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獎徵答 大家覺得有可能出現 40 年以上的 #餘震 嗎?唐山大地震告訴大家,這是有可能的!
這真是太可怕了!科學家有沒有被嚇到了呢?
1976 年,唐山地區發生了表面波規模 Ms 7.8 的大地震, 44 年後,也就是 2020 年 7 月中旬,發生了一起規模 5.1 的餘震。
也許你會納悶:天哪! 44 年欸!怎麼可能出現這麼久的餘震?
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先來釐清一下「#餘震」的定義啦!
一般我們所謂的餘震,其實就是由「主震」誘發的地震。
#怎麼判斷誰是餘震?
當較大的地震(主震)發生後,除了當地本來就會出現的 #背景地震 之外,震源附近地區的地震活動通常會出現 #明顯增加。
關於這些多出來的、 #異於平常的地震,如果它們震源位置、破裂方式等特徵跟主震很類似,或是有緊密關係的話,就會被科學家視為是這個主震的餘震。
#餘震會持續多久?
關於餘震的規模和時間,科學家會透過當地以前的地震數據,來得出屬於當地的經驗公式,在地震統計學上,科學家常用的經驗公式有以下兩個:
1.Omori’s law
2.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
前者包含了餘震數量、主震震後時間、餘震衰減速率;後者則描述了地震累積個數、地震規模的對數關係。
總結來說,要評估一個地震到底是不是餘震,科學家需要考量的大致包含:
此地震的震源位置(包含震央和深度),跟主震有關係嗎?
此地震的破裂方式,跟主震有關係嗎?
這個時間發生這個餘震,合理嗎?
如果這個地震的規模這麼大,有可能是餘震嗎?
這個主震有這麼多餘震,合理嗎?
……
#唐山大地震符合這些原則嗎?
根據密蘇里大學劉勉等人於 2014 發表的研究指出,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大致上 #符合 地震統計學的估算,透過科學家目前蒐集到的數據顯示,唐山地區的餘震持續個幾十年都是很正常的。
也就是說,唐山大地震發生 44 年後的餘震,對科學家而言,真的不意外!
延伸閱讀:
氣象局委託研究計畫期末成果報告「最大餘震規模預報模式之建立」
https://reurl.cc/kZbq9K
Liu, M., Luo, G., Wang, H., & Stein, S. (2014). Long aftershock sequences in North China and Central US: implications for hazard assessment in mid-continents. Earthquake Science, 27(1), 27-35.
Omori, F. (1894). Investigation of aftershocks. Rep. Earthquake Inv. Comm., 2, 103–139.
Gutenberg, R. and C. F. Richter (1944).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in California. Bull. Seismol. Soc. Am., 34, 185–188.
*本文轉載自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地震規模 公式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冷分享 #這是一篇深度文 #大概就和隱沒帶地震一樣深
你知道嗎?【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芮氏規模9.0的地震】
這件事科宅編也是在書上看到的,當時就很震驚。
但我卻像隻冷血鱷魚一樣,很有耐心的等待再等待 (?!)。
哈!總算給我等到台灣國內數一數二的正牌地震科普網站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的副主編 阿樹的地球故事書 寫的科普文。
當無法寫得更好成為事實,轉文分享就是義務!啦啦啦~
留言中有BONUS一冷。
--
不過,由於文章的內容科普歸科普,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科宅編希望知道各位讀者的想法與疑問。
不管聰明的你心裡的OS是「啊哈!」還是「痾你是在說啥」都務必踴躍的討論。讓我們一起變聰明。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試著幫文章做三句話總結。科宅嘗試總結如下:
「芮氏地震規模,是靠單一地震儀紀錄的地震波所推算出來的數字,在遇到非常大的地震時會量不準(低估規模)。使用芮克特博士的公式,就算再大的地震也最多會算出規模7而已,因此技術上是不可能得到芮氏規模9滴。」
p.s.
關於地震規模的計算共有三篇系列文章,另外兩篇請參閱
▽地震的大小誰說了算?Part I:課本沒教的芮氏規模
▽地震大小誰說了算?Part II :更「先進」的地震規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