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不重視睡眠,甚至還可能排斥睡眠。不相信的話,你逢人就稱讚人家很會睡,看看他們怎麼回禮吧。加上滑手機已成了自動化動作,半夜滑手機影響睡眠已成了公共衛生的大問題。
《夜行大腦》記述了蓋伊醫師遇到的各種睡眠障礙病人:打蒼蠅卻突然睡著、無法校正的二十五小時生理時鐘⋯⋯讀起來有如奧立佛.薩克斯再世。
「大腦自動校正」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腦自動校正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腦自動校正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腦自動校正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腦自動校正 在 【#你的大腦是否自帶排序功能】 是大腦自動校正? 還是習慣性 ... 的評價
- 關於大腦自動校正 在 [中視新聞] 神奇測驗! 看漢字亂句人腦自動校正? 20140416 的評價
- 關於大腦自動校正 在 研究顯示- 漢字順序並不一定影響閱讀- Tsung's Blog - Pinterest 的評價
大腦自動校正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物理學家與科普作者波寇維茲,曾在談到光的特質與眼睛接收時和心智共同作用的關係時,寫下這麼一段話:『在變幻無定的視覺環境中保持高度靈活,正是眼睛與心智組合的特色,讓這兩者具備一種驚人的能力,得以將光所帶來的資訊洪流框限於模式之中。請拿起一張普通的紙來看:在室外,不管是正午略帶黃色的強光,或是日落時分微弱偏紅的夕照,紙看起來都是白色;進了室內,在比日光還弱一百倍、可能偏藍或偏紅的燈光下,紙還是白的。但要是在清晨或黃昏把這張紙拍成照片,卻會顯現出玫瑰般的色澤及其他種種的差異;你的視覺處理過程會把這些差異加以同化,照相機卻不會。照相機精準呈現鏡頭所攝入的景象,大腦與眼睛則像是一部有色彩校正、自動對焦功能的照相機,而且還會自己尋找目標。』這說出了所有攝影者在面度這個美麗世時同時的困擾:我們拍出來的照片和想像不同。但也因為如此,一個能夠把到腦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充分表現出來的攝影者是多麼珍貴。」
⠀⠀⠀⠀⠀
⠀⠀⠀⠀⠀
「雷利.史考特改編自菲利普.迪克小說《機器人能否夢見電子羊?》的經典電影《銀翼殺手》,曾經是我的造夢者。電影故事描寫一個人類派遣人工智慧機器人從事危險太空任務的時代,這些人造人如此逼真,與真人並無二致,讓人無法分辨。她們被植入記憶,唯一缺乏的是情緒反應和移情作用。為了避免他們叛變或程式出錯,壽命的設定因此僅有短短四年。
⠀⠀⠀⠀⠀
在一次人造人血腥叛變後,一批第六代人造人來到地球被列為非法存在。特殊警察單位『銀翼殺手』,則被命令追捕這些逃到地球上的人造人並將其『除役』。一名半退休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接下這項任務,他因為人造人愈來愈接近真人,而為自己的任務感到迷惘。因為替人造人除役時,愈來愈像殺死真人了。
⠀⠀⠀⠀⠀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人造人原本只是『非常接近人』,但隨著被植入的記憶持續沉積新記憶後,那上頭漸漸長出自我意識和情感的植被。於是,在電影裡的人造人看起來充滿感情,而人類反而顯得冷酷無情,並且住在嚴重汙染、頹敗如廢墟的城市裡。
⠀⠀⠀⠀⠀
由荷蘭籍演員魯格.豪爾飾演的人造人羅伊擁有見證地球與火星之美的記憶,他逃亡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深怕被『除役』後便喪失那些存在他心靈之中的美麗世。他在臨終時講了一段如詩的經典對白:『我見過你們這些人類無法置信之事 —— 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的肩旁熊熊燃燒。我注視萬丈光芒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所有的那些瞬間,都將在時間之中消逝,一如雨中之淚......』,這既是一段情節記憶的陳述,也是當時由科幻小說家、電影藝術工作者共同創作的一幀宇宙圖像。《銀翼殺手》上映時間是一九八二年,即使我們抬頭看得到距離地球四百三十年光年的獵戶座,也難以想像有一天太空船經過它,但這群創作者卻彷彿真的已然得見。」
⠀⠀⠀⠀⠀
⠀⠀⠀⠀⠀
——《#浮光》吳明益
https://bit.ly/2VAY2wC
⠀⠀⠀⠀⠀
⠀⠀⠀⠀⠀
⠀⠀⠀⠀⠀
#最近看得入迷的書
大腦自動校正 在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吉他老師黃中岳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14
----------------------------------------------------------
開始構思這一週的文章主題時,正是自己五十有一的生日前後;在生日的這個日子,懷念自己甚早離世的母親,應該也算是人之常情。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文打字員』。
?
當你現在每天的生活中,不論是電腦或是手機或是這一類的3C行動裝置,都有著帶有中文注音符號的英文鍵盤,而你不論是用手寫輸入、拼音輸入,或是字型輸入,來鍵入任何你想溝通的訊息給任何你想溝通的對象,這整件事已經快要像是呼吸一樣的自然、一樣的微不足道;我常常看到新世紀的年輕朋友們用任意的大拇指組合、飛快地在自己的行動裝置上用可能等同於說話的速度來鍵入文字,即時迅速地與另一端的對象交換著資訊,我總是覺得……這世界變化得真是太快了!
請讓我們去翻找一下任何一種在『電腦』普及之前的中文出版物,不論是報紙、雜誌或是真正有厚度有重量 (這是一個雙關語) 的書籍,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出版物是怎麼被完成編輯、印刷而出現、存留在我們這個維度的時空裡的?
『中文打字員』。
我的母親是一位中文打字員,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青少年期之前的家庭生活中,總是有一種單調而重複的機械聲,用一種緩急不一的速率,迴響在室內的廳堂間。那是我的母親,憑藉著她在年輕時就讀於嘉義的專科學校所學會的技術,協助著我那辛勤工作、但月薪不多的正直父親,用以增加收入、補貼開銷的一種本事。我回想著:當我還是國小的年紀,每天課後在巷弄間,與鄰居小孩們撒野完畢、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潦草應付了功課、就要沈沈睡去的時刻,似乎每一晚,我都是在那種單調而重複的機械聲中,就不知怎麼地在第二天早晨、被母親在廚房準備早餐的聲音給喚醒。
我從來不知道我的母親為了拉拔家中三個小孩,每天面對著那台看起來就有點兒年紀的中文打字機,究竟是工作到幾點才真的能夠休息。
我只知道我的母親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因為長期疲累所導致末期的肝癌,在還沒能看到過她所擔心的小兒子在她所擔心的生命軌跡的選擇上做出任何她可以不擔心的成績之前,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那是民國七十七年冬,我完成『河岸留言』音樂創作發表會的五個月前。
那台中文打字機在父親的房間裡保留了很久,我知道父親看著那台打字機的所有心情。他沒對我說過,我也沒對他說過。
生命,來了、去了,似乎一切都很清淡,也似乎什麼都沒改變過;但,它改變了我所有的事情,雖然,我也從來沒對我的母親說過。
----------------------------------------------------------
我想,你應該不會知道『中文打字機』是多麼複雜而奧妙的機器,所以,我一定要請你多知道這件事情:https://zh.wikipedia.org/…/%E4%B8%AD%E6%96%87%E6%89%93%E5%A…
維基百科的那張圖片,給了我今天所有多愁善感的理由:那幾乎就是從我腦海深處翻出來的活生生的、像是昨天還看到的物件。它的描述也重新喚醒我對這臺機器 --- 甚至是它的味道的所有記憶。是這樣的:那個平台的『字盤』上,縱、橫排列了上千個小小的長條狀『鉛鑄』字型,每一個字型都是左右反寫、而且擺放時是上下倒置的,那個意思是說,先不管上千個鉛字的顏色看起來根本都長得一樣,你就算把其中任何一個鉛字拿到眼前來仔細端詳,你的大腦都需要轉兩次才有可能分辨這是什麼字。而像我母親這樣的中文打字員,她們會記憶每一個鉛字是被擺放在字盤縱橫條列的哪一行、哪一個位置,當她們看著要打印的文字 --- 通常都是誰誰誰手寫的筆稿,她們的左右手會自動配合著左右滑動、上下移動,像是有雷射導航裝置的那樣,在字盤中找到那個字,然後慎重地打印上文件。
那到底有多複雜呢?我們不妨看看這篇文字裡所附的影像,來大概揣摩一下這整個流程是怎麼回事:http://history.bayvoice.net/…/190215.htm%E5%8F%A4%E8%91%A3%…
如果可以,我還想請你再看看這一篇比較詳細的介紹:http://www.cim.chinesecio.com/hbcms/f/article/info…
我其實對於母親在操作那台打字機的整個動作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當她的記憶導航到那個『要打的字』的位置時,她會下意識地用百分之十左右的『觸鍵』力度,像是要與誰確認的那種狀態,很快地、重複地先輕輕地按壓著那個打字柄,這時候,整個機件會將那個字先稍稍帶起來、但還不會碰觸到滾筒上的文件紙上,然後,像是突然下了決心的那樣,她才用百分之百的『觸鍵』力氣,將那個字真正地打印上去。這樣的動作以每個字二至五秒左右的時間感、速率持續進行著。
而為什麼會有這種下意識的動作呢?
因為如果你不慎打錯了一個字,在那個年代的那樣的『科技』條件下,你要『更正』那個錯字,你不會知道究竟有多麼多麼麻煩!
維基百科描述:打字機是用『色帶』來打印文字,這與我的記憶完全不同,我記得『色帶』這種方式,是比較英文打字機的路線。那時候我的母親所打印的文件,是環繞在滾筒上的、一種深藍色的『蠟紙』,一旦你打錯了一個字,你必須將整張蠟紙從滾筒上取下來,用一種類似『立可白』而我始終不知道是什麼厲害東西的修補工具,在那個錯字的地方細心地塗抹上去,讓它自然風乾,然後再把蠟紙重新鋪回滾筒上 --- 困難的地方來了:你必須非常非常仔細地去校正整張蠟紙原本所在的位置,因為,即便只有一根頭髮那樣的差距,在當年那樣的科技技術之下,你下一個更正的字就會偏離原本字跡的縱橫相對位置, 即便只有一根頭髮那樣的差距,你打出來的『字裡行間』,看起來就是歪斜不齊的,那甚至可能會因為訂正一個錯字、但造成的行列歪斜,你必須將整張蠟紙的內容重新再打過一遍 --- 不論你原本已經打到什麼樣的完成度了!
你知道為什麼在臺灣、或者說漢文化的傳統中,對於書寫、印刷著文字的紙張,會必須懷抱著非常崇敬的心情,不可任意踐踏、毀棄,而甚至有『惜字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9C%E5%AD%97%E5%A1%94 ) 的這種習俗嗎?因為自從『活字印刷』以來,任何被『印刷』而出版的文字、以及它的載體,都是非常非常得來不易的;你所能閱讀的典章書籍,在你看不到的背後,都有像我母親那樣的工作者,兢兢業業、仔仔細細地對待著她們要呈現給閱覽者的一切用心。
然後,電腦普及了。有許多了不起的工程師開發了各種形式的中文輸入方式,它普及到你生活中任何一種3C產品,它讓你可以不必假手他人,自己就可以完成所有你想表述的文字內容,就像我現在用著我的 Mac 電腦書寫這篇文字一樣;如果不小心打錯了一個字、一句話,刪掉重打就得了,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
所以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對於我們的『文字』越來越不在意了。
在一句話裡打錯、選錯了一、兩個字?『哎呀!那個…看得懂就好了吧?』,用了不正確的語法、文意?『哎呀!…我覺得你有一點故意找碴喔!』,用符號、火星文來表述狀態?『啊…不然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直接使用注音符號『的縮寫』?『……我確定你真的是上一個世紀的!難怪你有五十以上了!』。
所以,我們的中文使用能力越來越不需要精確,我們的新聞越來越不需要求證,我們的資訊…有個大概就好,我們的一切,生活的、政治的、文化的、美學藝術的,越來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那些方便了我們的一切美好發明,我們使用得越來越隨便了。
知道嗎?只要你願意、你想要,你一咬牙,就可以把類似上一週我所推薦、你應該建構起的編曲基本音色都買下來,而那個時候,你所使用的音色,會與像是臺灣最好的編曲家鍾興民先生一樣 --- 其實,你甚至可以與全世界最傑出的編曲音樂家一樣,用著一模一樣的音色,用著一模一樣的編曲軟體,用著一模一樣的錄音器材,一模一樣的一切完成音樂所需要的所有美好發明。
這些發明、或說研究,原意就是希望能讓音樂的生產越來越方便,我猜想這些音樂工程的研發人員,就和那些研發了中文輸入的工程師一樣的偉大!
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呢?那才是我真正想說的:
[三. 關於編曲開始前應該要會的幾件事]_03 敬重你所使用的每一個音符。
以上。
----------------------------------------------------------
後記:我的母親沒有對我說過她對我的擔心,她不用說,我都知道。我只是很希望能有一天,我終於可以對她說:『媽媽~您千萬不用擔心呀!』--- 無論是在什麼維度,會是在什麼樣的另外一個世界。
大腦自動校正 在 [中視新聞] 神奇測驗! 看漢字亂句人腦自動校正? 20140416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原來跳著讀也能看得懂!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顯示, 大腦 有預測性,會 自動 在亂的資訊裡頭找到結構,所以當我們閱讀一段亂的文字,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 ... ... <看更多>
大腦自動校正 在 研究顯示- 漢字順序並不一定影響閱讀- Tsung's Blog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再來看看此圖片:(註: 圖片取自: 歐罵馬粉絲團的相片) 是大腦自動校正? 還是習慣性看字後, 自動組成詞? 不管怎樣, 是很有趣的結果. ... <看更多>
大腦自動校正 在 【#你的大腦是否自帶排序功能】 是大腦自動校正? 還是習慣性 ... 的推薦與評價
【#你的大腦是否自帶排序功能】. 是大腦自動校正? 還是習慣性看字後, 自動組成詞? 不管怎樣, 是很有趣的結果. (文字順序都被大腦自動校正了). 註: 英文也有同樣的效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