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房佈置收納 &#寢具新品開箱
一起往好夢的路上前進吧!💤
✏ 嬰兒房佈置筆記 📝
📌 準備一個實用的 抽屜櫃 / 衣櫥,讓寶寶衣服、用品不再亂糟糟,隨時可以支援育兒生活。
📌 #三層櫃 收納空間大,上層可當換尿布台,在寶寶戒尿布前的六千六百次換尿布中守護爸媽們的腰!
📌 #Franklin成長型嬰兒床,可以移除單邊圍欄,靠在大人床旁邊,方便就近照顧寶貝。有兩段高度 可調整,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調整變成幼童床,方便孩子自己上下床,還有超大的床底抽屜收納空間~
線上選購:https://bit.ly/2U5d50z
📌 #音樂吊鈴 發條式音樂盒床邊吊鈴,減少寶寶睡眠時的驚嚇反射,聽固定的音樂建立睡眠習慣。
📌 #VoksiAirflow嬰兒小窩 晚上放嬰兒床裡,白天移動放客廳,讓寶貝在熟悉的環境裡,橢圓形嬰兒小窩,環繞包覆給寶貝安全感。
📌 #Cuz天然有機棉紗布巾 有三種尺寸可選:30 公分/ 90 公分/ 115 公分,紗布巾用途多,嬰兒包巾、哺乳巾、浴巾、口水巾...,可依居家需求多準備幾條,方便替換使用
-
睡得甜甜,好夢眠延💤
安撫玩具 / 寢具家飾 / 音樂吊鈴,任選兩件 75 折:https://bit.ly/2SXzn4w
-
預約門市 Instagram 線上導覽+在線選購
➡ https://bit.ly/33UtMxo
-
🎈\線上婦幼展/疫起過好每一天 🏡
活動期間:單筆消費滿 $2000,結帳金額再 9 折
-
每週二、五 17:00 LIVE 主題直播 📺
每週三 17:00 一起逛林口三井 Outlet
大人驚嚇反射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孩子在家會動手打人,在學校卻溫文秀氣??】
「... 當大人失去了該有的高度,開始以討好的姿態來對待孩子,孩子可能就會慢慢騎到大人頭上。但這樣的姿態不利於教養孩子,簡單來講大人可以「柔軟」,但不要「討好」。所以同理孩子時,要用尊重自己、尊重孩子的姿態來與孩子溝通,就比較不容易出問題。」- 羅寶鴻
羅老師您好:
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只能求助於您!
我小孩現在四歲,去年八月上小班之前,就會有攻擊家裡人的問題,打人抓人捏人,主要是攻擊照顧者(媽媽外婆),有時也會攻擊爸爸。
有時候發生在制止他做某件事的時候,有時候是一不順他意的時候,但有時連在他不小心跌倒的時候溫柔跟他說”小心喔”,他也一陣打 。
然後一直說不喜歡媽媽/外婆,不要媽媽/外婆。但如果媽媽真的不陪他玩,外婆不在家,卻又表現出非常想念我們的狀況,所以知道他其實是在故意說狠話。
我們學著之前看到老師的建議,先制止攻擊行為 (我是抓住他的手),然後先試著同理他(譬如跟他說,知道他因為XX生氣)
但發現從第一步制止他,他就更生氣,攻擊更嚴重。
後來是先離開現場,但他也會崩潰暴哭追上來打。
因為他下手很重,被攻擊的我,有時候實在也沒辦法再好好的跟他說。但如果我生氣,他會更無法安靜下來。
如果是外婆被攻擊,她會一直說”好~外婆愛你”,似乎穩定會快一些。
可是今天很可怕 他居然對外婆說出”要殺了婆婆”這種話
非常讓人驚嚇(可能平常爸爸會說殺蚊子殺蟑螂)
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是不是就算被他打,乾脆也先忍耐下來,不抓住他的手,不斷先同理他安撫他,事後再說?
在學校他完全不會攻擊人,反而是曾被別的小朋友捏過,老師說他在學校算秀氣文靜的,也都很聽老師的話,上課也會乖乖坐著,怎麼在家完全不同….
四歲生日前,曾有段時間都沒攻擊人,因為我們答應他如果都不攻擊人,就給他兩個生日禮物。他也真的做到了,感覺他是可以控制自己啊。可是拿到禮物之後,又故態復萌,而且更加嚴重。現在一點不順他意,反射動作就是攻擊人…。感覺他只要情緒一上來,他反射性就是攻擊了,不管是肢體還是言語。
我們家是不體罰的,他冷靜後跟他講,他也好像知道不能這樣。問他為什麼打人,他說他控制不了。可是每天每天都這樣,照顧者真的心很累,想請老師指引我們一條路,非常感謝。
……………
(羅老師回覆)
你好我是羅老師。
我想確認,孩子在學校會打人嗎?
在學校會容易暴怒地發洩情緒嗎?
…………..
(媽媽回覆:)
完全不會打人或動手動腳,老師覺得他是秀氣的孩子,而且他都很聽老師的話。但孩子有說,他的一個同班小女生,有說他怎麼這麼愛生氣。我猜,他可能有嘴巴說生氣跟跺腳(曾從監視器看到他跺腳甩手)
我有看了老師之前有一個影片“四歲小孩打人但提醒也沒用”,覺得好像跟他的狀況有像。我們家中大人反省,我們可能太多制止他(從小比較保護怕他受傷)、限制他的話語。所以變成只要說一句話(即使我們覺得不是負面的),他也反應很大。
目前他的狀況是,好像動手、說“不要媽媽,不喜歡媽媽,不想再看到媽媽”(但其實超黏我),變成“反射性”表現了,好苦惱還有辦法矯正過來嗎?
像昨天,原本好好的,不小心打翻自己喜歡的零食,他哭著跑來跟我說,我正要安慰他,他就不受控了,一直抓我。我試圖抱他,然後跟他說,媽媽知道你打翻了覺得很傷心捨不得也很生氣,說媽媽再買,他完全沒辦法停止下來,一直抓,還把我的臉抓傷,一直哭。我只好暫時先遠離他。他哭鬧很久,直到外婆找出一包新的他才冷靜下來。
他這樣動手哭鬧,我自己都沒辦法一直好聲好奇,也會覺得煩躁。教養好難QQ。請老師能給我建議。謝謝您!
………….
(羅老師回覆)
謝謝媽媽的資訊。
同樣的孩子,在學校就會溫文儒雅,但在家就會動手動腳,看來這不是孩子先天發展上的問題,而是後天家裡大人跟他互動時,長期養成的問題。
一般來講孩子在家裡會打大人,通常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在這環境裡肆意地宣洩情緒,並能以不尊重別人的方式來發洩。在學校不會有這種情形,代表孩子知道誰可以這樣對待、誰是不可以的。
人類與生俱來有著探索環境、適應環境、挑戰環境、與征服環境的人類傾向,藉由環境來昇華自己的心靈。有些人會藉由征服外在環境,來尋求內心的價值感,有些人則會藉由與環境和諧共存,征服自己內心欲望來尋求價值感。前者稱為梟雄,後者成為聖人。
在年幼的此刻,孩子需要有人引導才會往正確的方向,所以環境裡的成人很重要。目前你孩子知道這種行為不對(在學校不會這樣),但仍重複以打人的方式來對待家裡大人,我想與其說這是孩子的問題,不如說這是大人無意中造成的。
當他覺得用這種方式在家裡宣洩情緒是安全的,大人都會對他「好聲好氣」,他就會繼續著這種行為,並體驗其中的滿足感。
但這樣發展下去,確實非孩子之福。當一個社會公民不尊重社會法令,肆意做出傷害別人的事,他的自由就會被剝奪,受到制裁。同樣的,當孩子持續做出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大人也應該要給孩子面對一些該有的後果,才能讓他從經驗裡學習,慢慢限制自己的行為。
到這裡,已經不能只用「好聲好氣」來對他說了。大人應該在當下用堅定、強硬的方式來告訴他「你不可以打我!」才是合理的方式。明確地讓他知道,孩子你的行為已經惹惱我了,我也會生氣!你不想這樣對你,你也不要這樣對我!
在當下大人也要保護自己,或以和善且堅定的方式制止孩子繼續攻擊,不能讓孩子繼續攻擊你、或破壞環境。有必要時,大人可以與孩子保持一點距離。
跟孩子說他可以生氣,但是不能打人。若他控制不住,請到他自己的「積極暫停區」,做一些之前有跟媽媽討論過,可以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事情。在彼此有情緒的時候,不要討論(這時候討論往往都沒有好效果)。
在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第二章,有詳細說明如何跟孩子「事前約定、兩個選擇、事後討論」,以及如何與孩子設置「積極暫停區」,媽媽可以參考裡面的方法來給予孩子規範。或者,媽媽上網搜尋這些關鍵字(加上「羅寶鴻」),我相信也會找到很多我寫過的相關文章。
最後想到一件事想跟你說,或許可以幫助到你:
在成長中的孩子常有許多犯錯,會被我們提醒。被提醒或被規範的當下,孩子會有情緒是一定的。我們在當下同理孩子,也沒有問題。
但當大人失去了該有的高度,開始以討好的姿態來對待孩子,孩子很可能就會慢慢騎到大人頭上。但這樣的姿態不利於教養孩子,簡單來講大人可以「柔軟」,但不要「討好」。所以同理孩子時,要用尊重自己、尊重孩子的姿態來跟孩子溝通,就比較不出問題。
孩子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什麼讓他困擾的事呢?這也是媽媽可以詢問他的。
希望以上的建議幫助到您。
祝福。
……………..
(媽媽回覆:)
非常謝謝羅老師的詳細回覆。每次看老師您的分析,都覺得老師點出了癥結點,讓我看到自己教養上的盲點。並且您的文字總讓我內心感到安慰與平靜。
我會再反覆看您的書,練習與孩子溝通以及給予規範。希望孩子跟我自己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情緒穩定下來。
再次感謝您。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更多安定教養學請看:https://cplink.co/yab6nz9d
大人驚嚇反射 在 馮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週三分享 #馮云青春訣
說出來 就沒事了
有天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葉偉麟先生的影片收穫很大
裡面談的是如何讓小朋友在抓狂時協助他冷靜下來
影片提到,如果我們能夠認識人類大腦構造
就會更容易協助小朋友冷靜下來
對我們管教孩子相當有幫助
#腦的構造雖然複雜
但我們只需要認識兩個部分就好
一部分叫 #杏仁核,有兩顆,位置在我們的後腦
杏仁核的主要作用是當我們受到驚嚇、
威脅時會發出一些訊號
讓我們可以攻擊或是逃避
杏仁核具有反射作用
另一部分稱為 #前額葉皮質,位置在前額
前額葉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與同理心
但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無法同時運作
前額葉皮質會在二歲開始發育
一直到二十多歲才會完全成形
在前額葉皮質發展完全成形之後
才能聽得懂別人說的道理(!),才有同理心
所以小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杏仁核控制
這也是為何小朋友容易有情緒波動
容易發脾氣,這就是日常多被杏仁核主導的關係
#所謂的情緒管理
其實就是讓杏仁核停止「ㄌㄧㄚ ˊ 起來」
要如何做呢?
家長幫助小朋友杏仁核停止攻擊或逃避的方法
就是幫助小朋友說出他們的情緒
特別是負面情緒
身為家長要幫助小朋友說出來
譬如你可以說:「我看到你很不開心、很失望、很傷心⋯⋯」
當你說出、形容出他的感受
他的前額葉皮質就會開始輸送安撫訊息到杏仁核
杏仁核就會立即停止運作
#千萬不要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時
反而講自己的感受,像這樣的話: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很生氣!你這樣很不乖!欠打⋯⋯」
不僅不要對小孩子這樣做
也不要對自己或對任何一位大人這樣做
因為這樣不僅溝通無效
不會照著你希望的發生
還會火上加油,繼續刺激杏仁核
讓人更加「攻擊或逃避」乘十倍
因為杏仁核作用時
我們的前額葉皮質所產生的同理心與彈性都會停機
所以 #溝通的第一步不是管也不是教
更不是說對方錯我對
或是任何堅持己見,而是先連結情緒
先連結再調整,就如同調收音機頻率一樣
先調對頻率才能有機會進一步溝通與討論
雖然以上說的是對小朋友的管教方法
但是這招對自己「內部小孩子」
也是非常非常非常有效的方法唷!
說出來 就能讓大腦內的前額葉皮質
開始輸送安撫訊息到杏仁核
我不知道犯了多少次規(是的,千金買不到早知道)
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不知所措
或對情緒的存在無覺察
就有樣學樣、和小時候的大人一樣
用指責和壓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內部小孩
火上加油後當然失控的被杏仁核掌控
變成被憤怒控制的
「瘋狂失控之我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
知道了這原理後
現在有人對我說了什麼越界的話
做了什麼越界的行為時
我都能更清楚覺察到後腦杏仁核的存在感
在那個怒氣就快要站起來時
我就會趕快和自己說:
「歐,生氣嘍,怎麼了?在生氣什麼?沒問題,可以說出來唷。」
如果這時有別人(通常是我家尢)介入
問我怎麼了,我就會老老實實跟他說:
「我現在正在生氣,正在覺察為何會生氣。」
我家尢就會乖乖給我一些自己的冷靜時光
在我感覺到自己杏仁核已經「躺」下來後
這時再來用前額葉皮質(大腦)想想
「可調整什麼?下次如何避免繼續生氣?」
內在知道了為何生氣的原因
可以在前額葉皮質(大人當家)的時候
帶著同理心的講出來和對方溝通
你生氣都怎麼處理呢?一起留言討論嘍~
以上出自馮云2020新書 一念逆轉享瘦青春漾▹ https://reurl.cc/E7jpbg
加入馮云好好社團,一起分享交流 ▹ https://reurl.cc/MvLQYp
IG追蹤生活好好▹ https://reurl.cc/Kjjx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