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一週冷暖大戰
鋒面通過帶來一波降雨
連假恢復晴朗好天氣
把握週五六好天小浪況
週日小風影響沒這麼優
分享了這麼久的天候浪況
包括海陸方位與風的影響
加上各種預測工具超方便
打開App一秒變大神
但為什麼某天吹西風
後一天又改吹東風呢?
數據裡不為人知的原因是?
為了避免冷不防被問一句:
『阿為什麼這禮拜吹西風?』
裝逼到一半總不能推給APP
『啊上面就這麼寫啊….』
所以換我吹牛皮
簡單舉例畫虎爛
先看5/1週六的地面天氣圖
H代表高氣壓
L代表低氣壓
一圈圈這條線上的氣壓都相同
空氣流動由高往低跟水一樣樣
水大量移動形成水流
空氣高低差間移動就是「風」
週六我們附近的空氣由H往L
中間距離遙遠經過科氏力作用
在台灣外邊繞了一個大拐角
產生由中央山脈向海邊吹的西風
對東半部浪點來說陸風是好事
一半台灣浪況不差、可惜偏小
另一半就….
再看5/2週日
L跑得很快距離太遠無影響
附近中尺寸的影響因子剩下H
仍受到科氏力影響轉為東北東風
距離太近時間太短波浪尚未形成
因此東半部台灣是吹海風又沒浪
值得積點陪家人的一個週日
單看預報APP一個點的數據
非常少資訊容易被遮蔽遺漏
盡量多看中尺度以上天氣圖
WINDY別急著切到台灣地區
觀察東亞的風速風向怎麼流動
MSW 切去亞洲動態圖
包括氣壓等高線、風速、浪高
蠻有趣也能生活上起到幫助
這樣才方便裝逼吹牛皮🤣
發發牢騷
這單元本來寫給自己跑點判斷用
高階海人浪人他們都看得更準
初階浪人我們就當無聊看故事
至少比鄉土劇或八卦新聞好些
不會浪費你生命
基本判讀自然變本能
至於中階浪人嘛...這個階段最要命
好像什麼都會、卻啥都差一點
膨脹請收在心中或褲子裡
講出來容易被看破手腳啦
「新手擋路、你們降低衝浪品質」
「老手兇屁、你又沒什麼了不起」
有這些言論很明顯就是半桶水
以前我愛打德州撲克
有部超棒電影由麥特戴蒙主演
開場白第一句話很受用
『如果在牌桌上半小時找不到那條魚』
『那你就是那條魚』
(魚=fish=自以為厲害其實是提款機)
中階才爬出新手村應該更照顧新人
如果還在嫌新手擠浪點
又搶不過老手卡下浪點
#那絕對是你自己的問題
好的資訊要付費也嫌
免費資訊白嫖還不爽
#再給你10年都找不到那條魚
醒醒吧
與高階浪人的距離不只是技巧
是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衝浪 #態度 #畫虎爛時間
「地面天氣圖風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討論] 垂直高度風向的轉變-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103學年地科大氣22:上課舉例說明如何判斷風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102學年地科_大氣17:氣團影響、判斷風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地面天氣圖怎麼看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地面天氣圖怎麼看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看懂天氣圖】 高低氣壓是怎麼形成?而各種類型的鋒面 的評價
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冬季夏季,空品大不同】
常聽人說「冬天空品比夏天差」
到底為什麼呢?來一探究竟吧👀
當秋冬季節空品不良時,你可能聽過「混合層」高度太低、受「東北季風」、「高壓迴流」、「高壓出海」影響、還有「境外污染」.... 這麼多名詞都代表什麼意思呢?🤔
#今年空品現象 ☁️
東北季風、高壓迴流及高壓出海之天氣型態,今年初春較往年同期多,這些天氣型態下讓大氣條件「更穩定」,形同壓力鍋的鍋蓋般壟罩著,地面上污染物難以垂直擴散,加上受來自其它如中國等外地隨大氣流動傳送之境外污染物影響,造成台灣下風處中南部地區空氣污染物濃度上升之情形。
📌三大空品影響因素搶先看📌
1⃣ 混合層高度影響空氣品質
2⃣ 夏季冬季盛行風向不同影響
3⃣ 秋冬季天氣系統因子
#詳細就點圖了解吧
---
#環保署 IG 開始營業囉🇹🇼
按下追蹤資訊不錯過!
👉 https://www.instagram.com/epa.tw
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白天開始台中以北地區如先前預期呈現陰雨綿綿的狀態,底層東北風持續帶來較涼的空氣,配合濕度偏高的情況,北台灣不少地方溫度都降到了19度多,呈現濕濕涼涼的秋冬天氣型態。
從晚間的低層(850hpa)風場來看,從華南、南海北部到台灣附近約略呈現一個變形場的型態,南北之間溫度梯度加大,有利鋒生,地面天氣圖上在華南的確有滯留鋒存在,雲雨帶發展後沿著中層短波槽前西風向東移出,經過台中以北上空,就演變成陰雨不斷且偏涼的天氣。
預期這樣的形態明天週一(28日)仍將維持,台中彰化以北地區持續是陰天有陣雨的天氣,部分地區日累積雨量仍可達大雨等級,中南部山區也會有短暫陣雨機會。北台灣溫度將持續偏涼,跟較為溫暖的台中以南地區相比有較大的溫度差異,南來北往的朋友請多加注意。
週二(29日)隨著北方冷高壓向東移動,東北風稍減弱,日本南方的低壓區向東走,中南半島的季風低壓向西調整,菲律賓附近的高壓則向西北往華南地區伸展,這樣的變形場鋒生環境會逐漸被打破,華南的滯留鋒會變得不易維持,同時中層以上整個西風槽區也將往東調整,台灣附近中層落居槽後,風向由偏西轉向西北風,水氣減少,降雨可望緩和許多。
週三、週四(30日、01日)有另一股低層的東北風南下,不過預報資料來看不至於再度出現這兩天這種有利於鋒生的環境,迎風面地區有短暫陣雨,降雨量不多,中南部山區則可能有熱對流發展降雨機會。北台灣持續偏涼,中南部相對溫暖。因此目前來看10月1日中秋節台灣附近大致為東北風,迎風面的局部短暫陣雨,看到月亮的機會也較低一些,有可能是雲遮月的狀況,中南部天氣較好些,看到月亮機會大。
週五到週日(02-04日)台灣中層為槽後高壓籠罩,底層風向也轉為偏東風,風力減弱,除東半部有些局部短暫陣雨外,西半部大致為多雲到晴,山區午後仍有局部熱對流降雨。包括北台灣在內各地溫度上上升,不過日夜溫差可能較大。
再下一波鋒面目前來看要等到下週一(5日)才會來到,因此現在的資料來看,中秋連續假期可望會是一個天氣較穩定,也比較溫暖到偏熱的情況。
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103學年地科大氣22:上課舉例說明如何判斷風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以颱風及等壓線圖為例,再次解說如何判斷 風向 。 ... <看更多>
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102學年地科_大氣17:氣團影響、判斷風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說明蒙古大陸氣團、太平洋海洋氣團造成的影響。說明地形抬升容易造成降雨。重點在如何由題目所給條件,判斷 風向 。 ... <看更多>
地面天氣圖風向 在 [討論] 垂直高度風向的轉變-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先進好,
小弟有時候會去蒐集氣象局探空測站的數據(純粹數據控=...=),發現大部分的情況
溫度會隨著高度遞減,但有時候也會有部分層區有逆溫的現象,畫成圖表就會出現
側V字型的Profile。逆溫現象有輻射逆溫、沉降逆溫和鋒面逆溫等原因;
風向方面,冬天的時候地面是蠻明顯的東北風,而隨著高度增加逐漸轉成西風的風向。
但是最近發現一個覺得滿特別的例子:以下是風向剖面圖
https://ppt.cc/4Gxk
地面的風向是東北風,隨著高度逐漸順時鐘轉向西風的風向,
但是在200到500公尺左右高度卻又逆時針轉回來,然後再順時針方向轉至西風。
找了一下資料,有看到暖平流經過的時候會有風向隨高度順轉的現象,而冷平流則是
隨著高度逆時針轉。在冷鋒鋒面後氣流下沉,比較容易出現冷平流,而暖鋒鋒面前氣流
上升,較容易出現暖平流。可是冷暖平流好像是指850百帕到700百帕的高度,講地轉風
和熱力風現象時在觀察的,又比這個例子的高度要高出許多...
去看了一下當天的地面天氣圖,有冷鋒面通過:
https://ppt.cc/UR8z
而當天的溫度剖面也有逆溫現象,逆溫層高度大概在750公尺至1250公尺:
https://ppt.cc/RdhT
推測可能是因為鋒面通過造成的鋒面逆溫現象。
由於自己非氣象學科背景,向各位先進請教一下這種風向逆轉的情況是鋒面通過常見的
現象嗎?
另外逆溫層和風向的改變是否有什麼關聯性?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54.1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420536791.A.E82.html
※ 編輯: cclog (223.142.54.181), 01/06/2015 17:37: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