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凌雲》Vs《海角天涯》: 香港30年國際觀的變遷
不少香港流行曲都以環遊世界為背景,襯托「香港是我家」一類社會訊息,或「哪裏都有你」的感情言志。許冠傑的經典作品《鐵塔凌雲》屬前者,蘇永康的《海角天涯》屬後者,原來沒有甚麼可比性。但數十年間,究竟香港人心目中耳熟能詳的地方有沒有改變,卻是有趣的對比。
例如《鐵塔凌雲》一句「檀島灘岸點點燐光」,「檀島」指的是檀香山,也就是夏威夷首府火奴魯魯。但在日常生活,「檀島」除了是一個牌子,已不在一般人的對白內容。新一代會說到夏威夷、而少說到「檀島」,因為把地方簡稱為兩字「X國」、「X島」,已是上一代的回憶。隨著香港中文開始使用漢語拼音音譯,未來只會更少見,正如知道奧地利曾經叫「奧國」的人,已然不多。
取代「檀島」的鄰近地方,在《海角天涯》另有出現:「堤岸裡/看關島/寧靜日落與芳草」,不少香港人今天知道關島,遠多於「檀島」。貌似不經意的改變,其實和國際關係息息相關:在《鐵塔凌雲》創作的1974年,夏威夷才正式成為美國一個州短短15年,依然有比今天exotic的新鮮感;關島的旅遊業則尚未發展,當時到關島旅遊的香港人,恐怕少之又少。
關島是美國屬土,但低度開發,發展旅遊業必須鄰近島嶼配合。關島附件有三個今天的獨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還有一個沒有獨立、但得到高度自治的北瑪利亞納群島,內含旅遊聖地塞班島。這些島嶼在七十年代末開始自治、獨立,要自力更新,自然得大舉發展旅遊業,「帛琉-塞班島-關島」這條潛水路線,才逐漸成型。
在《鐵塔凌雲》的1974年,歌詞的「鐵塔」、「富士」、「自由神像」、「檀島灘岸」,已是當時港人「山長水遠」的極致。但到了《海角天涯》的1998年,除了出現關島,還有「南極裏雪花飛」。在七十年代到南極十分困難,能全身而回的已是神人;但今天到南極旅遊已不是夢,就是一個強國大媽也綽綽有餘。「世界觀」貌似擴闊了,但真正的世界,卻從此不一樣了。
沈旭暉 2015年
堤岸歌詞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來你已經離開5年了】
你到達了忘川
即使不捨
奈何地把前塵投進奈河
再沒有記憶 也沒有傷心
但總有在生的人會惦記你
#永遠懷念的聲音
#忘川
唱:#陳僖儀 #Sita
詞:#李峻一
曲:陳僖儀
#你勸我開心天天開心新戀愛隨時光臨
#遙遙萬哩那個人已有愛人
#我卻是個路人
#前塵投進河裡隨潮浪沖洗去再別覓尋
#回望如暮色般遙遠
#想拍翼來看你誰知最後跌落河
#堤岸情侶身影又很近
--------------------
#投河 #黃葉 #舊人 #新貴 #如何快樂 #離開 #奈河橋 #歌詞 #廣東歌 #香港音樂 #插畫 #歌詞插畫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手繪 #illustration #獅子仔
堤岸歌詞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天早上
把壓在臉上的靴子移開
透一口氣
才能起床
每天晚上
用力搓洗烙在額頭的謊言
才能就寢
有些東西是移不走的
比如嵌在肩胛的警棍
有些夢是不會醒的
比如抬頭就得面對盾牌的叢林
不記得提前離開的那輛車的車牌
不記得一起唱的那首歌的歌詞
不記得我們走了多遠
還不放棄
沉默的醫院
沉默的拘留所
沉默的電視
沉默的觀光飯店
沉默的演唱會
沉默的拒馬
沉默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的原住民部落
人聲鼎沸
的巨大沈默
隨著大陸冷氣團
籠罩全台
懸浮微粒指數超標
直到萬頃黑色海潮
衝破疲憊的堤岸
一陣大雨掃過總統府
把今夜的天空
明天的道路
洗得乾乾淨淨
───〈洗街雨〉
出自《暴民之歌》
連結:https://store.readmoo.com/book/210074733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