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一):宇宙教學 】
對家長來說超級撲朔迷離的蒙特梭利小學,在全學區關閉校園之後一下子轉遠距,真是讓大家嚇得屁滾尿流。
同一時間,想必校方老師們更是驚恐萬分吧!畢竟蒙特梭利的幾個大概念像(1)注重師生一對一互動(2)藉社群同儕激發正向影響(3)在手動操縱教具的工作中建構抽象概念(4)讓孩子自由選擇學習主題以保護內在學習動機(5)宇宙教育所以沒有課本也不分科(6)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量身訂做的進度......
怎麼左看右看倒過來看都不適合遠距教學啊!
還好我們學校得以向東岸一些較早關閉的蒙特梭利學校借鏡,加上校職員老師們腦力激盪,並且很有彈性地傾聽家長建議,在幾週內不停修正走向。經過一兩週的小混亂後,很快地走上康莊大道。(如果家長不用一起在大道上同行就更美好了😭)
好加在我本來就對蒙特梭利教育充滿好奇心,本來就常常跟兩少爺亂嚷嚷著『好羨慕你們喔要是我可以跟你們一起上學就好了』。這史無前例的奇妙防疫遠距教學,就當成此生難得的跟兒子一起共學蒙特梭利的體驗機會吧。
也讓我在這兒提醒大家,人在江湖真的要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不能亂向宇宙許願啊!
蒙特梭利小學課程主張cosmic education(宇宙教學),教學不分科,因為世界上的道理與知識大多跨學科,沒辦法畫出明確的界線。像數學跟科學環環相扣,世界地理與歷史也都整個牽扯在一起,科學數學音樂與藝術的演進也都是歷史裡的重要章節。蒙特梭利的宇宙教學讓孩子很清楚地建立出事理的概念邏輯,也了解到自己在宇宙歷史中的位置。
在這段時間陪讀的過程中,我終於得以一窺傳說中的宇宙教學是怎麼一回事。
小札克班上的遠距教學,以每天早上老師發出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為主軸,搭配一週三次全班一起上陣後再分小組聊天的Zoom meeting、一週一次的迷你小組Zoom lesson(一次只有三四個學生,因為大家進度都不一樣)、每天半個小時老師掛在Zoom上讓大家自由上去發問的office hour、想約就可以約的一對一Zoom教學或師生談心時間等等。
另外每週一早上我們會收到一個Weekly Work Menu,基本上就是本週菜單,列出十幾二十項孩子們每天可以從中自由挑選去做的活動與作業。
每週老師們還都會陸續上傳許多不同的錄影教學內容,包括數學或語言lesson、科學實驗、美勞活動、瑜伽與體育等等,通常都是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左右的影片。
連原本助理老師在教室裡每天二十分鐘read aloud讀小說連續劇給大家聽的時段,竟然也繼續每天錄影上傳讀給大家聽。
防疫結束後全校師長都變專業YouTuber了吧!
每天早上老師寄給大家的Morning Greeting email大概都是滿滿的三四頁pdf檔,每天都是很有趣的內容,也是當週的教學主軸。
舉例來說,前週的主題是『roots』(根)。我們每天早上收到的email就從植物不同種類的根開始聊,講到我們家庭歷史的尋根溯源,講到英文字裡拉丁文與希臘文的字根。
又因為英文字root的根源是北歐古諾爾斯語的rot、與拉丁字根radix相聯繫,聊了radish、radical、eradicate甚至潮語rad等單字的意思,又聊到世界歷史中不同的進位系統(radix),像巴比倫人竟然有著六十進位的數學系統、電腦語言是二進位等等。最後聊了平方根的概念,因為正方形就是從平方根長出來的。
幾週下來email讀得為娘我瞠目結舌下巴掉地上,很覺得知識有被增長到(小學二年級的程度😂)。
當週的錄影教學包括了超奇妙的幾何乘法、用教具求平方根、分數概念與分數加法、拋物線的畫法、不同進位系統的算法。(蒙特梭利數學也是宇宙教學,畢竟乘法除法分數平方根和幾何圖形全都是相關聯的流動概念,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當週作業活動菜單則包括去後院拔幾株雜草以觀察分類並且素描、培育並觀察種子、畫出自己的尋根家族表、從拉丁與希臘字根表中選幾個字造句等等,還有一些與之前那週主題延續相關的活動。
上週的主題是『listening』(聽),聊到耳朵的構造、鳥鳴、音波的高低頻率與畫法、聲譜圖、詩中的押韻與子母音玩法、音樂與詩的韻律、手語字母的打法。
錄影教學除了音符與樂譜的讀法外,最讓我掉下巴驚嘆的是小札克的帥哥老師竟然抱著一把電吉他,聊起那位發明畢氏定理也就是直角三角形邊長a2+b2=c2的畢先生Pythagoras竟然也發現到,當琴弦長度的比例剛好是簡單整數比時,一起演奏就會發出悅耳和諧的聲音,就這樣成為古典樂的基礎。
猶記上週錄影教學才剛跟孩子們聊過『分數』的概念,教大家動手做了一本分數的書還自製了蒙特梭利分數教具,老師馬上在這邊應用舉例。
老師說他手上吉他最上面那根弦是E弦,空弦時是低音E,按在剛好1/2的地方,就會是高八度的高音E。
再把手指按在整條弦8/9的地方,就會彈出F音。按在整條弦3/4的地方,就會是A音。按在整條弦2/3的地方,就會是B音。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用在玻璃杯裡裝簡單整數比的水量,敲出和諧的樂音。
簡單講解完之後,又聊聊早上email提過的頻率與聲波的關係。低音E的聲波是高音E的兩倍長,以頻率來講,就是在低音E聲波往上又往下跑一次的同一段時間內,高音E會上下上下地跑兩次。
看完影片,我跟小札克馬上依照指示拿量杯做數學兼裝水,在一樣的玻璃杯裡擺不同整數比的水量,嘻嘻哈哈地敲敲打打做起實驗來。
分數、弦樂、畢氏、音波、頻率,我好像都在求學的不同階段片面地模糊地學習過,卻從沒有想過他們之間的關係。二十分鐘的蒙特梭利宇宙教學,仿如醍醐灌頂。❤️
(請待續...)
培育造句 在 Brett 林熙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怎麼強化英語對話能力】
「使學生勇於嘗試錯誤,培育為不怕失敗的一代」。
「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台灣的學生必須強化英語對話能力,
才能有機會真正具備全球移動力。」
很認同,但要怎麼強化英語對話能力?!
兩三年前我看過賴世雄先生的這個演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EagX2uI4
我很欣賞他,因為他積極學英文的態度跟我學中文很像。
我們一開始下的功夫都是把會話書裡面的句子背得很熟!
接著就是不斷的"用"! 持續的"用"!
我學中文一開始是先靠小範圍熟練累積來的,
一本會話書,我可以練上一年。
當時我練了四本中文的會話書。
我每背熟一段對話,我就會用這段對話的句型拼命造句。
造句造到我完全不用想,就可以脫口說出這個句子。
這樣一段對話練完後,我才會去背下一段。
我知道你們會想,自己造句怕會造錯啊,這樣怎麼辦?!
我常認為就是這個怕講錯或是怕寫錯的學習心態,
導致大家不願意開口講英文或是寫英文,
也因此失去很多可以進步的機會。
說真的,我到現在講中文還是一直在講錯,
(有看我直播的同學應該就知道)
但我還是很勇敢的開直播講中文。
因為"你知道要怎麼說"跟"你真正臨場要講出來",
真的是兩回事!
就像大家知道英文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要加s (這個超簡單),
可是你們在講英文時,還是常會不小心漏掉。
因為英文不是你們的母語,錯很正常。
所以不要怕講錯,也不要覺得沒人幫你修正,你就不說。
你常說你才有印象,下次當你聽到類似的這句話,
或是這個對話語境時(可能是影集~節目~或音檔),
你才能反應到~~ 喔! 原來這句英文要這樣講。
這樣你就改過來了,而且你不會忘。
培育造句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個例子讓我想起昨晚翻開妹妹國語習作時的對話。
老師在照樣造句的小小空格裡畫了小叉叉,後來又用藍筆打勾,表示已經訂正完畢。
(印象中題目應該是)
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像天上的( )。
她說第一次我寫小燈籠,後來改成小星星。
蝴蝶像是飛在空中的( )。
她說第一次寫畫,第二次改成立體書。
我告訴妹妹,其實原本寫的也不錯,這種答案沒有真的對或真的錯,可能老師覺得不夠好,希望你再想一想,不過說不定換個老師改,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妹妹點點頭,她說:其實我後來覺得立體書比"畫"還要好。
我說:對啊,只是這個叉叉看了很難過吼。
其實我刻意地輕描淡寫,我大概知道老師評斷的標準和用心良苦,自然不會跟孩子做負面解讀,但同時又覺得該把事情再說得完整一點、清楚一點,我們能追求更好,但並不是錯誤的意思。
或者說,什麼是更好,也應該可以有討論的空間,藉此學習評斷的標準。不過這都不是體制內老師可以負荷的過程,教育原本就是非常非常細緻的事。
該說的黃武雄老師都說了,我想補充的只有提醒我們做父母的,別忘了對孩子的細緻、體貼、溫柔,只有家庭有機會可以補充,可以慷慨的互動,這一點,我們千萬不能忘記。
這樣的教育是反教育。(見附件)
孩子寫的是文學,老師寫的是「文筆」。優劣立判。
孩子在描述的是感覺,是真實的感覺。老師在堆砌的是空泛的形容詞。
可是老師正在批改孩子的文章,紅筆一劃,否定了孩子真實的感覺,教導孩子要學老師這樣堆砌才對。
背後有權威,這才是問題所在。
我們無法期望,師資培育能培養出大批懂得文學的教師,但可以告訴未來的老師們,要懂得謙虛與尊重,學會欣賞與等待。孩子隨時會超越我們,不要輕易否定孩子。
這才是目前師範教育的重點。
/黃武雄 2015/10/20晨
附註:
這份批改的作業,應該是去年有人在FB貼文,我只把它儲存下來。
今早看到,才加註意見,重新發佈。
當時好像是孩子的父親貼的,父親也困惑老師為什麼如此批改。不過,隔了一兩年,這只是我模糊的印象。
但我不認為應該針對這位老師施予壓力。那樣會模糊焦點。可以看得出他是認真的老師。
我要談的是師資培育一般性的問題。
/黃武雄 2015/10/20 午后
培育造句 在 《院區仙人掌花與孩子的中文造句》 圖文龍鳳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讓我想到教育要達到相當成果,也需要時間培育,各種條件都具足後,才能得養成的喜悅。我教五年級這班學生,從他們三年級還不會中文字到如今能用中文造句、玩文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