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桃園不要覺得委屈!
陳時中這兩天被沸沸揚揚、點名選桃園市長,雖然口中仍說「防疫優先」,但內心一定百感交集。
因為在防疫上半場,陳時中穩坐神壇時,點名有選總統,最起碼也是台北市長,好歹也是離總統大位最近的位子。
之後又被點名是唯一抗衡侯友宜的強棒,雖滑出台北,但至少新北市還是全台灣最大的諸侯,選過這裡的蔡英文、蘇貞昌、游錫堃都有很好的出路。
現在竟然是被點名選桃園,選六都最後升格的小老弟,而且是幫鄭文燦善後,怕鄭高升後桃園不保,行情大跌,相信陳時中心裡一定不是滋味,而且可能認為有人一定在整他、排擠他,讓他慢慢離開政治權力中心。
實際上陳時中不要覺得委屈,也不要覺得桃園只有「部桃群聚」、「諾富特」和「3+11」的印象。
歡迎陳時中多來桃園走走,感受一下六都最年輕城市的活力,國門之都的前瞻視野,多元族群融合的魅力,據估算,桃園再過兩年,原住民人口數就會超過台東……。
有太多太多,陳時中應該不知道的桃園,我已來了14年,歡迎陳時中也加入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菲律賓出產咖啡,不過國民喝咖啡的習慣還是以即溶咖啡為主,新冠疫情發生的這一年來,給了手沖咖啡出頭的機會。人們更有時間在家裡探索學習,透過線上同好社團互通有無,個體戶咖啡師變多了,也為咖啡農的生計找到新出路。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
「多元 出路 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多元出路13 ( 英文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善用「放榜三寶」 尋找多元出路(繁體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培養航空暨運輸服務及觀餐商英文溝通人才。 本系分為兩大模組 的評價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對於政府願意持續修正三接方案的態度,綠盟表示肯定,期許這將是各界開始尋找公投僵局出路的開始。本篇聲明之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表態藻礁公投「贊成」或「反對」,綠盟的立場始終都是盡可能詳盡地呈現藻礁與三接議題所牽涉的複雜能源轉型面向,希望大眾在投票日做出選擇時,都可以充分理解每一個方案背後的成本與影響。
🔸 有助減緩藻礁衝擊與能源轉型影響的方案都值得討論
綠盟在過去的聲明( https://pse.is/3eym9l )中也曾強調「能源議題不該被公投簡化、更不該變成政治對決」,雖然公投無法解決能源議題的多元與複雜性,然而這不代表公投一旦成案就注定得以零和對立的結局收場,反而雙方應該更為積極地溝通,充分地討論爭點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即使公投已然成案,綠盟仍積極呼籲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以期可以將各種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細節都再往前推進。雖然公投日當天的選票只有「贊成」與「反對」的選項,但在直到那天之前的政策討論、社會溝通並不應該僅局限於此,任何有助於減少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減碳期程衝擊的方案,都值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及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人好好討論,而這當然也包括了行政院所提出的外推方案。
綠盟肯定政府願意朝著對藻礁影響更小的方向修改、調整自己的政策。在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議題上,綠盟向來主張天然氣是能源過渡時期必要的選項,但觀塘藻礁生態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保育價值,2018年時我們也曾在環保署外抗議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強調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妥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與民間團體有更多的溝通對話,這些立場與主張,綠盟從未有所改變。
🔸 三接緩建不缺電,更與核電存續無關
台灣目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除了2025年非核家園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減少燃煤發電,尤其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都有燃煤機組除役或是停機備用的規劃,這不只有助於改善空氣污染、重金屬危害,對於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任務。在能源轉型、加速減碳的雙重挑戰下,短期內台灣需要透過提升天然氣占比來加速減煤,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絕對有其必要性。
許多人擔心,藻礁公投一旦通過,三接需要擇地重建,台灣恐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綠盟必須強調,三接緩建確實會對電力供應造成ㄧ定程度的壓力,但並不等於缺電。根據未來的電力供需預估,裝置容量224萬瓩的大潭電廠8、9號機如果因為無氣可用而無法如期供電,對於電力備用容量率的影響約為6%,會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落在11%到8%之間,低於法定的15%,但這並不等於缺電,過去綠盟曾經強調,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除了2017年因為人為操作疏失所導致的815大停電之外,過去二十年來並未出現限電危機。簡言之,雖然三接緩建確實可能造成未來供電壓力提高,但這並非缺電,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
因此,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談到「三接必要性是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讓民眾誤以為天然氣與核電是可以互相取代的,似乎「核電不除役就可以不蓋三接」,但這絕對並非事實!過去民間團體早已不斷強調,2025年非核家園是老舊核電屆齡除役、核四未完工不發電的自然結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否跟核電存續議題完全無關,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加速減煤,而非彌補核電缺口。
🔸 三接緩建恐影響減煤進度,中火、興達首當其衝
我們認為「缺電」其實是整個三接爭議中相對沒有疑慮的議題,三接緩建最大的衝擊在於對於減煤期程的影響。換句話說,重點不在於「缺電」,而是「缺少用來減煤的電」。
根據評估2025年需要2620萬公噸的天然氣供應,而第三接收站的預計供應量為300萬公噸天然氣,假如第三接收站未能如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供氣,估計在該年將會有140萬噸的天然氣缺口,約等於100億度的電力。根據經濟部的說法,則是直接扣掉大潭電廠8號機9號機的137億度電,不過也有專家認為8號機9號機既然建好,應仍可利用有限的氣源進行調度發電,不至於完全無發電貢獻。
不論是100億度電或是137億度電缺口,最大的影響都不是「缺電」,而是短缺了原本要用來取代燃煤發電的電力。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是將燃煤發電占比從現在的45%降至27%,假設到2025年的年用電成長都如去年ㄧ般為2%,則2025年時燃煤發電需較2020年減少440億度。主要的減煤貢獻將來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四座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以及高雄興達電廠的兩座機組除役、兩座轉備用,2020年時興達1-4號機毛發電量約114億度,中火1-4號機毛發電量約83億度電,這總共約197億度的燃煤發電量,將近是2025年減煤任務的一半。倘若2025年前三接無法順利供氣,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台中、高雄的煤轉氣時程。
🔸 台灣社會對展綠、節能的決心有多少?怎麼做?
很多人會問:三接緩建對減煤期程的影響是無法克服的嗎?是否能用綠能、節能取代?專家學者指出,因大潭8、9號機組無法發電或發電貢獻降低而帶來的100億度燃氣電力缺口,可以藉由例如提高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以及加強節電來作為彌補。若臺灣2025年時太陽光電可由原定20GW目標,更全力衝刺至25GW,則可補上約50億度的缺口,此外,2017年至2020年間的「新節電運動」的節電成效達到46億度,若可將社會大眾對藻礁保育的關注,進一步引導到對電力消費外部成本的意識上,再輔以充足的節能預算資源時,進一步壓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有機會藉由節能面補上另外50億度的缺口。
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各界期待,終於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也是台灣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面對未來幾年內可預期的電子業用電需求增加,不能僅強調「供電穩定」,而更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抑制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措施、加強高耗能產業的能效規範與氣候責任,以提高產業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本文提到的2025年光電目標、尖峰用電抑制、節電政策、產業低碳轉型等,包括「電價正常化」、「碳費」等管制工具也應該被整體性地納入台灣的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的政策討論中。這些是不論三接爭議如何發展,原本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向上提升、用最大的力道去落實的無悔能源政策。假如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各方—包括國民黨與支持核電派—都能對此有所認識與決心,不分朝野全民一起致力於落實這些作為,除了有利於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較有餘裕可以去彌補、調度因為藻礁公投而帶來的各種影響。
🔸 直面能源轉型實際困境,召喚更強的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
當然我們也需要誠實面對當下的眾多挑戰,以及瞭解這些無悔政策本身所需要的巨大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並非一蹴可及,甚至並非當前社會大眾理解與支持的方向。
例如2020年所預計達成的6.5GW光電裝置容量最終並未達標,僅完成約5.8GW的光電容量,這意味著要在2025年時將光電目標再往上提升5GW將是個更為艱鉅—但絕對必要—的挑戰。在地面型光電案場屢屢發生爭議與反對聲浪的情況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中的屋頂光電先由原本的3GW提高至6GW,再於2020年提高至8GW,地面型光電目標則由17GW調降至12GW。換句話說,要追求更為積極的光電目標,包括政府與社會在內都必須願意支持光電發展,且在屋頂型光電目標已三度提升、但地面型光電進度目前仍停滯在2GW的情況下,政府也應盡速建立地面型光電完善而有效的開發機制,才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達到甚至超過20GW的目標。
在抑制電力消費成長上,過去三年間中央挹注了高達70億經費來推動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然而今年之後這筆經費將暫時沒有著落,倘若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源,地方的節能節電動能恐怕會遭遇巨大斷層,要延續、強化過去幾年的46億度節電成效也將十分困難。
另外,佔整體用電50%以上的製造部門用電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過去十年間的電力消費成長更是有75%來自製造業部門,在現在政府與整體社會氛圍皆高度期待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藉由節電50億度來彌補三接緩建衝擊的任務也同樣需要高度的共識與政策力道。
在這此情況下,大家必須瞭解讓台灣邁向永續的能源轉型原本就荊棘滿路,在政策資源、社會動能與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三接緩建的選項確實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成本。例如上述「光電創能50億度、節電50億度」的政策假若能落實,原本可以讓台灣從2025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進一步挑戰2050淨零碳排,如今則有可能僅能勉強幫助我們確保2025年的減煤目標不至於延宕。
因此,在守護藻礁的目的之下,任何能夠為台灣能源轉型盡量爭取到多一點時間的作法,我們認為都是值得嘗試、值得討論的。
🔸 外推方案是政府、社會正面溝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守護藻礁」、「減煤減污」、「淨零碳排」的多重目標與多元價值之下,綠盟認為政府願意研擬與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是較過去更為進步的作為,除了試圖進一步減緩工程的生態影響,也將對減煤時程的影響控制在2年半之內,這部分必須給予肯定。
當然針對外推方案,各界也還存在相當多的爭論,包括離岸1.5公里之外是否確實沒有藻礁生態、外推方案是否依然會有漂砂影響、突堤效應、觀塘風象狀況是否如何影響外推方案等,這都需要後續更為全面的資料釋出,包括政府目前掌握的鑽探資料,以及持續性的政策溝通對話。
同樣地,綠盟也呼籲政府仍需積極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任何「減少藻礁生態衝擊」、「減少能源轉型衝擊」的方案都應該被更細緻的討論,並且以「維持加速減煤目標」為前提,提早規劃因應假如「公投通過,三接緩建」後對能源轉型的衝擊,這些因應作為除了提高再生能源目標之外,也包括經濟部記者會上所提出的過渡時期因應對策,例如提升燃氣機組調度、強化節能與需量反應等等。
如此,不論8月底藻礁公投最終結果如何,才能確保可以將公投對於藻礁生態、能源轉型的影響降到最低。三接與藻礁爭議是「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價值折衝」,雖然公投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但藉由公投前的政策對話,我們依然有機會產出更好的替代方案、配套措施與因應對策,將上述兩種結果的影響都控制在最輕微的程度。
🔸 能源轉型是跨越世代的持久戰,爭執過後仍需重建共識,共同努力
最後綠盟要強調,經過這段時間的對焦與討論,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府與民間都極爲辛苦地思考各種方案,努力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將正面的環境價值向前推進,因為藻礁公投而來的壓力,推動政府研擬出減輕影響的方案不該被簡單地批為「摸頭」,這是議題推動的結果,也許不能讓所有人願意接受,但肯定政府外推方案不代表遺忘初衷,堅持不接受方案的團體也不應被標籤為頑冥不靈。今年8月底的公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核四重啟公投更是攸關我們能否阻止台灣走上過時、危險又昂貴的核能老路,但能源轉型是放眼2025年、2050年的持久戰,這一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與時間,更需要夥伴與朋友。
符合永續價值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台灣社會所有行動者的協力,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同的價值之間勢必有所摩擦與扞格,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爭執、衝突與撕裂之後,努力重建信任與合作基礎,尋找新的共識與行動方案,再繼續一起努力。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內容豐富多元又精彩,推薦大家
「這本書當然不可能給你所有的答案,但你不孤獨,這些心情我感受過。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砍掉重練」到美國念書,畢業還遇上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第一章我寫下一些具體的私人故事,還有遇到職涯十字路口必須轉折的時候,我是怎麼想的。第二章我集結了一些每次去演講時大家最常問的問題:英文很差就沒出路嗎?沒有人脈,就找不到好工作嗎?要怎麼跟陌生人破冰?在美國工作會遇到什麼挑戰?我有經驗但遇到瓶頸,想要轉換跑道,該不該去?我也會談我怎麼用「忠於自己的興趣、敞開心胸嘗試、有機會就把握、遇到不會就學習!」的四大準則具體做職涯的決定。
第三、四章我將一步步陪你一起打這場仗,這是一場硬仗,你得在心靈和技能層面都要準備好。第三章我們來聊聊如何做好心理準備:追夢是不切實際的嗎?面對低薪、瓶頸的迷茫,要怎麼面對?面試被拒、不符合條件,我真的可以嗎?還有怎樣找到自己的亮點,把它變成自己的秘密武器。第四章完全是實戰的「乾貨」:怎麼找出自己適合的產業、公司、工作?怎麽建立人脈?怎麼自我介紹?人家問你為什麼要離職怎麼說?怎麼用這個時代的方式寫履歷?怎麼在領英上讓獵頭主動跟你聯絡?面試常見的問題要怎麼回答?怎麼講自己的缺點和失敗?面試要問什麼問題?怎麼談薪水?怎麼決定新職位要不要去?
第五章我想建議你退一步、看遠一點,分享一些我以前不知道、近年在矽谷學到的觀念,一些我希望「有人早點告訴我就好了」、「如果20 歲就知道多好」的早知道,我也會分享一些血淋淋的失敗經驗還有我從中學到的東西,最後,我會分享為什麼我又「砍掉重練」再出發做新創。
回首我走過的路,我並沒有走一條「常規」的路:沒有面試,我就去別人的面試「等門」,靠著一本商業計劃到公司毛遂自薦,創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很多人說我是勇敢、顛覆、反骨、反古、韌性、任性,也有人說我破壞規則、創造夢想,但這不是一本教科書,我沒有要你用跟我一樣「拼命三郎」的方法成功,而是幫助你找出自己的優點、做出適合你的決定、踹出你的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20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菲律賓出產咖啡,不過國民喝咖啡的習慣還是以即溶咖啡為主,新冠疫情發生的這一年來,給了手沖咖啡出頭的機會。人們更有時間在家裡探索學習,透過線上同好社團互通有無,個體戶咖啡師變多了,也為咖啡農的生計找到新出路。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24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 本週活動,正式接受報名:
免費試堂分享會: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sharing-trial
入門班&初班: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course
其他活動:https://moneyttab.wixsite.com/site/activity
2) 我要做富翁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牛氣沖天!本年股市暢旺,不少公司均走勢強勁。可是在大家憧憬企業未來的同時,到底這三所夢想遠大的公司有何隱憂?快快去片,盡早作好部署。喜歡我們的分析,記得給Like及Share啊!
夢想是神聖的,每個人都各自有自己的夢。而企業亦不例外,懷著夢想地在市場奮鬥。不少投資者有見公司未來的潛力,亦樂意對此作出投資。可是,這些公司最後能否把夢想轉化成為成巧實業,仍是未知之數。本集專題分析則為大家帶來三所可能是「大想頭」的公司,為大家拆解當中的危機。
第一所公司其實已反映了在本年的股價上,這就是Under Armour (UA)。過去數年,UA在體育界,特別是在籃球界的聲勢漸大,當中得益於當家球星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 近年在NBA中的成功,令UA甚至有超越Nike及Adidas之勢。可是成功的背後,卻是燒錢不斷。UA為求把握品牌突如其來的熱潮,不斷揮金如土地過度擴張及進行推廣等,但收入卻是不似預期,令公司處於兩難局面,股價兩年間由$50水平趺至如今接近$10。
第二間公司則會是大家熟悉的特斯拉(Tesla)。Tesla以高科技聞名,其掌舵人Elon Musk可謂是個「大夢想家」,不少的理念均是革命性,影響全球的發展。除了電動車以外,太空及太陽能城市均是Tesla發展的重心,如能夠實現的話,企業未來當然是前途無可限量。不過這些計劃背後的研發的支出十分龐大,最新有報導指,Tesla每小時支出$48萬美金,以現有的現金水平作計算,到明年8月時將會燒盡,可見公司情況十分嚴峻。然而,受到萬眾期待的電動車Model 3交貨量卻是十分緩慢,根據 Autodata 追蹤全美車商數據,特斯拉11 月交車量僅有 3590 台,表現遠低於10000輪的預測。在製造方面多番出現延誤,公司的收入不盡人意,為了支持企業的營運,Tesla其實在本年初已引進騰訊作為股東之一,最新更以電動卡車作新嘗試,為籌募更多營運資金。最後以基本面來說,Tesla多年來仍未取得利潤,在這個龐大的支出下,投資風險可不少,實力仍有待證明。
最後是來自本港新上市的公司—閱文集團,由於市場對於閱文是為騰訊旗下的身份充滿憧憬,更以「親生仔」來形容。 同時,閱文是一所網上閱讀的公司,跟現時電商巨頭亞馬遜的起步亦十分相近,令閱文上市時的勢頭一時無兩。而閱文在中國網絡閱讀市場中的領先者,用戶人數佔市場接近一半的份額。閱文集團除用戶數外,在作家數量上,都將內地其他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後頭。按平台作家數目佔中國網絡文學作家總數的百分比計,閱文的佔分為88.3%,亦為市場最大的公司。最近更有報導指一些中國文學的作品,如射鵰英雄傳等作品開始被翻譯成英文,甚至更多國家的語言,進一步走向國際。可是,閱文能成為另一所騰訊嗎?筆者並不贊同。相對騰訊多元化的業務,閱文近8成的業務來自網上閱讀,騰訊本身最強的業務,手遊及廣告收入亦非閱文能涉及到的。加上,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內地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在未來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只有6%,增長並不吸引。反觀閱文現有的業務,筆者認為以不同的文學作品為一些電影或是電視劇題材將會是閱文未來的新出路,當然國外讀者亦為閱文潛在的客戶,只是複製騰訊的可能性不大。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9/25(一)】雲端最前線第198集
主題:
蔡英文啟動憲改!阿扁柯P閃一邊 看好台灣要替兩岸找新路
主持人:
楊文嘉
來賓:
民進黨副秘書長 徐佳青
立法委員 黃偉哲
時事評論員 王時齊
內容:
Q:高招!蔡英文的總統格局 阿扁柯P瞬間失色!
Q:停止仇恨或討好?小英拋4+12帶台灣重新再出發!
Q:玩真的?那些年躺在立院的6大修憲有機會?
Q:蔡英文喊啟動憲改 陳水扁嗆為私利?
Q:失蹤的民進黨回來了?憲改朝野黨團反應兩極?
Q:尋國際出路 蔡英文再替新南向背書?
Q:拋兩岸相處新模式 小英遞出橄欖枝?
Q:內鬥退散!小英高喊台灣沒欠民進黨?
Q:總統是台灣最「爽缺」? 蘇起點名蔡英文責任太少?
Q:3萬網友反赦扁 蔡英文剛好喘口氣?
Q:嘉義內鬥仍拖棚 蔡英文苦笑解七傷拳?
Q:勝選至上!提名條款就是為了柯文哲?
關於《雲端最前線》
根據comScore的統計調查,《ETNEWS新聞雲》2016年連續在7、8、9三個月到達率已躍居台灣新聞網站的第一名,全台灣1556萬上網人口中,9月份有1260萬人到訪ETtoday,比率高達93.4%。網路新聞跟世界各國一樣,幾乎已是台灣民眾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來源。當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超越報紙與電視,《ETNEWS新聞雲》在忠孝西路一段4號15樓所建置的新聞直播中心,2016年12月5日正式開台。
《雲端最前線》為《ETNEWS新聞雲》新聞直播中心全新製作的時事政論節目,在緊鄰行政、立法、監察三院政治權力中心的攝影棚內,每天中午12時將以即時多元的雲端直播科技,由關注台灣政治運動變遷超過20年的資深媒體人楊文嘉擔任主持,偕同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等來賓,針對立院動態、公共政策、熱門時事、網路聲浪等不同議題,進行即時與深度的評論與解析。
《雲端最前線》於2016年12月5日正式首播,每周一至週五中午12時現場直播,網友們可同步於《ETNEWS新聞雲》的官網、新聞雲、筋斗雲、播吧等臉書粉絲頁、ETNEWS新聞雲APP,即時收看。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善用「放榜三寶」 尋找多元出路(繁體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局為協助中六學生為放榜日作好準備,特別製作「善用『放榜三寶』 尋找 多元出路 」動畫,介紹「 e 導航」 、「升學及就業地圖」及「放榜指南針」的 ... ... <看更多>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培養航空暨運輸服務及觀餐商英文溝通人才。 本系分為兩大模組 的推薦與評價
應用英語系從起跑點出發,培養航空暨運輸服務及觀餐商 英文 溝通人才。 本系分為兩大模組;空勤服務模組、觀餐商模組, 多元 發展,多項 出路 。 ... <看更多>
多元 出路 英文 在 多元出路13 ( 英文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多元出路 13 ( 英文 版). Joe Leung. Joe Leung. Subscribe. 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Share. Share. Save. Save. 43 views 10 years ag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