞成書局|後驛冊店/ Statio Verso|編輯學校 IEDT Editor SchoolX野冊YATSE|孩好書屋|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5052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大 稻 埕 文史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走讀大稻埕📚 #青鳥選讀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月津》
◼︎ 選讀關鍵字: #重現昔日鹽水港繁華
以小說重返「百年前鹽水繁華港埠的傳奇」!
重現藝閣繞境、匠師細雕、商賈崢嶸的古鎮風華
每條老街應該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小說家 巴代以文字刻畫十九世紀台灣鹽水港熱絡繁華的市街風情。
細膩的呈現百年前一段說不出口的同性情誼--泉州來的羅漢腳與西拉雅部落青年的相遇相知。
#青鳥導讀 #書中節選 #一起透過文字回到島嶼歷史
「這是一艘十六公尺長,六公尺寬的老舊木船,由鹽水港出發,橫越被稱為「黑水溝」的台灣海峽前往福建泉州、福州兩處,準備在今天黃昏落日前返回鹽水港。乘員包括船老大,五個船員,還有一個被稱為總管的,負責商行貨物點收與買賣的商人。
十天前,農曆八月初一,這船載著滿船的糖與米糧,經過泉州卸下部分貨物,又採購了布匹、瓷器、紙張,希望在中秋前,回到鹽水港鎮賣些好價錢。其餘的貨物在福州卸貨,並採購粗厚的石板、石柱、石塊當壓艙,這是木船自鹽水港出發前預定購買的貨物,另外甲板上還縱向擺著十六根約三十四尺長粗大筆直的福杉木,杉木都上了層薄油又妥善包裹著,這使得甲板空間變得非常窄仄。
這已經是這艘老舊木船今年第三次載運這些石材。也幸好這些建材的重量,使得這艘近乎平底的木船,在波濤海湧中不致過於顛盪。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暈船吐了幾回,遭其他人訕笑。剛剛由外海進入近岸,他忍不住呼了口氣輕叫一聲,慶幸總算到岸了。」
◼︎ 作者介紹 ◼︎
#巴代
Badai,卑南族Damalagaw(大巴六九)部落裔。部落文史工作者、專職寫作。曾獲山海文學獎、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全球星雲文學歷史小說獎、高雄文藝獎。
著作有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短篇小說集《薑路》;長篇小說《笛鸛》、《斯卡羅人》、《走過》、《馬鐵路》、《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暗礁》、《浪濤》、《野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最終場
✨✨ 9 / 5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尋找時代的文化模樣: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雜誌VERSE
百年之前,一群台灣知識份子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民報」,啟迪台灣民智,鼓吹新價值與新文化,與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運動密不可分。2020年,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雜誌 VERSE 在迪化街上成立,就是希望呼應百年前,以大稻埕為基地的文化運動。讀《#VERSE》,在紙本文化與時代革命中看見文化書寫的精神。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走讀 #大稻埕
大 稻 埕 文史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台北老街》
◼︎ 選片關鍵字: #理解台灣史必讀
台灣人文民俗專家,莊永明老師代表著作。
台北老街擁有暢銷書與長銷書的雙重美譽!
歷史的軟跡,能留痕之處並不多見,而「台北老街」保住了一老建築,雖然這些當代的建築已經都是在風燭殘年中,畢竟幢幢都是歷史見證物,它能夠矗立便是我們的幸運,這種「歷史教材」是獨一無二,不能再求,誰忍心讓其消毀呢?
#莊永明老師 在本書中對於「台北」的定義為,以艋舺、大稻埕與城內為主的範疇;從三市街開始,便是台北身世的起源,也是莊永明老師在本書中特別彰顯的所在。請看莊永明老師娓娓道來,這座城市最美的故事、最動人的歷史。
◼︎ 作者介紹 ◼︎
莊永明(1942-2020年),台北市大稻埕人。1980年,應詹宏志先生之邀,在中國時報開闢一個「台灣第一」的專欄,每週一次、有系統地撰寫出台灣的人文、歷史等文化性的文章,前後長達一整年。在這個專欄中,陸續介紹過「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台灣第一個畫家──黃土水」等。這個專欄推出後,讀者反應非常熱烈。很多人甚至主動提供更多的相關資料。
莊永明首開先例地整理出「台灣第一」的文稿,著名的文學家柏楊就說過:「莊永明是台灣第一個寫出『台灣第一』的人。」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記事》上下冊、《台灣諺語淺釋》10冊、《台灣風情》、《台北老街》、《台灣歌謠追想曲》、《台灣名人小札》、《台灣先聖先賢傳──韓石泉》、《傳唱台灣》、《島國顯影》、《呂泉生的音樂世界》、主講《台灣歌謠尋根》CD、2020年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作的《臺灣歌謠傳鄉情—食百二,唱一二○》(臺語篇)CD專輯、《立言傳曲──莊永明口述影音紀實暨文稿紀念專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
#莊永明 一輩子撰文並親身導覽,或在 #迪化街 或在許多台北老街,為 #台北文史 留下難以忘懷的身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28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台灣六O年代的集體記憶,再續大稻埕
你知道五十年前的大稻埕長什麼樣子嗎?
聽兒童文學界的常青樹——曹俊彥老師暢談五十幾年前大稻埕日常街區,分享說故事時必備的“紙芝居”,讓我們透過線上講座回到「台灣60年代的大稻埕風景」,亦談與兒童文學界點子王 #劉興欽 漫畫家,相遇的起點。
大稻埕是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繪本作家曹俊彥,不僅是寫故事的人、更是以圖像說故事的人,《曹俊彥回OOO》系列,不僅是以文字記錄了大稻埕的歷史的點滴,更刻畫了台灣六零年代中期到七零年代末期的社會氛圍與精神。
出版社| 玉山社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曹俊彥 #莊永明 #走讀 #大稻埕
大 稻 埕 文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士
社團法人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理事長 李世澤 先生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 先生
繪出臺灣色彩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探索臺灣早期畫作所描述的時代故事
1920~30年代是狂飆的時代,思想上的啟蒙,帶來文明開化的智識;日治時期臺灣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生活,物質上的改變,讓休閒娛樂、消費文化漸漸成為都市人的日常。
北投文物館將於2020年8月15日(六)至2021年1月31日(日)舉辦「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本次展覽透過畫作與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闡述臺灣1920~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與時代變化。
「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透過幾個視角,為觀眾揭示: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灣生日本人對臺灣的情感和文化的眷念;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後的臺灣新女性如何勇於追逐夢想;郭雪湖「南街殷賑」所繪集娛樂、信仰與及商業貿易於一身的大稻埕,如何演繹出繁榮的商城故事,並發展出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和臺灣第一代西畫家的養成。此外,我們可以從潘麗水入選第五屆臺展的珍貴作品「畫具」中,感受當時畫家的心境與抱負。
本次展覽結合數位互動和AR遊戲等新科技,透過展示繪稿、西川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臺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穿著的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作品,期待能與觀眾一同回到近百年前,那個郭雪湖與鄧雨賢作品中的繽紛時代。
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歷經許多政權的變遷,每次改變臺灣人都得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日治時期藝術家們選擇拿起畫筆記錄下社會變遷的瞬間,表述對鄉土之情感,為臺灣歷史留下劃時代的光芒。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出時間:2020-08-15~2021-01-31
展出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