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
以三高為例,台灣醫師通常都告訴你:「最好馬上吃藥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壞,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而且不能停藥……」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我們常說藥物治標不治本,每一種疾病都有其造成原因,那才是「本」。從根本控制、調整,就有機會擺脫藥物人生,追求真正的健康。這是江醫師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醫師的責任與義務。
▌從演化角度檢證,身體習慣什麼,就對健康有好處!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生活習慣,絕對經得起演化考驗!
江守山醫師指出,不論在飲食選擇、生活型態等各方面,符合演化慣性對健康而言是比較安全的,越晚出現則越危險,對身體的影響會比較劇烈。
例如,約在140年前,以甜食愛好者救星姿態出現的代糖,不僅對減重沒幫助,反而容易讓血糖上升更快,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對健康有害而無益。又例如,現代人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冷氣房中度過,漸漸身體開始出現頭暈、頭痛、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搔癢、打噴嚏、咳嗽、全身痠痛等等不適延伸出的「冷氣病」。
回溯人類與食物的接觸歷程,我們能清楚知道人類最早接觸、最習慣的是海產,並非米飯或肉類。在演化上,江醫師主張最適合人類的飲食是「食物中沒有腳的優於1隻腳;1隻腳優於2隻腳;2隻腳優於4隻腳。」也就是海產>菇蕈蔬菜>禽類>豬牛羊。
作者簡介: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江醫師保健館創辦人
江醫師健康廚房創辦人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壢家安診所院長
喜悅健康診所醫師
經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粉絲頁: 江守山醫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
壢 新 醫院 減 重 門診 在 林大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安,祝福你我 常保健康。
•東方人更容易有內臟脂肪。
•要解決擾人的內臟脂肪,飲食是最大的關鍵。
•體重減下來再加上運動 才可以完全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
。。。。。。。。。。。。。。。。。。。。。
新聞內容:
沒過重「內臟脂肪」卻超標罹癌率大增!美國國衛院:關鍵方法阻止可怕脂肪
Heho健康 王芊淩
發布時間 : 2020年5月28日15:00
更新時間 : 2020年5月29日06:25
有些人的身形四肢雖然瘦瘦的,但腰部、腹部卻比一般人大,整個人看起來像是蘋果型狀,醫師坦言這樣的人即便沒有過重,仍屬於「內臟脂肪」高風險者,這樣的人不僅罹患糖尿病機會大增,研究指出連帶患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大為增加。
隱形殺手「內臟脂肪」釀罹癌率增加
過往大家知道肥胖會增加患糖尿病、心髒病和高血壓,但有個比肥胖更可怕的隱形殺手-「內臟脂肪」,囤積在人體的腹部,雖然平時具有保護人體臟器的功能,但過多時也是影響健康的關鍵之一。
去年一項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的研究,針對內臟脂肪與癌症之間的關係,追蹤超過15萬名50-79歲停經後的婦女大約20年。研究發現,內臟脂肪過多的婦女,無論體重有沒有過重,都有較高的死亡風險,其中的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對此,中壢天晟醫院一般外科及減重中心主任徐光漢說明:「內臟脂肪高多的人,跟我們很多代謝性疾病息息相關,尤其像是女性當內臟脂肪含量比較高時,容易會有不孕、乳癌、卵巢癌、大腸癌、腸胃道性癌症、女性癌症比例,這樣的是相對比較高,連帶糖尿病罹患率也會高很多。」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的研究,針對內臟脂肪與癌症之間的關係
BMI、腰圍、體重機都可以自我檢測
過往最簡單的檢測方式,通常使用體重指數(BMI),如果有過胖的人也都同時有內臟脂肪問題,此外也可以測量腰圍及「腰臀比」,當男性腰臀比超出0.9、女性大於等於0.85,代表為相對危險的族群,或是高階的體重機也有檢測內臟脂肪的功能。當自覺有這樣問題時,可以至各大醫院新陳代謝科或是減重門診檢查,多數會利用身體組成分析更近一步來得知患者內臟脂肪比例。
「因為物種的差異,其實比起西方人,東方人更容易有內臟脂肪。」徐光漢主任說到,為解決這擾人的內臟脂肪,飲食是影響最大的關鍵。他強調:「內臟脂肪要減下來,其實也是跟減重有關係,體重減下來之後,再加上運動才可以完全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
剷除內臟脂肪必要關鍵:「改變飲食習慣」
美國也越來越重視內臟脂肪的問題,美國國衛院也指出,內臟脂肪可能非常危險,特別是對於女性而言。最關鍵方法阻止內臟脂肪,他們指向「要改變飲食習慣」,必需多吃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吃更多的新鮮蔬菜,堅果和全麥麵包來代替加工肉、紅肉、糖果、麵食,從飲食方便開始後達到減少內臟脂肪,並且改善生活品質和壽命。
其實禁止不健康食品和飲料的也可能有效減少內部脂肪,過去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大型大學校園內禁止銷售含糖飲料,這大大減少了食用量外,並顯著減少了內臟脂肪,尤其停止喝飲料的學生改善了胰島素抵抗並降低了膽固醇。
只是單靠飲食改變,確實會消除到一定比例內臟脂肪,但徐光漢主任強調:「只靠飲食內臟脂肪會減下來沒錯,但只能消除到一定比例,如果要消除更多的內臟脂肪時,就需要多靠運動把它化解,如果要更好的話就需要肌活力取代脂肪。」想要成功減重、減內臟脂肪,運動和飲食均缺一不可。
【徐光漢醫師小檔案】
現職:中壢天晟醫院一般外科及減重中心主任
專長:腹腔鏡減重及代謝手術、腹腔鏡肝臟及膽囊手術、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甲狀腺疾病、乳癌及乳房疾病
參考文獻
Body Fat Distribution,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ssociation of a Workplace Sales Ban o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ith Employee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Health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壢 新 醫院 減 重 門診 在 關心羚 獸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獸醫朋友的認真筆記及無私分享,附帶一提,獸醫眼睛專門醫院全台就那麼幾間,剛好伊亞的楊醫師就是台大獸醫眼科研究所畢業的,桃園中壢的朋友,家中寵物有目睭問題,可以去這裡掛號診察喔!要預約啊~
註:最近有個號稱動物白內障專科的,廣告做很大⋯Hello,他可不是獸醫喔,是沒有拿到眼睛專科醫師的人醫,是拿我們獸醫病患練刀嗎?🤯
—
全台灣200多位獸醫師,拋家棄子沒過母親節,為的就是你們的貓孩子啊~
這只是重點筆記,請不要拿這個去針對你的獸醫有沒有這樣做啊,疾病一直都不能只看一個點,要用個體狀態去做鑑別診斷。
想分享的原因是:
當醫生建議你家貓老闆,得做支氣管沖洗採樣,是有原因的。還有心臟病的貓其實不太咳,會咳還是要以呼吸道為主做進一步檢查,至少讓牠拍個X光吧。
[2019貓呼吸道疾病研討會&微重點整理分享]
🌀 2018年底台灣成立了貓科醫學會,
(Taiwanese Society of Feline Medicine)
伊亞的獸醫師身為專業鏟屎官,
當然立馬就加入了~
今年第一場研討會邀請了...
澳洲梅鐸大學的老師Sue Foster,
老師講課方式幽默風趣,
雖然是兩天漫長的授課
老師總是一直面帶笑容,
提供我們最新的醫學知識,
有上到這堂課真的很開心~
🌀 課程內容從臨床症狀,
切入到上、下呼吸道疾病,
以及講授貓病毒性疾病、
寄生蟲、黴菌等等的新知,
也強調預防針的疫苗計畫與建議,
最後以胸膜腔疾病做總結~
更重要的是,
課堂中不時能夠感受到...
老師希望獸醫面對貓咪時,
要盡可能減少他們的緊迫!
不管是從門診的檢查、
治療的選擇、到住院的環境等等...
老師都希望獸醫能以...
最簡單且最少緊迫的方式進行,
完全就是個100%的貓人~
🌀 伊亞有獨立的貓診間,
並且非常嚴格的限制...
"貓診間只有貓咪可以使用!"
而伊亞的貓住院部有超大的籠內空間,
另外診間與住院部都會使用貓咪費洛蒙,
這些都是希望能減少貓咪來院就醫的緊迫,
但上完課後,我們知道還能做的更好及更多~
--------上課筆記微分享-------------
#最近決定把伊亞粉專
#設定為知識型紛絲專頁
#所以大家熱愛的筆記分享
#就直接搬過來伊亞囉
#為了尊重花時間去上課的獸醫師
#筆記僅會以重點帶過的方式分享
1️⃣ 呼吸道包括了
上呼吸道 (鼻子、鼻竇、咽、喉)
及下呼吸道 (氣管、支氣管、肺實質)~
2️⃣ 認識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與聲音,
以及判斷為原發問題或繼發性問題,
皆能幫助我們定位疾病所在的位置~
3️⃣ 聽診建議先聽肺音再聽心音~
(順序反過來會很像先去吵雜的環境後,
再去聽朋友小聲地說話,容易聽不清楚)
4️⃣ 貓呼吸音極為小聲,
而聽診器與毛髮的摩擦音,
容易誤判為crackle,
請小心不要過度診斷~
5️⃣ 貓心臟病真的很少咳嗽!!!
咳嗽的貓咪請往呼吸道疾病著手先~
6️⃣ 貓很少會有productive cough,
這是因為貓的tidal volume很少,
不足以將深處的分泌物咳出~
7️⃣ 貓呼吸困難的症狀,
有時相當不明顯,
臨床檢查時很容易錯過,
所以要更細心地評估~
8️⃣ 貓咪是種會忘記...
可以張嘴呼吸的生物,
因此上呼吸道的阻塞,
有時可以要了貓的命~
9️⃣ 抗生素的選擇,
請參考呼吸道疾病的共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53540…/pdf/JVIM-31-279.pdf
不要再濫用人類後線抗生素,
以免造成未來的感染危機~
1️⃣0️⃣ 貓頭部X光拍攝極為困難,
若飼主端的費用許可,
CT還是比較能有效診斷的工具,
且可同時釐清整個顏面的狀況~
1️⃣1️⃣ 採仰躺檢查咽喉處的狀況,
能診斷或治療許多上呼吸道異常,
而且不一定需要使用到內視鏡~
(但若為鼻腔內的問題,
使用內視鏡仍是最好的選擇!)
1️⃣2️⃣ 鼻分泌物的採樣,
僅能進行細胞學檢查,
千萬不要拿去做細菌培養,
因為這太容易培養出...
淺層具有超強抗藥性的細菌,
而非深層感染的真正病原,
並誤用了不必要且無效的後線抗生素~
1️⃣3️⃣ 慢性鼻炎和鼻竇炎...
是個會反覆發生症狀的疾病,
而且很難或幾乎無法治癒,
往往會失去飼主的信任感,
因此跟飼主在病情的解釋上,
盡量以同理心的方式讓他們理解~
1️⃣4️⃣ 面對貓咪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要知道當病情康復或是進入慢性感染時,
在貓咪緊迫下病毒們很常會開始排毒,
有些甚至可以排毒長達幾個月...
因此如何避免院內感染相當重要,
建議使用能殺除大多病毒的消毒劑~
(住院部的籠門記得要消毒,
不是只有籠內消毒就足夠,
獸醫記得要勤洗手!!!)
1️⃣5️⃣ 預防針的施打,
請遵守WSAVA Guideline的建議!
https://www.wsava.org/Guidelines/Vaccination-Guidelines
要根據貓咪未來的生活型態,
決定施打的種類多寡與頻率,
現在的建議已經不是打越多越好了~
(並要了解關於貓注射相關肉瘤的知識,
不要再打在頸背部了,拜託大家!!!)
1️⃣6️⃣ 非重症的貓咪住院時,
建議要維持光照的交替,
不要整天都開著燈,
並盡可能讓他住在同一個籠子,
否則只會增加貓咪的緊迫!
也建議如果允許的話,
皆由同一位人員操作貓咪,
並且不要在進食或玩耍時操作他~
要根據每隻貓咪的個性,
替他量身訂做操作方式,
並可參考AAFP和ISFM寫的...
貓咪友善操作原則
https://icatcare.org/sit…/default/files/PDF/ffhg-english.pdf
1️⃣7️⃣ 咳嗽的貓咪,
建議飼主拍攝X光相當重要,
很常血檢都是近乎正常,
而忽略掉胸腔內的病灶~
1️⃣8️⃣ 若有進行...
支氣管肺泡灌洗採樣 (BAL),
要會區分檢體是否有汙染,
才能幫助判斷結果的可信度~
1️⃣9️⃣ 下呼吸道的感染,
有些真的很難找到病原,
但如果有找到,往往可以救貓一命,
而某些疾病的特徵還與腫瘤很相似,
因此,即使是專業的老師...
也曾發現安樂死的貓咪,
其實並非是腫瘤性疾病...
2️⃣0️⃣ 即使貓咪沒有咳嗽、
沒有發燒、完全沒有臨床症狀,
皆無法排除下呼吸道感染...
2️⃣1️⃣ 下呼吸道感染,
很難以經驗性給藥,
飼主經費考量許可下,
建議還是要盡可能找出潛在病因~
2️⃣2️⃣ 貓所謂的氣喘,
其實跟人類的氣喘狀況不太一樣,
因此稱之為氣喘不太恰當~
2️⃣3️⃣ 對於effusion的分類,
過去其實是參考人醫老舊的資料,
分為漏出液、滲出液等等...
實證價值與研究支持的可信度幾乎是0~
甚至不同檢驗儀器不能做比較!
建議獸醫們在使用之餘,
還是要小心有些疾病不典型,
並與這些分法無法配合在一起,
而使自己陷入診斷錯誤的窘境...
2️⃣4️⃣ 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心得,
老師他在看每一篇文獻時,
會檢討這些文獻的可信度,
包括動物的生活環境,
以及是否為臨床病例等等...
而且也並非老舊文獻就沒有價值,
有些老舊文獻的樣本數遠遠勝過於現在的,
甚至有新文獻僅是學位論文的發表,
而竟然會讓部分獸醫師誤以為是準則,
因此...閱讀文獻很好,但也要小心閱讀喔!!!
壢 新 醫院 減 重 門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
以三高為例,台灣醫師通常都告訴你:「最好馬上吃藥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壞,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而且不能停藥……」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我們常說藥物治標不治本,每一種疾病都有其造成原因,那才是「本」。從根本控制、調整,就有機會擺脫藥物人生,追求真正的健康。這是江醫師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醫師的責任與義務。
▌從演化角度檢證,身體習慣什麼,就對健康有好處!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生活習慣,絕對經得起演化考驗!
江守山醫師指出,不論在飲食選擇、生活型態等各方面,符合演化慣性對健康而言是比較安全的,越晚出現則越危險,對身體的影響會比較劇烈。
例如,約在140年前,以甜食愛好者救星姿態出現的代糖,不僅對減重沒幫助,反而容易讓血糖上升更快,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對健康有害而無益。又例如,現代人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冷氣房中度過,漸漸身體開始出現頭暈、頭痛、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搔癢、打噴嚏、咳嗽、全身痠痛等等不適延伸出的「冷氣病」。
回溯人類與食物的接觸歷程,我們能清楚知道人類最早接觸、最習慣的是海產,並非米飯或肉類。在演化上,江醫師主張最適合人類的飲食是「食物中沒有腳的優於1隻腳;1隻腳優於2隻腳;2隻腳優於4隻腳。」也就是海產>菇蕈蔬菜>禽類>豬牛羊。
作者簡介: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江醫師保健館創辦人
江醫師健康廚房創辦人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壢家安診所院長
喜悅健康診所醫師
經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粉絲頁: 江守山醫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jfXd06OtD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