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來回顧一下2020年度的〈檢仔聊齋〉系列〔第9-15回〕。
春節過後,更有架構的檢方-警方-媒體三方深度體系與社會問題分析,會在《#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這本書裡和大家細細道來!
小編註:新書預計於3月初上市,至於許多網友詢問是否有開放「預購」資訊,年後將由出版公司編輯團隊公布。
銷售通路由出版公司負責,#本粉專沒有私下金流交易,請各位網友不要被網路冒用大頭照「黑粉」誤導。(第N+1次提醒...)
🗝<檢仔聊齋(九):檢警一家親?檢察官指揮督導權「被架空」的危機>:http://bit.ly/2vUyYnB
「 2017年9月,我平調至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人數逾百人、職員數數百人、規模大、看似有制度的一級地檢署——但沒有看到我過去所學習的檢察學理應有的偵查動能、檢警監督指揮關係,反而是一個被案件量拖垮、沒有生命力、搖搖欲墜的強弩之末。
再隔1年半以後,我在辭呈中寫道:「職調派新北地檢署後,發現本署看似為大地檢、理應具有制度與規模,實則紊亂、無制度、不思辯、不遵守內規、出事後想盡方法『蓋下來』。本署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行政,其次在於檢警關係」。
而這兩點問題,也是位於警方績效熱區、指揮動能下降、案件量超越負荷、資源與人力嚴重不足的大地檢署所面臨的問題。帶來的惡果,便是偵查品質不佳,難以進行精緻偵查。」
🗝<檢仔聊齋(十):刷防疫存在感?被權力宰制的檢察指令與偵查作為>:https://bit.ly/2WI1QKM
「這波「防疫英雄」的熱潮也感染了向來喜歡作秀的警政機關,在基層員警忙碌的防疫期間,動起不知和防疫有何關聯的「掃黑專案」,還大打廣告。
連本應客觀中立而具有司法屬性的檢察機關,也加入「刷防疫存在感」的行列,並引來「向來關注於檢方動態」的媒體,特別為新上任的北檢檢察長寫一篇精彩事蹟,連「有祕方保養身體」都成為報導事蹟。」
「然而,就在北檢「跳出來從嚴偵辦」一躍成為防疫英雄,引來媒體報導「北檢檢察長一上任就好忙」以及其人生功績後,才赫然發現,案發地點在士林地檢轄區,且案件由南港分局「火速」調查,於3月14日傍晚通知該民眾到案說明,並擬報告士林地檢署偵辦。換言之,該案北檢似無管轄權,於是趕快把監視器勘驗完畢,把案件移轉給士林地檢署善後。」
🗝<檢仔聊齋(十一):重偵查、輕執行?檢察機關的業務失衡現象>: https://bit.ly/2zlFRjm
「一位在地檢署擔任法警的前同事和我聊起職場甘苦時,提到他與其他同事在地檢署工作與值班時見聞的奇景:
許多來開庭的民眾,常常會在側門或採尿室附近,看見穿著地檢署背心的社會易服社勞人,蹲在各個角落大口哈煙,或是滑著手機,也常看到甚至就躺在路邊,也有人將掃把懸空,假裝掃地,輕鬆地折抵一日刑期。據說帶領過社勞的清潔阿姨,多唸個幾句,還會被投訴,彷彿社會勞動可以不必付出相對應的勞動即可輕鬆逃避自由刑或罰金刑的妙方。」
「易服社會勞動是一方面處罰犯罪的人,但另一方面又讓他以勞動力取代自由或財產的剝奪,給予改過遷善機會的立意良善措施。那麼,為什麼在現實中,卻被某些不肖受刑人利用來「逃避」刑罰?」
🗝<檢仔聊齋(十二):「老派衝組」若不倒,檢察體系不會好>:https://bit.ly/2U3yIeV
「 過去幾年我在司法體系中,曾經跟很多年輕司法官學長一樣,憂慮那些出於個人利益考量的政客與團體,將司法體系往錯誤甚至民粹的方向導引,所以對於那些無的放矢的指責、「三盲」症狀下對於法治與司法的輕賤、不把「司法守護人權」當成一回事的民粹,我們提出非常多的批判。所以對外,我們進退維谷。
但在體系內,也有不少司法官對於權威無所畏懼,投身體系內改革,甚至想要動搖根深柢固的「升官圖」,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所以對內,我們也舉步維艱。
就在這種「裡外不是人」、全身被插滿案件的窘境中,我對改革深深失望。」
🗝<檢仔聊齋(十三):進一步退兩步?檢察體系改革的「復辟」勢力>: https://bit.ly/3lkHBNd
「2020年7月上旬,法務部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人審會」)開會審核各地檢署調升主任檢察官的人事升遷案,討論今年調升的民選版建議入圍名單,不料卻爆發大量基層檢察官不滿。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有人不在入圍名單中,卻憑空被民選檢審委員另行召開的會議(以下簡稱「民選委員會」)拉進名單中。
這種情況,就好像人民歡天喜地前往投票所後,卻發現當選人根本不是當初讓自己圈選的候選人名單,淪為虛晃一招的「假民主」,令人費解。因此劍青檢改抨擊:「今年民選委員竟大開檢察民主化倒車,已呈現出檢察改革嚴重退步的狀況。」」
🗝<檢仔聊齋(十四):血統純正才優秀?士檢長「精英論」的體系沉痾>: https://bit.ly/36YxwRt
「日前在法律圈內流傳士林地檢署檢察長朱家崎的「精英論」,事件起因於該檢察長想讓主任檢察官優先選宿舍,礙於跟現行的宿舍規定不合,因此其欲修改宿舍分配規定,並在主任檢察官群組裡發送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由於內容帶有大量歧視資淺、外地平調至該署的檢察官的文句,因此引發檢察圈乃至於法律圈內人的熱議,據報載,連法務部長也直言「看不懂朱在寫什麼」。」
「 檢察官作為捍衛刑事訴訟程序與實體正義的「法律守門員」,其使命是透過程序正義而尋求實體正義,肩負起從偵查、公訴到刑事執行的刑事司法公正性。如果真的要評價「精英」與否,那麼,能夠無懼權力、實踐「法律守門員」的檢察官,就是精英;在權力中忘記使命的人,不但沒資格稱為「精英」,更沒有資格當檢察官。
然而現實中,我們卻看到檢察體系中存有把官位當成「精英」、把司法官學院僵化教育和分發進入特定地檢署的檢察官當成「精英血統」之謬論,且在掌握權力後,誓死捍衛既得利益,以獨裁的力量來試圖控制檢察體系。何以致此?而檢方環境的日益惡化,到底是人在體制中迫不得以、還是人性的貪婪敗壞了體制?」
🗝<檢仔聊齋(十五):培養乖乖牌檢察官?高檢署插手職務評定的惡果>:https://bit.ly/36Xa7iW
「 法務部於2020年10月27日以法檢字第10904534570號函行文高檢署,高檢署旋即於今年11月10日以檢人字第10900159200號函行文全國各地檢署,要求各地檢署依照高檢署所決定的審核意見表標準,列出各地檢署職務評定未達良好名冊並「陳報高檢署審查」,再由高檢署「加註意見」後,報法務部審查。
從該二則函文的內容來看,法務部和高檢署似乎打算以區區二紙公文,修改今年全國各地檢署檢察官「職務評定」的作法,使高檢署可以插手地檢署檢察官的職務評定,實質擴大高檢署介入地檢署的權力,導致地檢署的職務評定委員會形同虛設。
上開函文在司法圈內傳開後,引發大量批評,憂慮「檢察一體」原則被法務部與高檢署曲解、甚至濫用,可能導致檢察體系權力位階更加牢不可破,從而箝制地檢署檢察官進行法律見解與事實認定,甚至高層也能透過人事權將魔爪伸入地檢署個案,影響檢察官在個案調查與判斷的獨立性。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檢署檢察官在看到該等函文後,表示對於檢察體系的日益腐化更加失望,難免使人萌生「不如歸去」的退意。」
------
<檢仔聊齋(九):檢警一家親?檢察官指揮督導權「被架空」的危機>:http://bit.ly/2vUyYnB
<檢仔聊齋(十):刷防疫存在感?被權力宰制的檢察指令與偵查作為>:https://bit.ly/2WI1QKM
<檢仔聊齋(十一):重偵查、輕執行?檢察機關的業務失衡現象>: https://bit.ly/2zlFRjm
<檢仔聊齋(十二):「老派衝組」若不倒,檢察體系不會好>:https://bit.ly/2U3yIeV
<檢仔聊齋(十三):進一步退兩步?檢察體系改革的「復辟」勢力>: https://bit.ly/3lkHBNd
<檢仔聊齋(十四):血統純正才優秀?士檢長「精英論」的體系沉痾>: https://bit.ly/36YxwRt
<檢仔聊齋(十五):培養乖乖牌檢察官?高檢署插手職務評定的惡果>:https://bit.ly/36Xa7iW
國進民退意思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指揮中心成立第100天特別篇
今天是指揮中心成立第100天。輕鬆一下,來看看中央社的新聞,我以為我眼花了😅
淳淳成為正式的新聞名詞!(老師別打我XD)
1.台灣對抗新冠疫情逾100天,破紀錄天天舉行的疫情記者會,成為民眾的「必追劇」,指揮中心的直播,觀看記者會掌握疫情,已經是台灣人的日常。
2.除了指揮官陳時中,疾管署長周志浩、莊人祥被網友封為「疾管署浩角翔起」;莊人祥的暱稱是「祥祥」,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被稱為「淳淳」,在直播留言中備受網友關愛。
3.指揮中心連續開張超過100天,但從12月31日後,已經高達120天沒有休假,鐵人團隊在防疫第一線不眠不休。
4.指揮官陳時中有天在忙完公務之後,突然想吃速食店的蛋捲冰淇淋。幕僚下車去買,陳時中在路旁休息,結果被搶著跟他合照的民眾包圍,嚇得幕僚此後再也不敢放他單獨下車。
5.已連續120天都沒有休假,陳時中說,知道同仁都很累,但「國家需要我們,我們義無反顧。」而且「人生難得有機會可以做一件對國家有用的事情。」
6.在網友聲量排名第二名的是莊人祥。他說,對爆紅「不可置信」,但開心一下就過了。他推估原因,可能是他拙於言辭,才會被封為「句點王」,成為記者會特色。
7.莊人祥專長醫療大數據的分析,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就是利用大數據做公共衛生監測,從健保就醫資料庫中,爬梳疫病的蛛絲馬跡、研判未來趨勢是他的絕活,被疾管署同仁戲稱為「情報頭子」。
8.每每涉及核酸檢驗「三採陰」或「復陽」是什麼意思、快篩是怎麼進行的、抗體陽性是否代表沒事了之類的專業問題時,就需要「張教授」來上課說清楚,「張教授」是網友對張上淳的另一個暱稱。
9.疫情中心專家召集人張上淳是自SARS疫情以來無疫不與的防疫老將,曾任衛生署副署長,兼具感控醫療與公衛政策的專業背景。因淳兒事件令他一度萌生退意,但後來在防疫團隊支持下,重新歸隊。
10.周志浩在SARS期間,曾任台北縣政府衛生局長,當時跟著前縣長、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抗煞,沒想到17年後當上疾管署長,再度遇上老長官蘇貞昌,兩人又一同並肩做戰。
11.在疫情發展初期,台灣社會為了口罩紛擾不休,當時的醫療整備官羅一鈞鎮日為了籌措口罩馬不停蹄,甚至在過年期間還忙著打電話給藥妝店,拜託對方賣口罩,努力在困境中找出路。羅一鈞以往的形象是翩翩美男子,但忙著追口罩那段時間,他走路、講話都像在「漂浮」;有一次他甚至還語帶無奈地說:「不要再找我要口罩了,我一片都沒有了。」問他等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情,他說:「好想補吃一頓年夜飯」。
12.副指揮官陳宗彥加入指揮中心核心成員的時間較短,也相對低調,但台灣幾次重大災難他都曾經參與,如九二一大地震時,他任職於台中大里市公所。擔任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長時,也遇到台南維冠金龍大樓遇強震倒塌;還有一年是南台灣登革熱疫情大爆發,病例上萬,他也隨著疾管署防疫人員坐鎮協助。
13.當疫情相對平穩的時候,有幕僚向陳時中建議,記者會要不要停開;但指揮中心認為,對民眾直播是很重要的安心力量,訊息透明加上指揮官語帶誠意,會增加民眾信任,就算沒疫情,和民眾聊聊天也可療癒人心。
14.民間不時送進愛心物資,有咖啡、提神飲料,每日記者會前,所有上台的專家都「喝了再上」,連記者會桌上的飲料,也早就從茶飲換成咖啡。
國進民退意思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有兩路公車停駛!林市長您說好的改善公車路網呢?
自從上周市府公告 55 路、57 路公車即將於明年 1 月 2 日起停駛,就陸續接獲民眾反應他們仰賴這兩班公車通勤、通學,沒車可搭會造成他們相當大的困擾。
55 路、57 路是少數直達竹科的公車,如果停駛,原先搭乘的民眾就必須轉乘園區接駁巴士才能進園區,勢必影響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造成竹科塞車的情形更加嚴重。
當我跟交通處反應時,得到的答案是因為這兩條路線連年虧損,多次與新竹客運溝通後,對方依然不願意續約,再加上沒有其他業者有意願投標,所以只能夠停駛。
這樣的回應實在令人相當不解,市府可以花大錢辦許多一次性活動,甚至預計花 8 千萬元在台灣燈會的接駁,卻不願意花更多資源來維持民眾日常所需的公車路網。
通常會依賴大眾運輸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市民,幾乎都是老人家、身障者、孕婦和學童等弱勢族群。我想市府不會不知道,卻依然罔顧這些人的權益,實在令人遺憾。
林智堅市長在參選第一任市長時,曾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要在過去三年花費 12.8億元的市款來改善新竹市的公車路網。
結果呢?
實際上過去三年市府只花費了不到 2 億元在公車上,等於是不到規劃的五分之一,短少了 10.8 億元。
在沒有投入更多資源的情況下,導致過去這三年,新竹市區公車經營慘澹,吸引不了更多民眾搭乘,業者當然會萌生退意。
難道市府真的要等到更多的路線被迫停駛才願意面對問題嗎?
公車都維持不了營運,怎麼樣培養大眾運輸人口來推動輕軌?
嚴正呼籲林市長不要忘記給市民的承諾,重新思考對策,改善新竹市的大眾運輸路網,減少道路壅塞及交通事故。
相關文章: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https://reurl.cc/vnbob1
優化新竹市公車,減少塞車與事故
https://reurl.cc/0zbQ7l
#選一個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政黨
#全國政黨票請投時代力量
#立委唯一支持5號高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