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質不對就很容易爛根或是染病,最大的重點是要找到保水又透氣的黃金平衡點!
調配介質,先給大家一個大原則「介質顆粒愈小(如泥炭土)保水性就愈好、相對排水性就差,根太細密的植物容易爛根。顆粒愈大的(如小石子)排水性愈好,水會很快速地通過然後流失掉,根系不夠發達就吸不到水。因此我們會以固定比例混合兩種介質,讓它兼具排水性與保水性。
一般我們在外買到的植物出售時是幼苗,會使用保水性強的介質,購買回家植物長大一點後,介質過於保水就會造成爛根,建議要替換介質
最基本的是泥炭土與其它疏水介質1:1的混合。我們推薦用以下三樣介質來混搭:乾淨的泥炭土、珍珠石、與發泡煉石
泥炭土屬於有機介質,而珍珠石、與發泡煉石是無機介質。室內通風較差,盡量減少有機的介質(土、椰纖、樹皮)的使用,避免生蟲或腐壞,但完全無土又難以保水保肥,所以我們用一點經過殺蟲殺菌的乾淨泥炭土,搭配其餘的無機介質。
蔬菜介質的黃金比例:
★發芽階段需要90%-100%的濕度 因此可以使用全泥炭土(或混合少量珍珠石)
後期可以增加排水性,或是時常鬆土並降低澆水頻率
居家觀賞植栽的黃金比例:
★根系較需要保水的植物如蕨類、觀音蓮、圓葉花燭、龜背芋、蔓綠絨、彩葉芋等
請使用保水介質比例:
泥炭土2:珍珠石1:發泡煉石1 (補充介質:赤玉土+稻殼灰或碎竹炭)
★根系較需要排水的植物如虎尾蘭、粗肋草、香草類、椒草類、塊根類、多肉類等
請用疏水介質比例:
泥炭土1:珍珠石1:發泡煉石1 (補充介質:赤玉土+稻殼灰或碎竹炭)
———————————————————————-
除了剛剛介紹的三種基本介質,進階版可再自行視需要 加入以下輔助介質:
赤玉土:風化的火山礫,含鐵呈赤褐色,弱酸性,有機質含量少,保水性及排水性佳,可調整土壤酸鹼度
椰纖土:椰殼的纖維加工製成,排水性良好用於加強基質的透氣性。使用之前須先洗淨泡水去除鹽分,呈酸性,酸度過強時需要調整,有機介質也需注意腐壞問題
山砂、河砂:硬質不會分解的砂石岩塊,供混合介質,常與泥炭土混合使用,增大孔隙度,可用於多肉植物,但久了容易板結
水苔:苔類植物採集晒乾製成。水苔富含纖維素,如海綿般非常保水,觀葉植物幼苗栽培時採用,長大後建議替換介質避免過濕爛根。
蛭石:為雲母礦石經高溫處理燒製而成的灰褐色具有光澤的物質,質輕清潔無菌,且保水、排水、保肥及通氣性均佳呈微酸性
樹皮:塊狀有機質,大顆粒,不能直接拿來種植,通常用於盆土美化、鋪在花盆底部排水、保土用,注意腐壞問題。
竹炭:質地堅硬、通氣性好、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抑制細菌,多孔質還能讓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寄居。鹼性,避免土壤酸化
火山土:火山土是由火山噴發後的灰燼凝固而成,蘊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高通透性與保水性更是廣泛用於多肉植物的栽培基質�
鹿沼土:產於鹿沼地區的火山區,是由下層火山土高溫生成,呈火山沙的形式,PH值呈酸性,有很高的通透性、和通氣性
白火山石:土耳其火山石,又稱浮石、蘭石,質地堅硬不易粉碎、崩解、不結塊、耐久佳排水透氣,吸附力強,適度保水保肥力。
適用於多肉植物,有利於增加作物通氣性,排水性。富含微量元素
黑火山石:開採自印尼天然火山岩,富含礦物質及吸收水中雜質的雙重特性,質地堅硬、疏鬆多孔、透氣性良好,富含多種常量元素,長時間栽培不崩解,適用於多肉植物,呈中性
硅藻土:吸水、保水性能強,是作為多肉植物、景天、生石花等鋪面土,混入泥炭土中使用時要注意避免傷根
稻殼灰:質量輕,透氣性、保肥性好,吸附性強。含有植物所需的磷、鉀、鎂等元素。同時稻殼灰有很多的細孔,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PH值呈鹼性
貼文上標記的是配好的三種介質組合包,另外需要其他介質的盆友也可以參考網站上的多肉專用石哦
部分內容資訊參考園藝造景師:
@hop_hortidesign
#介質 #黃金 #比例 #多肉植物 #室內 #植物 #栽培 #泥炭土 #珍珠石 #發泡煉石 #城市小農 #plant #urbanfarmer #growing #media #ratio
土壤酸鹼調整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他山之石在泰國 全村的希望在醫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去年10月宣布啟動「全球土壤醫生計畫」(Global Soil Doctors Programme)。「土壤醫生」雖然叫做醫生,卻與農業息息相關。
土壤醫生志工(หมอดิน อาสา)原本是泰國特有的制度,最初由LDD人員進行,1995年開始大規模號召志工參與。根據2016年的統計,泰國已有超過8萬名土壤醫生志工在各地農村駐點,那麼,這個由泰國走向世界的制度到底如何推動?這麼多駐點志工要從哪裡來?
FAO網站中,將土壤醫生稱之為冠軍農民(champion farmers)。泰國土地發展司從農村中選出志願者,讓他們接受土地分析、現場測試酸鹼值、採集樣本、製作有機肥料等等講習及訓練,再回到農村協助其他農民,並進行推廣。
土壤醫生志工的工作,除了鼓勵地方農民檢測土壤樣本,作為對症下藥養復土壤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導農民土壤相關知識,針對土地特性調整經營方式,並減少對化肥及農藥的依賴。
#土壤醫生 #世界糧農組織 #泰國 #農村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1712
土壤酸鹼調整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王醫師倡導大家喝水已經是行之有年的事,除了拍攝「如何用一顆茶葉蛋喝完1500cc的水」,也在門診跟上課衛教各種喝水的重要性。
水是人體生命所需,但是若味蕾較敏銳的人,就能喝得出不同的「水味」,源自於自來水公司出產的水,通常是將淡水經過沉澱、過濾還有加上可以殺菌消毒的氯,保持細菌和微生物不超標的措施,來保證水質的安全,但過去曾出現因為天災或加入淨水劑而造成重金屬鋁或錳等超標的新聞,而且在運輸到家中喝到的過程,有許多被污染的風險,例如水管漏水、水塔的清洗狀態,除了造成細菌滋生,被污染的水加上氯會變成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認定的2B 級(可能之人類致癌物)致癌物—-三鹵甲烷,雖然在人身上就跟電磁波的影響一樣不用太擔心,但動物實驗的確有腎臟癌、肝臟癌、腸癌風險。台灣水質的三鹵甲烷濃度都有在嚴格監測中,平日不太需要擔心,但國內研究發現,在颱風風災後的水中總三鹵甲烷濃度會飆升四成到兩倍不等,且煮沸五分鐘也無法完全去除,可能跟暴雨沖刷山坡地,造成大量農藥及肥料等水中有機物質增加有關,長期飲用仍有不好影響。
連印象中水質很好的澳洲,都發現因為老舊管路造成13項重金屬包括鉛超標的事件,台灣審計部調查發現,2016年至2019年6月間,台水公司轄管82座淨水場清水鋁含量超過0.3mg/L,猶記2012年也同樣驗出鋁超標的時候,毒物科林杰樑醫師曾憂心人體攝取鋁過多,恐傷害中樞神經,導致失智風險增加。
基於以上的考量,從我小時候的印象開始,我家就一直有一台淨水器。但「濾芯」其實有很大的學問,例如活性碳向來作為去除有機物質跟氯,但除不了細菌;逆滲透/中空絲膜可過濾細菌,但濾不了有機物質跟氯。
最近剛好家裡舊的淨水器已不堪使用,一直在搜尋適合的品牌,可能心誠則靈,剛好家電知名品牌Panasonic傳來了體驗邀約,Panasonic 鹼性離子整水器 TK-AS46,之所以稱為「整水」器,是不只「淨水」,是多加了電極板進行電解,透過簡單的面板操作,可以將濾芯過濾後的淨水,自由調整成不同的酸鹼值,各有不同的用途。
讓人驚喜的是,它的日本製專業淨水濾芯,
可去除JIS限定的13種有害物質+JWPA自主基準的6種有機化合物,自來水從第一層的不織布➡️ 顆粒活性碳+陶瓷➡️ 粉末活性碳(可以過濾霉味、農藥等物質)➡️中空絲膜(可以過濾水管溶出物質及自來水添加物鋁),一道道的將雜質、有毒物質尤其是重金屬「鉛」、三鹵甲烷還有多種常見致病細菌(就是我常說的惡名昭彰的變形菌門),我之前比較各種濾芯比較了半天,原來是小孩才做選擇,TK-AS46讓我們全部都可以擁有😁
台灣的自來水已經是國際標準了,使用起來已經相當安全。只是我們如果想要喝得更健康、排除更多的致癌風險,使用多層濾芯會更加安心。
從來不知道,可以這麼隨心所欲的運用不同ph值的水。五種不同的模式各有所用,一般ph7的中性水可以服藥跟泡牛奶,也可以進階鹼性水(ph8.5、9.0、9.5),拿來煲湯、煮菜或是泡茶,茶葉本身是弱鹼性,非常適合用PH值弱鹼性的水來沖泡,鹼性水因為包含了較豐富的鈣、鎂、鐵等礦物質,有助於保留茶裡的有益物質,例如茶多酚,而且茶湯味道更濃郁。而濾出的弱酸水有什麼用途呢?
我家種了不少植栽,許多植物喜歡弱酸性的水,若平常用自來水澆灌,發現土壤出現板結現象,結成一塊透氣跟滲水性差,葉子變黃,都是暗示土壤酸鹼失衡,此時利用收集起的弱酸性水可以改善很多
現在市面上很多的鹼性離子水,一瓶 850ml 用$28 來換算的話,這台整水器更換一次濾心大約可濾出 4,999 瓶 2L公升的鹼性離子水,一樣的公升數買市售的大概要$329,000!!實在是環保♻️又經濟實惠的選擇!
#喝得健康才能有好的扺抗力
#Panasonic #鹼性離子整水器 #TK-AS46
#五段酸鹼值
#日本製專業淨水濾芯
#日本貨當然要買爆
購買網址:https://bit.ly/2S4k8Gh
土壤酸鹼調整 在 大虫農業- 【土壤pH值&養分有效性】 不少人看到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土壤pH值&養分有效性】 不少人看到作物缺肥就會拼命補肥,但一直施肥作物就一定會吸收嗎?施用到土壤的肥料真的都有效嗎?其實有非常多因素會影響 ... ... <看更多>
土壤酸鹼調整 在 科學再發現-台灣70%土壤屬酸性鹼性肥料改良土質-民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 不只受到氣候影響, 土壤 的 酸鹼度 ,更是導致作物健不健康的重要因素。台灣因為天候以及密集施肥等種種因素,高達七成的 土壤 屬於酸性,如何 調整土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