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踩單車🚴♀️ #屯馬線
第2站 初試 #大水坑站 --> #科學園
未開屯馬線 都唔知大水坑可以踩單車同有單車租………
趁開學課程仲未好緊張,去玩左先~~ Go Go Go 🚴♀️
由大水坑站B出口出黎,行十分鐘就會見到個單車公園, 可以租單車 (因為有幾個轉彎位,我畫左個路線途俾大家參考一下( 我第一次行錯左去大水坑村個邊 🥴 )
單車公園入面有好幾檔租車, 我無特別去格價。朋友揀左「鴻運 」
大人 $ 60 小朋友 $40 全日 (超抵呀, 之前去九龍城1小時都唔止呢個價)
還車除左大水坑,仲有大埔或大尾督添架,不過就要加番40蚊一架 (因為要運番D單車返黎) 我覺得都OK合理既~
呢間單車哥哥仔都幾好人,有問必答,仲好有笑容。 單車都幾好踩,幾順。不過我揀呢款就重左小小。
租車公園開放時間:9:30am ~ 6:30pm
單車徑主要沿著海邊,出左單車公園正門向左踩,就會去到科學園
沿途風景好靚,雖然有D曬位,但都有唔少樹蔭位, 仲有海邊既涼風吹過黎,幾正架😁
最正係有幾條單車隧道,衝落去個下超爽 (上黎個下就唔好提啦~😜)
星期日下午3點開始踩,人流比想像中少呀,一D都唔覺擠迫。
每隔一段路就會有D休息區,有位坐下飲水,休息下,仲可以影幾張長腿相~😂😂😂😂
我地踩下停下,影下相又休息下,唔使一個鐘就到左科學園
科學園入面有D CAFÉ 可以食下午茶 (單車仲可以泊係餐廳出面架)
不過今次太晏,我地就去左科學館入面既CIRCLE K 買野飲算 (價錢比出面貴少少)
還車時問過單車鋪,原來踩多十幾分鐘就可以到大埔海濱公園,下次黎踩又有新目的地啦~
大眾踩單車🚴♀️ 屯馬線
第一站 #宋皇臺站 重溫:https://bit.ly/3jOp3GE
#踩單車 #大水坑 #親子好去處 #抓住暑假的尾巴 #單車公園 #親子活動 #單車公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石爸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大水坑茶餐廳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半小時的穿越,北北基小農桃源:瑪陵休閒農業區 》
驟雨不停的十月初,我在難得的天氣空檔駕車自新店一路北上,驚訝導航的目的地居然只要30分鐘,以為自己看錯。繼天上山後,我收到了基隆市政府的邀請,走了一趟「瑪陵休閒農業區」,感受這夾在台北與基隆之間,歷史悠長卻容易被遺忘的可愛山村。
瑪陵坑位於陽明山系東南方,一條基隆河支流:瑪陵坑溪的溪谷之中,屬於基隆市七堵區;然而和我們印象中的貨櫃、火車、基隆河不同,它是七堵關於山的那一面。這裡早期是北部平埔族巴賽族的聚落,族語「瑪陵」原意為「女巫的墳墓」,來到此地的西班牙人,將其譯為吉馬利社(Kimari),曾將此作為進入台北盆地的中繼站;而漢人以對溪谷的慣稱,為其加上「坑」字後,成為今日的「瑪陵坑」。
瑪陵坑的開發非常早,清代就開始有種茶等農業,日治時期這裡發現煤礦後開始蓬勃發展,甚至在1920年代成為了七堵的行政中心,直到1970年代礦坑陸續關閉、人口外流後,繁華落盡回到最初的農村樣貌,並留有許多礦業遺跡等歷史資產,成為自然與人文並茂的多元小山村。
因地處溪谷,又是山系末稍,瑪陵坑四周全是低矮的小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那頭蹲坐瑪陵坑南隅的獅子:石獅山莫屬了。石獅山步道是原始的緩坡,平坦好走,從創昇公司旁的步道口到海拔160公尺的山頂只要630公尺,上升130公尺,是適合全家大小郊遊的步道。山徑兩旁可見夾道的筆筒樹、臺灣桫欏、鬼桫欏等眾多大型蕨類,我上山時也遇到美麗的台灣特有種紅圓翅鍬形蟲,生態相當豐富;而山頂往北的展望非常好,可以鳥瞰整個瑪陵坑景色、北二高跨越瑪陵坑溪的巨大水泥拱橋:瑪陵橋、以及位於舊七堵收費站的消防署特搜北部分隊等,值得一走。
在山頂看著壯觀的瑪陵橋,讓我不禁想起在參觀美國胡佛水壩時,從壩頂往南一望,那高懸天空的宏偉州際公路拱橋。雖然瑪陵橋非常突兀,甚至成了視覺焦點,但也正是這巨大的水泥量體,和62號快速道路組合成通往瑪陵坑的捷徑,實現了台北到此只要半小時的無感距離,真是使矛盾之情油然而生啊!
石獅山腳有著瑪陵坑最著名的餐廳之一:芳裕農場。女主人楊媽媽深耕在地40多年,從養雞轉到有機農場,以各式自產特殊香草入菜而聞名。我從石獅山下來後在此享用午餐,點了口味清爽的紫蘇松阪豬、用料實在的蜂蛋與撒著帶有特殊辛香氣「辣蓼」的紅糟香草鰻魚,搭配混入狗杞葉製作拌著香濃油蔥的枸杞麵線,以及帶有醃漬月桃香甘味的月桃雞湯,享受了一場香氛獨特的味覺小宴。我非常推薦來此用餐,除了養生之外,別的地方不容易吃到的特殊有機香草調味,也是讓人難忘的在地經驗。
餐後我隨著熱情的楊媽媽,到農場後方的午茶小屋「山茶坊」參觀。打開紗門,簡單的木質內裝與大片玻璃帷幕映入眼簾,光線帶著窗外的綠意灑落光滑的水泥地面,柔美而令人放鬆,是個非常適合點杯自產香草茶或咖啡,悠閒度過午後的好地方。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楊媽媽母女熱情的介紹園區裡的一草一木,甚至順手放進嘴裡——那些全是可以應用的有機香草呢!
在芳裕農場大門右前方,有條隱於竹林的小徑「保甲路」,是日本時期瑪陵坑內十分重要的聯絡道路,串連著類似今日「鄰里」的「保甲」。沿著保甲路在林蔭下散步,十分舒服,沒多久就會抵達瑪陵坑溪畔,可以見到瑪陵橋、翠谷橋與百年糯米橋組成一幅跨越空間與時間縱深的四維立體畫面。這座糯米橋也是瑪陵坑特色之一,在日本時代以糯米等原料調製成黏著劑,將石塊砌成六角形石柱與橋面而成,可能是基隆唯一的糯米橋,在潺潺溪水的陪伴下留存至今。
翠谷橋下有基隆河水系常見的壺穴地形,是活生生的地質教室,也可看見百年前先人在巨石上鑿出的水道遺跡;這條河的上游林相茂密,素有「基隆亞馬遜」之稱,而往下游看去,在視野不遠處就是瑪陵坑的守護神石獅山。
過了糯米橋直走,在瑪陵坑幹道大華二路轉折處值走進小巷,不久就能看見右手邊一棟高聳的紅色三層樓建築「金明昌鹿園」,也是瑪陵坑的遊憩亮點之一。金明昌鹿園主人一家是在地務農,並也從事養蜂事業,自產的野花蜜蜜源就是這片小丘陵地的樹林,吃起來味道層次豐富,和果園的水果蜜不太相同;我個人很喜歡,當場就手滑了一瓶200克包裝的,1公克1.25元。養蜂之餘,他們也以副產品蜂蠟開發DIY手作課程,將其與乳木果油、已萃取左手香精油的米油等加熱均勻混合,倒入容器冷卻後就成為止癢消腫的純天然左手香膏了。
回到主業,金明昌鹿園內有四十餘頭鹿,可以拿牧草餵食最親人的門面招牌水鹿,近距離感受一下這種山裡也有的大型哺乳類。不過,在中央山脈上看了那麼多水鹿,且幾次被包圍的記憶仍然歷歷在目,這樣隔著鐵欄杆的互動方式,還真是讓我覺得有點陌生呀!除了鹿以外,這裏還有大魚池、一大群母雞、幾隻山羊、成排蜂箱,和一隻猴子,是個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來玩的休閒農場,很有小動物園的感覺喔!
這天,我大概11點抵達瑪陵坑,爬完石獅山、在芳裕農場悠閒享用一餐、保甲路散步,到金明昌鹿園餵鹿、餵魚,做了幾瓶左手香膏後,竟然就已經天黑了!根本沒有時間再去其他地方,只好匆匆到農產品展售暨遊客服務中心,拜訪非常熱情的總幹事林飛海,聽退休後回歸鄉里服務的他講講瑪陵坑的故事,還有瑪陵坑溪上游的幾個重要景點:日德煤礦與福海煤礦、焦炭窯遺址,與親水公園、基隆亞馬遜…等,他的爸爸還曾經是本地礦工,陳列在遊客中心的礦工帽就是他提供的真品呢!
我確定瑪陵坑會是我有一天或半天空擋時,將再到訪的地方,把主委口中的那些史蹟、幽境都收進眼底。但比起景緻,這裡悠閒的山村氛圍,像極了中南部淺山,更讓我喜歡在此漫步的感覺。另外,這裏還有很棒的餐廳、眾多在地小農生產的特色產品,還有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的環境,實在是北部人不可多得的咫尺桃源呀!
如果你住在北北基,喜歡山村的氛圍,卻不想舟車勞頓到中南部縣市,瑪陵坑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半小時,這迅速的空間轉換,就像跳躍時空,眨眼讓人徹底擺脫喧囂、走入純樸的自然小鎮,感受小農的慢調生活,穿梭在百年歷史交織而成的美麗里山之中。
#基隆 #七堵 #瑪陵坑 #瑪陵休閒農業園區 #女巫的墳墓 #金明昌休閒農場 #芳裕農場 #石獅山 #瑪陵橋 #悠閒 #里山 #小農
大水坑茶餐廳 在 方健儀 Akina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23 U Magazine Local Gourmet
未食早餐好肚餓!
《大坑的法國美食》
很多人都說,女人天生對地理的敏感度較低。我也承認,自己雖然中學唸了七年地理科,但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竟然把我家附近的「大水坑」及港島的「大坑」混在一起。
我一直不熟大坑,一來距我甚遠,二來沒有鐵路到達,它一直不在我遊玩或吃飯的名單上。直至上個月初在家無所事事,隨意開著電視,當日原來特首發表施政報告,超出原定廣播時間,電視台要用罐頭節目充撐至午間新聞,該節目正正介紹大坑。很記得一位被訪者是這樣形容大坑:「香港邊有一個地方好似大坑咁,要靜可以好寧靜,人情味又濃,要動可以好熱鬧,因為只消五分鐘你就可以去到銅鑼灣。」有趣有趣,我決定來一趟感受下。
個人認為,大坑活像一個不拘小節兼低調的傳統有錢佬,因為這兒保留了歷史悠久的傳統唐樓,亦有不少中高價洋房。餐廳亦然,有車仔麵茶記等隱形富豪喜歡光顧的食肆,也有應酬傾生意必到的中價位選擇,就像在華倫街的「Warren Restaurant 」,取名華倫街的英文名,與大坑一樣,主打不拘謹、非傳統法國菜。主要合伙人Kriston及Kit初中已認識,由細玩到大,Kit在英國唸酒店管理,在法國學師做麵包蛋糕,回港希望創業。至於Kriston家族做廚具生意,亦參與商會運作,人脈較廣,二人一拍即合。
個人很喜歡「Duck and Waffle」這個早午餐,因為我在倫敦吃過,一試難忘,以後每到倫敦一定光顧。這裡的也有水準,最重要是鴨腿煮得夠脆,再配上同樣香脆的格仔餅。個人認為此味菜的精髓,是太陽蛋的蛋黃,流出的蛋黃汁用來沾鴨腿肉或格仔餅一流。
另一味推介的前菜是「芝士黑松露焗帶子」,本身好像日式擺設,因為碟低放上大小不一的石春,上面再放兩大個貝殻,盛著剛烤焗好的帶子。帶子味美不在話下,我更欣賞餐廳的自家製黑松露白汁,把帶子的鮮味進一步提升。
還有「澳洲法式羊架配紅酒燒汁」。最近我在北京吃了一件羶味甚濃的羊肉,本來對羊怕怕,但這兒的不羶不膩之餘,亦炮製得非常鬆軟。我也喜歡羊架下的千層忌廉焗薯,切成長條芝士蛋糕形狀,與外面吃到的不同,這個焗薯是出奇爽脆,平衡羊肉的肉質。
吃法國餐高貴得來也可不拘小節,我想除了在自己家裡,只有大坑才可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