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雲林全國古蹟日
#雲林秘寶文化觀光地圖
#OldIsTheNewNew雲林舊是潮
#17個館舍42場活動全境活化
#西螺七崁武術威震天下
Old Is the New New,雲林舊是潮!
今天我們從台灣三大家廟之一的歷史建築- #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 出發,
正式啟動2021「全國古蹟日—
雲林秘寶」系列活動,
9/18-10/3串聯全境17個館舍,
42場的導覽行程、活化講座及體驗活動,
帶領民眾了解古蹟保存的概念,
讓雲林古蹟保存貼近生活親近民眾,
早上首場由崇遠堂廖介源董事長,
以及人間國寶彩繪大師 #洪平順 ,
為大家導覽崇遠堂家廟的地理風水、建築設計與新舊工藝美學。
雲林古蹟及歷史建築共計登錄116處,
近年積極修復古蹟與歷史建築多達50處,
對應文化部「文化-馬賽克」主題,
我們加入多元文化融合的元素,
以「雲林祕寶」為活動主軸,
連結全縣各文資景點,
透過全國古蹟日活動,
除了推廣地方文化為老建築注入新活力,
也形塑 #走讀雲林深度文化觀光。
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全國古蹟日的舉辦,
是城鄉永續發展與深化文化歷史內涵的體現,
扣合聯合國2030年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
以「幸福雲林,永續上場」作為發展願景,
訂定「活化歷史空間,營造雲林文化資產新氣象」、
「再造歷史現場,形塑在地文化品牌」,
以符合SDGs之永續發展目標。
張麗善 謝淑亞 虎尾建國眷村 雲林記憶cool 台西海口故事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
多元文化融合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新餐廳報告 / #名家專欄 /
週五夜,出門吃飯。原本稀鬆平常的一件事,這晚卻情緒高漲,化妝、更衣都令人期待,在家服役許久的相機,終於被我放進包包裡。
我來到的是 CANVAS TAIWAN ,MUME 前主廚 #Kai_Ward 的新餐廳,副主廚也是 MUME 的老班底 Theodore。這也是 Kai 與「Little Creatures Taipei 小天使精釀啤酒餐廳」的業主合作的第二個餐廳概念,訴求是什麼呢?來自澳洲的 Kai,要在此烹出摩登澳洲新滋味(Modern Australian Cuisine)。
澳洲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很適合台灣,Kai 以其多年的 fine dining 經驗,結合 #台灣食材、 #法餐手法、 #澳洲元素,打造一間氣氛輕鬆、菜色創意的中價位餐廳,應是駕輕就熟。
#睽違已久的新餐廳報告!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 https://taster.life/liz-canvas-taiwan-2021spring/
#訂閱電子報 由此去👉 https://0rz.tw/JSwwn
多元文化融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況轉播 #CANVAS
週五夜,出門吃飯。原本稀鬆平常的一件事,這晚卻情緒高漲,化妝、更衣都令人期待,在家服役許久的相機,終於被我放進包包裡。
我來到的是 CANVAS TAIWAN,MUME前主廚Kai Ward的新餐廳,副主廚也是MUME的老班底Theodore。這也是Kai與「Little Creatures Taipei 小天使精釀啤酒餐廳」的業主合作的第二個餐廳概念,訴求是什麼呢?來自澳洲的Kai,要在此烹出摩登澳洲新滋味(Modern Australian Cuisine)。澳洲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很適合台灣,Kai以其多年的fine dining經驗,結合台灣食材、法餐手法、澳洲元素,打造一間氣氛輕鬆、菜色創意的中價位餐廳,應是駕輕就熟。
疫情中我已搶先體驗過CANVAS的外帶餐點。不知該不該說他們運氣「太好」,試營運當日剛好是指揮中心宣布雙北疫情進入三級的那個週六,引擎都熱好了卻只得熄火。外帶是不得不之策,也就在那份菜單裡,我嚐到了Kai主廚的悠遊靈動,維吉麥(Vegemite)、蛋白霜餅蛋糕(pavlova)讓我會心一笑。
於是想要在餐廳的環境裡好好品嚐Kai主廚的手藝。這一份內用菜單,也的確可親討喜,好吃的重點都有抓到,在鮮鹹、香脆、酸溜之間轉換,側重海鮮的表現手法也很不錯。
開胃小點確實起到開胃的作用,鬼頭刀魚塔塔、蛤蜊與烤甜椒bruschetta、雞肝慕斯吐司、馬鈴薯餅與煙燻鰻魚醬,道道都好。我特別喜歡雞肝慕斯吐司,不僅造型精準俐落,夾在金黃酥脆之間的雞肝慕斯更滑順芬芳,佐以糖漬橙皮丁很好,點亮味蕾;鬼頭刀魚塔塔也是一口脆亮,鹹辛出眾,檸檬漬黃瓜丁酸爽透淨,隱藏的調味則是柚子胡椒,用得很好;馬鈴薯餅則已是外帶期間的招牌,上了漿的脆殼咂咂作響,鮮鹹涮嘴,秘密調味是「烤雞鹽」— 洋蔥粉、雞汁粉、甜紅椒粉、芹菜籽與白胡椒的綜合體,就像洋芋片上的調味一樣令人上癮,蘸上混入自家醃燻鰻魚的酸奶醬更添鮮活。
海鮮料理接著連發。煙仔虎生魚片與西瓜湊作伙,成了亮麗豔紅的西瓜冷湯,羅勒油勾起綠香,湯汁微辣發酸,倒是有些蓋過煙仔虎的味道;小捲與珍珠薏仁燉飯則很好,小捲火候到位,焦香帶酥,底下的珍珠薏仁墨魚汁燉飯更讓人喜愛,添上了豬軟骨肉、豬頸肉的腴香,四季豆的清脆,松子的雅甜,已經很豐富的口感與滋味,卻仍有一抹清涼椒香若隱若現,原來是青花椒油!真讓人一口接一口。
一道午仔魚也很好,烹調的工夫同樣可取,眼睛看到的堅挺工整,化作舌尖上的皮脆肉嫩,熟度剛好保有濕潤,皮脆得像餅乾,單吃已很美,搭配底下的蝦頭煮甘蔗玉米則鮮甜渾厚,海味洶湧。
主菜回歸肉類,香草豬梅花肉或澳洲牛臀上蓋,佐以維吉麥醬汁,以及木耳、杏鮑菇、洋蔥泥。明白主菜出肉的需求,但這份菜單海鮮比肉好,以烹調的呈現而言,其實更喜歡外帶菜單裡的豬排,維吉麥變成照燒醬一般的glaze更鮮鹹有味。
擅長甜點的Kai,端出百香果與薄荷巧克力為大家清口。百香果醬汁披覆在奶油乳酪冰淇淋、夏威夷豆crumble之上,湯匙挖到底,一口氣品嚐酸亮、奶滑與甜脆;薄荷巧克力,是層層疊疊的巧克力慕斯、薄荷冰沙以及二者的不同脆片,全部攪散一起吃,飽到天靈蓋。
目前的個人套餐是出於防疫需求,CANVAS原本的設定是希望多人分享、家庭式的較大份量單點菜色,且以海鮮為中心。分享餐點暫不適宜,梅花座持續施行,先以這樣的面貌問世的CANVAS,已經提供不錯的用餐體驗。
多元文化融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t7X3CE1LCY/hqdefault.jpg)
多元文化融合 在 多元文化融合建構美好社會 - 金門日報 的相關結果
社會尊重多元文化,不要有特定文化優越感,也沒有任何文化必須在政治因素下 ... 本縣是多元融合的幸福城市,楊縣長上任後致力新住民的文化共融與適應 ... ... <看更多>
多元文化融合 在 台灣邁入族群多元社會文化融合從教育做起-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 ... 的相關結果
台灣新住民人口數愈來愈多,新住民子女在國小學生中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已經連續幾年達到高峰。為協助他們融入台灣社會,移民署推動「火炬計畫」, ... ... <看更多>
多元文化融合 在 融合多元文化創造獨特的文化意義-以屏東萬巒萬金社區為例 的相關結果
多元文化 主義者以「沙拉腕」以及「馬賽克」作為其比喻,來說明社會中的人群組成方式:一個國家或社會由各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組成,這些來自不同文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