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去扭紋洞的人都多揹一公斤垃圾離開
這是非常美好的事。
扭紋洞在清水灣二灘附近
算是一個熱門景點
不少人都會前往打卡拍照
聽說過去要從清水灣二灘綑邊才能到達
後來有人開了山路
由山頂到海邊大概10-15分鐘左右
山路的盡頭是清水灣海邊
左轉前往扭紋洞
右轉是香港其中一個海廢黑點
對上一次有人來淨灘
是八月三十日
剛好一個月
大量垃圾又回來了🥲
這個地方
經過的人很多
不知道會撿走垃圾的人有多少
今天特意來淨灘
(我是快閃淨灘因為今天下午要上班)
戰友會奮戰一天
但其實這個地方不能奮戰到底
因為垃圾必須經山路帶走
山路頭尾段比較斜
有些路比較窄
垃圾太大包容易卡住樹枝
又要小心路徑出現的胡蜂
上斜時要把垃圾提過
所以垃圾不易太重
1-2kg比較合適
也沒辦法帶走太多
可以選擇的是多走幾趟
或是多一點人來搬垃圾
這次沒預計垃圾那麼快又堆成這樣所以出動的人小貓幾隻
今天我離開時帶走了兩包垃圾
一包一公斤的發泡膠
一包兩公斤的膠樽
將兩袋垃圾綁在一起掛在肩膊
輕的在前重的在後
上斜時為免前面的垃圾擋著前往
垃圾要整包抬起
最好是空出一隻手來
需要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別人綁好的繩子向上攀爬
最後垃圾放在出口對面的垃圾桶旁
如果每一個人去扭紋洞都隨手淨灘
帶走一公斤垃圾(一袋)上山
這個地方的垃圾不會堆積
如果你會去扭紋洞
邀請你這樣做
當然你也可以隨時隨地帶走垃圾
特別是在每一次享受大自然後
最後
源頭減廢真的超級重要呢❤️
#多揹一公斤
扭紋洞的照片是八月時拍的
請follow💩的MeWe & IG
MeWe : mewe.com/p/imsheeppoo
IG: www.instagram.com/imsheeppoo/
#大便妹 #環保 #源頭減廢 #減碳 #走塑日常 #不塑之客 #淨灘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蔡健雅 Tanya Chu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to The Wild》這首歌,不是一夜之間突然想來個不一樣風格而寫。而是深深感受到我們在這個地球上,都是大自然的「客人」,都是地球在支撐和包容我們所有人類的存在,而我們不知不覺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想透過音樂感謝它。非常開心能請到周耀輝老師來為這首歌填詞,為我找到了內心最想說的話!也謝謝阿雲...
大自然 包容 在 潔絲的享吃吧 Foodie Fitness with Jes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前預約的日出行程,
三個月後總算有機會再次出海,跟好朋友一起,抓住2021夏天的尾巴。
天沒亮就在岸邊集合,
大夥兒乘著曙暮光滑進海面
靜靜滑行等待日出
用平常不常有的慢步調,靜靜聽著滑水聲,欣賞日出,這個充滿盼望,足以振奮人心的光芒。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大自然?
大地之母的美,是她的壯麗,她的包容
是她的多變也是她的不變。
她總是從容的的面對一切,讓常為人情事故苦惱掙扎的我們好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嘗試。
我也最能在大自然中感受「我雖軟弱主剛強」的真理。
跟大家分享這個日出的美好🔆❤️
謝謝 @wazsup.tw 卷毛這麼細心的帶大家體驗日出SUP的美好!
📷 @korn1125804
#潔絲的享吃吧 #象鼻岩 #立槳 #SUP #fanatic #日出 #sunrisesup #台灣景點
大自然 包容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建党百年的庆典盛景,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自豪,也深深地感受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豪迈与底气,对普世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更加接近。
美好生活是人类普遍的向往。 古有大同世界、极乐世界、理性国,近有哲学家提出「诗意栖居」,有探索者尝试建立「乌托邦」。 人类自古就希望能普遍过上物质丰富、美好自由的生活。
向往是一种夙愿,努力才是硬道理。
只有创造和自我的革新提升、不断修炼,方能达到所要的目标,实现所要的愿景。
当前,人们物质生活上已有较大提升,那么精神生活上的富足,是否同步具备呢?
很多人还活在外在的求索和攀比之中,内在自觉的精进和富足,似乎没有被提到合适的位置。 而这些又是高质量美好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所以,生命的整体觉醒,包括外在的物质丰富及内在的精神富足,是当前时代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个体需要面对和修炼的部分。 这是当今时代每个个体十分需要觉醒的,也是比较迫切的课题。
这时代任务涉及人的思维进化的五个基础命题:一是人为什么要觉醒? 二是人为什么能觉醒? 三是人可以用什么激发觉醒? 四是人能觉醒到什么程度? 五是多少人有条件完成这样程度的觉醒?
关于这五个命题的回应:一是为什么要,那是因为这样做,人可以向着美好;二是为什么能,那是因为人天性向着美好;三是用什么激发,那就是通过习得开启对美好的连结;四是到什么程度,那就是美好是多向多维度的,是无穷的,可以无限修达。 五是多少人可以有条件觉醒,那就是在当前我们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的美好生活的社会背景下,只要是自愿有能力的社会个体都可以进入多维多向的觉醒。
那么,在此基础构架上,人的整体的普遍的觉醒何以可能?
这需要一种文化,其能提供一种整体觉知的体系。 这种文化需要回应上述基础命题,提供一种信念体系、实践体系和可确保内在富足的心灵建构体系。 而且这种体系应该是简单易懂的,能为大众日常所接受的。
以个人理解,这种体系需要负载于日常百姓常有的生活形式里。 这样的方式可能可以很多,个人认为,茶可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借茶修炼,带人走向觉醒,走向美好,走向有意义的人间百年,走向圆满的一生。
何以说茶修是一个路径?
茶修,是一个路径,正因其涉及产业、科技、技艺、礼仪、美学、修行(一种开悟的哲学训练)。 从某一个切面进去,还是从整体把握,都可以让一个茶人习得一种体系性的本领。
这种本领,说是修习,这里我们更乐意称其为觉悟,也即觉知和领悟,无论是能力的觉悟、还是美学的觉悟,还是德性的觉悟,还是生命更高其他维度的觉悟。
首先是一种业务本领的觉悟。
人还是要懂点谋生的技能的。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 无论是种植、制作还是最后的营销,乃至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这都是务实的实践劳动的能力。 从种植、制作、销售、管理、运营等,都是一门门广博的学问,一个人在这些领域成熟了,一定也在相应本领上,比如系统性思维、矛盾辩证发展思维、精细化思维,等等,完成了觉醒和开悟。
其次是一种美学的觉悟。
人还是要懂点美的,否则,生命会显得有些空洞乏味。 茶所负载的内在物质结构之美,外在冲泡技艺、品鉴技艺和整体空间布设之美,也就是茶水器人境的内在关系之美,足以让一个人在进入并熟知该领域后,大大提升美的觉知力和敏感度。 这方面的觉醒和开悟,对自己走上更精细精美的人生将有巨大的助益。
第三是一种德性的觉悟。
人还是要有点德性才能走得更远。 德性,人类安于宇宙之间的基础。 心灵之静、之雅,乃至思想的格局、境界和使命,这些修炼,在茶文化的修习,是完全可以产生的。 茶文化自始至终一直激励着人们走向静雅,走向平和,走向和谐。 静能生慧,慧便养德。
第四是使命的觉悟。
中国人要不完成点使命,此生还是不好算圆满的。 使命的觉悟是最高的层次,是生命价值的终极,是一种大德,是为人的更高境界,一种成就更高层面自己的修炼。 无我、无德、无为、无修之境,皆是。 这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归属,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价值终极和人生意义最终所归。 在中国,没有负载使命的人生,是不好说此趟圆满的。
通过茶这个载体,人值得借此完成三个历程:
一是活明白
借茶活明白,可行吗? 行不行,得看用心程度,以及看如何领悟。 茶有很长的历史,也是一个很大很深的世界,实践经历进去,还是有人会有收获的。
活明白就得「觉悟三宇宙经历三成熟」,也即自己小宇宙、社会中宇宙和世界自然大宇宙,然后逐步成型觉知成熟、情感成熟和思维成熟。
茶此时此在是一座桥梁,你在这里路过。 茶是茶,你是你,你只是借用了其中的风景和感悟。
小宇宙,包括身体小宇宙、思维小宇宙。 身体的各方面感觉的觉知与开发,身体里深层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觉知、打破、修正。 茶自身的内在规则和茶所负载的文化哲思,是足够让一个个人整明白诸多道理的。 或许这就是茶道能源远流长的原因。
中宇宙,便是人与人交往的关系宇宙。 对自己没有了解,你很难了解别人,更难了解由人组成的社会。 人自己的觉知规律、情感规律和思维规律弄明白了,才能更清楚人与人之间的这些规律,才能更明白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规则。
大宇宙,由自己、社会和大自然组成的大客观世界。 对个人而言,那便是大的意象世界、大的世界观、宇宙观。 由茶知己、由己知人、知自然、知宇宙,是可能的。
就当下中国,我们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政权,经济发展了,现代化也开始搞起来了,现在要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但目前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美好的现象同时并存的情况。 在这样的历史眼光和现实视野里,在14亿人口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定位自己,寻找自己,才是科学、正确的认知视角。 所以奋进精进进取拼搏与休闲享受要保持一定的度,过犹不及。 此时,要有什么样的社会个体存在。 我想大家是可以想明白的。 但人的不完善还是会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对自我的满足与继续不断精进提升也必然同步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如何规避当下社会分工导致的碎片化的劳动异化,以及由新时尚导致的娱乐碎片化、情趣碎片化,是值得借茶好好反思。 只有有一个整体性的觉知、情感、思维把握能力,人的心智才能真正算走向成熟。
茶,也非什么神物,不能一喝即懂。 但茶里的奥妙,是足以提炼出够多的道理,然后打开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链接,并把其中的道理与其相互映衬,人还是能理清楚、想明白的。 我想这个时间更适合于15到35岁之间。
二是活出色
茶此时此在是一个驿站,你偶尔可以来这里驻脚。 茶已不是那茶,你也不是那个你。
中国文化最核心的要义就是用,在实践中使用,创造出业绩。 在人生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弄明白了生命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得大胆用,在变化变动的社会关系中灵活地用,开创出一个出色、精彩的人生片段。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现实历史方位中找到普通里的不普通部分,并努力成就自己。 可以在这三方面成就自己,也即言语出色、人品出色、行动出色。 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立德立言立功,但至少对于一个想精进、想有所成就,想有点出色的人,是必须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让自己成为一个长本事、有信念、具情趣、能成事的人。
社会分工里,你能扮演什么角色,体现什么价值。 理清历史上和当前的社会分工情况,再找自己的优势。 总之,你不是无所不能,你也不是一无所能。 在自我禀赋和后天习得中中和出一种思想和行动体系。 这体系一定得是有思想信念指导的行动体系。 人是需要信仰信念,在一定的人生阶段,是得超出个人的视野,在更广大的概念里找到人间百年的生命意义。 在思想信念指导下的行动体系,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是活出自己,活出美好生活的基础核心条件。 这样的时代还是需要个人觉醒、个人品味、个人独立与个人崛起的。
当然,这需要个体在心力和行动力不断提升超越,也即在思想境界、思维逻辑维度和本事本领的学习提升。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具备整体战斗力,才有过好美好生活的本钱和基础。 当然,提升了的自己,就不再是过去的自己。 你已超离了原来那个自己,不再是一个个人,而是逐步属于社会的。 因此,此时,你需要做好思想、心理、身体和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准备,勇于交付出你自己。
此时,茶可以成为你的伴侣,陪伴你在风火岁月中偶尔的冷静、沉思和总结。 我想这个时间更适合是35到55岁的时候。
三是活通透
茶此时此在是一个归宿,你可以在这里逗留。 茶还是茶,你还是你,当然茶也是你,你也是茶。
生命终究是要画回原点的。 生命的轨迹是可以在茶里得到梳理和扬升。
通透这词,确实不是谁想达到就达到的。 大部分人是修不到的,但这不妨碍一个普通人将其作为目标。 如果借茶,或许可以修达的更快些、更早些,或者说更有可能些。
通透可以在活明白、活出色之前,也可以之后,看天性禀赋和各种机缘。 于常人而言,可能在之后的居多。
在更加辩证、更加包容、更加圆融、更高维度里化约自己于社会、于世界、于时代。 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办各类事,有所开悟,这样才是实在基础上的升华,而不是虚化空洞的空想。 做到外有力而内无形,外离相而内富足的状态。
在有了这种状态后,把兼容了自己、兼容了社会、兼容了世界的轨迹和经历,变成某种经验,给后来者提供些些的借鉴,应该是生命的再次升华。
匆匆百年,如若能借茶,走完这三个历程,生命已可坦然完结。 亦如阳明先生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样的理念,如能走向人间大众,普遍的美好生活是很有希望的。
大自然 包容 在 蔡健雅 Tanya Chu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nto The Wild》這首歌,不是一夜之間突然想來個不一樣風格而寫。而是深深感受到我們在這個地球上,都是大自然的「客人」,都是地球在支撐和包容我們所有人類的存在,而我們不知不覺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想透過音樂感謝它。非常開心能請到周耀輝老師來為這首歌填詞,為我找到了內心最想說的話!也謝謝阿雲嘎在百忙之中非常講義氣和我一起合唱這首《Into The Wild》;在我心裡面,這是最完美的三人組合!
蔡健雅 全新專輯「DEPART」2021 年 8 月 13 日 正式發行
🎧 數位聆聽 💿 實體購買 ▶️ https://tanya.lnk.to/DEPART
#蔡健雅 #阿雲嘎 #IntoTheWild
加入蔡健雅 Tanya 臉書粉絲團:http://goo.gl/FO5Gd
追蹤蔡健雅 Instagram 官方帳號:https://reurl.cc/qgopjp
訂閱蔡健雅 YouTube 官方頻道:https://goo.gl/XhaU7T
關注蔡健雅 Tanya 官方微博:http://goo.gl/mPx3Qq
Into The Wild
曲:蔡健雅
詞:周耀輝
冰川為熱鬧塌下來
高樓把欲望撐起來
誰沒有對自己的膜拜
森林趁冷漠燒過來
穿上什麼把靈魂裹起來
誰沒有看過世界的崩壞
Come into the wild
向天學雲海
向地學青苔
我向天地學同在
Come into the wild
風吹樹會擺
日去月會來
我向自由學自在
Oh…. 為一切未來
Oh…. 陪一切同在
趕著去文明的時代
別忘記原始的期待
用生命把生命喚回來
剎那有混沌的初開
可否永遠做純真的小孩
邊走邊唱著人類好奇怪
Come into the wild
向天學雲海
向地學青苔
我向天地學同在
Come into the wild
百獸不買賣
萬物都明白
無明一念誰還在
Oh... 你在故我在
Come into the wild
向天學雲海
向地學青苔
我向天地學同在
Come into the wild
風吹樹會擺
日去月會來
我向自由學自在
Oh... 為一切未來
Oh... 陪一切同在
Come into the wild
向天學雲海
向地學青苔
我向天地學同在
Come into the wild
百獸不買賣
萬物都明白
無明一念誰還在
Oh... 為一切未來
Oh... 陪一切同在
故我在
音樂製作團隊
Producer and Arrangement:蔡健雅 Tanya Chua
All Acoustic Gtrs:蔡健雅 Tanya Chua
Recording Engineer:蔡健雅 Tanya Chua
Recorded at Tangy Music Studio, Taipei
阿雲嘎 vocals recorded at Studio 21A, Beijing
Vocal Engineer:倪涵文
Mixed by Joe Grasso @The Brewery Recording Studio New York
Mastering Engineer:John Greenham
音樂製作公司:天涯音樂工作室 Tian Ya Music Productions
OP:銀翼文創有限公司 Mr. Wing Creative admin by Music Bravo Co., Ltd.
OP:TANGY MUSIC PUBLISHING (SP: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Branch)
動畫 MV 製作團隊
Production:深度設計 DEPTH DESIGN
Producer:陳青琳 KIM CHEN、陳喜 Olive Chen
Art:劉安儒 Liu an ru、王璿甯 Hsuan Ning Wang、陳青琳 KIM CHEN
Character Design, Storyboard:陳青琳 KIM CHEN
Sence Design:劉安儒 Liu an ru、偉甯 Nin、陳青琳 KIM CHEN
Motionboard, Animation:陳奇逸 chi-yi chen
2D Character cel animator:呂秉真 Binbin Lu
2D Animal cel animator:林庭歆 Doz Lin、張超狗 SuperDog、楊凱婷 Kai-Ting YANG
2D Sence cel animator:林于心 Emory Lin
2D final Sence Lead Animator:張超狗 SuperDog
Clean up and coloring Supervisor:林于心 Emory Lin
Clean up and coloring:林于心 Emory Lin、羅涴亭 Wan Ting Lo、張學蓁 Shuie Jen Chang、李寬怡 Kuan Yi Lee、盧丁衣 DING DO、李潔柔 Chieh Zou Lee
3D Scene Modeling, Texturing, Lighting, Animation, Rendering:夢想創造股份有限公司 MoonShine Creation、陳奇逸 chi-yi chen、David
3D Character Rigging:David
CG Compositing:陳奇逸 chi-yi chen
Creative, Script:陳喜 Olive Chen
Director:陳青琳 KIM CHEN、陳奇逸 chi-yi chen
Art Director:陳青琳 KIM CHEN
CG Supervisor:陳奇逸 chi-yi chen
藝人工作團隊
藝人經紀公司:水晶共振股份有限公司 Crystal Resonance Co., Ltd.
藝人經紀:連秋雲 Apple Lien
企劃:楊駿章 Eloi Yang, 周世啟 Cheer Chou

大自然 包容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個世界之所以繽紛源於大自然能夠包容各種不同,
自由的白雲、蔚藍的大海、繁盛的草木與美妙的鳥鳴,
人與人之間也因為不同而能產生許多亙古流傳的佳話。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在陰暗的角落,在容易被忽略的周遭,
或許有人正處於水深火熱裡。
他們或許擔心,下一秒又會被誰給傷害。
他們或許恐懼,不曉得該用什麼面貌面對這個世界。
於是他們隱忍、武裝、甚至漸漸失去自我,躲進暗不見底的深淵,
最後,連走向陽光的能力都喪失了!
而理由,只因為他們與眾不同。
他們不需要同情,只需要一個理解的傾聽,
他們不需要救贖,只渴望一個平等的接納。
我們相信,最珍貴的愛,是尊重與包容,
是縱使不同,我也絕對願意捍衛你生存的權利與自由。
因為不同,世界更值得我們駐足欣賞
謝謝阿斌、Elain與慈婷協助英文翻譯,讓此影片可以被更多的人看見,讓更多人願意尊重與傾聽。
Mother Nature fashioned a beautiful world by allowing diversity in the ecosystems.
Thank goodness for the diverse colors and sounds that combined to make the world an enduring beauty with white clouds, azure oceans, green flora and sweet melody of bird chirp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diverse people created tales that are cherished by many.
Perhaps some people are in distress in some darks corners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They are worried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who might to hurt them next.
They lived in fear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face the world.
So they choose to remain hidden at the bottomless pit and gradually lose themselves.
Just because they dare to be different.
They want the right to be heard, not charity.
They desire equality, not salvation from themselves.
Ultimately, we believed that love means tolerance, respect, and the willingness to fight for others’ right and freedom despite of difference.
Diversity makes the world an even better and gorgeous place.
We thank Francis and Elain and Ting for providing English translation so that this video can reach more people and help spread the words about inclusion and appreciation.
里歐Leo
IG:heyitsleo_kai
阿凱KAI
IG:eyo_wang
歡迎訂閱夫夫
夫夫之道粉絲專頁:https://goo.gl/74Px8R
youtube頻道:http://ppt.cc/dFuJv
微博:http://ppt.cc/CPpyx
美拍:http://ppt.cc/YxM62

大自然 包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插畫展 #馬良慧專訪
創作時一個人的小小寂寞,經過許多人的稀釋,慢慢成為甘甜。
她說:如果感動我的,也能感動你,那就好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小房子,我們一磚一瓦堆砌著居所,在這個充滿連結的美麗城市。
搭築心中的小房子 馬良慧以愛入畫療癒人心
熱愛音樂,隨身帶著一隻筆、一本塗鴉本子,馬良慧慢步地走著、帶著南國的祝福和養份;穿梭於人群與巷弄當中。創作插畫和文字已超過十年,馬良慧的筆下有著溫暖色調與手感畫風,喃喃細語的短句就像在閱讀某個人的日記,如此生活化的文字中,不難察覺字字流瀉著療癒人心的感性文筆;就像是個以插畫感動人們的吟遊詩人,擁著她的詩歌和畫筆,溫暖的走入我們的生命裡。
長期投入插畫創作 扎根於高雄的中印插畫家
出生自印尼的馬良慧,目前定居於高雄,長期於網路上以圖像和文字分享生命力量。她的創作多以壓克力顏料、油性色鉛筆、鉛筆、木頭等媒材為主,畫面中的線條自然不生硬,童趣十足,就像是與生俱來的說書人—擁有著對兒童說故事和創造夢想的能力。多年以來,馬良慧也長年投入公益活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關懷偏鄉孩童,藉著藝術、和音樂的互動,啟發孩子們的新視界。
正向創作來源於藝術家對生命的熱情與堅持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有正面影響力的插畫家!」馬良慧的創作多以給予安慰、陪伴人們為題材,在人心感到寂寞低落時,會知道仍有一絲希望光芒。從小並無受過術科訓練的馬良慧,在大學時接觸了一生的信仰,讓她開始有勇氣追求自己一直很嚮往的繪畫之路,過程中曾數度放棄,直到多年前她來到了南投偏鄉的深山小學擔任教學志工後,似乎也悄悄地開啟了她的插畫視野。
當時因為自學繪畫較無信心的她,隻身一人來到超過一千公尺的高山中教導小朋友,夜裡就睡在小學裡的圖書館。「驚奇的是,圖書館裡有著各國的插畫繪本,放學後妳想看多久都可以!」沒有網路干擾的大自然裡,馬良慧日日夜夜浸淫在繪本的幻想世界當中,奠定她日後的插畫基礎;終於學成下山之後,竟也順利接到GOZO品牌的聯名合作企劃;此時她終於轉念,決定把握機會努力踏上這條名為插畫家的道路。
插畫之於展覽,往往獨立於文字而存在,馬良慧試著融入文字於畫布上,就像一本插畫書,那是她的生命筆記。她藉著山丘、星星、小女孩等等的象徵,建構一個屬於每一個人心中的夢想世界,實現散播愛的無限能量。圖中的旗子代表著「得勝」,讓人們心中的盼望都能夠美夢成真。也希望讓觀賞能進一步了解馬良慧是如何藉由插畫及文字,將生命的力量分享給眾人。
此次展覽較以往不同的是,加入了音樂的元素,一直喜愛聽音樂的她,丈夫也是熱愛創作的音樂人,兩人經常在沐浴著療癒詩歌的環境裡,悉心投入於各自的創作當中。營造出「對的環境」之於創作者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甚麼是令人放鬆,讓人全心投入的創作環境呢?我想,在馬良慧此次的新作中將可以具體的展現出來。
一同描繪屬於心中的小房子 馬良慧在愛中找到自我
馬良慧曾表示:年少時的她,面對這世界上滿滿的房子,一直感到迷茫,不知道家在哪裡、不了解家的意義?但是透過信仰和許多人對她包容的愛,她才明白,有愛的地方就是家!「當你一個人時,心裡只要有愛,你就是回家了…。」即使聽起來天真,但這是馬良慧想透過作品,對每一個失落的你,想說的話。如果每個人的心,都是一間小房子,你會希望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小房子?
我們用愛、分享來堆砌起堅固可愛的心,人們心裡的小房子,需要人們自己細心的守護,彼此守護的同時,許多生命的信念也隨著光芒般的亮點在空中灑下種子。希望透過讓觀賞者在看畫的過程中和自身的生命經驗對話,並從中得到安慰與鼓勵。也能對自己或愛我們的人,說聲,親愛的,我正在回家的路上!
馬良慧 – 她尋尋覓覓,終於在創作中發現,只要心中有愛,哪裡都是家。(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良慧簡歷: 中印混血
藝術創作資歷: 10年/ 自2006年~2016年
資歷:2016 年Toyota繪畫夢想車全台巡迴南部講師。
2016年 中國江蘇省兒童藝術營繪畫老師。
2016年 與台灣企業合作圖像授權商品。
2015年受邀於台灣多所學校舉辦創作講座分享。
2014年台灣三星手機大廠全台手機插畫大賽第三名。
工作室:小書卷文化(位於台灣 高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