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對話法
生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想必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尤其是孩子雖然出生不久,卻已經開始會學大人的模樣,真是太神奇了!我微笑時跟著笑、我皺眉時跟著皺,我張開嘴發出聲音,孩子也跟著把嘴張得大大的,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就連現在想到當時孩子可愛的樣子,我的嘴角也會不自覺浮現笑容。
孩子之所以會模仿爸媽,是因為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會讓人只要看到對方的行動,就會產生彷彿自己也親自行動一樣的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那個行動。
不僅是行動,能感受別人的情感也是鏡像神經元的功勞。當看到別人感受某種情感時,會刺激我們的鏡像神經元,產生神經共鳴。
光是觀察別人的行動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做,別人心中的情感就像自己的情感一樣有相同感受,人的身體和心靈真是神妙莫測。
「同理心」一詞源自「移情」的德文「einfuhlung」,這是由ein(移入)和fuhlung (情感)組成的合成詞,即「移入情感」的意思,像是將對方的情感移入到自己心中一樣,是一種心理現象。
確立移情概念的德國心理學家李蒲斯(Theodor Lipps)表示若想了解他人的心,只要以模仿對方的心態去努力就可以了,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我們與他人關係中,相互理解的最根本要素。
無論是性格乖僻的孩子、溫順的孩子,還是具攻擊型的孩子、迴避型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對自己有「同理心」。無關年齡,不管是年幼的嬰兒、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只要是為人子女,最喜歡父母的反應也是「同理心」,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同理心」。
■ 同理心的對話很多人做不到
同理心出現在所有的育兒書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做到的也是同理心。雖然肉眼看不到情感,但行動是會立即看到的,所以父母會先針對行動做出反應,也就因此很容易錯過表現同理心的時機。所以,我建議父母應該要培養自己的同理心。
如果你是一個眼睛看到孩子的行動就會立即反應的人,就訓練自己放慢反應的速度,先試著觀察孩子內心的感覺。即使剛開始會不太順利,但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熟練後就會成為有能力產生同理心的人。
對於性格上很難與他人產生同理心,或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更需要努力和練習,但是爸媽們不太喜歡練習,雖然都會推說很忙,不過實際上主要還是嫌麻煩和疲倦。
有的媽媽會抱怨孩子不練習鋼琴,實力沒有提升,繳的學費都浪費了;有人說學校體育課要考跳繩,帶孩子出去練習卻又懶得動,而責罵他們不認真。你是哪一種呢?
■ 依樣畫葫蘆的回聲對話法
小時候到鄉下爺爺家,我第一次聽到回聲,當時覺得很神奇又有點可怕,很奇幻的感覺,我一喊「呀呼!」圍繞在周圍的山就像輪唱一樣,同樣的「呀呼」此起彼落。
「回聲對話法」就是像回聲一樣模仿對話,而且是只要付出努力,相對效果最好的「同理心」對話法。只要照著孩子說的話說、跟著做出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就行。如果做不出同樣的表情也沒關係,抓到感覺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假設孩子說:「媽媽,電話的聲音太吵了!」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媽媽可以附和說:「媽媽的電話聲太吵了,很煩是吧?」
如果說「電話本來就比較大聲啊!」或是「哎喲,你怎麼那樣講?」就像是在責怪孩子,而非同理心的表現,接下來要再進行溝通會變得困難,希望孩子修正行為的期待也會更遠了。
正如前面多次強調過的,只有建立在共識、尊重和信賴基礎上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改正且不會受到傷害。
■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回聲對話的效果更大
回聲對話在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進行,不過有人會覺得媽媽心情不好、孩子不聽話時用回聲對話法並不好,因為基本上不認同孩子說的話,自然就不想給予回應。但其實回聲對話效果最好的時機,就是在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例如生氣、悲傷、不開心、鬧彆扭等,這時候產生同理心的效果最大。
站在鏡子前,鏡子會原原本本反映出我的樣子,因為鏡子不會判斷,只會照本宣科,當然也無法改變我。就像鏡子不會讓醜陋的臉變漂亮一樣,媽媽只要照著聽到的回應,先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做任何判斷,就像照出真實面貌的鏡子一樣,模仿對方的話和表情的反應就是「鏡射」(mirroring)。
回聲對話法用在進入青春期的十幾歲青少年身上,也有顯著的效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運用回聲對話法,沒有說教、判斷和斥責,純粹順著孩子說話的內容回應,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同理心,認為得到理解,心中就不會對媽媽產生抗拒感。
媽媽不加入自己的立場思考或曲解孩子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有種可以繼續對話的安全感。而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附和的過程中可以確認自己聽清楚孩子表達的意思,進而減少誤會的產生。
■ 回聲對話法的種類
從基本的回聲對話法稍微做一些改變,就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地進行自然的對話。即使只是像「啊」、「喔」這樣的感嘆詞,隨著不同的語調,感覺也會完全不同。
下面列舉一些例子,根據不同情況,同一句話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若一時不知道如何變化,可以先從「喔,原來如此~」開始,不管孩子說什麼只要回說「喔,原來如此」或「原來是這樣啊」,孩子就能感覺被認同。
1. 「因為~所以覺得~」
說明:「因為媽媽的電話聲音太大,妨礙到你了,所以才覺得很煩啊。」
2. 「因為~好像讓你~」
說明:「因為媽媽聲音太大,好像讓你覺得很煩喔。」
3. 「看起來好像~」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
4. 「看起來好像~,是嗎?」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是嗎?」
不過,回聲對話法因為相當簡單,所以還是會有副作用。例如腦子裡充滿了想法,孩子很認真地表達,媽媽卻好像「沒有靈魂」地一味回應「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啊」,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就漠不關心。千萬不要以為有回應就好,有心無心其實孩子都知道。
現在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將影響孩子的人格,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以同理心的對話擁抱孩子的心靈,比給他昂貴的玩具、送他上名師補習班,或是在各種競賽中得到獎狀獎盃都要珍貴。現在你決定好在哪裡多用點心了嗎?
……
KEY POINT
◎ 與同理心形影不離的是「真誠」。任何再好的對話方式如何缺乏真誠,孩子很快就會知道那是「沒有靈魂的話」。
◎ 即使再忙再累,當孩子想跟你對話時,請看著他的眼睛,把耳朵和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做好這一點,將來後悔就會少很多。
.
本文摘自《#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
健康地表現怒氣,親子一起正向成長
作者:張成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要能做到上一篇摘文中,提到的「回應性」與「情感性」,這一篇摘文可做參考。
「同理」是我相當重視的技巧,也是一種態度—不管對方有什麼情緒,我都願意接納與傾聽,並且適當地回應。但要注意的是,同理並非認同,同理對方的情緒,並非認同對方的行為,這一點常被混淆。
能接納對方的情緒,才能真正說是關心對方,也才有可能扮演安全堡壘的角色。這方式特別適用在現在這個時機,親子雙方有情緒的時候,同理的使用,能讓雙方喘口氣。
祝願您,能優先同理自己,傾聽與接納自己的情緒!
夏朵補習班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28 星期三 絕對音樂】
「老天,做了我們的時間證人,越細心的人,越會做足準備。」
一步步扎實的打好基礎,順利的那條路將會漸漸在你眼前~~
SO~~我相信著、也努力著,你/妳要跟我一起嗎?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不一樣的勇氣,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71年次 張文燕,做了 7年的補教老師,卻因眼前的「這一幕」,讓她狠心放棄 人人稱羨的工作。
在堂姊的建議下,脫掉高跟鞋、套裝,穿上布鞋與制服 做這個,薪水從 7萬 變 2萬 ,還要放下身段,請教 17歲的資深同事。
同學替她可惜、朋友罵她傻,但她卻笑著說:我不後悔,這才是我自己的舞台。
趕緊看下去...
從小,爸爸就期盼我 考公務員,特別重視我的 學業成績,少 1分打 1下的 嚴厲教育,讓我讀書、考試 從不敢輕心。
考上淡江大學後,我一邊到 補習班打工 當櫃台,一邊 K書,準備考公職。畢業後,我連續考了 2年 都落榜,正當我愁著 自己還能做什麼時,補習班老闆問我 想不想教課,我立刻一口答應。
關於公務員,爸爸知道我努力了,不再強硬堅持,還支持我教書。更幸運遇到1個願意栽培我的老闆,教我寫教案,讓我去上 師資研習。初上講台,數十雙眼睛 盯得我狂冒汗,跟著前輩學習,才漸漸 擺脫青澀。努力精進自我,終於 升上教學主任,曾以為,這是我 1輩子的工作。
直到 那年夏天,發生了 1件事,為我的教師生涯 投下震撼彈...我從小因分數挨打,懂孩子對分數的恐懼,我不強求高分,只要學生從 錯中進步。
有天段考後,1名學生突然消失,我跑遍每層樓、每個角落,找到反鎖的廁所,叫半天 沒回應,我焦急地 踩著椅子 爬上門框,她拿著扁鑽坐在馬桶上,雙手雙腿 鮮血直流...這一幕,徹底讓我嚇傻了眼。
她母親一到急診室 劈頭就問:補習補半天,怎麼還考 93分?………
那一刻 我好驚訝,用分數定勝負的教育,讓家長、孩子都病了...,我不知道 該用什麼心態教書,徹夜失眠 找堂姊訴苦,她認真地問:
妳要不要換個環境,幫我顧便利商店?
那一幕,給我的衝擊太大,也很清楚 無法改變 這樣的教育環境,心一橫,離開做 7年的補教業,決定 換跑道,重新開始。
當超商工讀生,我努力適應改變,放下身段,和 17歲的孩子 請教學習、薪水 7萬變 2萬,我都沒有怨言。直到 上班第 7天,因菸量訂錯,被堂姊狠訓了 1頓,我哭著甩門就走,心裡氣,才剛學 就要求我零失誤,又挫折,怪自己沒能一次做好,也許我不適合,放棄算了。
堂姊氣沖沖地 走過來說:妳只把自己 定位成工讀生,我就用對待工讀生的方式教妳。我心裡震驚地想:我離開教職,絕不是為了 當工讀生啊!開始 積極學習、準備升等考,花了半年,終於 當上副店長。
別家店 不願意做的,我都做,2杯咖啡外送、替養老院送關東煮...店長、工讀生 都笑我太傻,但我想:我有這個能力,何樂而不為?
堅持做傻事,漸漸為店裡 帶來好評。中正區的客人,跑來士林 找我訂年菜,他說 因為這裡有「最真誠的服務」。
30歲,我放棄老師 光鮮亮麗的外表,跑去超商打雜,朋友 都替我擔憂,但旁人不懂,面對孩子的焦慮,我好無助;老師幫不上忙還害了你...那年離開,是不想再違心。
超商工作,站整天、陪笑道歉...是最基本的,雖然累,但只要,真誠對待 每個客人,聽到一聲謝謝,就是最純粹的快樂。
我從講台走到收銀台,熬了幾年,也開店 當店長了。我沒有後悔 走這條路,在這裡,我很快樂 也很幸運,有家人般的夥伴、朋友般的客人。
放下累積多年的工作時,我也有不安,但心底的聲音告訴我:沒有重新開始的勇氣,將錯失更多可能。
我相信 用心,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章來源: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8659)
***************************
夏朵補習班 在 玩老玩具 Playtoysforev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是這個週末~ 有好多特別的夢境即將聚集!
期待大家的光臨🥳
*・☾ #JOBICustomShow參與藝術家名單
/
▪ Javier Gonzalez Burgos
阿根廷知名藝術家,作品充滿奇幻與童趣,擁有強烈個人風格。
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繪製過超過120本的書籍插圖。
並在中國與香港等世界各地擁有過多次的大型裝置藝術合作經驗。
「我喜歡透過我的畫作,表達情感多於表達訊息。我希望別人多些思考和猜測,所以我不會把整個畫面都畫出來。」 — Javier Gonzalez Burgos
↘
FB ▸ www.facebook.com/javier.g.burgos.9
IG ▸ www.instagram.com/jgb_artworks
WEB ▸ www.javiergonzalezburgos.com
————————————————————
▪ SQUINK
來自英國的知名玩具設計師 SQUINK 不僅擅長立體玩具設計,更涉足插畫與平面設計,並多次與各知名單位如:Kidrobot、the BBC、Monskey、Urban Gorilla、Dynamite Rex、Freakstore 等有過密切合作。
↘
FB ▸ www.facebook.com/squinkuk
IG ▸ www.instagram.com/squink
WEB ▸ www.squinky.co.uk
————————————————————
▪Ume Toys
Ume Toys 為設計師 Richard page 與其女兒 (You&Me) 所創立的設計師玩具品牌,兩人的創意激盪激發出許多有趣的點子與獨特的設計角色。
2014 年 Ume Toys 更以 「 GeekWok 」 獲得 Designer Toys Awards 的肯定!
↘
FB ▸ www.facebook.com/richard.page.161
————————————————————
▪ Makoto Hidaka
畢業於大阪設計師專業學校,畢業後開始插畫家職涯。努力創作一些醜醜的又很可愛的插畫作品,擅長用幽默的日系搞笑創作。
從風格餐廳的環境裝置、唱片封面、英語補習班甚至日本職業摔角的插畫,都能看到他的作品,最近也著手於 LOGO 設計,擴展涉略領域!
↘
FB ▸ www.facebook.com/makoto.hidaka.9
IG ▸ www.instagram.com/makoto_dayo
WEB ▸www.makotohidaka.com
————————————————————
▪ Noriya Takeyama
日本知名角色設計大師,曾於玩具公司タカラ Takara Tomy 旗下擔任洋娃娃 LICCA 的設計師。也與日本電信 docomo旗下玩具網 Playtoys 合作。
擅長繪製可愛風格的角色。Noriya Takeyama 長期與各大玩具公司如:Medicom Toy、Takara Tomy 等合作推出玩具作品。目前也擔任講師推廣與教授角色設計,近期則將推出新作品" Maschinen Krieger "
↘
FB ▸ www.facebook.com/noriya.takeyama
IG ▸ www.instagram.com/noriya777takeyama
————————————————————
▪ TOUMART
TOUMA,日本資深玩具角色設計大師。
2001 年成立 TOUMART 獨立工作室,曾擔任日本知名遊戲大廠角色設計師。其玩具角色: Knuckle Bear、Mao Cat、GooN、Skuttle、Squeezel、Grabbit、DANKESCHOEN…等,深受藏家喜愛。
多方合作品牌包括:MARVEL、Monster Hunter、STAR WARS 、Ultraman、Ultra Seven、TRANSFORMER 變形金剛、AVP、Kamen Rider、Godzilla 以及 Power Rangers。
2013 年,BANDAI 更將其設計角色 MAO CAT 推出扭蛋公仔。
TOUMA 的作品在全世界都有眾多粉絲,且人氣持續增加中!
↘
FB ▸ www.facebook.com/Toumartinc
IG ▸ www.instagram.com/toumart
WEB ▸ www.touma.biz
————————————————————
▪ KONATSU 小夏
小夏 Konatsu Tunacan 為日本藝術家,早期從事自由工作插畫。
她擅長以日本傳統浮世繪風格來創作擬人化姿態的動物。
後來成立了軟膠玩具公司 – 小夏屋,販售筆下角色發展的日本軟膠玩具。其中化貓怪獸 Negora 深受大家喜愛。近期小夏老師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地進行個人的畫展。而中國 POPMART 也與其合作推出罐頭貓朋友 CANNEKO FRIENDS 系列盒玩。
↘
FB ▸ www.facebook.com/konatsu.tunacan
IG ▸ www.instagram.com/konatsuya
————————————————————
▪ Raktang
擅長利用粉彩般絢麗色彩、動感曲線與大塊面積,且作品富有社會意義的 Raktang, 是來自韓國的人氣設計師。作品角色為常常用手捧著臉龐、且擁有深邃大眼與大嘴的「 大小孩 」。 Raktang 認為雖然不能阻止身體增長,但可以持續使用「 可愛 」來看待這個世界!
" Adult who cannot become adult Forever "
↘
FB ▸ www.facebook.com/raktangwork
IG ▸ www.instagram.com/imotj
————————————————————
▪ Wicked Piece
Wicked Piece 是生於 1993 年的韓國藝術家,以插畫、工業設計與藝術玩具為基礎,開始了藝術家生涯。他的作品從 1930 年代的動畫 Mickey Mouse、大力水手 Popeye、 Betty Boop 等中獲得了靈感啟發。
Wicked Piece 經常以他強烈的創作風格,或其代表性的花朵角色,重新詮釋翻玩這些熟悉的角色符號。
↘
IG ▸ www.instagram.com/wickedpiece_
————————————————————
▪ BURNING MONSTER
Jin-woo Woo 和 DADA-Miwoo 這對韓國藝術夫妻檔組成了 BURNING MONSTER。「 Burning 」 就是他們對於藝術創作時的熱情態度!
夫妻倆一人擅長插圖與造型繪製,另一人負責上色塗裝。
BURNING MONSTER 的作品以搭乘飛碟的小女孩 Miwu 為代表發展。
目前 Jin-woo Woo 和 DADA-Miwoo 都十分享受與 Miwu 的宇宙旅遊!
↘
FB ▸ www.facebook.com/burningmon
————————————————————
▪ Rato Kim
來自韓國的 Rato Kim,玩具公司的平面設計出身,也做過 coser 以及服裝設計。近年來朝著設計玩具的道路前進,第一件藝術玩具是 BOX CAT,其次是 BREAD CAT,因為可愛滿點及療癒的造型而迅速透到大家喜愛。
不斷與更多設計及藝術家合作創作,在四方體及立體線條上追求更多的可能性,貪心著在藝術玩具領域裡,享受工作與期待著更多可能性
↘
FB ▸ www.facebook.com/pg/RatoKimTOY
IG ▸ www.instagram.com/ratokim
————————————————————
▪ DUCKHEAD
韓國設計師 DUCKHEAD 以自身經驗為創作發展,創造出一系列擬人化的有趣角色。不僅有手插口袋的鯛男還有紅通通的章魚男,角色悠閒漫步的姿體形象總是讓人莞爾一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duckheadarea
————————————————————
▪ 2ozworks
2ozworks 是來自韓國的玩具設計師,筆下角色大多是圓呼呼可愛的風格。2oz 是咖啡的單位,以 " 似品嚐咖啡 " 為出發,期待作品都能像咖啡帶給人放鬆氛圍般的療癒!
↘
FB ▸ www.facebook.com/2ozworks
IG ▸ www.instagram.com/__2oz__
————————————————————
▪ Michael Chuah
來自馬來西亞的角色設計師與漫畫家。多年以來,專注於漫畫圖像內容創作的發展、角色設計以及平面設計。
漫畫《 Gengkey 元氣王 》有一系列公仔和角色設計收錄於《 Gengkey 100 ﹕The Character Guide 》一書中。
• 2016 年,MICHAEL 爲旗下作品《 辦公室生存記 》兩大漫畫角色『 包老闆 』和『 熊夫 』推出搪膠公仔。
• 2017 年配合旗下作品《 The Never Ending Tales 》十週年紀念,再推出兩位主角『 TEDDYBEE 』與『 RUFF 』的搪膠公仔。
• 2018 年,推出全新創作角色《 Yuurei Neko Sama 幽靈貓樣 》,同時也發表其搪膠公仔頗受好評。
• 2019 年,為了慶祝馬來西亞最年長任首相 - 敦馬哈地•穆罕默德,再次擔任第七任首相,推出『 敦馬哈地 』搪膠公仔。
↘
FB ▸ www.facebook.com/michaelchuahshihchung
IG ▸ www.instagram.com/michaelchuah
————————————————————
▪Studio JITTI
泰國年輕藝術家 Jitti Jumnianwai,以童年時期的深刻記憶「 機器人 」為靈感啟發創作,不僅發展繪畫作品也擅長立體雕塑。 Jitti Jumnianwai 是泰國藝術市場上備受肯定的藝術新星,他的藝術作品藏家已經遍佈世界各地,也參與過許多的藝術展覽。近期 Jitti Jumnianwai 跨足藝術玩具創作頗受好評,也受邀與許多知名玩具設計師進行聯名客製交流。
↘
FB ▸ www.facebook.com/Studio.JITTI
————————————————————
*・☾ Those beautiful dreams that we shared.
2019 OKLUNA custom show *:・:・+
《 2019.12.07 — 12.21 》
#免費入場 |#玩老玩具師大店面
~ 𝙉𝙤𝙩 𝙤𝙣𝙡𝙮 𝙖 𝙩𝙤𝙮, 𝙣𝙤𝙩 𝙟𝙪𝙨𝙩 𝙅𝙊𝘽𝙄. ~
photo by Thomas Toy Fa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