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龍山寺政見發表會】 #兵家必爭之地
龍山寺自清治時期即為艋舺的信仰、政治及軍事武力中心,無論群聚商議或糾紛裁決均常在此舉行,即使後來商業活動漸轉往大稻埕,仍是地方上的文化中心。
國民政府遷臺後,為維持其法統地位,中央民意代表不斷延任,遂形成「萬年國會」,但因有許多委員代表未能來台,加之逐漸病老,缺額日漸增多,1972年政府在順應地方民主要求下,舉行了第一次國民代表及立委委員的增額選舉。
由於同時還合併了省議員與縣市長的選舉,因此龍山寺就成了萬華地區的兵家必爭之地,不但公辦的政見發表會在此舉行,許多私辦的政見演說也插旗於此,許多民眾也積極參與聽講,形成了熱鬧非凡的場面,顯示其地方政治中心的地位從未被拋卻。
「因香火鼎盛而成為群聚之處/讓艋舺龍山寺自古以來就是/欲佔據政治版圖者必爭之地。」摘自《年記|1972 張哲生》*
#提到萬華就想到龍山寺
#看盡繁華卻依舊矗立在那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2/12/20
圖說:台北市國大代表及立法委員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參加。
攝影:段雲生
歷史新聞
【1972-12-13/聯合報/03版/第三版】
二千餘人聽政見 龍山寺前露天談
各地候選人‧爭取選民支援
【本報訊】台北市國大代表及立法委員候選人,昨(十二)日晚間分組在萬華龍山寺廣場及城中區福星國小禮堂舉行公辦政見發表會,聽眾踴躍、秩序良好。
在龍山寺前舉辦的露天政見發表會,聽眾兩千人,他們站了兩個小時,聽候選人暢談抱負。在這場政見發言的立法委員候選人是丁守真、李東輝、李志鵬、蔡萬財、舒子寬及國大代表候選人邱長成、陳丸福、黃天福、李鉎源。
丁守真認為,近年來政治經濟各方面雖有長足進步,但尚待改進之處很多。他說,如果他當選了立法委員,一定會顧及人民的利益,制訂理想的法律,以促進國家社會的進步。
李東輝說,他要把多年來服務社會的經驗,為更多的民眾服務,他將特別注意到貧民醫療問題,使貧苦民眾得到適當的照顧。
李志鵬說,由於法令落伍,大眾利益未能獲得充份的保障,他當選立委後將以他多年來研究法律的心得,修訂種種法令,並簡化各種手續,切實做到便民利民。蔡萬財認為現任中央民意代表,很多人沒有盡職,應大幅度改選。
舒子寬說,部份警察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她如當選立委,將督促政府徹底改進。
邱長成在政見會「緊急聲明」說,他的政見列有「廢止取締流氓辦法」,並非反對取締為害社會的流氓,而是主張循司法途徑懲治流氓。
陳丸福主張盡量開發土地,設立工廠,促進工業發展。
黃天福主張整飭司法風氣,嚴懲司法界的莠員。
李鉎源在十五分鐘的政見會中,猛烈抨擊我國對日外交之失敗,他要求政府對此徹底檢討。
昨晚在城中區福星國小禮堂舉行的公辦政見發表會,由陳清博、林至信、吳明秀、喬寶泰、黃柏庭、羅建斌、周文璣、康寧祥等。依序發言,會場有一千多聽眾。
陳清博自稱受過嚴格電腦訓練,如果當選立委,便可用來審議中央總預算,為國民看緊荷包。
林至信主張對不好的稅務及警察人員,徹底整頓。
吳明秀關心住在違章建築裏的窮苦民眾,她說,她如當選,將促使政府准許就地整建或採取先建後拆的原則。
喬寶泰說,如果他當選國大代表,將以消防人員救火及救生人員拯溺的心情,為民服務。
黃柏庭希望能促使政府大力革新。羅建斌表示,他一定要競選到底,絕不半途而廢。
周文璣提出七點主張:(1)簡化申請綜合所得稅的手續,(2)促請政府輔導中小企業,(3)全國上下團結,謀求政治革新,(4)建議政府興建低廉價格的國民住宅,(5)應辦理社會保險制度,(6)提高軍公教待遇,(7)興辦托兒所。
康寧祥表示,要打倒特權,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
土地開發人員心得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齋主對投資理財的書實在相當頭大。所以當 天下文化 將《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寄給我之時,心中有些不知所措。但當靜下心來一讀時,我發現這並不是本談論投資的書,而是本結合科學及人文思想的書,它省思人類文明社會何以建立,並從中理解時代巨輪如何轉動,進而思考價值何在? 書中大量引用了當代經典書籍,如《槍砲、病菌與鋼鐵》、《西方憑甚麼》、《群的征服》、《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人類大歷史》等。如果正好是有所涉獵的讀者,肯定處處會心一笑。
作者李彔在台灣相對低調,但他可是鼎鼎大名喜馬拉雅投資的創辦人。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文明及現代化」,第二部分為「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最後一部分則為「閱讀、思考與感悟」。
「文明及現代化」相當有意思。李彔大量引用了賈德戴蒙《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假說,以馴化畜力及植物,作為農業社會的開端。並將涉獵採集的社會作為科技1.0社會,農業社會作為科技2.0,並將工業革命後的社會稱作科技3.0。農業社會的發展天花板在於土地疆域,擁有越多農田的產值,就能負擔得來越多人口,但這種疆域的拓展終究有其極限,無論擁有再多土地,光靠著科技2.0的技術,無法克服的產能低下的問題,也終究會遇上馬爾薩斯陷阱。馬爾薩斯是18世紀末的英國神職人員,他在研究歷史政治和經濟時,發現在歷史長河中,人口成長呈現等比數列,但糧食成長卻只能是等差數列,無論等差數列的效率再好,也不可能負擔得來人口以等比形式的成長。這是個極有智慧的洞見,只可惜馬爾薩斯沒想到隨後而來的工業革命,人類擺脫畜力的極限,靠著自動化器械,所有可見的產能都以超乎想像的形式成長。
李彔認為科技3.0的社會之所以遠比科技2.0強大,在於資訊知識交換的速度遠比先前為快,任何知識只要與有效的知識結合,就能「1+1>4」。靠著快速而又有效的資訊交換,社會成長的速度極快,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過短短幾百年未與西方接觸,下一刻就被鴉片戰爭的船堅炮利給輾壓,也是為什麼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過三十餘年,如今卻能以驚人的成長速度在全球佔一席之地。
科技3.0社會的重點在於「價值」。李彔將貨幣、黃金及股票的價值於歷史上攤開,發現即便你持有再多現金貨幣,在長期通貨膨脹的影響下,現金終究無法保值。貴金屬即便在農業社會保有相當價值,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這些貴金屬的成長幅度也是越來越低。而真正會隨著時間而增值的,只有股票,而且必須是有價值而非只是有價格的股票。
李彔的思想深受巴菲特及蒙格影響,他的價值投資理論也不例外。他將「投機」和「投資」分得再清楚不過。投機是個零和遊戲,當你贏了這筆錢,就有人因此輸了這本錢,對整體社會的前進或效益不大。但投資則不同,投資是投資人對未來社會的期待,投下的每一分錢都能有效推動社會前進,進而創造更多價值。於是在書中的第二部分的演講中,他則是大量談論了價值投資的價值和必備條件。
我認為《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是本絕對的好書。除了書中眾多的知識和價值觀之外,齋主無比肯定李彔在書中的一個觀念,那就是投資應該是個做學問的道理,而非是看著K線圖或新聞就下決定要買哪支股票。重點在於當代人要保有對萬事萬物的興趣,否則你又怎麼能有對未來社會的期待呢?
齋主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齋友。如果剛好你讀過《槍砲病菌與鋼鐵》,那我更是建議你將本書讀一讀,因為光是第一部分的文章,就足夠讓你為此感到滿足及欣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449
天下文化此次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一本贈書。
只要你滿足以下條件,即可參加抽書活動。
在12/13(日) 20:00以前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或留下你對本文的想法或心得。
齋主會在活動截止後,公布得獎者名單。
最後,再次感謝有機會與天下文化,共同推薦這本《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
#天下文化 #李彔
土地開發人員心得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有種米」說起的故事最近落村搵農友時,很多農友都驚訝原來Green Objects竟然是土地正義聯盟 的工作。其實我們過去也有做過不同的農業計劃,有些用另一個形態延續下來,有些無疾而終,有些則由更多有心力的朋友接手,這似乎也是工作種類繁多的壓力團體工作常態。其中一個以另一種形式延續的就是 新界有種米 計劃了。2015年 土地正義聯盟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發起在新界四個地方——八鄉(清潭)、新田(牛潭尾)、塱原、蕉徑種稻米。經過幾年的發展和開拓之後,各個計劃陸續自行發展,各有不同的特鮙和堅持,土盟漸漸也淡出各區的組織工作。當中新田牛潭尾小隊在 新田梁日信 的支持下,由 新興農場。牛潭尾信心米 團隊延續,一年復耕一塊田,今年早造種米面積超過兩斗半。而八鄉小隊也發展成 新界有種米-八鄉小隊 ,繼續種以台梗為主。 至於 塱原濕地開心有機農場 「耕田佬」添哥繼續自己種米,將「航拍機趕雀」技術發揚光大(誤)。而幾個計劃的團隊也保持緊密的合作和溝通,例如 八鄉小隊多次邀請台灣池上鄉種米高手「天之驕子」魏生訪港交流種植心得,也邀請其他農友參與;而添哥在牛潭尾「信心米」品牌第一次收成時借出磨米機,以及協助我們進行真空包裝。所以香港農業要繼續發展,農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雖然土盟已經淡出各個小隊的運作,但除了個別成員也繼續協助農務工作,我們也通過 Green Objects本地農產及農業活動分享區 平台,連結更多農業產銷鏈上下游持份者,啟動不同的工作:學農前培訓:Green Objects的稻米種植小組,十多位新手藉着半年的參與實踐,為日後進入農業界、學習更專業耕種技巧做準備業內組織:組織幹事每週定期落村交換資訊和意見,配對生產者與銷售單位,我們也建立銷售單位之間的交流平台。而在此之前,我們也與多個農業團體一同參與農業政策倡議工作共購配對(即將公佈):我們正研究通過進步陣營的社區網絡,推動各區建立定期共購小組,以「一區/一屋苑/一團體配對一農場」,鼓勵共同購買及分擔物流成本,嘗試解決訂菜物流成本的困局緊急支援及土地政策倡議:繼續支援面對即時迫遷、土地破壞威脅的鄉村及農友;推動「農地農用」的土地政策,反對不必要的鄉村開發有些工作不一定直接在產銷鏈上發揮角色,但在維持現在的耕種空間及在長遠復耕政策的推動,也是對產銷系統發展重要的工作。我們也鼓勵有志投身香港農業的朋友嘗試參與不同的崗位,比方說一間醫院也不只醫生、護士,也有賴清潔工友、病房助理、專職醫療人員、行政工作等崗位付出。農業也不只農夫和菜販,產銷鏈的上下游之間,仍很多工作和位置值得大定發掘和投身。我們歡迎各位有想法的朋友也在群組分享、提出、brainstorm,一起為振興香港農業努力。我們也將會邀請各區的代議士或社區領袖,自行組織共購組,重新將產銷鏈連繫起來。(圖:清潭大水管和米田)支持土盟工作:https://www.collaction.hk/s/landjustic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