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副技師林淑芬在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就讀碩士班時,專注的題材是土壤。後來因緣際會進入中研院史語所工作,接觸到考古學,因此就讀博士班時改以花粉為主題,調查宜蘭近4200年來的花粉紀錄,藉此探討古代的環境及氣候,與宜蘭史前文化發展的關係。這些工作令她成為臺灣罕見以花粉研究考古的專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十五集:柚都石城常山 攝製組來到浙江省常山縣.聽小人書收藏大王曾令兵的傳奇故事;探訪常山美食—球川貢面的製作過程;常山被稱為“石城”,這裡有華東第一石林三衢石林和衡量地球歲數的尺子—“金釘子”;聞柚香,品兼具柚、橙、桔三種口味於一身的常山胡柚。 球川貢面,也稱索面,像掛麵...
地質科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負地理學講演|#大屯火山群的歷史:一個地質科學的視角
1990年代以前,台灣民眾對於大屯火山群仍感到陌生,因為當時依據早期的火成岩定年分析研究,推斷是一座死火山或休火山,已經進入後火山活動時期。但是到了1999年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火山在歷史中的噴發活動也被更為細緻地看到。這場講座邀請到長年研究大屯火山群的宋聖榮教授,從地質科學的角度,分享對於這座火山歷史的認識。
「負地理學講演」系列為2021年CREATORS創研進駐團隊「引爆火山工程」所策畫,為「火環之海:星陣、焱山、群島的科學與藝術創研計畫」之公眾活動。該計畫聚焦於台灣東北外海的火山群島,以及數十座的海底火山群,將東北外海的海底火山群視為未來即將浮出海平面的島群,結合科學與科幻敘事,進行海洋地理與生態關係的描繪。
■ 講者簡介
宋聖榮,#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博士,曾任美國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中心訪問學者。
地質科學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哈伯出事啦 說到太空中的望遠鏡,很多人都會想到「哈伯望遠鏡」,不過,年事已高的哈伯,從今年六月中斷線至今,一直連繫不上。
哈伯故障可不是第一回,在它漫長的服役生涯中,曾經歷多次故障,在 1990 到 2009 年之間,更接受過四次太空梭服務任務,一次次 debug+upgrade,讓它一路撐了 30 多年。
然而,這一次的故障,似乎即將為哈伯的傳奇畫下句點,難道我們真的要與它說再見了嗎?
跟著 Easy天文地科小站 一起來回顧哈伯的維修升級史,順便認識它的指定接班人吧!
延伸閱讀:
百倍於哈伯觀測能力,大小尺度通通包辦!——NASA 的下一個旗艦級「羅曼太空望遠鏡」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4828
哈伯望遠鏡「美圖秀秀」就靠他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8181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地質科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十五集:柚都石城常山
攝製組來到浙江省常山縣.聽小人書收藏大王曾令兵的傳奇故事;探訪常山美食—球川貢面的製作過程;常山被稱為“石城”,這裡有華東第一石林三衢石林和衡量地球歲數的尺子—“金釘子”;聞柚香,品兼具柚、橙、桔三種口味於一身的常山胡柚。
球川貢面,也稱索面,像掛麵一樣晾曬,但工藝又與掛麵完全不同,索面的加工,就是麵粉加鹽、水拌和製作,一般是當天製作,當天晾乾,所以都天晴天加工,雨天就不能做了。相傳宋朝皇帝喜食此面,球川手藝人將加工精細上乘的貢面連同球川鎮產的“球川官紙”年年進貢,故稱作“貢面”。現在,常山城鄉有人做壽,或平常的“生日”,都要吃索面,因此也叫“長壽麵”。貢面都是純手工加工,一大坨麵團經過揉粉、開條、打條、上筷、上架、拉麵、盤面等10多道工序,逐步做成白如銀、細如絲的貢面,手法令人眼花繚亂,讓人覺得拉麵師傅的手藝在他們面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當金色的陽光透過薄雲,絲絲縷縷地灑落下來時,農戶們便扛出插滿面筷子的麵條架,然後依次用暗勁拉扯,數百雙面筷子上手指般粗的麵條頃刻形成精細均勻的絲面,數米長的“萬千銀絲”迎微風飄拂而不斷,猶如一幅幅精緻的工藝品。
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或GSSP)又稱為金釘子,是指在全球範圍內選取特定的岩層層序的一些特定「點」,作為定義和識別地層界線的世界標準。
「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的建立是經過長期研究、全球對比、國際專家考察、反覆討論協商、由國際各系地層委員會最後投票表決產生,並經國際地層委員會贊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准而成立。因此它的確立標誌全世界科學家的努力和國際合作的結晶,以及所在國的地層研究水平。
地質科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
早在六百萬前年台灣島初形成之際,一個神祕的「台灣史新聞通訊社」就已然存在。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不可能的現場,我們都在那裡!」因此台灣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他們都留有第一手的採訪報導。
如今,沉寂已久的珍貴史料終於出土,專家學者為了記錄這項驚人的發現,特組成台灣史新聞編輯委員會,製作《台灣史新聞》六百萬年紀念特輯,希望還原歷史真相,帶領讀者重新來到事件發生的現場,甚至直接感受台灣島誕生之際的地質衝擊,讓讀者體驗身歷其境的真實。
本紀念特輯精選台灣史新聞通訊社最具代表性的新聞、社論,以報紙的形式重新排版,呈現從古至今所有人類與台灣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全書依時代背景分為六卷,從台灣島誕生開始,歷經史前、荷西、明鄭、清治、日治等時期,直至民國百年,一路展現台灣豐富的樣貌。無論是政治事件、民生經濟、藝文活動或名人軼事,都鮮明地反映當時的庶民生活。
你將能從百萬年等級的歷史維度,看到所有在這個島嶼上曾經發生的大小事。書中不僅呈現台灣在地觀點,更連結國外重大歷史事件,具有宏觀的格局與視野。除了豐富的知識內容,還融合了逗趣的漫畫及小廣告,增添閱讀的趣味。
這是一本將複雜的台灣歷史化繁為簡的書,也是第一本結合自然地質科學、考古人類學及歷史研究的台灣史專輯。只要擁有本書,你就能輕鬆掌握台灣史!
作者簡介:曹銘宗(撰文、漫畫腳本)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從事自由寫作,並任英語、華語導遊、台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參訪團講師。
長期關注台灣族群文化,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貓頭鷹)、《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聯經)、《台灣地名謎猜》(聯經)、《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洄瀾》等繪本。
懷抱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地質科學 在 地質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問問兩邊要如何抉擇QQ,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地質組碩班,該校地科系有大學部,離家稍近,台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所地質組碩班,該校地科只有研究所沒有大學部,離家 ... ... <看更多>
地質科學 在 2022臺大地質營x地下有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2臺大地質營x地下有知, 台北市. 583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地質科學,屬地球科學的分支領域思辨並努力尋找線索往前只為踏破思維的枷鎖才能離真相又近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