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43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哈德良別墅(1999)
羅馬在西元前27年從共和走向帝國,在屋大維之後,來自於皇帝與元老院之間權力的傾軋,軍閥的擁兵自重,使得帝國的前一百年是一團烏煙瘴氣。
從涅爾瓦接掌帝位開始,羅馬帝國迎來八十多年政治清明的時期,與之前一百年的腥風血雨相比較簡直是天壤之別。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奧理略被稱為五賢帝,難得的是,這些皇帝並不是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選擇適合人選,然後收為養子作為儲君,在羅馬,領養不是件羞恥的事,反而是加強世族聯繫和政治聯盟的方法,被領養的孩子也不必和原來的家族斷絕關係,像屋大維就是凱撒的養子,達到真正選賢與能的目的,反而「哲學家皇帝」奧理略死後將帝位傳給兒子康茂德,這位政二代就是在電影神鬼戰士中自己也愛下競技場決鬥的那位皇帝,殘暴多疑,個性乖僻,自稱大力神轉世,統治引起人民不滿,帝國自此江河日下,再度走回自相殘殺的親情倫理鄉土劇了。
帶團要靠人品,當皇帝也是,若生在亂世有志難伸,哈德良是古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第三位,前一任的圖拉真在位期間是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時期,在帝國安定的基礎上,他興建哈德良長城,劃定羅馬帝國的北方國境線,也重建萬神殿,倡導人文主義,提倡希臘文化,雅典成為文化中心,他最喜歡旅行和建築,之前皇帝多半依靠各行省的大數據治國,但哈德良在任內幾乎走遍了每個行省,開創下鄉巡視的先河,又進行了前瞻計畫,包括修築神廟、劇場、公共浴室等大型公共工程,更在羅馬近郊的提沃利興建哈德良別墅。
哈德良別墅建築群包含30多座建築物,包括了劇院、花園、泳池、噴泉、圖書館、浴場,園中需要的大量水源都由水道橋從山區引下,為了不打擾皇帝,地底下還有通道,讓工作人員、訪客、僕人都能無聲無息移動到要去的建築物中。由於哈德良曾經遊歷各地,就像有些人出國後會把自己家中打造成波希米亞風、地中海風、巴里島風一樣,哈德良也將許多他印象深刻的地方呈現在別墅中,像是雅典衛城的厄瑞克特翁神廟的少女像柱。
哈德良另一個八卦事蹟是個同性戀皇帝,在古羅馬同性戀是一種公認的社會文化,甚至在許多文學、藝術和詩歌中歌詠這樣的關係,還代表友情、尊敬,到了基督教時期才有禁止婚外性行為,以及不以懷孕為目的性行為的新論述,桎梏了人性。哈德良和他的希臘美少年安蒂諾斯相差36歲,一見鍾情時安蒂諾斯只有12歲,從此安蒂諾斯被賜上書房行走兼御前帶刀侍衛,常伴哈德良左右,20歲時這對情人來到尼羅河旁的卡諾普,安蒂諾斯溺斃於尼羅河中,哈德良悲痛欲絕,下令封安蒂諾斯為神,並為他修廟塑像,哈德良別墅中的卡諾普(Canopus)水池就是象徵埃及尼羅河,而名稱也是當年安蒂諾斯溺斃的所在地命名,據說安蒂諾斯就埋在別墅中,但考古尚無所獲。
這座別墅在哈德良之後亦被使用,到四世紀羅馬帝國衰落後逐漸廢棄,在東哥德和拜占庭戰爭期間,這裡被當作倉庫,基督教徒也搬走這邊的石材來建造教堂,
到16世紀,埃斯特紅衣主教伊波利托二世更將哈德良別墅中的大理石和雕像拆除,來裝飾自己位於附近的埃斯特別墅,這座融合雕刻、建築、水環境的藝術行宮,堪稱羅馬的萬園之園。
埃及 衰落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時事求世 30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邁錫尼與提林斯的考古遺址(1999)
希臘位在巴爾幹半島南端,多為崎嶇的石灰岩地形,海島眾多,海岸線蜿蜒,如果說希臘國土形狀像隻伸入愛琴海的手的話,那麼伯羅奔尼薩半島(Peloponnese)絕對是手上的大拇指。它不僅承接吸收來自克里特島的邁諾安文明,更撥動了自西元前 1600至1100年,在此昌盛的邁錫尼文化(Mycenae)。西方文明起源在希臘,而希臘文明起源在克里特島,克里特的邁諾安文明是地中海區域最早的文明,而承先啟後的便是邁錫尼。邁錫尼和邁諾安一樣都有文字,但邁諾安的線形文字A至今仍是謎團,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已被解鎖。
最能代表伯羅奔尼薩半島的邁錫尼文化,原是西元前2000年由北方移居至邁錫尼的雅利安人,他們開創了屬於希臘本土的燦爛文明,根據考古也發現,西元前1400年開始,邁錫尼人已經移民賽普勒斯、西里西亞等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手工產品暢銷於地中海沿岸,在兩河流域、西亞、埃及等地都出土過邁錫尼風格的陶器。
不過到西元前1300年,邁錫尼對外貿易就開始萎縮,除了殖民城市已經學會製陶,可以自己生產外,西亞的腓尼基人興起,他們是邁錫尼的商業競爭者,使得邁錫尼對外貿易遭受打擊,仰賴海洋貿易的邁錫尼,一旦對外貿易受阻,也影響文明開始走向衰落。
關於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十分稀少,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成為關鍵資料,但大多數人認為那只是虛構的傳說故事,挖掘邁錫尼出土的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反而堅信不疑的相信這些城邦真實存在,他七歲從父親手中得到一本希臘神話,愛不釋手當成床頭書,從小就下定決心要發掘書中提到的特洛伊與邁錫尼,1874年,他在邁錫尼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衛城和墓葬群。城牆長1公里,厚10公尺,高15公尺,用大石塊砌成,北門是最著名的獅子門,當年擔任希臘聯軍首領的邁錫尼國王阿格曼儂(Agamemnon)就是從這獅子門出發,揮軍攻打特洛伊;他的妻子和情人也曾在這列隊歡迎凱旋歸來,再設計害死他。衛城內部功能齊全,有祭堂、儲藏室、浴室、接待室等,在宮殿發現有精美的壁畫。
在這裡發現有六座墳墓,每座豎穴墓大小皆不同,以圓木石板鋪蓋墓頂,共有19人葬在這六座墓穴中,有男有女,還有兩個小孩,大多用黃金嚴密地覆蓋著這些屍骨。最有名的是一座大型圓頂墓,據說是「阿格曼儂墓」或「阿特柔斯的寶藏」 Treasure of Atreus,阿特柔斯是阿格曼儂的父親),阿格曼儂黃金面具現收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雖名為阿格曼儂面具,但考古學家認為面具製作比阿格曼儂更早三百年,只是蹭他的名氣,不過看得出工藝技藝的精巧。
邁錫尼文明的消失也是個未解的謎團,站在頹傾的衛城望著周遭炙熱的山丘,看邁錫尼不單只是需要想像力而已。
埃及 衰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去埃及🇪🇬
#讀咗當去咗
#throwbackmemories
【澳洲到埃及: 史前時代】
五千年,曾是我對人類文明極限的概念。中華文明自稱「上下五千年」。因為不及實實在在的公元前3100年建立的統一國家埃及悠久,故冠以「上下」。但五千多年,也是人類文明的曙光──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河源了。我一直以為,這條探索文明長河源頭的漫長道路, 我已經用雙腳走到了盡頭,所以2009年著成《足足五千年》。
世界文化遺產中,人類在地球上最早的印記,石器時代的洞穴晝有23處,散佈五大洲。其中,以舊石器時代的澳洲卡卡杜壁畫,歷史最悠久。因為早在五萬年前,最早出走非洲的智人,經過中東、印度、印尼,跨過托雷斯海峽,到達澳洲。基因鑑定,澳洲土著是史前第一批離開非洲的移民大軍。於是,為了著作《足足五萬年》, 我專門到澳洲,探訪這些人類最早的藝術品,以及非洲智人的直屬後代:今天居住在澳洲卡卡杜的土著Bininj人及Mungguy人。
文化和文明不同,文化(Culture)是自從人類進入石器時代使用工具以來創造物的總稱。文明(Civilization) 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lis」,「城市化」的意思,泛指國家的建立。文明的搖籃,自然是兩河和埃及。人類最早的文明為距今六千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位於現在的伊拉克,但遺址早已蕩然無存。其影響到附近的尼羅河,公元前三一○○年,上下埃及統一,形成統一國家。那時全世界都是盤古初開的「史前時代」。地球上沒有地球村,這個唯一的國家,孤寂地興盛了二千年,歐亞非都還沒有統一國家的文明出現。埃及法老王的第二十六個王朝衰落時為公元前五○○年,那時,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秦始皇還未出生。如果說世界上有史前文明,就只有埃及有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