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Season123
#觀後感
#第一篇
#難免有劇透
#請自行斟酌
題目:痛苦和時間的關聯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uffering。)
1。我记得我外婆同我阿嬷都讲过:“我哋大家同枱吃饭,各自修行、各收其果。”
这一句话,背后有很深的因果论。能一起吃饭是共业,然而生活的修行,是各自修各自的业报。毕竟,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样。
2。新时代靈性學習裡有一句經典話語:“我们大家都在创造自己的实相。”(we create our own reality)。里头虽然没有因果论,然而也说出了你我他怎么诠释這世界,這世界就给你我他怎樣的展现。
3。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尼采也说过一句话,DARK在 Season 2 里头也曾拿來运用:“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if y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also gazes into you).
這一句話來自尼采的經典著作《善恶的彼岸》,前面还有一句的:「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
這在說明著一種現象:當你長期被別人欺壓,最終你也會成為欺壓別人的人。
這是佛也能變成魔的概念。
以正義或愛之名來反擊敵方,也是種暴力、也是魔、也是深淵。你和他是合一的。
4。在量子力學(Quantum Physic)理論裡,也曾說:「你的世界,是由你的意識創造的。」
這也為何現代這麼多人不斷想要創造正能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先說出以上這些,是因為這些話語都正在「催眠」著我們,要我們去相信我們的生命裡,我們是有自主權、有will power、有選擇權,
然而,我們真的可以改變自己的世界嗎?
在生命裡,我們真的有這麼大的power 來 override 生命的苦難嗎?
於我,答案是沒有的。
至少我的生命裡,沒有。
就如 DARK 裡頭的每一個角色都在痛苦裡。而且沒有power 去改變,不管你是 Adam,還是 Eva。
Dark 的編導團隊很「調皮」,企圖心也很強。
他們在第三季第一集裡,一開場,就想要把我們長年累月被催眠的「正能量學習」給摧毀。是的,徹底摧毀。
他們借用另一個德國悲觀主義的哲學家叔本華的話來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却无法决定自己想要什么。」
“Man can do what he will,but he cannot will what he will。” ~ Arthur Schopenhauer。
簡單來說,就是:「你以為你是 Superman,其實你不是。真的不是。」
我們看似強大,其實是如此脆弱、也如此無助。
我們對世界、對生命,我們的應對是起不了任何改變它的作用。我們只能應對。就是:you can do what you will。
正如劇情裡的:
~ young Jonas 失去 young Martha、
~ adult claudia 愧疚於殺死 old Egon、
~ old claudia 救不回 old Regina、
~ adult Noah 失去 young Charlotte、
~ adult Tronte 得不到 adult Claudia、
~ adult Hannah 得不到 adult Ulrich、
~ old Eva 被 old Adam 「殺害」而再以愛之名來繼續生恨、
~ young Mikkel 回不到2019、
~adult Katharina and adult Ulrich 找不回 young Mikkel 的痛苦等等等
這些都是 Grief and Loss。all huge losses in Life,所帶來的痛苦。
在不同的角色裡,痛苦展現不同的面貌。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生命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也失去自己最重要的,導致各自都很痛苦。
然而,不管是佛教、神學、哲學、科學、民間信仰,都給我們很多概念及信念,要我們去相信:希望、救贖、天堂、極樂世界、轉化、痊癒等等。
不管你用什麼字眼來描述,其實都在說著一件事:「你現在很苦,你將來會好起來的。」
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會把自己所屬於的美好統統寄望在未來。未來會好的。在未來裡,眼前這些痛苦都將會過去的。
然而,沒有人教我們 How to resolve the pain?即便有教,我們也學不上來、也做不到、也liao bo giu。甚至我們學起來,能解決眼前的痛苦。然而下一回的痛苦依然接踵而來。
我們被「未來」欺騙了。
說的再貼近我想法:是我們被這些「時間概念」欺騙了。
就像劇情裡所有角色,不管你是逗留在此時此刻的、回到過去的、奔向未來的,做了什麼的,都沒有辦法改變那份心中的痛。
這份痛苦,只會愈來愈複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會愈來愈糾纏。
一直想為痛苦找出路,然而,只是一直在鬼打牆,看似是出路,卻又不是。
在鬼打牆的時候,我們難免會亂揣、亂撞。
畢竟,痛苦和時間這個element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姑且在這裡把痛苦分成三個時間點的概念來繼續訴說。
痛苦和「過去、現在、未來」的關係。
也是訴說著 Dark 裡頭不同的角色所展現的不同面貌。
(A)
第一種概念:把痛苦放在「過去」來應對。
這意味著,這群人想要找到源頭。他們相信只要找到痛苦的源頭,我把它消除,痛苦就消失了。
Adam、young Jonas、adult Ulrich、old Helge 就是這類典型代表人物。他們認為只要我找到源頭,我就搞定一切。
young Jonas 要阻止adult Michael 自殺、
adult Ulrich 要殺死young Helge、
old Helge 要去撞死 adult Helge、
Adam 要摧毀 young Martha and the baby。
問題是:哪裡才是第一個源頭?
當你發現你認為的源頭,另外一個源頭又在另一個「過去」等著你啊?
這也為何輔導員一直陪著個案尋找過去的原因,那是一個鬼打牆而且沒完沒了的治療啊。
(B)
第二種概念:把痛苦放在「現在」來應對。
活在當下、正念、呼吸法,在輔導裡,這些都是讓每個人再活回此時此刻。
永遠永遠告訴自己就只有這一刻。
research proven,對有上癮症的人很有效。不用擔心未來、不用被過去牽絆,就走眼前的這一步。
於我,我覺得 第一季 and 第二季 HG Tanhaus (科學家)就在這個狀況。也最能代表這狀況。
兵來將擋,我不去參與你們的過去、也不參與你們的未來。
你們有事情,你們來找我,我為你們解決。
然而,我不去找源頭、也不去找出路。因為兩部時光機,都能在我手上。
一部代表過去、一部代表未來的時光機,都同時存在著。(這個不得不再稱讚編導們,實在夠厲害,讓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同一個物品同時存在一個空間裡,完全打破雞與雞蛋之間的矛盾。)
然而真實的人生,也真像戲中的 HG Tanhaus,每一次門前鈴聲一響,HG 抬頭一望,不是 adult Claudia and old Claudia 來找他、就是 young Jonas and the stranger 來找他,連 adult Ulrich 都會找上門!而且訪客不曾停過。忙死他了。
這意味著,大家的「過去」及「未來」都會來找你,雖然你一直很想處在「現在」。可是你無法逃開「過去」and 「未來」,因為時間是一個「三合一」的整體,你切不開啊!你要怎麼切開,也切不開啊。
就像 old Claudia 對著那個失望無法改變世界的Adam 說:「Nothing is complete without a third dimension。」
有過去、現在、未來,世界才能成立。
SIC MVNDVS CREATVS ESR
(世界即是如此創造而成)
(C)
第三種概念:把痛苦放在「未來」來應對。
這意味著,這群人想要找到出路。有痛苦,沒有關係,只要我找到出路就行了。
即便我找不到出路,我只要相信它。永遠深信不疑,這種相信會逐漸成為信仰。
Eva、Noah and Elisabeth 就是代表人物。
Eva 深信死亡後必重生。黑暗後必有光亮。就像我們常說雨後必有彩虹,這種深信。(說真的,經驗說:十次大雨之後,也未必有一次彩虹。)然而這種對「未來會有希望」的相信很安撫人心。大家都很渴望。
Noah 深信 Adam 是救世主。他讓那個處於在自殺狀態中的Jonas更相信未來的Jonas。因為在未來,Adam 曾答應Noah會給他一個天堂。
Noah 深信不疑,直到真相大白,他被妹妹Agnes殺死,這也全是Adam一手策劃的。這悲劇人生的角色,真冤枉啊!很符合叔本華所說的:「you
cant will what you will。」
young and adult Elisabeth 每一回不厭其煩問 young and adult Noah :「告訴我天堂是什麼?」
第三次我看到她再問Noah的時候,我都哭到像死媽媽一樣。
「告訴我天堂是什麼?」elisabeth 如此問。
「天堂是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它不會紀錄你現在所面對的所有痛苦。在哪兒,你會忘掉這些痛苦。」Noah 總是比手畫腳對她如是說。
Elisabeth 很痛苦,她需要這些希望。哪怕她也知道這是假的希望。從她眼裡,我看到那絕望的眼淚。不管是 young or adult,倆位Elisabeth 真是我心頭愛啊。
說到這裡,有第四種概念嗎?
我覺得現實生活中沒有。或者說很少很少,然而戲劇裡提供了第四種概念。
(D)
第四種概念:你就帶著痛苦遊走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之間。
是的,既然把痛苦放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都不是究竟的話,那麼就在這三個時間點裡繼續遊走吧。直到你看懂「時間就是上帝」。(註明:。這是Adam 說的,不是我說的,我只是quote來用而已。)
時間就是上帝,不是嗎?就唯獨時間參與所有人類的發展,看盡人生的變化。
時間就是上帝。我們從來都無法和「上帝」討價還價。然而我們可以遊走於「時間」之間。
第七集,就是這樣不斷在時間之間遊走,很厲害。Episode 7 也索性名為 between the time。我都快要遊走到瘋掉。花了三個多小時,看這一集。
adult Claudia and old Claudia 就是這個概念的代表著。
她不斷在時間之間裡遊走,紀錄、整理、分析。把在平行世界的自己也給干掉,不受任何團隊牽絆、不加入任何組織,讓自己「上善若水」。
唯有不站在任何一點,才能站在任何一點來看待痛苦。
境界非常高。
所以也唯獨她能看破 Adam and Eva 的紅塵世界。
Adam and Eva 都太執著己見,美化自己的行為及動機。唯獨 Claudia,她求解脫的態度好迷人。好迷人。
好啦。我說很多了。你還能讀到這裡,我也真的很佩服你。
如果你還能讀的懂,我肯定你也是 DARK 癡迷一名,如我。😂
最後我想引用HG tannhaus 的經典名言:「我們所知的只是一小滴水,我們未知的是一大片汪洋。」
從 Jonas 口中說出這句話,在劇終解救了兩個平行世界所有正在面對痛苦的靈魂。
ah,What a wonderful world。
DARK,真的很精彩!
以量
28/06/2020
#我沒有寫完的
#陸續有來
境界的彼方有第二季嗎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實社會真的殘酷嗎?》
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以相對物價來看,年輕人剛出社會所領的薪水是倒退的,比起四、五年級的人出社會的時候領得還要少。有時候網路上還會流傳以前報紙的徵才廣告,一個基層的作業員起薪就有兩萬八、業務員更有三萬塊以上。還不用說,那時候的房價可能只有現在的一半。
然而高靈說,如果因為這樣,你就變成了憤世嫉俗的酸民,那你無形中也變成了,只會純粹就「金錢數字」去衡量你的處境的人了。那麼你就看不到你生在這個時代,也有以前的世代所沒有的,很多的幸福與優勢。
倘若這些幸福你沒有去感受、這些優勢你沒有去把握,卻把自己一切的不順心,都推給了社會,或者是上一代,那你就沒有看到,也有很多年輕人跟你不一樣,他們有去感受到生在這個時代的幸運之處,懂得把握身在這個時代的優勢,所以他們的人生正在起飛,他們已經在乘著「理念崛起」(註)的浪頭,去累積他人生的第一桶、第二桶、甚至第三桶金了。
而憤世嫉俗的酸民還在哪裡呢?是否還在仇恨著有錢人、憤恨著某些政治人物、某些黨派,然後成天刷著同溫層裡面的文章,日復一日地敲著鍵盤發抒不滿?
若要去談整個社會的發展何以致此?那就是在談所謂的「大因果」。但是既然是大因果,所有的人在裡面就都是有責任的,並不是說都丟給政府、財團、上一代去扛就好。舉一個例子來說,如果有實際比較過台灣和日本,各行各業最基層的工作品質,你就會知道那真的是差很多。所以當你在罵高官的時候,請回頭想想,你每天去上班的時候,所給出的工作品質高嗎?你工作的成果細緻嗎?你做自己手上的事情的時候,真的有為了別人著想,所以想把它做得更好的動機嗎?還是也只是為了餬口飯吃,不得已而在上班的?
然而以相對物價而言,台灣現在的工錢卻是比日本貴,可是並沒有給出應該給出的品質;敷衍粗糙,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一大堆。那麼,如果你的工作發展上不去,這些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其實真的珍惜好員工、好人才的老闆或企業,在台灣也是有不少的。他們手底下也有一群人才聚集,正在蒸蒸日上地往前進,為什麼你不是其中的一員呢?
你的薪資雖然漲不多,可是你的生活條件和資源條件,早就比三、四十年前好得非常多了。可是說實在的,現在摸摸魚就想要下班回家,拿了一份薪水卻沒有認真幫人家做事的基層員工,其實是非常非常地多的。所以很多企業的老闆為什麼在調薪的時候不甘不願,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即使給員工再多一點錢,他們還是不會想要認真做事的。
真相是,有很多人打從心裡面就不想為別人工作,甚至根本的心態就是不想要工作,只是為了生存,沒辦法所以才去上班。像這樣的基層工作者,人數是非常可觀的。如果說,普遍大家工作的素質都成長了,也很敬業與努力,可是企業還是不願意給出高薪,那你也可以看到,人才自然就會外移。所以台灣確實有很多人才,因為企業給不起高薪,他們就流動到別處去了,他們確實是有出路的。同樣的,只要是你是人才,你的生涯就一定會有出口,一定會有地方需要你,你可以流動到歡迎你的地方去,你不需要領這份你覺得不合理的低薪。
所以今天我們不是要去談這個「大因果」。如果又淪為在追溯「誰對誰錯、誰錯得比較多…」裡面吵來吵去,大家都知道這絕對是吵不完的,也對我們自己無益。所以本文的重點要放在:「不管社會將要怎麼演化,如果自己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可以怎麼走?」
如果你也想要把心思放在這個重點,那你就要先放掉只能從不滿與抱怨,去看當今社會的這些固定角度,才能夠看到生在這個時代,你其實擁有的幸福與優勢。這樣你才能夠真的有那份「心情」,去幫助你自己過得更好、更豐盛。反正原先那些讓你忿忿不平的角度你都很熟悉了,再三重複,也不會讓你的人生有所突破,不是嗎?所以如果你願意,你就可以繼續看下去,因為老師會提供你一些,你可能沒有想過的角度。然而如果你一定認為只有誰垮台了之後你才會甘心,或是認為只有等世界重新洗牌你才會有好日子過的話,那老師也只能祝福你了。
首先,其實不只是年輕人,活在現今社會的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個角度:
〈角度一〉雖然你現在的錢,賺得沒有以前多,但是你的通訊能力之強、移動速度之快;移動的自由度、以及資訊獲取的成本之低,都是從前的人無法企及、甚至一輩子都未曾享受過的。例如,光是一台智慧型手機,以及這個世界幾乎你所需要的資訊,全部都已經以網路連結起來的這個擁有,古時候就沒有任何一個帝王享受過,這其實是很大的富貴的寶藏。當然如果你只會用手機來玩遊戲和追劇的話,你就會像佛經所比喻的那樣,有一個乞丐身懷無價寶珠,可是他每天卻依然外出行乞,從來沒有善用那顆寶珠,去讓自己的人生發光發亮。
為什麼在一隻手機就可以讓你變成「千里眼和順風耳」的時代,這支手機卻沒能變成滋養你的心靈、累積你眼界、整理你的所學,於是讓你成為一個「別人願意花更多錢來雇請你」的人呢?可是就在你玩手遊的同時,也有跟你同樣年紀的人,正在透過網路的各種資源,加速他的學習以及與他人的合作的機遇,而即將成為在未來綻放頭角的明日之星呢。
再延伸這個道理,有很多人身邊其實有很多現成的資源,但他不會去善用,甚至一直視而不見,卻只看得到他「沒有的」、「缺乏的」,所以他就一直有一種覺得自己很窮的心態。然而這種心態會自動屏蔽掉各種可以幫助他成長的機緣,所以他的生涯發展跟那些能夠往上走的同儕相比,就差距愈來愈大了。
例如有的人跟朋友一起出國自助旅行,其實彼此的收入都是差不多的,可是到了國外那些很有文化的地方,朋友想要去見識一些人家推薦的好地點,他就老是會說:「那家餐廳比較貴,我不去。」「那個進去要收門票,我不去。」「那個表演太貴,你們去。」他的理由是:我光在外面不用花錢的地方看,就已經看不完了,何必還要再多花錢?
但這就好像一個人跋涉千里才到達一座寶山,他卻站在門口仰望那個大門說:「光看大門我就覺得很美、很壯觀,這樣就夠了,寶山就不用進去了。」是一樣的荒謬。因為正是連最外圍的大門都做得如此莊嚴、美麗,所以裡面的東西肯定更會打開我們的眼界,怎麼可以就此止步呢?
其實這正是所謂「窮爸爸」和「富爸爸」思維的不同。「窮爸爸」的思維方式,就覺得他已經花了一大筆錢出來旅遊了,所以出來以後就能省則省;「富爸爸」的思維則會覺得,正是因為已經花了一大筆錢出來旅遊,那麼每個地方最精華的養分在那裡?若是還做得到,就是要去加碼、去體驗,才會讓這筆已經花出去的旅遊經費,價值發揮到最大。
可見窮爸爸在看待金錢的時候,他就只能夠看見那個「數字」,金錢數字只要減少,他就認為是損失。而富爸爸則願意用金錢去得到體驗,提升自己對於價值的辨認能力。因為他明白,當自己透過這些體驗,知道怎樣做事對別人而言可以產生更高的價值時,更多的金錢就跟著進來了。
其實那個享有盛譽的餐廳,你真的吃不起嗎?也許仔細一想,你可以有幾餐買買超商的東西果腹,取代去那些不上不下的中價位餐廳吃飯,就可以平衡回來了。但是那個頂級餐廳所為你帶來的享受、體驗和學習,就會去滋養你的「品味」和「對生活的感謝」。而這兩個元素,才是一個人日後會一直富有上去的原因。
一個一直在選擇便宜的東西、很怕花錢的人,他其實是一直在跳過可以讓他滋養自己(感覺被愛)、以及提升品味的機會的。結果他的人生發展,也很快會碰到天花板,因為世界上有很多的好東西,他都會光憑「價格」超過他所認定的「價位」,一開始就被他拒於門外。所以他也就沒有眼界,去看出他在自己的工作與能力上,其實是有什麼樣的不足?哪裡可以做得更打動人心?他也無法去辨識所謂「好的東西」、「好的服務」、「好的應對」、「好的搭配」、「好的管理」,究竟還有哪些層次和境界?他就會一直停留在他的那口觀念的井裡面,認為錢很難賺、認為有錢的人都是靠出身背景、靠豺狼虎豹的黑心方法、或是靠投機取巧的鑽營,才會致富的。
然而,就算他總是選擇便宜的東西在買,可是有一天,當他發現連便宜的東西也不斷在漲價時,他就會淪陷在一直去批評人家漲價有多麼不道德、社會演變成這樣都是誰害的等等的憤怒情緒之中了。可是無論他怎樣批評、怎樣不爽,明年物價又漲了,而他的職位、薪資呢?還是原地不動(甚至是被削減福利,變相減薪),那他就會變成一個心裡有更多刀和劍的人了。
可是這些刀刀劍劍,插得都是自己。因為每次只要一看到別人在「吃香喝辣」(雖然那也是他自己的認為),他就會插自己一刀。高靈說,其實這就是一種「地獄的生活模式」。可是這個「地獄」並不是別人來對你「人踩人」,而是你自己每天在不斷地「把你自己比下去的」。
也就是說,是你自己把自己,放到那個沒有辦法長進的位置與階層裡面去的。
所以一直在說自己窮、東西貴的人,你有持續地在生活中,為自己的未來去「捨得」與「付出」金錢,累積成為富爸爸該有的價值辨識能力嗎?這是你可以謹慎去思考的。
接下來要來講第二個關於當前社會,你可能也沒有察覺到的角度:
〈角度二〉雖然有很多人一直在強調,這個時代的薪水比以前少,但那都是用底薪或起薪在看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在獎金的部分;現在卻比以前的時代可以拿到的金額幅度,高出非常地多。
也就是說,三、四十年前,在公司裡面能拿到五十萬獎金,可能就已經是非常地高了,可是現在的獎金(績效、分紅、年終),是可以到達四、五百萬,甚至更多的。而能夠拿到這樣額度的獎金的人,也比以前的時代要多出很多。所以你說哪一個時代比較好呢?這就好像,以前的歌手想要一夕成名,除非是唱片公司砸大錢力捧;或是家財萬貫的父母自己出資幫小孩出片,否則你根本別想出頭。可是現在沒錢的人,光靠網路就可以一夕成名;或是十年之內就從一個小公司變成跨國大公司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你如果問這些人,那他們會覺得哪個時代比較好呢?
所以哪個時代都有它的限制,可是也有那個時代獨特的優勢,重點是你看見了什麼?
現在這個時代的特徵,就是「社會M型化」,那你在「社會M型化」裡面看見了什麼?有的人只看見自己「窮」。可是現在有很多人在喊窮,其實是因為這個M型化的發展,讓你的「窮」被突顯出來了。其實台灣半世紀以前,幾乎大部分人都是一樣窮的,如果你也生在那個時代,大家都一樣窮,你反而就不會抱怨了。可是有些不想窮的人反求諸己,去找活路、去開拓視野,去克服恐懼投入未知,在裡面勤懇努力,他真的就慢慢有錢了。那麼他的人生軌道,當然就會跟只想「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人,逐漸地分開。可是在這個分開的分界點出現的時候,你卻跑去跟那個賺錢的人說:「是你們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這樣子不去檢討自己的仇富心態,一竿子打翻所有走向富裕的人,又無視於人家對社會的貢獻,這並不是公允的。
現在有很多酸民一直在酸有錢人想盡辦法逃漏稅,其實坦白說,那些企業家再怎麼逃漏稅,他一年繳的稅也比這些酸民一輩子繳得還多。所以馬路上的柏油路、高速公路的維修費用---各種你每天在使用的城市基礎建設,講白了,人家出的錢遠比你多太多了,所以究竟是誰的貢獻對社會比較大呢?更不用說以工作量來說,你可以看看自己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和一個企業家,或任何一個自己創業、開店的人比較看看,人家真的會比你輕鬆嗎?
這個社會的發展,當然有財團炒作、官商勾結所造成的M型化問題,這個部分確實是不可取的。但是你如果只看到這個角度,你就會把自己過得不好的責任,統統推給別人、推給這個「M型化」的發展去承擔,讓很多明明也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因為你的仇恨而被否定,擴大了社會的對立。那麼這裡就有第三個角度,是很多人不瞭解的:
〈角度三〉其實「發展科技」的這件事情本身,就會帶來社會的M型化,這是地球教室這個學習層次,很重要的特徵之一。
也就是說,即便沒有炒作,光是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交通運輸與資訊流通的速率加快,社會一樣會發生財富M型化的發展。因為當人移動的自由度大幅增加、知識獲取的成本大幅降低、資訊傳播的速度飛速成長,它就會讓「有學習的人」和「沒有學習的人」的差別,變得愈來愈巨大。(註)所以當網購興起,原先的零售業者規模再大,若固守陳規,沒有重新創造自身價值,也會在幾年之內紛紛倒閉關門。再看看才不到半世紀之前,世界首富排行榜上的人物原本都是製造業者,可是轉眼間,現今的首富排行榜,已全部變成了IT產業,並且各地首富的資產,也遠遠超過過去的首富資產甚多。
所以富人圈也一樣要面對這個M型化的巨大挑戰,有很多人可以突然間異軍突起,也有很多人突然間就被刷下來。那麼,那些突然被刷下來的人,他們也會很痛苦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社會M型化並不完全是因為房地產等等商業炒作而造成的。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加速」,本身就是一個「因果放大器」,它在「普及」的同時,也催生了M型化。
所以就神佛的智慧高度來看,在地球這個輪迴教室的起承轉合裡面,有些時期就是會變得比較M型化,這是很正常的。這就像颱風季節來了,就比較容易有颱風形成;等冬天到了,形成颱風的大氣環境改變,颱風自然也就不容易有了。那麼現在的人類,在這一兩百年內,又走到了科技猛進,但人心變得比較不懂得感謝的時期,所以M型化就是全球的自然趨勢,不是你怎麼酸它就會改變的。而你會選擇在這個時期投生來地球,就表示在這裡面,也有你該學習的功課要做。所以高靈說,所謂的學佛,就是在任何境遇裡面都可以看到「空性」----也就是你都能夠在別人定義的絆腳石裡面,去看到讓它成為你墊腳石的那個角度,那這就是有智慧在開展。所以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可以走向成功、走向豐盛的路徑,你如果想要,你也可以去走,你是不需要耽溺於負面情緒當中的。
接下來要講的是第四個,很多酸民也沒有去看的角度:
〈角度四〉以前,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還比較窮、市中心都很小;一離開市區就是稻田鄉下的時代,百貨公司裡面還會賣一些指甲刀、學生服這些很生活的東西,因為這樣大家都能夠進去逛,也可以買得很開心。但是當台灣整體的經濟開始繁榮以後,漸漸就有很多在社區鄰近開店的生活小百貨店,也開始賣同樣的東西,所以百貨公司就必須升級,賣更高檔的東西,才能夠區隔出市場,讓大家繼續願意去逛。當然也由於經濟開始起飛---所謂的「台灣錢,淹腳目」,這些百貨公司的東西普遍大家也都買得起,所以當時大家等於是「共享共榮」的狀況,也就相安無事。
但是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財富M型化的現象開始明顯,有一部分人不只是一般的富裕,而是晉升為富豪等級了。所以百貨公司就開始引進一些國外的頂級奢侈品店,或是進駐一客可能要價四、五千塊餐點的餐廳;到後來,甚至會有比國際一線精品更高單價的訂製服、訂製珠寶等服務在台灣出現。
以前因為台灣不夠富裕,這些富豪去的名店,只能在巴黎、東京、紐約存在,所以這些消費層面,台灣的一般人便接觸不到、也看不到,大家心裡就不會起漣漪。現在就是因為台灣富裕起來了,有更多本地的富豪能夠支撐這個高端市場,所以巴黎的東西變成來台灣開店、東京的東西也在台灣設櫃了…。於是才變成你在生活中,也可以看見這些高端消費場所。結果當你看到人家穿著華麗、在逛那些精品店,提得大包小包;或是看到人家出入某些頂級餐廳時,你就覺得你很窮、很渺小。可是重點是,那本來就不應該是這個階段的你去消費的,那本來就不應該是你去羨慕或嫉妒的,因為那本來就是另一個經濟階層的生活。
你現在能夠去一般的百貨公司---就算是在平價的大賣場,買那裡的衣服來穿得漂漂亮亮---其實你都已經比以前貧窮年代的人,過得好太多了!而且這些東西你都付得起。也就是說,你現在的生活已經比以前年代的人好很多、優渥很多了,那為什麼你還在喊窮?你其實並不窮,你只是不需要去羨慕那麼高階層的富裕生活而已。
所以當你在台灣,可以看到這些富裕階層出入的場所,或在路上看到很多藍寶堅尼經過,你不要產生貪嗔癡,覺得說「平平都是人,為什麼他有你沒有」。高靈說,如果你要這樣比,那是沒完沒了的。其實你已經是很幸福、已經是過得很好的了;在地球上,你已經是投生在一個很平安、很富裕的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再更富裕上去,可以呀,那當然就是你自己要再更加地努力。也許你努力過,但是你的努力方式或許有問題;或是你的觀念太侷限、行為和個性有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因為你沒有注意到,所以你就沒有成功。但是無論如何,即便不去買那些高檔的東西,你如果是懂得生活、懂得搭配的人,就是靠生活周邊的小百貨商場,你都可以把自己打理得很有氣質、把生活過得很舒適的。其實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有能力這樣去過日子的。
所以當酸民們在嫉妒人家住豪宅、開豪車,酸人家賺那麼多為什麼不多捐點錢的時候,你要想想你每天在路上走的柏油馬路、你使用的很多的基礎建設,人家在裡面貢獻的稅金,絕對比你多太多了。那說難聽一點,你每天用人家的、吃人家的也不少,可是你都不能稍微有一點感謝,反而看到人家在「吃香喝辣」的時候,就很生氣,就一直在批評人家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例如既然有錢,車子被刮被撞,就應該有愛心不要索賠...)那麼請你們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以你對這個社會的貢獻和付出,去跟人家比看看,又是如何呢?
只因為人家有錢就心生討厭,這底下潛藏的貪嗔痴,其實就是叫做「不安分」喔。
高靈說,這些話不是在罵你,而是在敲醒你。為什麼有人可以一直學到好的東西,人生一直往上走,而你就要活在一口井裡面,緊抓著幾個觀念把自己執著在某些情緒裡,不願意跳出來、不願意真正去上進(學習)呢?然後在這口井裡面看到人家在所謂的「吃香喝辣」的時候,你就開始在電腦前敲著鍵盤開罵、挖苦。
台灣已經是全球最富裕、最自由、最安全的地區之一,這是一個你即便不願意工作,也不會讓你被餓死的社會;你走到街頭去唱唱歌、賣賣花,都還是會有很多人有善心,為了幫助你而給你一些錢的,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喔。所以,難道我們不應該承認自己生在此時此地的福氣?更不用說,台灣是一個只要你願意用雙手去工作,就絕對不會餓死的地方。而且其實根本不用講到餓死,你手中那一台手機說不定還是兩三萬塊錢一隻的呢!你看台灣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在拿哀鳳?日本還有一大票人都還在拿滑蓋型手機呢。
所以當你在罵台灣這個社會之前,請先看看你實際上是生活在什麼樣的一個好基礎上,你早就擁有好多資源和機會,足夠讓你好好學習和往上走的了。
所以我們要懂得知福惜福,因為地球上的任何社會,都有其階級和階層。就算是那些你所羨慕、嫉妒的富二代,如果他真的沒有那個能力,他也會在他這一生就經驗到坐吃山空的落魄下場。更何況有些富二代的內心世界,是活在比你還痛苦的地獄裡面,被這個身份地位架著走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是看到人家坐在高級餐廳裡面的身影,就認為人家的人生都過得好爽,人是不能夠這麼主觀的去跟別人比較的。如果這樣去比較,你等於一直在亂插自己刀,把自己明明有的幸福、明明有的福氣,全部都自貶下去。
那如果說,你也知道自己現在的日子,是在一口井裡面,你也想要跳出來,你是願意學習的。那麼老師在網路上累積了很多的文章,全部都是免費的;老師也寫了很多書,你如果沒有錢,去圖書館也可以借得到的,你都可以去參考。重點是,你願不願意一步一步的去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往更好的地方走?
當你覺醒過來,你就會知道,其實人的苦,都是自苦;都是自己在拿刀在插自己。就例如沒有禮貌的人明明很多,什麼階層都有,但是當那個人是比你有錢的時候,那個不禮貌就會變成你更大的受傷,然後你就會變成對那整個族群的仇視和討厭,甚至宣稱有錢人都很勢利眼、精品店都很大小眼...這其實是你的玻璃心而已。
能夠生在現在的台灣,其實已經是人類中很幸福的一群了,而你在這個社會所擁有的一切物質、知識、科技,都可以成為你的工具與助力,幫助你誕生出更有能力、更有視野的自己。所以為什麼不讓這些資源,成為讓你人生向前走的手腳呢?
如果你今天有一位很好的朋友,願意分享這篇文章給你,讓你看到了,那麼你是不是可以好好為自己,重新做一些反省和決定?其實你也可以跟你所羨慕的人那樣,去擁有更好的生活,只是看你自己要不要、願不願意從現在開始,拿掉那個「鍵盤酸民」的模式,來個「回頭是岸」。
只要你願意回頭,高靈在我們的課堂上,也曾經講過人生有一條向上的「拋物線」,是你可以走上去的。它是什麼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如果你不懂你可以找找老師以前的文章或書,也都有提到的。在網路的雲端上,其實有很多可以真正幫助到你的東西,如果你沒有錢,至少你也可以從這裡面開始去找尋、去學習。
當然如果你並沒有這麼沒有錢,你是比較小康、甚至還是有點富裕的話,那你更可以直接來上課,學習身心靈的智慧。因為這些智慧可以幫助你創造更多福氣,讓你的人生既可以利己、又可以利他,因而感覺到很踏實和喜悅,成為一個讓人家打從心裡面尊敬你的人。
人在地球上,是可以在心境上,就活在天堂模式中的。當你還在世的時候,若是心境已經活在天堂模式裡,你距離脫離輪迴的階段,就已經很近了。其實以前的佛經都有在講這些東西,只是現在的人不懂得這些意思了。所以有很多人學佛,學得愈來愈沒有開創性、愈來愈退縮,其實都學錯了;而很多人吃素,說要不殺生,其實還是在不斷地以自己的觀念,在給自己和世界插刀。所以你願不願意給你自己更寬廣的視野、更開闊的角度去瞭解這個世界、瞭解你所想要厭離的社會?如果你在這裡有看到一些反省、看到了一些可以再多學習的方向的話,那麼請你真的朝這些方向去學習、去行動喔。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怎麼做、怎麼對」,因而愈來愈快地經歷到那條向上的拋物線。
反之,如果你還是要堅持待在你觀念與情緒的那口井裡面,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會「怎麼做、怎麼錯」,日子就會愈過愈滄桑、心態就會愈來愈窮酸了。那這就像我們之前有一篇文章說的(註),你的人生就會一直被人家「電」,然後永遠在那裡唱「金包銀」那首歌。那你的「吸引力法則」又會把你的那口井愈挖愈深,直到有一天,所謂的無常到來---雖然其實也只是那一天多下了一點點雨---可是因為你把你的那口井挖得太深了,以致於你就跳不出來,然後就被滅頂了。
「金包銀」這首歌,就是在形容一個「怎麼做、怎麼錯」的人生,那為什麼會是這樣?就是因為一個人一直執著那個明明會一直產生負能量的觀念,一直那樣去看世界、解釋著所有事情。於是他就像拿著一把刀一樣,不斷地戳著自己,讓自己痛、讓自己苦,然後他就在這裡面不斷浪費生命、趕走機會、作賤自己、虛度人生。
所以高靈說,現實社會真的是這麼殘酷嗎?不是的,其實真正對你殘酷的人,就是你自己呢。
境界的彼方有第二季嗎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雪國之旅](葉佩雯)
妳對生活有一點乏味了。
·
一個三十二歲的女人,做著一份穩定、偶爾加班、沒什麼長進,只能等待主管退休和同事比氣長的內務性質工作,待在一個扛不起公司財源命脈、但也感覺那些外勤開發人員都是自負的媽寶的部門。平靜地度過、或者也可以說是豪奢地浪費著自己的人生。
·
覺得平凡、空虛又渺小的時候,妳會打開IG,看看追蹤的網美的動態,其中有幾個是空姐,妳好羨慕她們光是工作就可以去到那麼多妳想去的漂亮的地方。而妳的工作在這裡,四四方方一格灰色天地,最遠不過是茶水間或公司門口收快遞。雖然也有空姐朋友向妳反駁調整時差的痛苦,但誰有辦法去深究同理別人工作的辛勞。人能想到的,永遠只有自己,妳只願看照片的美好而不願計較背後的心酸。反正大家都是這樣,生活是用來比較的。
·
妳握著手機,隨著手指翻飛觸碰,好像妳也進入了螢幕裡的繽紛多彩,乘著熱氣球和說著陌生語言深目高鼻的異族人交朋友、喝一杯沒感覺酒精卻能即刻把妳撂倒在夢裡的甜酸調酒、在能眺望山海的飯店陽台做日光浴(但妳其實非常討厭曬太陽)……。
·
然後一個媽寶外勤丟了一疊文件在妳桌上,妳抬頭就從別人的世界裡回來了,適才的陶醉竟反常地讓妳有些自我厭惡起來。妳知道那名之為「分享」的其實不是分享,真正的分享該是溫暖的、友善的、希望我所擁有的你也可以有;可裡頭的人盡是把誇飾的喧囂暴虐地傾倒在他人的寂寞身上。其實妳不要看就好了,可是竟也戒不掉,還是任由寂寥坦露著胸口去接收那不屬於自己的快樂。妳在無所適從的生活空隙裡,像吃食塑化劑一般消化著別人的故事,暫且死不了,長期下來終究有害身心健康。
·
「妳晚上要去嗎?」工作視窗跳出同事佳育的訊息,妳知道她說的是業務部的迎新餐會。
·
妳的部門的人資流動率小,裡頭的人也大多是像妳一樣,保守沒有開創特質,能長久地堅持在同一循環裡的人;業務部和妳的部門相反,流動率高,職員也多有種厚臉皮的性格,說好聽是不拘小節,其實就是沒有節操,酒量大都蠻好。
·
業務部三五個月就有迎新餐會,妳的部門兩年都不見得會有一場,而妳的部門和業務部又有很密切地業務往來,所以他們總會邀妳的部門一起出席。更精確地說,是邀妳、佳育,還有幾個稍具姿色的女同事出席。
·
見妳沒反應,視窗又跳出:「聽說這次新來的小鮮肉很帥。」
·
佳育已經訂婚了,和五專時代就交往的十年男友。或許是因為在一起太久,素日裡兩人幾乎沒什麼聯絡互動,互道晚安就算是交流了。出國旅遊或假日踏青,佳育時常都是約妳一起,甚至在妳有男友的時候,也願意做個電燈泡而不覺得奇怪。
·
「我的個性就是,我一次只能跟一邊的人好,國中的時候就是國中同學、五專的時候就是五專同學,現在就是跟你們。我知道我結婚以後可能就只會待在家帶小孩,也不太會出來了,所以現在當然要好好享受屬於我自己的人生啊!」佳育曾經如此說道。
·
佳育的眼光特殊,她說帥的絕對不用期待。妳知道這只是她想拐個彎令妳陪她參加餐會的說法而已。妳跟她雖好,中午一起吃便當、晚上一起開電腦追劇、放假一起出去、買網拍用同一個帳號累積購物回饋金,可是她有一種不喜歡表達自己真實渴望的倔強性格,都說沒關係我尊重妳,卻又要別人能夠自己看出她的真正目的,還不可以戳破她,要說是自己也想要才可以,不然就擺個臉色悶悶說我沒有生氣。
·
妳太了解她了,所以打諢回道:「是喔,那這次好像很值得去。不過小鮮肉可以接受大五歲以上的姐姐嗎?(哭臉)」
·
「哈,現在流行姐弟戀啦!」佳育回。
·
·
·
·
夜裡,妳們照例搭業務部小陳的車一起進出餐會。每次有局都是這樣,小陳是和妳同梯進公司的業務部同仁,也是唯一一個從那時留到現在還沒有陣亡的業務。比起其他業務,妳跟他總是多了一分革命情誼般的熟稔,更別說他還暗戀過妳。雖然他目前也有個穩交中的公司工讀生小女友,但妳總能感覺得出來,他對妳還是若有似無地好。
·
佳育算是沾著妳的光也漸漸和小陳熟識,知道他對妳一層沒說破的感情,也時常佔個便宜利用起來,請有車的小陳幫忙東幫忙西,當然前提都是要有妳一起,才不顯得尷尬。因著如此,有一陣子,你們三人也算是發展出了一段堅實友誼,直到小陳交女友了這鐵三角狀態才默默告吹。
·
「聽說有一個新來的弟弟以前是憲兵。我今天看,漢操真的滿好,就是黑了一點。」小陳道。
·
「啊你以前什麼兵?」後座的佳育探出頭來問。
·
「我僵直性脊椎炎啦,免役。」小陳邊說邊轉頭覷了佳育一眼。
·
「哈那你怎麼站得起來!」佳育揶揄。
·
「妳要不要我給你我女友line妳問她我站不站得起來?」
·
妳在右座看著他倆打鬧,感到一種暫時的安心,一種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妳一個人的安心。
·
佳育雖然也有令妳不喜的地方,但她實在是一個很好約的人,完全不像妳其他交了男友、組了家庭就神隱的朋友,總能適時填滿妳這幾年單身生活的縫隙;小陳雖然交了女友,可是他的存在還像一名捕手,可以牢牢接住在感情生活中似是無依無靠的自己,妳能從他身上獲得一種超越友情的假性男女之情,那能讓妳還有一點身為女性的被疼愛的感覺。
·
雖然妳在網路上看了很多談兩性的、談女性自覺的勵志文章,都說女人要愛自己,可是妳總疑惑,為何男人就沒有這種命題?是男人天生就會愛自己,還是男人天生就是要愛女人?或許是妳比較保守,妳還是只能陷在「女人是需要被愛」的迴圈裡,默默祈禱在妳找到歸宿之前,這兩個人不要比妳早結婚,從此帶著人的祝福及妳的孤獨消失在妳的生活圈。
·
餐廳在你們的喧鬧中很快就到了,長安東路上的熱炒店。小陳放妳們先在店門前下,自己去停車。妳們最早到,和店員確認訂位拿了位子,很自然地開始替眾人佈置餐桌,拿碗筷、點菜,唯獨將點酒的工作留給業務部的男士們,他們總要藉著點酒之便虧一虧穿得緊短的酒促小姐。
·
人逐漸聚攏到齊後,由業務部經理主導開場,眾人先乾一杯,再介紹新來的三個業務,兩男一女,菜鳥們又分別自我介紹再向大家敬酒。妳一眼就看出哪個是當過憲兵漢操好的,但實在看不出哪個是佳育口中帥的那個,只能輕易分別兩人一個斯文秀氣、一個精實黝黑。業務妹妹及肩短髮、空氣瀏海、眉毛畫得平粗、臥蟬打得太亮,還看得出是五官沒舒展開的小女孩模樣。這一行業務部門陽盛陰衰,妳推測她要不是很快就被某個業務哥哥吃掉,因為男女關係羞憤辭職,就是熬不過工作前期抓不到客戶應對技巧,業績掛蛋沒錢不幹。畢竟年輕愛打扮的女孩子總招人喜愛,以為業務就是靠臉蛋行騙天下。初入職場除非頗有毅力,不然總想著領到薪水要如何花用玩樂,不會多去考慮所謂人生規劃。
·
業務部門不成文規定,最小的菜鳥腳邊要放著一罐酒,誰的酒杯空了菜鳥要有警惕隨時滿上,若被發現有酒杯空超過三秒,男的自罰三杯、女的自罰一杯。這種情況往往到最後就是前輩們瘋狂乾杯然後藏酒杯,菜鳥腳邊的酒已不是為了斟酒,而是為了愉悅眾人自乾。
·
斯文那個很快就不行了,領帶被搞笑綁在頭上,趴在桌上半邊臉被畫滿了圖樣;業務妹妹畢竟是女生,眾人手下留情所以只是嗲著聲咯咯笑;憲兵那個眼明手快,看著木訥卻實在很會敬酒、陪酒,來到中場還難得地保持一絲走路不跌倒的意志,妳還記得八年前小陳在迎新餐會上是被拖著回去的。
·
內勤來的都只是插花,沒有多少人會真的喝醉,何況妳也不喜歡喝酒,內勤又不像業務上班不用打卡,所以若是隔天不是假日內勤通常會先離席退場。走前妳去廁所,偌大的餐廳只有兩間可以用,還不分男女。妳在尿氣沖天的洗手台前排隊等候,前頭沒人,只需等某一間有人出來就能進去。
·
還沒進去,又有人來,排在妳後頭,妳稍轉身看,是憲兵那個。妳記得他叫阿暉,日部的暉,因為他爸爸說男生就要有太陽的樣子。前面吃了一頓晚餐的時間看著他都覺得沒什麼,突如其來站在妳身後,前領鬆開,袖口挽起,兩頰在黑黑的臉上透著紅紅的樣子,單眼皮,眉尾有一點凌亂,掛著電子錶的左腕向後撥著頭髮,妳發覺他身上透著一種好看的男子氣概。
·
一間廁所門開,裡頭的醉漢搖晃出來,還直勾勾睨了妳一眼,也不保持生物距離地就箭步跨至妳身旁的洗手台,妳本能倒退,踉蹌撞到阿暉身上,他一手扶住妳、一手護在妳身前隔開妳與醉漢,你們就以這個姿勢看著醉漢用力吐了一口痰,待醉漢走後才醒覺過來。他拍拍妳的上臂說快進去吧,妳才低頭道謝側身彎進廁間。
·
褪下內褲,保持半蹲姿勢不敢觸碰馬桶內蓋,妳蹲了幾秒發覺尿不出來,不知道是緊張還是什麼的,尿只滴了一點點。擦拭下身穿回褲子,妳順手還是壓了沖水鍵。妳用非慣用的左手碰了碰臉頰,好燙,分不清是因為酒還是剛才的踉蹌。
·
妳開門出去,他也正好出來,你們對彼此點了下頭然後上前洗手。
·
「妳才進公司沒多久吧?」他突然轉頭。
·
妳故意瞋目回說:「不要鬧了調戲學姐再罰三杯。」
·
他又問:「我今年二六那妳呢?」
·
妳假裝低頭失落,肅穆道:「那是我六年前的年紀。」關上水龍頭,妳先他一步走出廁所,他亦步跟上,低頭在妳耳側道:「沒關係啊,看起來不像就好了。」
·
妳斜眼乜視,他淺淺微笑,頰邊掛著淡淡的小梨窩。
·
回到桌邊,業務經理起鬨鬧說你們兩個怎麼去那麼久,他馬上誇大說了剛剛醉漢的故事,說他如何施展武功保護學姐妳。
·
小陳突然拿著一支手機指著他,有些不悅道:「你剛剛手機一直響耶,女朋友喔?」他兩手合十慎重接過,嘴上邊說學長不好意思,卻直接忽略關於女友的提問,而妳注意到了,發覺或許整場只有妳會在意他有沒有女朋友。
·
妳突然一秒都不想多待了,忽地拎起包包,拎起還坐在位子上跟著笑的佳育,就向眾人宣布道:「我們先走囉。」接著走向路邊臨停著的一輛計程車。他竟又不知從哪竄出,飛快用手機拍下車牌號碼,然後替妳們開了車門,待妳們上車後向妳煞有其事地說:「到家打給我。」才吩咐司機開車小心,關上車門。
·
「憲兵很上道耶。」佳育拉著妳的小臂激賞道。
·
妳點頭輕允,卻是不敢再想著那個如太陽一樣的男子了。
·
·
·
·
第二天整個業務部只有他一人準時八點半進公司,雖是不用打卡,也沒有學長帶著做事,只是靜靜坐在座位上研讀業務手冊一類的物件。妳會知道是因為妳拿保溫瓶裝水時特意繞到他們那裡看了一下,不為什麼,就是想去看一下。
·
接下來的日子如常,新人沒什麼業務,基本上不會到妳這裡來。除了很偶爾地在茶水間相遇,禮貌打招呼,妳在冷氣永遠太強的辦公室裡若想接觸一點陽光,還是只能打開手機,想像沙漠裡的駱駝、地中海的波浪、阿拉斯加的極光,愛著網美,又恨著網美,然後可惜著自己的容顏飛快地消逝。
·
妳的公司在新興的工業區,開車離城市很近,不開車很遠,整個偌大待填滿的區域只有三間早餐店。小陳偶爾會載妳上班,沒有什麼固定的規律,就是他想到可以載妳就會傳訊息問妳,通常是算準在妳剛起床的時候傳,令妳接到訊息後還可以倒回去多睡半個鐘頭。這是你們之間的小秘密,你們因為共有一個秘密而得以維持曖昧的情緒。
·
為了不讓公司的人置喙起疑(因為你們兩家實在不順路),他送妳上班的早晨會將妳放在離公司第二近的早餐店,第一間太近,第三間太遠。妳會替他買一份蘿蔔糕加蛋作為回報,也會替自己點一份烤奶酥厚片。
·
就在妳點完餐準備結帳,後頭突然響起一陣話語:「看不出來妳食量這麼大。」妳驚慌從錢包中抬頭。
·
是憲兵那個。
·
妳完全可以承認有一半是點給小陳吃的,因為你們的友好在公司是人盡皆知的事,然而妳的杏仁核卻不知經過怎樣的算計,判斷出了應該說謊的反應,妳快速眨了兩次眼,然後道:「是幫佳育,就是上次跟我一起走的那個女生買的。」小陳對不起了。妳在心裡默默抱歉。
·
「沒關係啦,妳那麼瘦,多吃一點也沒關係。」阿暉道。妳發覺他對妳說話完全沒有一點對「長輩」該有的敬意。雖說是只大六歲、雖說你們在外表上看起來應該沒有差距,可是妳的公司是日商的台灣分公司,大主管還都是從日本空運來台的,在企業文化上對先來後到、上下從屬關係很是重視,這樣平輩般的說話態度,有些化石腦的人會非常在意。
·
可是妳不在意。妳非但不在意還有點高興,妳甚至有點渴望,自己在他身下可以再小一點,能令妳對他自然吐露更撒嬌的話語。
·
他點了一份鐵板炒麵和火腿蛋餅,飲料和妳一樣都是大冰奶。你們一起走回公司的路上他問了妳的興趣,妳籠統答了看書和看電影,沒有多想,他卻說了看電影他也會但沒想到現在還有人會看書,對妳表達了一點敬意。妳不知道該回什麼,沒想到這年頭會看幾本小說就是一種能被稱讚的技能了。然後妳又問他那你呢?
·
「我喜歡滑雪。」他用一種堅定而禮貌性不願承認的口氣回道,大概就是有點害羞的感覺。滑雪是一種在副熱帶與熱帶之間的島國難以形成的興趣,國內的生態環境不支持這種活動,能持續而成為興趣定是擁有某種得天獨厚的環境或是財力,島國人會基於謙虛收斂闡述原因,只會淡淡地帶過,妳理解所以沒敢追問下去(而白目的人就會問了),只是點點頭暗示了然於胸地說:「真特別。」。
·
「滑雪很好玩喔,只要學會了就一定會上癮。」阿暉又接著道,突然展露了一點單純的驕傲。
·
「但是台灣不會下雪要怎麼上癮呢。」妳問,但話才出口妳就發現以你們的交情而言太多了。
·
他似乎很習慣這樣的提問,只是露出淺淺的小梨窩:「以後再告訴妳。」停頓了一會兒,又說:「妳為什麼都沒回訊息?」
·
「什麼訊息?」妳有些遲滯了腳步。
·
「那個,workchat啊,熱炒店那天晚上我不是說到家跟我說嗎,妳都沒回,我以為妳是不是不開心?」
·
妳有些疑惑,然後才猛然想起了他說的是公司內部的訊息網路,雖然通訊錄裡會自然新增所有公司同仁的聯絡帳戶,但初次聯絡的帳號,仍需要雙方都主動向對方開啟聯繫,才有辦法聯絡。「我以為,你只是講給司機聽的。」妳訥訥道。
·
「我是說給司機聽的沒錯,但也真的是怕妳們危險啊。」
·
回到公司,將蘿蔔糕加蛋放到佳育座位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工作網路上去開啟對阿暉的通訊允許。果然,就在那裡看見了熱炒店那晚的訊息:「到家了嗎?」時間是當天晚上十一點,約莫在妳走後一個小時。妳心頭的某個角落如熱巧克力般融化了一點點。「到座位了。」妳鍵入訊息。
·
「知道啦!」他秒回,非常平輩的語氣。
·
「謝謝你關心學姐安危。」
·
「就算妳不是學姐也會關心。」
·
妳感覺到他話中的奇異了,妳不敢深究,只是玩鬧道:「學姐是大人了。」
·
「看起就跟我差不多啊。」
·
「是你長得太老。」
·
……。
·
你們的對話很無趣,卻也有點無止無盡地巡迴下去。他說回家小心妳說回家小心,他說早安妳說早安,他說要不要幫妳買什麼,妳不需要什麼也會請他買什麼,他說我喜歡妳今天的打扮,妳接下來會特意留心維持相似的穿著。
·
妳從此再也沒讓小陳載妳,但妳同樣會去第二間早餐店,在那裡和他自然地巧遇,像有默契一樣。
·
·
·
·
我們可以這樣嗎?在你們越來越好的同時妳也不禁這麼想。
·
在你們不間斷地聯絡超過一個禮拜、每日都會尋個小小的由頭在公司內或公司外的某處相見至少一分鐘以後,那種,「我無法不去想著這個人」的感覺又甜甜地襲來,就是妳想起他的時候會自然地微笑,不論是在和同事聊天、在和爸媽拌嘴⋯⋯,總之,不只是只有自己的時候會想起他,在人前他的影像也能突然浮現到妳眼前,然後妳就想笑,像妳實際看著他的那短短一分鐘一樣。
·
但仔細分辨,你們其實也從沒做過任何超越同事之情的事,唯一的不同的證據,是那頻繁而親切的語調和聯絡次數。可攤在陽光下,或許除了妳之外,誰也看不出來;搞不好,連他都看不出來,你們之間究竟有什麼。
·
妳熬不過心中逐漸被他佔有的感覺,終於打開了妳一直不敢打開的潘朵拉盒子:妳搜尋了他的IG。
·
答案很快就順著光纖流到妳面前:他的確是有女友的。一個比他年紀更小(也就是比妳更小更小)、能把任何零碎的瑣事當作主題、能放一張自拍配上一段風馬牛不相干的言論、能比很多個YA在任何場景也不突兀的,一個小羊般青嫩嫩的女孩子。
·
盒子打開的那日早晨,妳原來的陽光也變得昏暗,妳一瞬更厭倦了自己,比和他相遇以前更厭倦。妳理智知道是自己情緒的問題,卻想懲罰他似地不理會他傳來的訊息,令他的擔憂來平分妳情感的重量。
·
那天下班妳刻意請小陳跑完業務後回公司來載妳,妳說妳經痛不舒服,但月經其實上禮拜就結束了。
·
小陳還是體貼,在來接妳的路上還買了一杯熱可可放在車內杯架上,妳開車門一看見心就不爭氣地舒緩了一點,真是卑劣,靠他人的關懷來撫平自己的失落。反正妳知道他總是放不下妳的,這也算是一種互相成全。
·
一路上妳推託說是不舒服而不太講話,最後謊稱要買衛生棉請他放妳在家附近的藥妝店下。其實妳根本沒有想買什麼在藥妝店裡,只是想藉由一些商業的五光十色,從喪禮回家前要先去廟裡繞一繞一般,令自己沐浴在各種疑難雜症可解的漂亮廣告文案裡。
·
妳在面部保養區受到一行文字吸引:眼霜級撫紋精華霜。
·
抓起深紫色的盒裝細讀上頭介紹,看了一陣,便決定了它就是妳今後的艾草了。妳的長相本來就是比較可愛的樣子,圓圓的杏眼和微微上翹的嘴角,總有人說妳長得像貓一樣,不過妳越長大越在意起臉部的各種紋路,尤其是眼下慢慢變得明顯了的細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的煩惱,好像還益發擴散到唇周、額頭了。歲月是智慧的累積,但妳想起他和她小小的年紀,就突地沒辦法接受智慧長在自己的臉上。
·
當晚妳洗過澡,擠出妳的救贖,照著包裝上的指示按摩畫圓在臉上: 1點眼周、2提唇周、3推額頭,特別在意的地方還加重了力道,多來回拉提了幾次。
·
次日他在workchat上說了早安,妳也回了早安,但他約妳去公司樓下便利商店買飲料的時候,妳卻說今天工作量比較多不方便出去了,他又追著問那要不要幫妳買什麼,妳還是回答不用而且沒有找理由。妳也不知道為什麼從前對感情黏黏碎碎的自己可以突然變得果斷,可能年紀也大了無疾而終的事情真的不用再多了。
·
連著幾日,大約都是一樣的景況和對話,他的問候妳會複製貼上般簡單回覆,更多的妳就說不用了。當妳確實發現他只能做到這裡,你們也只能走到這裡,妳就知道更多也只是徒勞。況且還有那小羊般的女孩子,你們之間有的那點沒什麼,她不需要知道更不應該承擔。
·
最後一次妳又拒絕他什麼的時候,他下一刻竟親自走到妳的座位,也不避忌,就放了一罐妳愛喝的無糖綠茶和一包進口的很貴但很好吃的日本軟糖到妳的桌面上。妳先看著兩樣東西在妳面前落下,再抬眼看見他有些急促但是裝沒事的表情,妳不知道在這辦公室眾口悠悠下能怎麼辦所以只是輕聲說了一句謝謝,他接收到妳的慌亂然後點個頭也就走了。
·
他走後不久,佳育登時就湊上來問:「他為什麼要買東西給妳?」還順手就打開了那包很貴的進口的日本軟糖。
·
「我⋯⋯我請他買的。」
·
「怎麼不叫小陳?」佳育嚼著軟糖裝作問得漫不經心。
·
「他在忙啦。」
·
「你跟憲兵很熟喔?」
·
妳發覺了佳育對公司八卦嗜血般的不死心,加重了語氣回道:「真的只是請他順便幫忙買的。」
·
「我問問而已妳生氣幹嘛?」佳育竟反過頭來責怪。
·
妳才不只是問問。妳心說道。
·
妳以前很喜歡她這樣能輕易探聽他人隱私的長處,那令容易不好意思八卦的妳充分滿足了獵奇的慾望,可以說妳們的友情有一部分也是建立在這塊基礎上。但當她的矛頭也指向了妳,妳又過度聯想到,佳育或許因為有了穩固的十年男友所以可以對任何事件無地放矢,而妳還總要小心翼翼維持個人評價,因為妳是個無依無靠的女人。
·
可是妳也不願得罪佳育,妳擁有的太少,少到連她也不能失去,所以只是改口:「我早上在走廊遇見他請他幫忙買的。」語氣和緩了許多。
·
然後憲兵那個逐漸往後消失在妳通聯紀錄的前幾列,直退到一個很遠妳也不會往下拉的境界。偶爾在公司遇見,還是能不著痕跡寒暄兩句,然而曾經存在你們之間的沒什麼,也像是未解的古文明之謎一般,潛藏在磨損的時光中令自己都摸不著頭緒。
·
·
·
·
時序進入冬季,每年這個時候是妳的公司舉辦員工旅遊的時候。公司體制龐大,一次員旅需要分成三個梯次分別進行,但去的地點玩的行程都是一樣的。為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流聯誼,員旅時會盡量安排每一梯次都同時有各部門的人參與,不過可以自己找人換梯次,所以妳進公司以來每次員旅都一定有佳育小陳一起。
·
員旅的文宣下來,是去日本東京近郊的幾個城市,其中兩天會到一個號稱「雪國」的地方,是大文豪川端康成筆下曾經描寫過的。其下的備註欄寫道:「雪國之旅安排住宿當地特色日式溫泉旅館,晚間享受露天溫泉與懷石料理,白天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團體滑雪體驗課程,或是穿著特殊雪鞋在雪中樹林的健走活動,想自行滑雪的人公司提供雪場雪票一日券,請先行勾選欲參加行程,每人限選一項,逾期未選擇者直接提供雪場雪票一日券,行程內容自理。」
·
看著這幾行文字,妳心底悠悠升起了一道憧憬的簾幕,妳常常這樣,想像著某個電影般的場景而自己是畫面中的女主角。可是自有記憶以來,實現的不多,妳不知道為什麼妳總是走得離心目中的自己越來越遠。
·
妳想像的場景是這樣的,在白茫茫一片雪地裡,妳順暢下行刮出幾道痕跡,其後有一個人追著妳,然後你們不小心撞在一起,翻滾在雪上,可是鏡頭拉近,你們倆都是歡笑著的。拉開雪鏡,妳看見自己的臉因為剛才的運動而紅通通的,而妳眼前的人也拉開了他的雪鏡,他是一個很會滑雪的、結實的的男人,可以一手將妳從鬆軟的雪地上拉起,在妳速度不足的時候,他永遠會等妳、在妳跌倒的時候,他永遠會趕到妳的身側。
·
妳入神地迷失在自己的幻想、雪國的場景,然後被電腦的訊息聲吵醒:「我們要換到哪一梯?」是妳和佳育小陳的群組訊息。
·
妳點開佳育傳送的圖片,是今年的員旅梯次分組名單,妳和佳育小陳恰好被分在了三個不同的梯次。
·
找到了你們三個人的名字之後,妳又忍不住去找了名字象徵太陽的那個人的名字。他和妳分在了同一梯,但妳不知道他之後會不會換走。
·
妳突然有一種靈感,覺得他一定會為了妳不換走,妳覺得他應該隱隱約約會知道(雖然妳從沒說過),妳在意的、妳不願意的是什麼。其實妳很清楚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有家庭、有小孩的人,不顧一切地也在玩燎火的愛情遊戲,好像這才是人的日常一樣。有一個禿頭的台籍主管沈迷於色情理容院按摩,聽說還包養了一個離婚帶著小孩的小姐;日本經理的老婆小孩都在日本,和國立大學日文系畢業、從不正眼看人的秘書過從甚密,而他們兩人差了二十歲;公司集團的大老闆更不用說,是八卦週刊的常客,結婚離婚好多次,撞爛的跑車也好多部;就連公司前台的妹妹都曾經和妳抱怨過,自己只是為了錢和現在的男友在一起,更喜歡的是另一個人,多希望這兩個人可以合而為一變成一個人,自己就不用那麼辛苦地劈腿了。
·
妳忽然想起了大學的時候,妳也曾經當過一位社團學長的小三,不過整起事件很安靜,從沒被人發現,你們就漸行漸遠結束了關係(學長畢業後去當兵,妳也交了別的公開的男朋友)。然後幾年前學長和當時的正宮學姐結婚了,幾乎整個社團的人都被邀請去參加婚禮,妳卻被避嫌似地排除在外,妳很想說其實妳也很喜歡學姐,親切可人的一個女生,妳早就不在意你們之間曾有過的什麼,上過床的兩個人隔日也能相敬如賓。總之妳後來看去參加婚禮的人分享影片,學長感性地對學姐說:「謝謝妳在我當兵的時候,不論工作多忙,每一次會客都來看我。」妳居然有點反省似地想,或許當時若妳也好好等學長當兵回來,學長最後結婚的就是妳也說不定,畢竟學長之後不是沒有找過妳,只是妳又更喜歡後來那個男朋友,才沒有回應。
·
人與人之間,堅持獨立而永恆的關係,在妳有限的人生經驗裡是一場神話,妳卻不知道為什麼想要對憲兵那個保持一種純潔而置身事外的情感,以前的妳一定是奮不顧身就進去了,反正這次妳想令自己有點不一樣。
·
妳用其他梯次的時間剛好家裡有事必須留在台灣為由,說服佳育小陳換到妳這梯,然後懷著一種開獎的心情,再也不去看換梯次截止日期後的最終梯次名單。
·
佳育小陳換過來以後,又討論了雪國那兩天要參加的行程。他們兩個人都對滑雪沒有興趣,也不想學,雪地健走看起來也很累,查了雪國和東京的交通後發覺兩地搭新幹線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因此說好三個人都不要勾選參加任何活動,得到雪場雪票一日券後,先到雪場購票亭去便宜兜售給欲購買雪票的散客,再用這筆錢補貼搭新幹線來回的交通費,三個人自己去東京逛街。
·
說好是這麼說好,但妳心裡默默有了別的計畫。妳想要自己能有點不一樣,不論是生活的形式,還是其中的哲理。
·
妳上網查了有沒有任何方式能先在台灣學習滑雪。可喜的是,沒想到真的有;可悲的是,台灣礙於氣候場地,這些學習方式都存在一點令人無法完全掌握技巧的瑕疵,只能讓人至少認識這項運動。但妳也無計可施了,所以還是報名了最貴的單板滑雪基礎個人班。妳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學會,因此最好獨佔一個教練,況且妳的運動神經也不好。
·
妳一個禮拜上課兩到三次,摔得全身痠痛。上完一個學程發覺還學不好,馬上再刷卡報名了一個學程。教練說不曾看過台灣女生自己一個人來學滑雪,還學得這麼認真。
·
·
·
·
員旅出發那日,眾人在公司門口集合。妳在遊覽車前和同事談笑的時候,不斷提高警覺注意著那人有沒有出現,沒想到,直到上了遊覽車,都沒有看見。
·
在遊覽車門關,引擎發動即將啟程的一刻,車子突然急剎車停了下來,車門又開,他進來了。幾個業務部的人喧嘩拍打走經過道的他,他走至同事替他留好的空位落座,妳的心也落了下來。
·
前幾日的參觀訪問行程,妳都跟佳育小陳一起,因此沒什麼機會和他說話交流。只有一晚,你們在飯店走廊遇見,妳輕輕揮手和迎面而來的他說嗨,他卻在走經妳時拍了妳的頭一下,你轉頭假裝怒瞪他,他卻說妳連生氣都這麼可愛啊,然後妳就笑了,他也笑了,接著趁邁開腳步走前再拍了妳一下。
·
雪國那日早上,眾人在雪場大廳由領隊分配行程及雪票、協助租借用具。他如妳所料,連板子鞋子都不租,自己都帶好了,領了雪票就自己先搭上了纜車開始滑雪,一點時間都不浪費。
·
佳育小陳拉著妳迴避到一處僻靜角落,準備等待眾人租完用具解散後再出來兜售雪票,畢竟是公司發的東西,被公司的人看見也不好。待到公司人潮逐漸散去,你們看準了第一個目標準備上前搭話,妳就假裝肚子痛,躲進了廁所。妳在廁所待了十分鐘,佳育小陳就陸續將他們的票賣出去。佳育後來來廁所敲門,說小陳說要先跟妳拿票幫妳賣掉,妳有點緊張突然要扯這麼大的謊,但還是照著自己設想的劇本演出:「我好像有點食物中毒了,肚子還是好痛、大出來是綠色的,我想我今天只能待在飯店休息了。」
·
佳育小陳不死心,又在外頭等了妳二十分鐘,甚至說要先陪妳回飯店再看情況。妳躲在裡頭不停地說雪場離飯店很近,但離車站很遠,叫他們趕快出發,不要為了妳浪費時間,甚至小陳都趁女廁沒人時進來說服妳(突然好討厭他對妳的過度關懷),妳只好先出來讓他們攙著妳回房。
·
在房裡躺了一陣,假寐了大約一個小時,佳育終於受不了無聊,鬧著要小陳先帶她出去,妳的計畫才終於完成了第一步,把他們通通趕去遙遠的東京,開啟屬於妳的雪國之旅。
·
妳奔至雪場租借用具的地方,將雪衣雪褲鞋子板子租好,只自己在一旁的小店買了雪鏡、圍脖和專用的手套,上了纜車,第一次進入真正的雪場。台灣的滑雪教室無法實際學習穿著板子上下纜車的技巧,所以只能照著教練曾經指引的方式自己硬著頭皮試試,但下纜車時還是先摔了個狗吃屎,不過這陣子以來妳也算是摔不怕了,只是沒料想到真實的雪地和滑雪教室的差別比妳的想像中更巨大。
·
纜車上妳就看見公司報名團體基礎滑雪課程的人在緩坡上的一塊地方試著滑行,他們學的是雙板滑雪,聽說這種滑雪方式的起頭較單板滑雪容易。妳其實一開始也想學這種,但妳知道他滑的是單板,因此還是決定跟他一樣。
·
妳旋即戴上雪鏡圍上圍脖,將自己的臉包得密實,不願讓公司的人認出妳。下纜車後,先試著在最簡單的雪道滑行。滑了幾次也摔了幾次,終於有一次沒有摔倒從頭滑到尾,妳決定去挑戰更難一點的雪道。
·
妳的計畫是,先自己把滑雪學好,就有機會在雪地裡和他一起滑行,實現妳曾經的幻想。但真正來到這裡,才發覺以自己的技巧而言還無法享受和人在雪地追逐的樂趣,頂多只能自己在一旁練習。奇怪的是,雖然是自己重複在同一條雪道上下纜車滑行,妳卻不感到無聊與失望,還逐漸產生一種決心想要學得更好。這種感覺在妳的人生經驗幾乎沒有,上一次可能是還在用諾基亞3310的時候,妳拼命想把貪食蛇玩到整個畫面只剩蛇的身體。
·
練習了不知多久,妳漸漸掌握了在真正的雪地上的技巧(比在滑雪教室好太多了)。看看時間,發覺已經要下午三點,而妳想起在看員旅文宣介紹時,曾有一個段落介紹這個雪場有一座大纜車只開到下午三點,能通到更高、風景更好、雪道更長的地方。妳忽然心頭一熱想去看看,反正也都來了,妳沒想到以往什麼都需要人陪的自己,居然也能產生自主行動的意志,而且還是在這麼陌生的地方。妳脱下雪板,走至雪場地圖處看,看見那更大的纜車的終點站,也有一條適合菜鳥的綠色雪道,妳忙不迭就出發了。
·
在大纜車上,妳恰好遇見了公司那群報名雙板滑雪課程的人,但不是全部,聽他們對話好像是幾個學習能力較強的,在教練的帶領下一起挑戰更長的滑道。妳包在雪鏡圍脖下,有種做壞事的興奮感不停隨著心跳迸出,一名公司同仁在纜車震動時不小心腳步不穩撞到妳,還把妳當作日本人和妳說了一句日文的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
·
從前妳總以為快樂是需要分享的,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就什麼都開心不起來,而此時妳卻在只有一個人的世界裡,確實地感到無比的開懷。沒有打卡拍照,也無法給人留言按讚的,只屬於自己的無以名狀的快樂。
·
下了纜車,妳很想和公司的人分開,但大家目標相同,都是那條綠色滑道,妳只好默默跟在人群後頭,想之後找到機會再溜走。
·
開始滑行後,遇到較陡的坡,妳都自然會壓緊腳跟,採取煞車較多的滑行狀態,而妳沒想到的是,居然會有一條滑道中段是完全的水平、幾乎沒有斜度,妳滑到一半沒有之前陡坡的衝勁,就漸漸停在路中央了。妳來回看看,發覺那些雙板滑雪的人,手上還有雪杖,在平路上還能靠手一路撐過去,妳沒有辦法,只好拆開後腳與板子的連結,單腳慢慢滑走過去。
·
在妳滿頭大汗怨恨自己為何要上來以後,突然有人接近妳,用英文問:「Need help?」
·
妳抬頭,拉下雪鏡,和來人對眼,然後同時爆出一聲:「是你!」
·
·
·
·
他請妳把後腳放在板上,但不要穿回板子,接著也拆下自己後腳與板子的連結,站至妳身後,兩手輕拉住妳腰部的外層雪衣,告訴妳:「我等下會拉著妳滑,妳就穩穩站在妳的板子上不要動就好,很快就到有坡的地方了。」
·
「這樣真的可以嗎?」妳有些疑惑地看著他,畢竟妳只承著自己的重量就滑走地這麼辛苦了,而他還要承擔兩個人的。
·
他沒有說話,拍了妳的頭一下,就拉著妳開始滑動。
·
沒想到,他拉著妳一起的滑的速度,比妳一個人在斜坡上還快。妳的心跳又加快了起來,分不清是因為速度還是因為站在妳身後的太陽。妳逐漸抓到了站在板上的穩定度後,也能放下一些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
·
火樹銀花。這是第一個溜進妳腦海的詞句,白色的樹林不顯蕭條,反而特顯一種單一純淨的美麗。妳在想自己不豐富的人生是不是也能像這樣,孜孜矻矻在一件事情上綻放出光彩。
·
滑至斜坡處,他問:「妳怎麼會來?」神色看得出來剛剛著實用力了一番。
·
「來滑雪啊。」妳坐在雪地上邊穿回板子邊答。
·
「妳會滑雪嗎?」
·
「我不就在滑了嗎?」妳有些氣結,沒想到上了那麼久課、摔了那麼多次還被這樣質疑。
·
「妳真的會我就不用救妳了。要不是我剛好出現,照妳的速度雪場關門妳都下不去。」
·
「我真的會!我只是不會滑很平的地方。」妳的聲音漸小,有些沒自信地想這種很平的路是不是專門給雙板滑雪的人滑行用的?
·
「妳滑,我看看。」他一邊彎腰穿板(他居然可以站著穿),一邊指使妳先下行。
·
妳雙手往後撐地想站起,無奈先前已花了太多力氣,此時居然有點雙腳疲軟,使不上勁。他伸出手到妳眼前,妳想也不想拉著他就站起來了,男女授受不親在生死存亡之際根本不成理由,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妳想要的。
·
接下來的路妳滑得極爛,雖然這同樣是被標示為適合初心者的綠色滑道,卻比剛剛妳練習的地方要複雜許多。他在稍微下坡處看著發覺妳不行,待妳跌跌撞撞滑至他身邊後,要妳拉著他的手用腳尖處背對坡道滑下去。
·
「S turn 不行就是妳的toe side不夠穩定,我拉著妳不用怕,我們一起把這段坡滑完。」他道。
·
結果你們雖然終究因為一點命運的使然碰在了一起,卻完全沒有實現任何一片妳想像中的畫面(因為妳根本和人追逐不起來)。但此刻他拉著你的手,慢慢和妳像跳雙人舞一樣滑下去,好像感覺更好。
·
你們手拉手的時候因為是在學習,也因為距離好像有點太近,反而完全不說話了。妳甚至只能低頭看著雪地(雖然他總是請妳看左看右),總之目無法直視著他。
.
「你為什麼這麼厲害?」在只有你們的雙人纜車上,妳問。
.
他和你說了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沒想到竟是這樣盤桓在他生命中的成長因素,造就了他學會這項技能。妳突然有些奢侈地發現,自己平凡渺小、一事無成的歷程,是否才是一種幸福?
·
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因為他就是那種,兩個人衝動之下電光火石生的孩子。孩子生完了,情分也磨盡了,年紀尚輕的父母很快就再度墜入與別人的熱烈,而他還在地上爬。他只能被丟給爺爺奶奶,成為和祖父母更像親子的孩子。
·
爸爸和另一個女人組成了新的家庭,媽媽改嫁去了澳洲。他的寒假被分給了爸爸、暑假被分給了媽媽,而他明明像個太陽,卻在爸媽的分配下一直活在冬天。澳洲爸爸喜歡雙板滑雪,整個冬季總是泡在雪場。他常常在雪地裡很無聊,也心裡自然有一點排斥不想和澳洲爸爸一樣滑雙板。他的媽媽有一年也厭倦了一直看著在雪白世界裡的孩子,和沈浸在自己世界幾乎消失不見的丈夫,拉起他到了雪場的滑雪學校,替他報名了單板滑雪課程,就自己回飯店去休息了。他才上了兩個小時的課,就著魔似的繼續練習了一整個下午。雖然之後沒有再上過任何課程,他卻靠著自己摸索出了技巧,終至熟稔而熱愛這項運動。
·
「我當憲兵第一次公開表演那次,是我爸媽在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同時出現來看我。那一次表演完看他們很自然地跟別人說這是我兒子,突然很感動,好像可以原諒他們了。」他道。
·
妳有些替他熱切的心酸哽在胸口,不知所措。他有些像是要替妳解套似的促狹問妳:「那妳到底今天為什麼來滑雪?妳不是要跟小陳他們去東京嗎?」
·
「你怎麼知道!」妳驚叫。
·
「你們在車上討論得那麼大聲,不聽見很難啊。」
·
「我們⋯⋯我們三個人做什麼都一起啊,可是我想學滑雪,我怕他們不想,所以一個人來⋯⋯。」妳的聲音嚅弱,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
·
「那為什麼不跟公司的人一起學雙板就好了?」
·
「因為,我也不想學雙板啊。」
·
「妳是笨蛋嗎,雙板一開始比較簡單啊,妳看妳摔成這樣還學不會單板,妳以後會討厭滑雪。」
·
「我才不會,我也有恆心跟毅力好嗎。」事實上妳的恆心跟毅力只用在這一份妳其實也不怎麼喜歡的工作上,很奇怪。出社會以後一時興起要學的任何東西,韓文、料理、吉他、花藝,通通無聲無息消失下落不明。
·
那日他陪妳一起練習到了最後。公司上雙板滑雪課的人在跑完那條大纜車下的綠線後就陸續先回飯店休息、泡溫泉,準備參加晚上的餐會。
·
這世上有沒有一件事是會痛、會累、會花很多時間、會有很挫折的心理,卻還是讓人想要繼續的事呢?妳看著他暢快滑行的背影,心想,或許就是這樣和他一起在雪地上。
·
「欸我跟妳說一件事。」在飯店內走廊的分岔處,他突然道。
·
「什麼?」
·
「妳是我第一個教滑雪的人耶。」他突然變得有點靦腆。
·
怎麼,不是女朋友嗎?妳有些吃醋想問,卻也不敢問出口,怕破壞了這一刻和諧的氛圍。
·
「那我好歹也是你某個第一了。」最後妳這麼說,不去計較自己在他心裡真實的重量。
·
回房後迅速洗好澡換好衣服,妳又偕著佳育小陳一起來到公司餐會現場。
·
妳在業務部門千篇一律的酒醉玩鬧下才知道,原來員工旅行結束後他就要離職了,沒說以後要做什麼、沒說究竟是為什麼。妳的鼻頭一直有點酸酸的,妳忍到了最後回房卸妝時才敢讓眼淚流下來。
·
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也是個悲傷的故事。隔天清晨又下了一場雪,因為運動過度造成肌肉興奮整晚睡不著的妳,在第一顆雪落下來時就發現了。那證明你們曾經一起滑行的軌跡,很快又被覆蓋,宛如從沒發生過一樣。
·
·
·
·
(兩年後。)
·
佳育結婚了,妳當了她的伴娘。而她也真的如她所言,生下孩子便離職,逐漸淡出在妳的生活,沒有食言。
·
在她結婚生子後妳曾想怎麼會有人的人生可以如此順遂,照著一套擬訂好的劇本演出似的,不曾出現一絲分岔或意外,標準到像在研讀教科書一樣。連懷孕的時機都和他們夫妻倆預估地相去不遠。這時候妳突然有些反常地釋懷了關於佳育熱愛追問八卦的習性,或許是因為她自己的人生沒什麼好煩惱的,才要追著別人的煩惱讓自己感覺活著。
·
小陳和工讀生小女友分手後,突然熱烈追求了妳一陣,不再是之前那樣有些遮遮掩掩的樣子,就是公開做到人盡皆知。那段期間上班令妳十分困擾,因為總是有人在問為什麼妳不跟小陳在一起?
·
小陳其實是個整體條件不錯的男人,至少在妳小小的圈子裡,他做到業務部第一把交椅,長相端正,身高也不矮,家世清白,房子車子也都替他準備好了。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酒喝太多有點肚子,不過他後來報名了健身房教練課,有亟欲將自己打造成體格型男的趨勢。
·
為什麼不和小陳在一起?妳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就是對他少了一份心動的感覺。妳感覺他也有些像是佳育一樣,積極照著一份劇本演出的人(不過沒有佳育那麼順遂),或許因為妳的人生最不缺的就是規律與循環,所以才這麼不願意進入這麼一個可以預見的前程。
·
而當初的菜鳥業務三人組,他是最早離職的,斯文那個次之,業務妹妹居然做得不錯,顛覆妳想像,持續留到了現在,有成為新人王的趨勢。
·
那妳呢?
·
雪國之後妳沒再滑過雪、也沒再見過那個第一次教給了妳的男人。雖然總是會時不時想念起滑雪的感覺,可是總還是邁不開腳步,無法自己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只為了滑雪,好像妳的勇氣在陽光背後就如花草一般凋零了。
·
不過妳倒是戒除了無聊就滑手機看別人在幹嘛的習慣,那時引以為救贖的眼霜級撫紋精華霜也一直用到了現在,因為很方便,眼周和全臉都可以一起用,一條才30ml攜帶也方便。可能因為不太滑手機也積極保養,所以妳感覺自己長得好像還是一樣。
·
事情的契機是小陳也後來離職了,被別的公司挖角了去。妳忽然羞赧地發現自己才是最依賴著生活的重複的人,一個人在公司午餐、一個人去便利商店、一個人參加員旅,妳其實並不真的是一個人,還有其他同事也在,可是妳的心裡就是不一樣了,明明原地踏步卻不一樣。
·
某日,妳久違地開啟社交軟體,不小心滑進一個日本打工度假的頁面。其中有一個選項居然是雪季時在日本的滑雪場工作,包吃住,薪水也不十分低廉。
·
妳偏著頭想了一下就寫信過去問了,然後妳照著對方的要求提了一些資料。十一月底,妳就來到了日本,開啟全然不同的生活樣貌。
·
雖然是在滑雪場工作,不過妳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在大廳協助旅客租借雪具,因此真正能滑到雪的時候,只有輪班前或輪班後。有時雪場的滑雪教室教練會好心指導妳的滑行技巧,妳進步非常多了,但也說不上厲害。
·
一日妳輪班前和同樣時段打工的同事約好一起去其他雪場滑雪。有一個雪場規模較小,但較不觀光比較偏向是當地人會去的所以不那麼擁擠,而且雪道相當大及和緩,非常適合新手磨練技巧。
·
剛開滑的時候妳總會以熱身為由暢快滑行個幾次,完全不在乎動作標不標準、也不會刻意等待同伴,就是只有自己的時刻。滑到一半,妳轉頭稍微尋找同伴時,發覺後頭有個雪客的速度極快,好像要衝撞上來一樣,妳心生敬佩之餘,也默默偏離了他的預估方向遠一點,以不打擾到彼此的極大值為宗旨。
·
下一秒,在妳以為自己已經離任何人都夠遠了的時候,手卻被拉了一下,然後妳就跌倒了,幸虧此處的雪質鬆軟,妳並未感到痛楚。而拉住妳的人雖然穩住了身軀,不過還是稍微跪倒在地。
·
妳匍匐起身,抬頭,拉下雪鏡,和來人對眼,想看清楚是誰這麼沒禮貌,然後卻爆出一聲:「是你!」
·
·
·
·
〈雪國之旅〉完。
·
本文為與巴黎萊雅L'Oreal Paris合作所創作之短篇小說。
·
故事中女主角所使用產品為巴黎萊雅玻尿酸眼霜級撫紋精華霜。專為撫平全臉細紋設計,高濃度玻尿酸X有效抗老成分 普拉斯鏈,撫平細紋,四週見效!不只眼周細紋,更能有效淡化擊退眉間、額頭、唇周細紋。
·
*無添加香料、色素、酒精的溫和配方
*質地滑順好推不黏膩
·
留言「我想得到巴黎萊雅 #紫熨斗」,並按讚分享此文者,有機會獲得紫熨斗旅行組7.5ml,共五份。
·
商品傳送門:https://bit.ly/33gBWyz
#巴黎萊雅
#紫熨斗
#眼霜級撫紋精華霜
境界的彼方有第二季嗎 在 巴哈姆特動畫瘋'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新授權預告】 劇場版境界的彼方過去篇劇場版境界的彼方未來篇任性High-Spec 高校星歌劇高校星歌劇第二季#以上作品預定近期上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