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博展知識
【世界清潔日】
每年9月的第3個周末為世界清潔日,旨在提升人民環保意識,為保護地球共同努力
Q博也趁這個節日跑去淨灘了(大家記得要維持社交距離喔!)
一起來看看要如何維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吧!
【海灘的美麗與哀愁】
美國國家海洋垃圾監測計畫長年調查的結果顯示,海灘發現的垃圾以吸管27.5%占最多,其次是塑膠飲料瓶13.0%,另外也發現大量的塑膠袋碎片、氣球、金屬飲料罐、繩子等物品,同樣是以遊憩與日常生活類垃圾占多數。台灣因為回收制度做得很好,塑膠飲料瓶、金屬飲料罐等都已進入垃圾回收系統,在海岸垃圾中就較少出現,相較之下美國這類垃圾的比率就比較高。不過,台灣的塑膠瓶罐雖然有回收,瓶蓋卻被忽略了,常會成為垃圾漂流到海邊。
要減少海灘垃圾可以朝兩方面著手:
一是教育宣導,提醒人們不要以為廢棄物流入大海就會自動消除不見,其實它們都會成為大自然的負擔,而淨灘活動就是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二是針對這類造成跨界汙染的海洋廢棄物,其管理與監測不該只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應該提升到中央層級,以環保單位或漁政單位來跨縣市管理,並且提高獎勵的誘因,且更要輔導關係人積極研發對環境友善的替代方法。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88b2573b-1943-489e-9e53-9ae626b98ce8
【一次性飲料杯減量】
一次性飲料杯源頭減量,是整體限塑政策的一環,實施至今雖有成效,但教育方面的確還需要加強。譬如校園之內餐廳,仍然使用相當多一次性餐具,環保署考慮加大誘因,譬如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付費,減少使用數量。
臺灣市面上免洗餐具種類繁多,材質大致可分為塑膠類、保麗龍類及紙類、木材等四種,其中塑膠及保利龍是中小型餐飲業最常使用之免洗餐具種類。塑膠類聚丙烯多用於便當盒及碗盤,保利龍類免洗餐具─發泡聚苯乙烯常見於透明的便當盒蓋、涼麵及水果盒。發泡性保利龍則多用於泡麵碗、生鮮托盤等。
免洗餐具使用後之處理途徑大致包含回收再生、焚化、掩埋、非法棄置等4種。就塑膠類免洗餐具而言,由於免洗餐具使用後沾染油汙及其他物質,回收後再利用經濟價值不高。部分塑膠材質如PVC、PS等若以焚化方式處理可能導致「世紀之毒」戴奧辛的產生,且塑膠耐高熱值之特性,也對焚化爐操作產生負面影響;若以掩埋方式處理塑膠材質之免洗餐具,則耗時長不易腐化,一個塑膠袋需要20年、保麗龍杯要50年才能被分解,寶特瓶和紙尿布更需長達約450年才會在海水中分解。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於2012年淨灘清除垃圾量的統計,近3年免洗餐具類多了6倍,去年高達2萬8000多件,首度超過塑膠袋,成為海灘垃圾第1名。如何降低國人濫用免洗餐具,是未來應強化方向。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ff8ae3d-9fd9-4eca-ad6d-3ce6cfddd975
【環境教育】
資源要回收、垃圾不落地,這幾句話聽在我們耳中,是不是覺得老生常談呢?「環保」的概念出現在1970年代,1970年的4月22日是第一個「地球日」,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啟人類環境保護的思潮,也就是說,環保的意識出現至今其實只有50年。但如今幾乎人人都有環保的概念,並且落實在生活行為上。
環境教育一開始的重點都放在「保護環境」,包括如何解決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各種已經發生的問題,或是如何保護生態。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一味地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會影響人類社會及國家的發展,當時全世界有70%的國家處於未發展或發展中,而以環保為主的價值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壓抑。所以從1983年起,人們開始思考不應該為了環保而阻止發展,而是應該在發展與環境間找到平衡,這就是「永續發展」的概念。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5c7e4060-8da3-44e8-a02a-debae5e5bb16
塑膠免洗杯透明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半夜兩點還在等渡部桑回家,來寫一下防災準備
一、飲食:
□飲用水,每人1天3L準備至少3天份,多準備的還可以用來停水時的生活用水,刷牙洗臉清洗等
□泡麵、香蕉等方便食用的食物
□魚肉豆等蛋白質罐頭
(災害後容易因只攝取澱粉類而營養失衡,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和蔬菜,蔬果汁、水果乾、營養補充劑都可以準備)
□可以久放的蔬菜
(洋蔥、紅蘿蔔、南瓜、馬鈴薯等根莖類)
□即食白飯、乾糧
二、巡視住家週邊,固定或移除有可能飛走的物品,這是門窗破掉與停電的原因,颱風前趁還沒風雨先確認屋外
□腳踏車移至室內固定
□清空陽台,有盆栽等任何物品都移到室內,曬衣竿也務必取下移到室內
□確認排水系統,前後陽台的排水溝先打掃乾淨,避免落葉等影響排水,家旁邊有水溝的也先打掃
□颱風來時萬一還在屋外,不要使用雨傘,要穿雨衣。雨傘在強風下無法起作用,還會被吹走誤傷路人或建築物的玻璃,是很危險的
□沒有車庫的人,背對建築物停車。萬一建築物飛來物品砸到車子,才不會正面的擋風玻璃首當其衝,即使背後玻璃破掉也還是可以開車
□車子事前加滿油,車上準備飲用水與食物、避難包
三、確認逃難路線
□清空玄關,危急時可以順利逃生,也可避免淹水時物品受害
□確認家裡到避難所的最近路線,避難所至少確保多個
□事先提領現金,災害時可能ATM無法用
四、家裡的準備
□清洗浴缸,把浴缸注滿水,以備停水之需
□先洗好衣服
□玻璃門窗貼膠帶、厚紙板。窗簾全拉上,多少可以防止玻璃飛進屋內
□有鐵門鐵窗全部拉下
□先製作冰塊,準備保冷袋,可以保特瓶先冷凍,停電時移到冷藏庫,延緩退冰速度。事前先把冰箱溫度調到最低。停電了盡量減少開冰箱次數。
□預防馬桶倒流,請見圖片
2個45L的垃圾袋套在一起,裝入一半左右的水綁緊做成汽球狀塞進馬桶(突如其來的洪水量會讓下水道一時無法負荷,水會衝上來,所以不只馬桶,浴缸、廚房排水孔、洗衣機排水孔等地方都要做一樣的水球塞住出口)
□廁所準備垃圾桶用來裝廁所衛生紙
□可以充電的全充滿電,手機、行動電源、筆電
□手電筒多個,還有準備LED燈及固定式的燈源放在家裡的門、電燈開關、出入口、廁所,也可以貼蓄光條,吸收白天的光後,入夜至少還能發光數小時(蠟燭有火災風險故不推薦,使用的人務必小心)。停電時可以將裝滿水的透明保特瓶放置於手電筒或燈源上方,會讓房間更亮(不好放的話可以先把手電筒放進杯子,往上照,再在杯子上方放保特瓶。或是用白色、半透明塑膠袋套住燈源也有一樣效果
□床舖及重要物品遠離窗邊,要設想萬一窗戶破掉的情況,可能會浸水,東西先移走及放在高處
□收音機
□乾電池多備
□免洗餐具(停水時要減少用水)
五、避難包的準備
□換洗衣物盥洗用具
□護照現金存褶印章錢包鑰匙證件等貴重品
□食物與水
□手電筒
□溼紙巾、毛巾(擦澡用)
□浴巾、毛毯
□充電器、行動電源
□野餐墊
□塑膠袋多備,也可充當垃圾袋
□簡易廁所
□收音機
□乾電池多備
□免洗餐具尤其是免洗杯,比盤子實用
□安全帽、厚手套
□醫藥箱(常備藥、傷口包紮等)
□笛子口哨等可以大聲求救的物品
□口罩防塵防寒
□粗筆(求救時、聯絡時)
□繩子
□暖暖包
□簡易工具(剪刀、膠帶)
六、災害時注意事項
□淹水時不要穿雨鞋,要穿運動鞋移動,可以在運動鞋外面套塑膠袋,用膠帶固定在膝下,防止體溫流失
□停電時馬上關掉總電源,以免復電時發生火災
□穿雨衣、不要用雨傘
□災害時可能手機電信都會無法使用,政府開放Free Wi-Fi 搜尋 00000JAPAN。報平安後避免手機電力下降過快可以善用飛航模式
□可下載App「safety tips」選擇繁體中文接收颱風情報
其他還有家裡有養寵物或嬰幼兒等,要另外準備的物品未詳列,請務必考慮家中成員的需求(例如有老人的、有病人的、有特別需要照顧的)
真正考驗的是颱風過後,很可能物流全停擺,買不到民生用品,所以事前準備的很多是為了災後那段待復原期間,萬一到了需到避難所的情況,會更容易短缺東西,事前準備多一點會比較安心
之前寫過文章,日本遇到天災後最容易短缺的是廁所衛生紙,所以平日就應該多準備在家。而真的遇上的時候,不要去搶購,買到需要的數量就好,要考慮真正需要的人,不只衛生紙,食物、水都是,過度搶購排擠到他人也會造成社會恐慌
寫完了渡部桑也平安到家了,在日本的大家請務必小心,不要外出,注意自身安全,平安渡過這次颱風
塑膠免洗杯透明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半夜兩點還在等渡部桑回家,來寫一下防災準備
一、飲食:
□飲用水,每人1天3L準備至少3天份,多準備的還可以用來停水時的生活用水,刷牙洗臉清洗等
□泡麵、香蕉等方便食用的食物
□魚肉豆等蛋白質罐頭
(災害後容易因只攝取澱粉類而營養失衡,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和蔬菜,蔬果汁、水果乾、營養補充劑都可以準備)
□可以久放的蔬菜
(洋蔥、紅蘿蔔、南瓜、馬鈴薯等根莖類)
□即食白飯、乾糧
二、巡視住家週邊,固定或移除有可能飛走的物品,這是門窗破掉與停電的原因,颱風前趁還沒風雨先確認屋外
□腳踏車移至室內固定
□清空陽台,有盆栽等任何物品都移到室內,曬衣竿也務必取下移到室內
□確認排水系統,前後陽台的排水溝先打掃乾淨,避免落葉等影響排水,家旁邊有水溝的也先打掃
□颱風來時萬一還在屋外,不要使用雨傘,要穿雨衣。雨傘在強風下無法起作用,還會被吹走誤傷路人或建築物的玻璃,是很危險的
□沒有車庫的人,背對建築物停車。萬一建築物飛來物品砸到車子,才不會正面的擋風玻璃首當其衝,即使背後玻璃破掉也還是可以開車
□車子事前加滿油,車上準備飲用水與食物、避難包
三、確認逃難路線
□清空玄關,危急時可以順利逃生,也可避免淹水時物品受害
□確認家裡到避難所的最近路線,避難所至少確保多個
□事先提領現金,災害時可能ATM無法用
四、家裡的準備
□清洗浴缸,把浴缸注滿水,以備停水之需
□先洗好衣服
□玻璃門窗貼膠帶、厚紙板。窗簾全拉上,多少可以防止玻璃飛進屋內
□有鐵門鐵窗全部拉下
□先製作冰塊,準備保冷袋,可以保特瓶先冷凍,停電時移到冷藏庫,延緩退冰速度。事前先把冰箱溫度調到最低。停電了盡量減少開冰箱次數。
□預防馬桶倒流,請見圖片
2個45L的垃圾袋套在一起,裝入一半左右的水綁緊做成汽球狀塞進馬桶(突如其來的洪水量會讓下水道一時無法負荷,水會衝上來,所以不只馬桶,浴缸、廚房排水孔、洗衣機排水孔等地方都要做一樣的水球塞住出口)
□廁所準備垃圾桶用來裝廁所衛生紙
□可以充電的全充滿電,手機、行動電源、筆電
□手電筒多個,還有準備LED燈及固定式的燈源放在家裡的門、電燈開關、出入口、廁所,也可以貼蓄光條,吸收白天的光後,入夜至少還能發光數小時(蠟燭有火災風險故不推薦,使用的人務必小心)。停電時可以將裝滿水的透明保特瓶放置於手電筒或燈源上方,會讓房間更亮(不好放的話可以先把手電筒放進杯子,往上照,再在杯子上方放保特瓶。或是用白色、半透明塑膠袋套住燈源也有一樣效果
□床舖及重要物品遠離窗邊,要設想萬一窗戶破掉的情況,可能會浸水,東西先移走及放在高處
□收音機
□乾電池多備
□免洗餐具(停水時要減少用水)
五、避難包的準備
□換洗衣物盥洗用具
□護照現金存褶印章錢包鑰匙證件等貴重品
□食物與水
□手電筒
□溼紙巾、毛巾(擦澡用)
□浴巾、毛毯
□充電器、行動電源
□野餐墊
□塑膠袋多備,也可充當垃圾袋
□簡易廁所
□收音機
□乾電池多備
□免洗餐具尤其是免洗杯,比盤子實用
□安全帽、厚手套
□醫藥箱(常備藥、傷口包紮等)
□笛子口哨等可以大聲求救的物品
□口罩防塵防寒
□粗筆(求救時、聯絡時)
□繩子
□暖暖包
□簡易工具(剪刀、膠帶)
六、災害時注意事項
□淹水時不要穿雨鞋,要穿運動鞋移動,可以在運動鞋外面套塑膠袋,用膠帶固定在膝下,防止體溫流失
□停電時馬上關掉總電源,以免復電時發生火災
□穿雨衣、不要用雨傘
□災害時可能手機電信都會無法使用,政府開放Free Wi-Fi 搜尋 00000JAPAN。報平安後避免手機電力下降過快可以善用飛航模式
□可下載App「safety tips」選擇繁體中文接收颱風情報
其他還有家裡有養寵物或嬰幼兒等,要另外準備的物品未詳列,請務必考慮家中成員的需求(例如有老人的、有病人的、有特別需要照顧的)
真正考驗的是颱風過後,很可能物流全停擺,買不到民生用品,所以事前準備的很多是為了災後那段待復原期間,萬一到了需到避難所的情況,會更容易短缺東西,事前準備多一點會比較安心
之前寫過文章,日本遇到天災後最容易短缺的是廁所衛生紙,所以平日就應該多準備在家。而真的遇上的時候,不要去搶購,買到需要的數量就好,要考慮真正需要的人,不只衛生紙,食物、水都是,過度搶購排擠到他人也會造成社會恐慌
寫完了渡部桑也平安到家了,在日本的大家請務必小心,不要外出,注意自身安全,平安渡過這次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