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et上市 智聯服務搶攻資通訊技術系統整合的商機
2021年疫情出乎預期未能休止,也使得在家工作、遠距教學與電競娛樂等需求不墜,推升PC相關的產業動能,宏碁集團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此次專訪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先生,以及智聯服務(Acer Synergy Tech)韓政達總經理,探詢以資通訊技術為主的系統整合商業模式,同時提供客戶在空間場域運用的建置實力。
智聯服務成立於2017年,前身是宏碁的新竹分公司,長期深耕台灣半導體產業客戶,是宏碁集團組織的第三波改造的關鍵要角之一,並於2020年底完成上櫃掛牌,登上台灣資本市場的舞台,其所看到的市場在於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以及跨領域合作的風潮方興未艾之際,對於網路建置、維運和IT服務的需求正排山倒海而來,大多數的企業要培養足夠的資訊人才實在力有未逮,因此讓系統整合外包服務商找到重要的利基,智聯的出線呈現以資通訊技術為核心的專業系統整合公司正開始嶄露頭角,也成功創造出自身的價值。
2020年也是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開端,居家上班所推動的視訊會議系統成為各方角逐的重點市場,考量到資訊安全與長期營運成本的要求,宏碁集團投注資源走入內部自行開發的道路,sMeet的視訊會議系統於焉誕生,施振榮受訪時特別強調sMeet的「s」就是指Security,安全性是視訊會議系統最重要的考量,他從系統開始研發時就一直參與實際的測試,這段期間由他主持的多項會議更幾乎是天天使用sMeet,一直到產品經一年多的完整測試後,終於決定2021年要正式上市。
打造「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
施振榮探究國內軟體產業的發展,認為軟體公司要擺脫小打小鬧的格局,一定要走向國際市場,做B2B的生意模式是台灣產業界的基本宿命,因為台灣本地消費市場規模太小,軟體的成功要能夠容易複製以造成數量上的取勝,他所看重的是sMeet做為資通訊基礎架構的水平整合平台的商機,隨著多樣化的智慧型應用的大量開發與創造,搭配台灣的硬體優勢相輔相成,打造出「巨架構微服務」的整合平台,這個商機值得台灣廠商好好珍惜。
宏碁集團歷經要「分」才會拚的階段,在1990年代,集團內的大型硬體製造子公司分拆獨立,各自努力於品牌與製造的國際競爭與征途上,但是今天需要回頭來看所謂要「合」才能贏的機會,過去電子製造與代工的利潤捉襟見肘只有3~4%,今天透過軟體系統的整合後,他認為新型態的軟硬體系統整合的商機浮現,拜少量多樣化的趨勢之賜,勢必推升軟體所驅動的資通訊系統整合的獲利模式。
以施振榮的角度來看,集團內的戰將們要從各司其職與各擅勝場的角色上,一起揪團打國際盃,這才可以看到成功的契機,他提出「新微笑曲線」的概念,即是跨領域合作,共創價值,而軟體做為資通訊系統整合的平台正充滿著新的商機,以下是他的趨勢專訪。
Q1:您如何看待台灣科技產業進入軟體的挑戰?台灣的軟體公司要如何經營才能成功?
施:說到台灣軟體產業的挑戰,軟體的成功的關鍵是要憑藉著規模與數量的加乘效益與實力,我在80年代擔任台北巿電腦公會理事長時,台灣的軟體產業隨著電腦硬體設備進入台灣時就已經起步,早期的軟體公司是以軟體系統整合(SI)的概念為主,起步時與當年的硬體產業所面對的挑戰不相上下,但是因一直無法發揮數量與規模上的效益,所以營運比較辛苦,如同當年全球最大的軟體服務公司為例,也是異常艱辛;就我的觀察,當年以軟體廠商來做系統整合為主的服務,比不上以硬體為主的系統整合商來的吃香,但是今天有機會看到翻轉的契機了。
軟體成功的兩大推力是規模與國際化的能力
鑒於軟體產業的辛苦,早期我在1990年代的初期任台北市電腦公會的理事時,因為重視軟體的潛力發展,所以特別在電腦展中提供免費的攤位給軟體公司來參展,做為一種軟體產品展示與國際化的推展,那時候很清楚的知道,台灣市場不夠大,客觀條件不足,軟體要能夠成功有兩大關鍵的力量,首先需要借助電腦硬體的規模經濟,再者就是讓軟體能國際化的兩個主要的推動力量,目前在台灣幾個重要的軟體廠商的成功經驗,也看到初期採用與PC一起搭售組合(Bundle)的策略提供成功的關鍵,大批量與消費者重複使用的經驗,促成軟體成功的機制。
我認為電腦的硬體系統是一個載具的概念,台灣因為硬體製造的實力堅強而容易進入國際領域競爭,國際級的軟體巨擘實力強勁,但是一談到硬體的載具,那一定會找台灣來合作,所以我們的軟體企業除非在某些特定領域,否則一般都會避開硬碰硬的對決競爭,因此宏碁選的軟體發展策略是不去妨礙硬體生意的發展實力,而是找到可以展現整合硬體優勢的軟體商機,這個新領域中我看到台灣進入的強項在於工程師技術與台灣健保醫療系統所帶來的優勢。
展望未來,面對國際分工與趨於複雜化的現實,為了掌握未來的機會,一個具備彈性功能、成本優勢,以服務為導向的生意模式,加上探索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製造,以及智慧城鄉等應用,我預測獲利三成、四成的新事業體會快速應運而生。
Q2:今天宏碁如何在軟體市場上找到發展的契機?
施:宏碁的轉型過程中,我們認為諸如sMeet等軟體的發展機會,首先就是先制定出廣泛(Universal)的產品規格,可以藉由大小通吃與兼容並蓄的產品規劃能力,做出能與最多的硬體相搭配,我從2013年重回宏碁的時候,就推動宏碁大舉朝向通訊與智慧醫療兩大主流的方向來推動宏碁務實的市場發展轉型,當中智慧醫療靠的是跨領域的整合,而通訊則是靠軟體整合。
通訊與智慧醫療市場是宏碁所看到的美好未來
首先,通訊系統與軟體息息相關,舉凡主流的數位交換機與VOIP等系統都是用電腦與軟體所搭建而成,今天用軟體來定義一切是電腦產業的大勢所趨,過去以類比訊號為主的PBX系統承受從電腦與整合軟體所帶來的強大市場壓力,智聯的sMeet是先整合視訊的功能,接續也會將語音訊號加以整合在內,這也是為了進入通訊系統的起手式,所以宏碁朝下一世代的通訊系統發展是早已經確定。
sMeet視訊會議軟體的最佳賣點就是安全性的要求,兼具使用雲架構(Cloud Based)或內部部署(On-Premise)的架構來滿足不同的安全性的需求,這也整合宏碁過去發展BYOC自建雲服務的寶貴經驗,不斷探索使用筆記型電腦等級的系統來搭建一個私有雲系統的可能,分散式網路還是有小而美的實用性上的好處,再者,sMeet使用上也兼顧企業內部高敏感性機密的視訊會議需求,以及同仁商務差旅在外的視訊會議方便性之需,所以我的sMeet提供兩種不同的雲端網路的配置,來提供我做到隨時隨地參與視訊會議,也可以在緊密安全性下進行企業內的重要會議。
Q3:您如何看待sMeet所打造的商業模式的變革?
施:宏碁集團在陳俊聖執行長上任後積極轉型,針對旗下各主要事業做了較為明顯的區分,希望商用市場能夠靠著旗下各個小虎分進合擊,組成了以商用布局為主的宏碁聯合艦隊之姿,透過產業下游的系統整合服務,將上游的品牌產品也一起打進終端應用的客戶群,這也是智聯目前正積極努力的方向。
開放sMeet的API模組 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
這個專訪的第二部份是聚焦於sMeet的產品與市場的推廣動態。以下是智聯服務韓政達總經理的觀點。
Q4: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產品特點。
韓:sMeet是一個後疫情時代的產品,需要慎密的商業模式以滿足遠距應用的需求,由於市面上視訊會議軟體競爭非常劇烈,sMeet在產品面需要具備後發先至的優點,最主要的利基點就是善用雲架構打造三個產品的優勢,第一,資訊安全的優勢,因為使用宏碁BYOC的私有雲技術,兼顧頻寬與資訊加密的優勢,讓企業保持高度的資安防護的能力,而且在架構上的成本非常具有優勢,降低導入成本。
第二,4K高畫質影像品質,拜私有雲技術之賜,充足的頻寬可以讓企業內視訊會議使用4K解析度影像品質,大幅提高與會者的使用者體驗,第三,容易使用,在PC上善用以瀏覽器為主的方便性,雖然手機仍需要App下載,但是整個使用介面簡單明瞭,無需訓練課程就可以使用。
為了打造更多的使用範例,針對疫情肆虐下的日常,目前sMeet團隊為台灣上市櫃公司打造董事會專屬sMeet視訊會議系統,而且完全依照證管會的法規要求所設計的專屬應用,再者,從大量的sMeet場域實地測試的經驗中,目前已經有許多新的使用範例正在運行,相關的應用也有更多的產業殷切的探詢,尋思為了讓sMeet能夠成為更多重要應用的關鍵溝通工具,目前已經著手制定彈性sMeet的API軟體模組,整合到不同專業系統中,讓更多的產業可以從中得到最大的效益,搭建新的產業合作的模式,強化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貫徹。
Q5:請韓總經理說明一下sMeet的市場發展動態與上市的計畫。
韓:智聯是宏碁集團的新群龍計劃的一個企業內部創業的成果,雖然現在資本額不大,但是在宏碁集團的大家庭下,分享宏碁集團的重要的資產,也就是Acer的品牌價值,以及集團下的重要的人脈與人才的資源,以我親身經歷而言,於2021年初,智聯參與競標一個北歐國家的漁業公司的業務案,由於充分獲得Acer歐洲辦公室的協助,迅速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舉打敗日本電信巨擘的競爭者,做到小蝦米打敗大鯨魚的致勝成果,取得成功。
有了這個初試啼聲的成功之後,我們積極利用sMeet的API來進行產業界的垂直整合應用的發展,目前瞄準包括銀行的線上開戶系統,甚至是大專院校或專業訓練單位的線上教學系統等新的嘗試,都讓sMeet在新興應用上創造商機,在國際市場上,透過宏碁集團在當地公司地協助,持續串連集團優勢資源,瞄準重要的營收貢獻產業,目前智聯是sMeet全球代理商,負責行銷與提供在地化服務的任務,目前已經在美國設立子公司,並陸續在北美各州成立區域型辦公室,並期盼進一步朝向一家國際服務公司前進,把好的人才推向全世界,走向全球。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國際分工產品 在 張嘉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其實真正的綠能和愛土地,是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的低碳精緻農業,甚至只要跟國外學習,更進一步可以達到低碳低排放的規格。真正的綠能碳平衡實踐者,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他們的努力付出,才是為了將台灣未來推向碳平衡的真正無名英雄。
今年因為疫情爆發的關係,台灣許多的精緻農業受到影響,我也開始在故鄉雲林一個一個的拜訪這些農民,傾聽他們的聲音和對於農業的願景。禮失求諸野,而正確有遠見的農業政策往往不是政府所推出,而是這些一步一腳印的農民為了生存所思索出來的。
就以雲林最大的花卉種植者,京品園藝的董事長陳國明先生為例,他從事農業產業三十幾年,因為看到農業的未來,必須要精緻化,所以才轉做花卉。他經營的地方在斗南靠近虎尾的地方,是雲林洋桔梗的盛產地。他把荷蘭、以色列的高效率、高投報的技術和設備移植到原先是花生、大蒜的農地裡,開始種起了高價值的洋桔梗,在掌握各種技術之後,他已經能夠成功種出沖繩同樣面積田地近兩倍的產量,跟日商共創品牌行銷。
原先他的洋桔梗錯過日本本地的產季,可以用物美價廉的方式銷售,但在疫情之後,運輸費用因為航班大幅減少,成本成長了六倍,外銷需求卻大量降低,原先的花卉都是用保鮮液,低溫冷藏的方式銷售日本,但因為疫情的關係,花價低於市場成本,就變成不能往外賣了,用能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方式來做經營。他和家人分工合作,開始在臉書、在網路上經營電商,直接把花卉組合賣給本地市場的模式,讓店家、家庭,能夠固定以美麗的桔梗花當作家中的擺飾,固定更換。
在疫情之中,陳國明董事長反而多了更多思考國家農業政策的空間,他希望不要用政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產業,像是雲林的農地價格,跟日本種植花卉的農地價格相比,高過十倍,幾乎是全世界最貴的農地,政府如果開放農地買賣,就會讓農地成為炒作的對象,而國外都會保護農地,增加自給自足的比例,而不是一昧地用綠能用地來取代農地,畢竟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是最低汙染、最有效率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他也更希望雲林有類似台南的蝴蝶蘭園區,因為雲林也有很多台糖土地。
雲林也有民代跟台糖爭取大片土地用來做雜糧的種植,但大家都知道雜糧本來就是需要大片大片土地的農作物,但卻不會有很高的回收,同時也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土地既然是珍稀的資源,除了給建商、掮客之外,應該做更精緻的利用,為什麼這些珍貴的土地不是用來種植競爭力更高的蔬果跟花卉呢?甚至更有遠見的,用來作為如同荷蘭推動的低碳綠能農業的示範園區,提高綠色植物覆蓋率,增加碳匯(carbon sink)的功能與效果。我也很認同他的看法,畢竟將來世界的環保趨勢已經走向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單純靠綠電減排是無法解決未來的國際要求的。所以,國家的政策必須在這邊超前佈署把農業納入整個綠能政策的一環,將農業與精緻農業的碳匯都納入政策的考量中。
陳國明董事長也挑明了,現在台灣的農業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出口,這當然對農民有好處,另外一個是進口替代。我們要讓進口的進不來,那能怎麼辦,就只能靠競爭力贏過它,你看進口的東西,都不是從落後國家來的,紐西蘭的奇異果,荷蘭的花卉,美國的蘋果,這些高成本國家的農產品可以賣來台灣,就是因為他們可以機械化,工人輕鬆,成本才會降低。越南的花卉系統就是學習以色列跟荷蘭,都已經超過台灣了。台灣不往這個方向走,永遠都會受困於補貼補貼補貼上。
不要再說做農需要吃苦耐勞了,這是台灣的刻板印象,只要這個觀念在,就不會有年輕人來做,台灣的農業應該是聰明而有創意的,才會有下一代的新農人願意加入。
雖然台灣的農業科技在進步,但農業政策是退步的,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在國際間開疆闢土的農業冒險家,而不再是只能頂著烈日看天吃飯的被動者。
國際分工產品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是不是有以下症狀呢?
❶ 無法確切掌握客戶需求,成品越更新越複雜
❷ 產品經理專業領域侷限,難以評估技術限制
❸ 跨業合作資訊溝通不良,技術分工難以整合
那你絕不能錯過❗國內唯一❗工研院獨家引進❗
✨荷蘭跨領域系統架構整合培訓✨
用系統架構整併異業技術,為你創造新的科技思路
國際大師直播授課,5大思維脈絡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① 了解顧客需求,精準定位產品
② 建立系統化策略,幫助聚焦目標
③ 跨領域技術整合,決策產品計畫
④ 瞄準市場缺口,強化產品開發力
⑤ 進行可能性驗證,完善專案成果
想成為專業的系統架構師嗎?
想擁有國際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專業嗎?
馬上免費報名課前說明會,了解更多資訊👉 https://lihi1.com/mJXZH
課程報名👉 https://lihi1.com/EeYMK
國際分工產品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VTPZZ8DvJs/hqdefault.jpg)
國際分工產品 在 曾柏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被討厭的勇氣,華為單挑全球科技業
🍎柏瑜吃果子 ep.11 🌍
(不方便看影片的朋友,也可以看內文喲)
國際幾家科技巨頭,一個個加入川普防堵華為的陣線。身為全球5G龍頭的華為,要如何在被排擠的全球產業鏈中生存下去?
【反華為的復仇者聯盟】
中美貿易戰重燃戰火後,最大條的消息就是華為與其相關公司,都被列入貿易黑名單(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再加上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有國安疑慮的通訊設備,許多國家包含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等,也開始禁止政府單位使用華為的產品設備。
美國不斷在國際上對盟國發出警告,使用華為的產品可能會帶來的資安風險,甚至警告德國政府如果繼續使用華為,美國將不再提供情報給德國。
除了被政府單位封殺,貿易黑名單才是殺傷力最大的一招。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代表美國企業將禁止供貨、提供服務給華為,消息出來之後,Google率先宣布暫停對華為提供服務。
也就是說未來華為的新機,很可能都不會有Google、Gmap、Gmail等等,對於使用Google app如呼吸一樣自然的歐美市場來說,華為手機簡直變成智障型手機。
在台灣時間22號晚上,英國ARM也宣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將不再授權新一代的處理器。甚至傳出Intel、高通、博通,都紛紛加入封鎖行列。目前只有台灣的台積電,出面宣布會繼續提供華為晶圓代工服務,除此之外大部分國際公司,都紛紛準備與華為斷絕往來。
【大家一起排擠同學這樣對嗎】
這樣看起來,就像美國因為不爽華為搶市場,就紀出管制手段要圍毆華為,讓別人生意做不下去。就像川普班長聯合其他孔武有力的同學,一起在排擠同學?
其實這場美國和華為的戰爭很早之前就開打了。華為的創辦人任正非,在創辦華為之前任職於中國解放軍,43歲上校退伍後才來創立華為,可以說華為早期是靠解放軍的支持才壯大。而且華為有大量的資金來源不明,早在2011年就傳出華為替伊朗提供技術支援,因此受到美國眾議院的調查
調查報告顯示,華為無法清楚交代他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雖然華為一直強調,在財源和管理上都獨立於中國政府,可是又提不出相關證據,甚至在調查過程中一直欺騙,或誤導調查人員。華為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讓許多國家感到憂慮,擔心用了華為的網路設備,會成為北京網路間諜的破口。
2018年12月,川普一邊和習近平會面一邊發推特說「很高興中美貿易戰有近一步的進展」。但是轉頭又和加拿大政府合作,逮補任正非的長女、華為的CFO。原因是華為透過一家香港企業,把美國禁運清單上的的電腦設備賣到伊朗,違反美國對伊朗進行的制裁。過程中還試圖欺騙美國銀行、竊盜美國商業機密。一直到現在,孟晚舟都還在加拿大進行相關的訴訟。
【全球科技的哥吉拉大戰】
華為身為全球通訊大廠,手機市佔率僅次於三星、5G專利全球最多,當然不會在這場戰鬥中馬上就投降。2019年3月華為在美國境內對美國政府提出行政訴訟,認為美國對華為的相關禁令根本沒有任何證據。華為也在圍堵開始後馬上發出聲明,他們其實不需要任何人,因為華為一直以來都有在準備自己的技術,現在只是「備胎轉正」,剛好派上用場。
但是今年5月,華為才被發現家用路由器裡面裝有後門,全球產業觀察也不看好華為自立門戶的作法。因為科技產業高度發展、高度分工,相關規格跟專利緊緊相扣,不管華為再怎麼研發,都很難避掉西方的專利佈局。就算華為能夠自己產出獨立運作的系統,也缺乏周邊的協力廠商,難以形成與iOS、Android相抗衡的成熟系統。
【被討厭的勇氣】
美國圍堵華為不是突然的作法,只是科技產業鍊短時間接連表態停止合作,才真正踩到華為的痛點。雖然在5/20晚間,美國商務部發出聲明,表示這個禁令會延緩90天,讓合作廠商有機會可以調整。
可是只要禁令不除,華為就難以在節奏快速、競爭激烈的通訊市場保持競爭優勢,現階段可以說是華為的危急存亡之秋。最後到底是中國會為了救華為而讓步,還是美國受不了企業壓力而退讓,現在還看不太出來。
但是無論如何,如果你還想買華為的手機,可能要小心了。台灣目前兩大的電信行,中華電信和台灣大哥大,也都宣布不再銷售華為的新手機。如果現在還在使用華為手機,建議可以考慮換一支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oFXHZvwoUE/hqdefault.jpg)
國際分工產品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台灣精品,你馬是台灣精品,因為攬隆是台灣ㄟ爸爸媽媽製作生產誒ㄟ』
沒錯!台灣精品最重要的意涵就是研發『在台灣啦』我國經濟部自1993年設立台灣精品獎,每年經嚴格選拔機制,依據「研發」、「設計」、「品質」、「行銷」4大專業項目,綜合評選出具「創新價值」之產品,授予台灣精品獎,作為臺灣產業的表率,由政府在國際市場推介,形塑臺灣產業的創新形象,所以所有的台灣精品都可以說是“台灣之光”喔!
這一次配合台灣精品所使用的大同電鍋百年紀念款和Vinaera可調節式電子醒酒器,是由472件產品中脫穎而出,是我們2019台灣精品獎銀質獎的產品哦!
我喜歡用大同電鍋做菜,我想在粉絲頁的粉絲們一定都知道,(不然你可以看看那支老式蒸蛋的影片),但是這次當我收到百年紀念款的大同電鍋時,我真的是『哇~』了一聲,實在是太美了,而且完全是我喜歡的色澤與簡約的質感,沒有眼花撩亂的功能選擇,對於不會看說明書喜歡實際的我來說,電鍋實在是我在廚房裡最佳的廚房家電夥伴。
家裏20幾年的大同電鍋,只有煮飯、保溫的功能,但新版的大同電鍋則有燉跟蒸的兩大功能,當然保溫還是必備的,說實在的我就是愛用電鍋做一些需要久燉的料理,因為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做出我想要的料理,你說是不是很適合我呢?哈哈~
另外Vinaera可調節式電子醒酒器,也是令我大開眼界的,平常不太喝酒的老劉和我,最近每天晚上都會喝點紅酒,所以我們開始會去找一些比較順口的紅酒來喝,但是很厲害的是,我們將一般般普通的紅酒經過Vinaera可調節式電子醒酒器倒出之後,發現口感居然變得圓潤順口,在我第一次喝過之後,我就大為讚嘆,真心的覺得這醒酒器我們實在是太需要了。
在現代的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可以化繁為簡,簡單地過生活,我通常也不鼓勵粉友們亂敗東西,而我們生活中真的只有需要跟適用的東西,所以才會有再仔細衡量下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好的東西值得你擁有,而好的生活必需品是要有好的設計,不段的創新研發,和堅持的好品質,再加上得當的行銷。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認真的為我們的生活所需而努力,更有經濟部的鼓勵以及推廣,讓我們人人在生活中都找得到適合自己的“台灣精品”。
-
後記:
影片中最後老劉和我的“開港”,在鏡頭前看似說的不輪轉又頻頻忘詞的老劉,『其實是因為我把舞台讓給你,說話主持是你的專業,你來說就好』老劉悠悠的說。
其實我本來沒想拆穿老劉看小抄的,是他過程中一直說我忘了說中間一段,後來倒帶看重播,證明我確實有講,所以我只好現場拆穿他了,嘻嘻~
總之~我們還是分工做好彼此的專業才好。哈哈~
-
榮獲台灣精品獎的廚具,是你過年最強的下廚神器
大同 百年電鍋 http://hyperurl.co/ogs872
Vinaera 可調節式電子醒酒器 http://hyperurl.co/ox4r20
#台灣精品 #新年特輯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百年電鍋 #可調節式電子醒酒器
#大同 #Vinaera
FB阿嬌生活廚房有辦抽奬喔~記得來參加喔
https://www.facebook.com/395640810448525/posts/2475187379160514/
❤️請加入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veryred2011
❤️阿嬌生活廚房 IG帳號在這裡:http:www.instagram.com/charlene_lifekitch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tdoxMH63j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