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開會怕私隱外洩?一文學識多個網絡安全對策 – Yan Law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為降低病毒在社區內傳播的風險,不少負責任的企業鼓勵或允許員工Home Office,沒想到竟然令網上會議軟件Zoom突然爆紅,用戶數量由去年12月的一千萬激增至今年3月的兩億!偏偏這時Zoom被連環爆出私隱外洩、駭客入侵、保安漏洞等醜聞,引起公眾關注網絡安全問題,隨後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台灣、新加坡等地的政商界亦以「資安漏洞」為由宣布停用使用此軟件,促使更多人聞Zoom色變。
在眾多網上會議軟件中,Zoom因為操作容易、功能多樣而大受歡迎(只要透過邀請網址或查詢會議ID的方式即可以電腦、手機或平板來進行視訊會議,還能錄下視訊過程、共享螢幕畫面、進行即時文字對話等);現在卻因資安設計不良而被棄?上周三(4月8日)Zoom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袁征舉行YouTube直播,親自就私隱漏洞問題向用戶公開致歉、承諾將全力修正問題,並介紹軟件的私隱更新。究竟Zoom還安全與否?如果平日有需要用Zoom或其他視像會議軟件,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編者想,絕大多數人擔心的是「Zoom-Bombing」騷擾現象,皆因駭客能夠透過會議ID自動產生器來破解Zoom會議 ID(甚至取得沒有密碼保護的Zoom連結),在不驚動主持人的情況下滲入會議,然後惡意發放色情、暴力或令人反感的影音和圖片;甚至可以透過這種方式竊取 Zoom 用戶的 Windows登入密碼,從而注入程式來存取裝置上的攝影機與麥克風。雖然香港暫時未有發生「暗網洩露Zoom帳號資料事件」,但早前宣道國際學校就有Zoom課堂遭駭客入侵,實在令人憂心。據悉,校方回覆查詢時稱「畫面短暫播了一些令人反感的內容」,已向警方報案,並決定即時將網上教學暫停兩天,為防止同類型事件再次發生。
在一連串的資安問題爆出後,Zoom馬上推出緊急更新版本,表示已修補漏洞並強化安全性與隱密性,更新內容包括:
1. 預先啟用會議密碼設定,並新增了防止用隨機掃描會議ID 的方法來加入會議的措施。
2. 用戶可為會議設置「等候室」,任何人想加入會議,都必須通過會議主持人的允許才可加入。
3. 不在會議視窗的狀況列上顯示(原本會直接出現的)用戶ID。
4. 加入「保安」按鈕,主持人可在所有人加入會議後鎖住會議,不讓其他人再加入;參與會議者中途無法隨意改名,聯絡人的資料也不會再自動顯示。
5. 在Zoom解除安裝程序中,加入完全移除本地主機網頁伺服器的選項,還會連帶一併刪除使用者儲存的設定。
至於有不少人提出的伺服器問題,Zoom為此新增了一項新功能:付費用戶可自行選擇服務連接的伺服器,務求可加強用戶在資料傳送路徑的選擇上的控制權。據了解,目前Zoom的資料中心以群分為以下區域:美國、加拿大、歐洲、印度、澳州、中國大陸、拉丁美洲、日本/香港。要留意的是,當用戶選擇不使用特定區域的資料中心時,該區域之Zoom會議室連接器(CRC)亦將不允許連接到個人會議或網路研討會,同時電話撥入功能亦無法使用。
有些謹慎為上的用戶,或許早已因信任感大打折扣而轉用其他通訊軟件,例如 Google Hangouts Meet、Skype、Microsoft Teams、CyberLink U Metting、Cisco WebEx 等。但如果是慣常或因工作/學習需要而必須使用Zoom呢?用戶最基本可以先做好以下幾點:
1. 使用最新版本的 Zoom 軟件和保安軟件
2. 提防任何不明的 UNC 連結
3. 切勿在會議期間分享機密資訊
4. 使用有意義的顯示名稱,別使用網上暱稱
5. 小心保護你的 Zoom 帳戶及留心可疑的帳戶活動
詳細保安貼士和主持會議者的安全建議,可以參考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的建議 。
其實,不只Zoom,不同的通訊工具或會議軟件都有機會出現資料保安漏洞,想盡可能保障自己,可以做好以下4點:
1. 使用正版軟件:使用由軟件開發商提供的程式來更新軟件;安裝並開啟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更新電腦病毒和間諜軟件的定義檔,以及定期使用防病毒軟件來掃描電腦。
2. 加強電子郵件和密碼保安:設置嚴謹的密碼(最好包含大小寫英文、數字及符號),並最少每90天定期更改;不要使用容易受到黑客攻擊的電腦登入電子郵件帳戶、電子銀行服務或進行涉及敏感資料的操作。
3. 加強電腦系統保安:避免瀏覽任何可疑網站、開啓可疑的電郵及即時短訊;不要下載來源或性質不明的附件;將涉及個人資料的電腦檔案加密處理。
4. 避免使用公共無線網絡服務:日常將無線網絡功能關閉;如有必要使用公共無線網絡時,不要發送敏感/個人資料,過後亦應刪除網絡首選列表的相關記錄;確保無線網絡卡驅動程式為最新版本。
身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在互聯網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留下「數碼足印」,建構成「大數據」。所以,無論有沒有發生這次「Zoom事件」,我們都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維持網絡安全、保護個人資料是「修不完的功課」。
原文:經濟通
#科技 #生活 #商業 #社會
圖片連結產生器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跨領域尋找靈感。
我試著在你不期待能產生
任何啟發的地方尋找靈感
需要製作一部短片時
我不會去看其他影片
而會去觀察大眾運輸或藝術
——Rob Wagemans 建築界的創意大師
》跨領域尋找靈感《
創意豐富的人必須確保自己的創意源源不絕。他們通常會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論,原本他們探索的領域僅限於同業,包含參加新書發表會,展覽的開幕酒會,喜愛藝術的會盡可能逛遍各種美術館、畫廊或大型藝術展,喜愛建築的會獨自去旅行,為尋訪能啟發他靈感的美麗建築出發到世界各地,這些都無可厚非,你總是要為自己喜愛的事物付出一些代價,不管是金錢、時間、或其他東西。
每個業界都有其規範和限制,固有的文化模式。如果想要創新,就得特別留意,你不能將自己熟悉領域的優異成就視為唯一的靈感來源,那會限制了你的想像力,簡單來說,就像把你自己和同業們放在同一座聯想圖書館裡面,你猜會發生什麼事,想當然爾,大家都在相同的地方尋找大同小異的靈感,這樣的方式是不會進步的,最後只會淪為相互模仿和抄襲,了無新意,尤其是不明所以的跟隨流行,消費者遲早會厭倦的,因為他們期待你有新東西,那會刺激他們的欲望和想像,他們無法接受一成不變的事物。
追求獨創性,有個基本的重點,就是在你已經了解該領域的基本模式之後,就應該打破規則,古人說:「大破大立」就是這個道理,舊的模式本身是一種框架,打破這個框架是「破」,重新制定遊戲規則是「立」。兩者之間,有時間順序的因果關係。專業創意人士都知道這一點,懂得如何打破規則,也知道怎樣才能創造新的規則。
當他們需要引爆真正獨創的點子時,他們會跨出自己的領域尋找靈感。這時,自己領域範圍之外的人、事、物,現象與文化,就成為他們的創意靈感來源。找尋新活水是必要的事,你不可能期待在沙漠中不斷出現綠洲,你得靠自己的力量創造它們。
我會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試著去觀察我身邊的人以及遠方城市的風景,那些熟悉與陌生的事物交疊出來的感受,經常成為刺激我寫作靈感的來源。在大量閱讀的過程,我也有相同的感受,我總是能從商業書上找到文學的寫作靈感,在哲學書或艱澀的理論書上找到寫詩的靈感,在藝術方面的書籍找到商業上可運用的靈感,我在電影裡會找到教學的靈感,我看復仇者聯盟系列,會聯想到未來的商業模式。
能掌握聯想能力的專業創意人士,擁有在任何事物中找到靈感的自信,我稱這種自信叫做「開啟」的超能力,有時候平凡無奇的事物也能激發他們的靈感,因為他們會超越一般人對於事物表象的認知,而進入事象地平線(Event horizon)去感知超越三次元以上的空間,在那裡潛意識將與所有事物進行接觸和連結,創意會像宇宙大爆炸一樣的開展。
他們以激發靈感的日常練習來維持創意的新鮮度,像是有一個看不見的魔術方塊,始終在他們掌中把玩。不懂得這個道理的專業人士,只能掩飾他們的焦慮苟活度日,因為必須不斷從大腦裡壓榨一些創意點子來用,這個想法讓他們成天活在創意隨時斷炊或是枯竭的恐懼之中,那非常痛苦。
只要了解你其實擁有無限的靈感來源,就可以輕易打倒你心中的大魔王薩諾斯,這是每個超能英雄都必須要有的覺悟。代表你在創意相關工作上的聯責就是打自己成為創意的產生器。你需要的只是點子的接著劑,如何把一個爛點子,變成一門好生意,把一個不起眼的觀察,變成吸引人的商品,你需要創意的引爆點。
只要獲得了這種能力,世界就是你的,你也會像超能英雄一樣無所不能。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大玩創意行銷總監
[ 工商服務時間 ]
雖然主題不是講創意,但跨界的斜槓能力,也是大家可以在工作上和自我夢想實踐,能夠好好運用的部分,
5/21 星期二晚上七點至十點 斜槓青年站起來(行銷講座)
銀快和蔡明淳老師、鄭俊德老師在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
有個關於如何成為斜槓青年的分享講座邀請你來報名
建國本部: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入場費原價:1500元 早鳥價:1000元
可以直接私訊跟我報名,師資簡介,請參考留言第一則的活動訊息,希望你也能夠擁有行動與創意的翅膀,翱翔在自己的天空,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
圖片來源 Avengers: Infinity War
圖片連結產生器 在 賈文青德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的台北世大運《其實我們一直都在》系列影片,是一個非常完整的企劃。
先是在8月11日釋出20秒的預告篇,宣示8月13日影片會正式上線: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2017/videos/833056406869965/
到了8月13日晚上8點,「選手篇」在世大運官方FB粉絲專頁上線: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2017/videos/834107810098158/
「觀眾篇」在台北市長柯文哲官方FB粉絲專頁上線:
https://www.facebook.com/…/vl.15834391803…/1094690860632893/
兩部影片選在不同的粉絲專頁上線,是不是代表「選手/比賽」、「觀眾/市民」的關係呢?(胡亂臆測)
過了一天,到8月14日的晚上6點,再釋出「一起篇」: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2017/videos/834610706714535/
這才令人驚訝的發現,「選手篇」與「觀眾篇」從畫面呈現、配音節奏、文本內容都是完全對應在一起的,影片要提倡的概念是選手與觀眾的「合」,而這個「合」竟然除了分別利用影片傳達之外,更用兩部影片形式上必須經過「合」的這個動作,突破了傳統的影像敘事框架,非常精彩。
還不只這樣,「一起篇」釋出之後,這個網頁上線了:
https://www.netizen-universiade.com.tw/film/
這個網頁有三個選項:
一、觀看影片
你可以選擇為兩部影片各自分配不同組合比例,自由的感受影片依不同比例播放下的差異。而且調整影像時,也同時會影響兩部影片播放時的音量大小,非常細緻。
二、中華隊加油產生器
另一個互動設計,你可以選擇影片中的各式劇照,加上自己的姓名與想說的話,做出屬於自己的有趣圖片。(果然產生許多惡搞,但這才是擴散的精義所在)
三、購票連結
https://tickets.2017.taipei/
整個過程的設計與銜接,幾乎像是網路行銷教科書一樣,為我們示範了創意與執行策略可以如何精準結合。
坦白說,我本來沒有特別想要去看世大運,但看完「一起篇」,現在是認真的想來看看有甚麼票可以買了。
(啊啊還有早就說要買票的芝加哥,不能再蹉跎了啊啊啊啊…)
我們一直都在。不論作為選手,又或作為觀眾。
當觀點交錯、聲音重合、心跳一致,
只要一起,一切就會不同。
http://www.netizen-universiade.com.tw/film/
留下你的期待,讓選手聽見我們的吶喊,
一起到網站留言、分享我們心中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