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NTech疫苗,所以驗血報告就當然顯示有抗體。但當他們去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卻因為健康碼仍然紅色,而竟然被拒絕登機。他們馬上感到彷徨,不明白為何被拒,就到處問人,結果一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女生,好心解釋他們去錯了地方,做錯了測試。
原來必須去一家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做一個特別抗體測試,能辨認出抗體來源,是來自接種疫苗,還是來自自然感染,中國的要求是抗體必須來自疫苗,健康碼才可變為綠色。我的這兩個家人,一個是專科醫生,他太太是化驗師,都可算是行內人士,但竟然他們之前從未聽過有如此精準的測試,他們也佩服中國的化驗技術,非常先進。無論如何,結果他們就去了這間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再做測試,證明抗體來自疫苗,健康碼轉綠,就第二次登機成功,到了上海後經過兩周隔離,現在與家人團聚,非常開心。
我絕對相信只有如此嚴謹政策,才可帶來如此清潔和安全的內地環境,每十萬人的COVID感染和死亡率,都是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百分之一以下,的確值得被表揚!但我有兩個疑問,這個至今非常成功的零容忍政策,可否長期延續下去?另外,如要零容忍,中國幾乎必須長期維持封關狀態,此政策將帶來什麼後果,除預期內的,會否亦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後果?
內地嚴謹封關料維持至明年底
中國當然不承認封關,仍不停說歡迎外國朋友來中國自己親眼看看情况,數天前更擴大前海面積7倍,繼續鼓勵香港融入大灣區云云,但事實仍是中國封關已近兩年,當然不會永遠,但如再封一年,已是一段很長時間,全球局勢已可出現風起雲湧變化。
從我家人親身經驗,除發現中國醫學化驗科技,一日千里外,另一更重要啟示是原來現在中國,是不容許和不歡迎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頗為驚人和極端的政策!須知道,除抗體測試外,登機前、入境前後,當然亦要求每名旅客做多次核酸測試,確認即時沒有帶菌,所以抗體測試的重點並非找出帶菌者,而是真的拒絕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入境,包括已復原的人!
官方統計,全球測試出感染者數目已超過2.2億人,估計真實數字可能超出10億人,即是說,中國可能拒絕多達全球七分之一人口進入!再想一下,既然中國這麽用心設計出一套這麼精密的測試,加上健康碼和一系列隔離,以及索源追踪系統,更令我更相信這些嚴謹、接近封關的政策,必將維持一段頗長時間。再加上明年冬奧,和中國的政治時間表,不少人已意會到中國的嚴謹封關,大概率最快都將維持至明年底或2023年初。
有些人說,中國不會長期封關,只需全國約七成至八成人接種兩針後,即可馬上全面通關。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認為機會不大。首先現在全球最流行的Delta variant,傳染度比之前的高很多,R0可能高達8至9,所以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臨界點可能高達90%,再加上COVID的變異速度也超高,大大影響疫苗的有效度,亦需不停調校成分,所以整個Herd Immunity概念已沒甚意思。加上中國至今以傳統滅活技術疫苗有它的好處,較安全和較清楚長期副作用,但無法否認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確高於傳統滅活。所以如果開關,即使接近全民接種疫苗,還是極大可能將見到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當然如打了兩針或更好的三針,死亡率必將大跌,但至今中國的零容忍政策不止是零死亡,是更強勢的零感染!
零容忍政策不止零死亡 更要零感染
當然其實大家最渴望的是全球疫情早日過去,所有人生活回復「正常」。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一早已預計COVID將由pandemic(大流行)演變為更麻煩的endemic(風土病),且某程度上,人類歷史將可分為B.C.(Before Coronavirus)和 A.C.(After Coronavirus),不幸似乎已應驗了。Endemic的意思是COVID將揮之不去,永久流傳,且不斷變異,確跟flu(流感)有點類似,但即使經過多次變異,疫苗發展和療法的進步,CFR(Case Fatality Rate)仍徘徊在1.5%,仍是流感的10倍以上,絕不可完全不管。
數天前跟一位外國的頂級策略師通話,他指出全球只剩下中國內地、香港(可能加台灣?)和新西蘭,仍堅持零容忍政策,連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地,都已不幸失守,或逐漸放棄嚴控疫情政策。他悲觀地認為Delta浪是無法抵擋的,北半球夏季已如此厲害,到了進入秋冬將更嚴重,擔心連中國也將失守。他更認為接種疫苗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真正感染過COVID後的抗體才最有效,但我認為此說法並不科學,看到研究報告,打完任何技術的booster第三針後,抗體量都比兩針或感染COVID後的高很多。
港人未能無隔離進內地 令人費解
習慣了香港的安全環境,當然希望他的預測是錯的。但秋冬確可能是高峰期,所以連香港的嚴謹旅遊政策,亦必將繼續。早前歐洲商會警告如香港繼續封關,他們很多會員將無法忍受,更將傷害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中心地位。但港府已作出回應,現在香港和內地的治疫成功,得來不易,但至今香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如香港疫情失守,更將無望與內地通關。其實香港早已本地清零,近日逐漸開放單向來港通關,是好事,但仍未能讓港人自由無隔離進入內地,實在令人費解。固然可能跟香港未行使健康碼有關,但相信亦有其他因素,包括冬奧前不願冒任何風險,擔心部分香港人更可怕的思想病毒,和一改從前過於遷就香港人的呵護政策。
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封關對中國內政以及外交關係有何影響?我觀察是要慎防四個封閉:
1. 封關後,似乎中國就認為這就是做「大掃除」的最好時機。近月中國明顯加速各方面改革步伐,包括教育、地產、醫療、互聯網、資本市場、文化、外交、軍事,和更核心的意識形態。中國過去40年,最成功有兩點,就是和平崛起和拋開意識形態,以實務發展為先。我仍希望中國能保持和平崛起,但當然在台灣、南海以至阿富汗等面對各種挑戰。我早已指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需要一套較完整但仍務實的經濟甚至政治理論基礎。拉倒大家都知道大有問題的西方發展模式容易,尤其美國企圖以QE解決所有問題,導致社會分裂,但如何發展一套全新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各政策,分開個別來看,都有一定道理,亦大受內部歡迎,但加起來,就有點快速豪賭一舖的感覺。中國是一個大國,行事應否較慎重和穩定,值得討論和反思,亦當然需要考慮對外交,軍事,和世界和平的影響。即使各政策對治疫、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問題有幫助,但無意中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不止投資者),從而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就要非常小心了。
加快改革如豪賭 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偏見
2. 數據年代中,既然中國封了旅遊的關,其實更需要開闊互聯網和傳媒等的資訊流通關,但不幸在最關鍵的過去一年多,雖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但事實絕不見得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過。如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加深,像近日索羅斯這老人家竟公開批評Blackrock增加在華投資,警告將危害美國和西方的國家利益,其實情况已有點危險。
3. Blackrock確拿到中國第一張全資公募基金牌照,但其實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帳仍然非常封閉,尤其仍嚴控資金外流,形成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匹配的危險情况。中國PPP GDP已是第一,佔全球的23%,但名義GDP仍是第二,佔全球只16%,且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從西方角度看,這就是故意操控貨幣,壓低人民幣匯率,採取不公平貿易政策,其實情况有點似清代早期,中國出售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給英國,但拒絕購買英國貨,形成龐大以白銀為本位的貿易順差,英國才想出以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的邪惡計劃,以此扭轉貿易平衡,最後導致戰爭。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會受列強欺壓,但當然仍該避免戰爭!
4. 最後,中國人勤奮好學,素質愈來愈好,平均中國年輕人,對世界的認知,毫無疑問,肯定比平均的美國人,甚至大部分西方人都要好。但如封關太久,加上資訊開放亦不足夠,資本帳更不流通,實在有需要提醒國人,切記千萬不可連重中之重的思想,都逐漸封閉起來!
(中環資產擁有Pfizer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R&R的鳳花雪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和孩子朝夕相處待在家已接近三個月,從一開始很崩潰,到現在愈來愈習慣!只能説人的潛力真的很無窮😂 這段時間,我們不免還是幫孩子添購了不少玩具!也發現CP值比較高,可以玩比較久的玩具,不一定都是貴的😂 這次我特別想讓大女兒Ekim自己來介紹她最愛的玩具,原來選出來的跟媽媽心目中想的完全不同 !也看...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和雅菲一起做卡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R&R的鳳花雪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Tristan H. 崔璀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問題] 外國人考台灣醫師執照- 看板medach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外國醫師去台灣工作的疑問- 醫事人員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就是愛台灣! 10名外籍高專人才歸化我國-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國際醫療產業」,將開放外國醫事人員免考照來台執業等措施 的評價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請問外國醫生可以在台灣開業嗎? - 健保中醫診所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問題] 歐美學生可以來台學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2022大陸醫學系真的可以在台灣執業嗎? - Mobile01 的評價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有些人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
#最近開始在Podcast的IG上嘗試知識型內容
#喜歡的話也去追蹤一下
其實壞特的歌是兩年前突然從朋友的IG上看到,當時還以為是一個外國歌手,聽了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是台灣人,而且當時還很神秘,不但不露臉、社群媒體上也挺低調的。這一兩年越來越常看到壞特的身影後,才對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拿到金曲最佳新人獎的隔天,台大某Power錕教授在臉書上PO文道:「準外科醫生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你放心給她開刀嗎?」。老實說當下看到,只覺得一位台大教授跑去參加市長選舉的人,實在沒什麼資格講出這句話,教授跑去競選市場,難道有學生質疑你的教學實力嗎? 何況這位準外科醫生拿到了音樂界的最佳殊榮,而錕教授當年僅取得0.24%的選票。
這篇PO文一出來,本來對壞特還只有對音樂的欣賞之情,但因為這則文章,我瞭解更多關於她的背景和經歷,也才終於懂了她為什麼要在獲獎發言時這麼說。原來她是個準外科醫生,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毅然決然地拋棄醫學院的光環(即便那不是她想要的),橫空跨出實踐夢想的步伐。
記得曾經看過台大 #葉丙成 教授在台大畢業生演講裡面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並且顛覆想法,他分享完他去美國留學,在外國人派對中無法跟同學搭上任何一句話的他給自己的提醒:「千萬不要當一個只懂專業、其他什麼都不懂的貧乏之人!」這句話很震撼,因為考上台大電機系這件事情,縱然過去雄中生如我都覺得極度困難,何況還出國留學,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前陣子很敏感XD),但葉教授卻體悟到一生若只懂自己的專業,將會是貧乏的、不足的。
「從徬徨20歲到現在過了七年,還真的得到一個金曲獎😭,終於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謝謝你們❤️」字字句句不難看出,即便已經才華洋溢如她,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框架,選擇以「不露臉」的設定,嘗試隔著一層面紗對著世界嶄露頭角。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難道發揮「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窮極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對嗎? 而有人選擇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於是乎,我想自我整理一下,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知所聞,試圖推測一下,究竟這些選擇不只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基於哪些原因而這樣過他的人生,並且用自己很喜歡的人物和他的故事來做比喻:
(一)喜歡的事情還沒辦法養活你
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種通常會更常發生在亞洲,因為我們往往很晚才會發現甚至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發現的時候我們常需要去轉系、轉職,如果來不及的話就得要在下課、下班一邊學習想學的技能,一邊還得要繼續謀生。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有興趣的事情卻不能幫你賺到足夠多的錢,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畫畫,但是藝術這種東西通常需要仰賴天份和運氣的綜合加成,於是乎在遇到伯樂之前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都得要在兼職打工來支持你的興趣發展。
上面提到很多次的 #壞特 應該就是屬於這類型,因為出生家庭很希望自己能夠走醫學這種更符合社會主流的職涯路線,而剛好自己也很擅長讀書能夠考上醫科,相對來說音樂夢的火苗就一直隱藏在大家吹捧醫科的光芒底下,在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下,她找到了這株火苗並且逐漸保護它,讓它有機會成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星星之火,並且在未來有燎原的機會。
(二)喜歡很多東西無法捨棄
#呱吉 是我真的很崇拜的一個人物,他秉持著對藝術創作的熱愛投入劇場,而後又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而進入遊戲產業,在40歲重拾藝術魂很熱血地賣房創業,一股腦地投入網路影視創作,然後現在又搞起政治讓他可以在每部影片的開頭多補充一句aka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每一次的轉換又讓他喜歡上新的東西,然後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團隊,重新打碎、排列組合,累積成新的優勢,就像飛輪效應一般把這個人的才華和表現越滾越大。
即便創業後開始有了「上班不要看」宇宙,他還得要發展「呱吉」宇宙,從廢片、好片,到每周直播,Podcast出現了也要進去搶占一波,甚至沾染政治又讓他的節目題材更豐富多元。喜歡很多東西,他一件也不想放棄,但很懂得利用既有的團隊和資源,產生不用放棄也能做得比很多人更好的本錢。
(三)過去喜歡的東西現在有更喜歡的
大多數人對 #博恩 的印象就是脫口秀演員、專長搞笑的那個帥哥,博恩夜夜秀的形象和成果讓剛剛崛起的鋼鋼(雙押)一舉變成現在STR Network的當家扛霸子。但我對於他在TED上演講的主題更有印象,就如他說的「興趣沒有目的,興趣本就是目的地」精神,他似乎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沒有為什麼我只是想做所以就去做了」的這個概念。
曾經我好像也有這個時刻,我以前很喜歡攝影,廢寢忘食那種,喜歡到把圖書館每一本關於攝影的書籍都讀透一遍,甚至喜歡到帶著相機到處衝,有一年過年為了拍到好看的佛陀紀念館煙火,我在那禮拜去排隊了3次。但因為別的事情加入,我突然就被吸走了,也沒有來由地莫名其妙,於是相機就這樣塵封了好幾年。
如果世界上有轉換領域冠軍,那博恩應該可以名列前茅吧。外文系的他,卻又學了心理系,然後跑到Stand up Comedy的舞台講笑話,去倫敦大學學院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之後又到巴黎第六大學唸整合生物研究所。現在好像又出了幾隻MV和歌曲,哪一天得金曲獎我可能也不意外。
(四)擴大既有的專長優勢
很想特別講一下 #丁特 ,特哥他是前LOL這款世界知名遊戲的職業選手,追蹤了他好幾年在前幾天,他所買下的戰隊竟然拿到PSG區域聯賽的冠軍,實現了他六年前作為職業選手沒辦法達成的夢想「打進世界賽」。講到這裡,我先擦兩滴眼淚,即便重播的影片我都看了兩遍還不過癮,當特哥感動落淚的時候我也深受感動,畢竟自己都喜歡了六年了,看著別人的夢想以不同的形式實現,不感動起來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想講的就是舉他的例子來當作擴大既有專長優勢的解釋,職業選手的本業就是盡可能把自己打電動的技能練到世界頂尖,你很少看到一個職業是沒有KPI的,因為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超越自己、超越全世界其他人,沒有中止或達到目標的一天。不過丁特他因為本身講話也很逗趣、笑聲也特別魔性,於是吸引大批粉絲來看他打電動和聽他講幹話。甚至到後來他以實況為生、偶爾接接業配、打打表演賽,甚至近年買下前AHQ戰隊,成立Beyond Gaming。上面這些衍伸的工作都脫離不了電競這件事情,他把自己本來就擅長的東西作了延伸,幫助他賺更多的錢、看到更遠的地方。
難得打那麼長的文章,整理下自己為什麼有些人會同時做很多事情的原因,有些可能是迫於無奈的、有些可能是擴大既有優勢的、有些甚至可能是無來由的。還有很多我很欣賞的人,都能夠在不只做一件事情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到最好,Self Pick的 #徐嘉凱導演 、做Youtube的醫師 #蒼蘭鴿 、資訊工程師但卻超多人喜歡看他講故事的 #老高 。
今天就整理到這裡,希望你們會喜歡。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職業圖書館 #職涯 #職涯規劃 #工作 #求職 #找工作 #找自己 #轉職 #離職 #迷惘 #成長 #自我成長 #人生方向 #人生規劃 #學習 #職業 #不務正業 #斜槓 #訪談 #個人成長 #創業 #選擇 #科系 #夢想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和雅菲一起做卡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兄妹倆滿兩歲了!
幾個月前在台灣做了一本孕期相片書,
兄妹倆很喜歡拿出來翻。
每次都拿著相片書要我唸給他們聽,
我和他們說多多和妹咪在大大的肚子裡面長大。
前陣子,我說:「你們快要兩歲生日嘍!你知道生日是什麼日子嗎?」
我掀開上衣,給他們看我剖腹的疤痕:
「生日就是你們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日子,醫生阿伯把媽媽肚子切開,然後護理師阿姨把你們抱出來,這天就是你們的生日喔!」
兄妹倆聽了好開心,後來時不時要翻我衣服看我肚子上的疤😆
在離開舊金山前,邀請一些朋友提前幫他們辦慶生會,
為了讓他們對自己兩年的成長更有感,
趕緊在慶生會前做了兩年成長影片:https://youtu.be/qaDGIjcx8Wo
編輯影片時,回顧了他們這兩年
忍不住熱淚盈匡。
從練趴練翻身,到蹣跚踏出第一步,然後開始跑跳
從半夜起來兩次餵奶擠奶,
到現在偶而可以熬一下自由,
然後在他們好早起時抱怨好累想賴床
妹妹還會拖枕頭過來給我躺❤️
從期待他們快點學會講話,
到現在覺得「好了我聽到了!不要再說了」
(是不是太快開始不耐煩😆)
從唱歌哄他們睡著時覺得好甜蜜好幸褔,
到現在一開口唱歌,就會被說「媽媽不要唱歌」
(到底是多難聽😂)
從和他們一起趴著說故事,
到現在他們可以自己坐沙發翻書唸個一兩句。
從只會咬抓到的任何東西,
到現在可以玩辦家家酒,餵玩偶吃東西。
從希望他們學會丟球、剪紙、拿筷子..
一轉眼就都會了~
謝謝他們這兩年平安健康的長大
也謝謝自己和老公,辛苦了❤️
記錄一下我們這個生日月進行的活動:
1.裝飾生日蛋糕
用紙板做一個切成四塊的蛋糕
用兄妹倆玩顏料上色的紙來包裝
再做一些草莓、藍莓、星星、蠟燭
給他們插在蛋糕上做裝飾。
他們超喜歡~
每次蛋糕拿出來,就很專注地把裝飾插滿滿
再換下一塊蛋糕。
可惜回自己家行李裝不下,只好把蛋糕留在加州QQ
底盤做happy birthday字母鏤空,
讓他們認字母和玩鑲嵌遊戲。
2.提前慶生會
趁離開加州之前,邀請幾位朋友一起幫兄妹倆慶生。
因為兄妹倆很熱衷昆蟲,這次慶生會就設定昆蟲主題。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辦慶生會,不知從何下手😆
還想是不是要準備手作、丟水球等活動
後來找到附近一個有遮蔽野餐桌的大公園
訂了主題氣球、裝飾、餐盤之後
整個放心了許多(買得很過癮😂)
請爸爸早上八點先去公園佔位置裝飾,
我們十點再過去準備開始慶生。
在公園辦慶生會真的很合適~
切蛋糕前,小朋友可以去玩盪鞦韆溜滑梯、沙坑
我還買了一大組泡泡遊戲組,讓小孩們在草地上玩泡泡
(結果只有朋友的小孩捧場)
後來旁邊來了另外兩組慶生會,
其中一組有氣球拱門、拍照看板,
還請人來擺攤作造型汽球!
外國人真的很會~
3.「我會」、「我喜歡」
用收納小冊做了這兩個句型的迷你相片書,
想加強他們的自我認知。
4.水彩生日卡
事先用白色蠟筆在水彩紙上畫線條,
這次下重本讓兄妹倆沾我的牛頓水彩上色
兩個人畫得超起勁!
5.HAPPY筆劃板
帶兄妹倆認識「happy」五個字母及這個字的意思
在紙板上畫出字母筆畫,
再修剪冰棒棍,讓兄妹倆拼筆劃。
6.黏土杯子蛋糕
給兄妹倆用黏土和杯子蛋糕模子做蛋糕
完成之後再插上蠟燭~
7.happy串珠手環
讓兄妹倆用毛根串珠珠,降低難度。
這個活動哥哥超喜歡!
非常專心的串了一串~
兄妹倆串完之後,幫他們戴在手腕上。
我自己也串了一串戴在手上
怎麼覺得很中二😂
8.自製生日大蛋糕
用紙板剪一個大蛋糕,讓兄妹倆用顏料上色。
趁他們午睡時,我補一些顏色,
等他們醒來,再給他們貼寶石貼紙做裝飾。
9.透光皇冠
剪一個皇冠輪廓,背面貼上透明膠膜
讓兄妹倆撕玻璃紙(事先在玻璃紙上剪幾刀)貼上去
再用寶石貼紙裝飾一下(超好用!!)
10.兩歲手印+顏料紓壓活動
生日當天幫兄妹倆蓋兩歲手印之後,
他們一直吵著要玩顏料,
於是把顏料、工具放在盆子裡面,
讓他們自行擠顏料塗抹在紙板上。
一開始妹妹手勁比較小,
只壓出一點點顏料在手指尖,
我原本要放心了,
沒想到隨後看到哥哥擠顏料像在擠美乃滋還是芥末醬沒在客氣的,
於是顏料碰觸範圍從紙板蔓延到桌面、桌腳、牆壁..
(btw桌子是兄妹倆阿姨送他們的生日禮物😃)
我哎呦幾聲,就隨意他們繼續揮灑了
「就當生日禮物,只有生日才能這樣畫喔!」(最近好常說這句話😂😂)
擠了半小時的顏料,感覺哥哥有舒壓到,整個笑顏大開
媽媽事後收拾也是很可觀
(但看到他這麼開心,也算是值得啦😌)
11.一家四口微慶生
生日當天只有我們一家四口,
和這個月做的作品大合照之後,
就唱歌吹蠟燭吃蛋糕了~
今年爸爸依舊大手筆定了Lady M,還訂九寸!!
不知道要多久才吃得完😆
吃完蛋糕,兄妹倆的兩歲馬拉松慶生才算告一段落,
真是累死爸媽~
等三歲生日要來洗腦這天是母難日,
應該Do something來感謝媽媽才對~
(結果到時候的手作也是要媽媽來帶啊~😂)
#2y
#當媽滿兩年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R&R的鳳花雪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和孩子朝夕相處待在家已接近三個月,從一開始很崩潰,到現在愈來愈習慣!只能説人的潛力真的很無窮😂
這段時間,我們不免還是幫孩子添購了不少玩具!也發現CP值比較高,可以玩比較久的玩具,不一定都是貴的😂
這次我特別想讓大女兒Ekim自己來介紹她最愛的玩具,原來選出來的跟媽媽心目中想的完全不同 !也看看女兒是不是也有當youtuber的潛力😆
#玩具 #開箱 #CP值高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kimkarlova/
FB: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Rynne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Tristan H. 崔璀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謝謝我三個家人都很誠實跟我分享關於疫苗和台灣疫情的經驗跟想法!
我爸的生日過幾天就到了!祝他生日快樂~🎈🍰
Thanks Grandma, Dad, and Brooke for openly sharing your experiences with me and my viewers! Love you all :)
My dad's birthday is in a couple days! Wish him happy birthday~🎈
關於疫苗的事情請只要聽一聽當參考,當你決定要不要打疫苗或什麼時候打或打哪一種的時候最好還是參考各種資料,跟自己的醫生討論!
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當你有機會你打算直接打疫苗嗎?
Please do research when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whether or not you should get the vaccine, which vaccine you should get, and when you should get it. The stories shared in this video are just that: stories! You ought to consult a doctor with any medical questions you have.
Let me know in the comments: Are you planning on going to get the vaccine right away once it's available?
--------------------------------------
⭐合作信箱聯繫➔tristan@capsuleinc.cc⭐
--------------------------------------
每週三更新影片 New videos every Wednesday!
更多影片:
🔍️【TOPICS💡 一起坐下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a1AlwOy10qKDW41YTdovvEFUPGyOGwd
🔍️【VLOGS!✈️ 生活跟我玩】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a1AlwOy10ofPUY3Iu7VQRh_HJL_mQUE
🔍️【MUSIC ♫ 音樂館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a1AlwOy10o-paLGvYApojmyLtusmPCw
-----------------------------------
【崔璀璨 Tristan H.】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yakitorisutan
Facebook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yakitorisutan
Instagram主頁➔ https://www.instagram.com/yakitorisutan/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3 年多前老婆懷孕,8週左右我們去婦產科檢查。沒想過那一天會收到不好的消息。醫生檢查的時候,發現寶寶已經沒有心跳。當時我們腦中一片空白,尤其是老婆開始哭,我也只能安慰她。因為流產是不代表世界末日!
過了2個月,有一天早上老婆叫我起床。她說:我懷孕了!我們的二寶回來了❤️ 2018年的10 月30 號第二個女兒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從哪一天到現在,一家四口開心珍惜手上的一切。
我特地拍這支影片,因為想要鼓勵天下所有流😭產過的媽媽們。請不要失去你的力量跟對人生樂觀的態度。當時醫師也跟我們說:不健康的胚胎會自然淘汰,跟我們都沒有關係。也許這樣比較好,等小寶貝準備好了再來,我們會更幸福。
各位媽媽們,首先好好照顧自己,這最重要。你們看我們也經過這條路,但是沒有放棄❤️ 有愛的地方沒什麼不可能。希望我的影片會鼓勵妳們,在我的心目中媽媽是世界最偉大的人物💪
#懷孕 #生日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外國醫師去台灣工作的疑問- 醫事人員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的工作環境如何2. 專科訓練和升職的機會3. 會不會因爲是外國人不會被取錄? 4. 中文能力方面能講卻不太能寫也可以嗎? 5. 專業用語也一定要用中文 ... ... <看更多>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就是愛台灣! 10名外籍高專人才歸化我國-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包含南非籍的安保羅,是電影、廣告影視領域的資深調光師,說最愛 台灣 的文化,還有德國籍醫師馬培德說,來台學中醫就 ... 拿到 台灣 身分證的 外國人 . ... <看更多>
外國人在台灣當醫生 在 [問題] 外國人考台灣醫師執照- 看板medach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有一個朋友是美國人,他想要來台灣考醫師執照
但是他從小住美國,所以中文幾乎一點都不會
他若在台灣要考醫生執照要如何進行
像台灣學生一樣進行二階段考試嗎?
還是其它的方式
但是考題會有英文版嗎?
還是他的考題一樣是中文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138.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ache/M.1446773079.A.463.html
※ 編輯: alvany (118.163.138.127), 11/06/2015 09:30: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