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大雨 ◎ #葉青
雨下得好大
你理應是在屋子裡
但我怕你被其他的東西淋濕
歲月之類
人群之類
你常常把傘弄丟
你的傘都很好看
小小的白雲 載著你 去許多地方
在大雨之中
你始終不會懂我在為你擔心些什麼
雨是不會停的
有些時候雨是不會停的
並不管你是否有傘
--
◎作者簡介:
葉青
生於民國68年10月16日,卒於民國100年4月2日。
北一女及台大中文系畢。曾任誠品書店商品處影音企劃,定期於誠品好讀撰寫評述,並為KKBOX古典樂、爵士樂長期約稿作者,曾翻譯音樂相關影片。另曾擔任教育部國語辭典編輯,及桃園縣立慈文國中國文老師。出版作品有《生死密碼─名人死亡之謎》《生存密碼─世界未解之謎》,譯有《陽性反應》。
大學時期積極參與同志活動,努力在身分認同與輿論壓力下找到平衡。堅決相信「清醒不是人生唯一的正途」。病後開始新詩創作,累積作品逾千首,文字淺白,卻觸動人心,靈感多來自身邊他喜愛的人、事、物,常說自己的詩刪去贅詞只剩三個字:「我愛你」
-
◎「詩.聲.字」小編 李蕪 賞析
【雨為什麼不會停:〈大雨〉略釋】
〈大雨〉這首詩,收錄於葉青詩集《下輩子更加決定》,曾被許多粉專、IG手寫者或藝文愛好者轉載,而廣為人知。相信許多人在閱讀之時,也會被詩中殷勤的情懷打動,或是心有戚戚焉。
它的語言乍看淺顯易懂,有些句子宛如口語;使用雨、雲、傘這類的意象,比喻雖鮮明,但也常見;似乎也沒有厲害的技巧。那麼,為什麼它仍然是極具魅力的?我想或許可借用宋代王安石的〈題張司業詩〉的句子來加以形容:「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以下試就詩作本身略釋:
雨下得好大
你理應是在屋子裡
但我怕你被其他的東西淋濕
歲月之類
人群之類
首段前兩句是一般性敘述,第三句作語氣上的轉折;點鐵成金的,在於第三句之後接的是「歲月之類/人群之類」,化實為虛:真正會「淋濕」人的,是歲月無情,是人群無常之類的「雨」。
你常常把傘弄丟
你的傘都很好看
小小的白雲 載著你 去許多地方
在大雨之中
次段承接首段末三句,解釋了「我」為什麼怕,第一、二句間大概簡省了一句:若你記得帶傘的話,那麼,「你的傘都很好看/小小的白雲 載著你 去許多地方/在大雨之中」。在此,我們需要推測「雨」、「傘」、「白雲」三者的涵意、關係:那些「雨」是讓人不愉,甚至帶來傷害的歲月、人事等,從第一段已可推知;無論從這首詩,或從常見的象徵意義來判斷,「傘」代表的是「保護罩」那樣的涵意,可用以阻擋「雨」,給予「你」一片小小的棲身之地;至於「白雲」的涵意,以及它與「傘」、「雨」的關係為何?「小小的白雲」與前句間是順承關係(並無轉折連詞,且「白雲」之晴與「雨」是相對的),我推測「白雲」是「傘」的延續,意即當「你」有「傘」時,你的傘是美麗的,且它可以化為白雲「載著你」任意翱翔,即便「在大雨之中」。
舉個例來說,有的人即便不展現真我、如戴上面具,眾人與之相處,仍然是愉快舒服的,詩中「我」對「你」的形容,或有類於此。而讓「我」掛懷的,卻是因為「你」天真爛漫,「常常把傘弄丟」,忽略世事之無常、人心之叵測。「在大雨之中」跟首段首句呼應,這一段故意將之壓後,這是詩人在布局上可留意的一個細節:它具有強調的效果,也提示讀者,人生的「大雨」不會消失(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始終懷著防備之心)。
你始終不會懂我在為你擔心些什麼
雨是不會停的
有些時候雨是不會停的
並不管你是否有傘
結段首句呼應首段「你理應是在屋子裡/但我怕你被其他的東西淋濕」、次段「你常常把傘弄丟」,「你」覺得我想太多,但對「我」來說,我不得不這麼想,因為「雨是不會停的」──這麼表示的同時,也表達出「我」為什麼對「你」在外所遇到的一切憂心忡忡,是因為在乎你,想要保護你,你知道嗎?這句也呼應了首句「你始終不會懂我在為你擔心些什麼」;當我們再回顧首段時,就會覺得「理應」的疑似詞以及「我怕你……」,都顯示出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
想必大家都曾聽聞:寫詩應當運用精粹的語言,避免冗言贅語。大多數的時候也的確是如此;不過在偶爾的情況下,若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須另當別論。〈大雨〉這首詩結段的一個巧妙之處,即是如此。與其闡釋,我認為不如透過舉例,更直接易懂:
假設「我」和「你」是親子關係,當作是父母親和女兒之間──當然這只是假定,並不是說詩作裡的兩者即是親子關係──爸媽擔心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被壞男人拐騙,於是再三叮囑:
女兒啊,你始終不會懂媽媽/爸爸在為你擔心些什麼,
男人是不會付出真心的!
我(我們)是說,有些男人不會,
他們才不會管你是不是做好準備。
就事實而言,只要說有些男人不會付出真心即可,那麼,為什麼要先說「男人是不會付出真心的!」這句呢?
這句話強調出「我」要特別提醒「你」,讓「你」務必警醒的,它是一個調動對方注意力的話術。如果爸媽一開始就說有些男人是壞的,也有些是好的,這是事實沒錯,但就失去強調的效果了,這個提醒可能就會被女兒輕忽,因此必須先強調:「男人是不會付出真心的!」
但如果只是這樣說的話,明顯是誤導。在擔心子女的父母眼中,「天下的烏鴉(看似)一般黑」,所有的“野男人”都是危險的,但理智上也知道,不是所有男人都是別有用心的(/雨不可能下得沒完沒了),勢必有所修正,因此下一句才說「我是說,有些男人不會」(/「有些時候雨是不會停的」),但爸媽就怕你遇到壞男人,他們才不會管你是不是做好準備(/「並不管你是否有傘」)。
舉例只是便於理解,請大家不必糾結於假定的關係。當我們讀完整首詩時,若思考「你」、「我」關係的話,則可將兩者之間視為情人(或是「我」的一廂情願),亦可當成家人,如親子或伴侶的關係。
究實來說,「歲月」的確是躲不過的雨,不過從這首詩的內文,可知「我」之所以為「你」擔心,主要在於「人群」帶來的雨。與此同時,「我」想讓「你」知道還有一位真切關懷著「你」的人,那就是「我」,就如「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前一次分享時,當時小編的結語云:「人群跟歲月會沖刷消耗你,不過真正在意的,或曾經為你感到擔心的,是我。」
此外,乍讀原詩「雨是不會停的/有些時候雨是不會停的」之時,前句像冗言贅語,不過或許有人看過前文結段的闡釋之後,也會跟我一樣,認為它事實上卻又是巧妙的。在寫作之中,這甚至比精粹化的書寫更難,更需要作者敏銳的感知,或是巧思。
﹝按﹞我曾與幾位友人在2016年12月初「島.詩」讀書會討論過這首詩,裡頭有一些想法,源於當時討論的所得,或是觸發,謹向「島.詩」的參與者致謝。
-
美術設計:gayodoodle(ig)
圖片來源:gayodoodle(ig)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葉青 #大雨
國文刷題有用嗎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相愛,相傷:情人節主題週※
正要獨自度過情人節(或是任何節日)的讀者,可跟小編一樣,看著詩句、聽著朗讀,默默地沉浸,憂傷,憶及某一、兩位朋友:「你是我過得最好的時光裡/最最溫暖的一個場景。」而得到一點點寬慰。但願在我們的生命裡,也總有一些人彼此惦念著。
評析篇幅較長,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從特定視度,更深入地品嘗這首詩。
※
鯨向海〈過節〉
我打開鏽蝕的記憶
是朋友來信問候:你過得好嗎?
我也不知道。
我每天固定工作,太陽固定起床
薪水固定我的衣著飲食,就像
以前,教科書的規格固定
考試的答案。
我過得好嗎?
看電視特別容易傻笑
躺在單人床上特別容易迷路
紅磚路上容易踩傷白日夢,
就像以前闖進愛情幽暗的鼠蹊
被慾望擦痛的窘境。
我過得好嗎?
我的手還是會想觸摸那些事
我的腳還是跨向那些地方
我的喉結還是只周旋某些辭令
我的臉還是越來越像某些討厭的傢伙
像山群在冬天其實也畏冷
卻以霜雪苦候溫暖的腳印。
我過得好嗎?過就這樣過了
在預支了太多燃燒不得不
熄滅的時刻,在所有童年的魔法
都猝然失效的時刻
過就這樣過了
時間殲滅這個世紀
我被迫往下一個遷徙,但就
這樣過了,維持一顆蘋果
在靜物畫裡的位置
像一片哽住的烏雲雖想離去
從這首詩只能飄進下一首詩的雨季。
「你過得好嗎?」
朋友我終究不敢反問你
你是我過得最好的時光裡
最最溫暖的一個場景。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張木木〈淺談鯨向海〈過節〉的精神頹靡與孤獨書寫〉(節錄)
(一)回憶與現實的錯雜
〈過節〉全詩皆是回憶和現實的相雜,由開頭回憶的觸發看起,「我打開鏽蝕的記憶/是朋友來信問候:你過的好嗎?/我也不知道。」鏽蝕的記憶可以有兩種解讀,第一,太久沒翻動自己的記憶,而記憶已經如鏽石般老舊、僵硬,直到如今心血來潮才想起;第二,記憶可以是具體的郵箱或網路訊息,因為太久沒有與外在聯繫,所以外觀是鏽蝕的。綜合上述,鏽蝕的記憶可以同時表示,失去自我和自我、自我和外在的聯絡,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了。
突然開啟,看見朋友來信問候:你過的好嗎?此處便可以呼應題目的兩種意義——過節是特殊節日放假,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疙瘩,前者可以是打開記憶的時間,因為人通常只有過節才會有興致名正言順地寄收信件,後者則說明兩人甚少聯絡,才會連對方生活如何都不知道,甚少可能是年少時有過節,畢竟感情多深、爭吵造成的裂縫可能便會多大,寄信者長大後撇開過去的不愉快,想要重新尋找這位朋友。
而詩中的我在看到這樣的問句後,回答了:「我不知道。」沒有明確的好與壞,不僅顯示已經許久沒有好好體會過自己的生活,也已經不能對這樣的生活下評斷,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由接下來一連串的回憶與現實交雜可以找到解答。
「我每天固定工作,太陽固定起床」以降,描述自己規律地、一成不變的生活,作者這裡描述的手法是使用「固定」這個詞彙,本身就是一個被動的動詞,感覺自己的生活是「被」固定的。而無論在過去的教科書中,還是現在的工作與薪水中,都是如此,既然過去到現在都現在這樣的規律中,自然沒有比較之處,也沒有好壞的相對,但是不可置否,這種被限制與固定的人生的確含有負面意義。
接下來「看電視特別容易傻笑」一段則是延續一成不變的生活,描述一直以來的寂寞,因為孤身看電視,才容易傻笑;單人床則明顯是獨給一人使用;紅磚路則會讓人聯想到學校,回想過去膽大妄為、無限作夢的自己,而那些夢想現在都只是「容易踩傷的白日夢」,因為每一次回想,都等於是以現在的、並沒有達成的姿態去否認過去的夢,這是另類的、與過去脫節的孤單;末二句,愛情是純潔的,慾望則否,但後者卻是前者的延伸,暗示青春期的肢體探索,也可以由被擦痛看出追求愛情的無果,恰好呼應寂寞主旨,更可能暗示被成長擦痛,這裡剛好可以呼應上一句,成長的姿態否認了過去的純真白日夢。
「我的手還是會想觸摸那些事……卻以霜雪苦候溫暖的腳印。」接下來,作者以一連串的「我還是」,描述從過去到現在皆難以抵抗的現實。前三句表達自己對過去的眷戀,接著「越來越像某些討厭的傢伙」則是表達雖然陷在過去,還是無發脫離成長的命運。末二句,則是說明自己如冬天的山群,畏懼寒冷、可望溫暖,表示貪戀過去、拘泥過去的回憶,但依舊不可抗力地被霜雪覆蓋、被社會化,而最後苦候溫暖的腳印,就是等待回憶湧入腦中,更暗示,自己溫暖的回憶也會染上霜雪。
「在預支了太多燃燒不得不/熄滅的時刻,在所有童年的魔法/都猝然失效的時刻」,此處的童年,應該是指稱天真且沒有被世俗侵入的狀態,並不單指某段年齡。因為預知了太多燃燒與溫暖,可以表示童年的虛度光陰,而後熄滅則象徵童年結束,火光熄滅的一項也表示由光明變到黑暗,如此好比童年魔法的失效。
「時間殲滅這個世紀……從這首詩只能飄進下一首詩的雨季。」此段聚焦在過去與現在分界處的掙扎。首先以「時間殲滅這個世紀」說明時間的摧殘無人能倖免;「被迫往下一個遷徙」,則是被迫前往下個人生階段、被迫成長;「維持一顆蘋果/在靜物畫裡的位置」,則是雖然自己維持靜物畫中蘋果的姿勢,而且已經呈現停滯的姿態了,但還是會被迫往下一個遷徙,至於使用蘋果卻非其他物件的原因,則是蘋果有宿命與原罪之意,恰好呼應了後兩句,烏雲只能存在在雨季中,雖想離去,但無奈烏雲的宿命,只能飄進下一個雨季,這就好比人類欲超脫時間,卻因為宿命而無果。
「你過得好嗎?」
朋友我終究不敢反問你
你是我過得最好的時光裡
最最溫暖的一個場景。
全詩末段,用對話以及白話的語法,甚至用「最最」這樣一般書寫會避免使用的語法撰寫,用以強調不願這位朋友的形象崩塌,希望記憶裡溫暖的場景留存。
(二)過就這樣過了:精神頹靡之節奏
〈過節〉全詩其實沒有分段,但可以見到語法或是內容的變換,可以依據這些區分段落,而且在這些被區分出的段落之間,總會出現「我過得好嗎?」、「過就這樣過了」這樣的語句,以下省略段落內容,只留下含有「過」字的句子,即期的前後句,藉此檢視這些句子的目的,以及全詩節奏之營造。
全詩共用了三句「我過得好嗎?」、三句「過就這樣過了」,以及一句「你過的好嗎?」一開始不斷詢問自己:我過得好嗎?第一個問句只是單純將問題帶出,之後則是營造出自己其實不能解答甚至不願解答,只是麻痺地重複這樣的問題。之後以「過就這樣過了」作答,無關乎好壞,也不在乎好壞,甚至隱含「並不在乎往後會怎麼過」的想法,對一切消極頹靡,之後將此句分行「但就/這樣過了」表達無論如何因應時光沖刷,都無法改變,中間段句更是添了一點空白,欲言又止,希望有另一種解答,但深知無能為力。最後「你過的好嗎?」像是把一切希望與寄託都放在對方身上,想像他如回憶一般美好。
這樣不斷重複類似語句的手法,一方面能夠輕易將讀者拉回主題,讓這首詩比較好懂,一方面可以藉此做情感的堆疊,無論是問句或答句,都能體現消極以及麻痺之感,層層疊進,讓整首詩的情緒慢慢累積。
(三)變與不變:無感與精神頹靡
前段已經說明節奏帶來的精神頹靡,接下來會說明詩中內容在過去和現在的變與不變之中,帶來的無力和疲憊,與精神頹靡之感。鯨向海曾在〈洪流〉一詩中,寫道「熱帶的冷」,「以冷與熱兩種極端溫度的落差,比喻失落的現實。」這也能反映在〈過節〉中,以變與不變、回憶與現實的落差,表達失落的現實。鯨向海在詩中提出的種種變與不變的情景,其實也都是現代人的困境,此處都會一一細講。
由回憶與現在的變與不變看來,要從第二段開始講起,先前在回憶與現實交雜中有說明,此段是表達過去與現在皆被固定的生活,更可以推測,年輕時對於既定的規則都會抱持反抗的態度,但是改變的徒勞造成長大後的自己喪失改變的願望,習慣被固定的生活,此處其實呈現了一些不願進取之人安於固定生活的樣貌,當然作者在此並沒有評斷價值,因為會有如此心態之人,也許是抗拒過卻失敗造成的精神頹靡。
下一段則是孤獨書寫,後面才會細說。
接著,一連串的「還是」之段落,則是說明不可抵擋的現實,此處又再度呈現精神頹靡之感。拘泥於過去,但同時也被社會化,回憶成了被動的抵抗方式,但也充滿了無力感,雖然身陷過去,卻免不了接受現實沖刷,回憶雖在,但也無法助力。此段落隱含精神頹靡,但其實還是有一點的反抗想法,雖然都終將被否決。
失去的童年之段落,有用到許多消極的字眼,「不得不」、「熄滅」「失效」,都含有對現實的失落和無力,「不得不」更是有種必須懾服、必須接受的無奈,這裡便失去了反抗的想法,只能順從,所以如同上述所言的段落,是充滿精神頹靡之感的。
最後是被時間殲滅以及人類宿命,此處又是被動地承受時間的沖刷,甚至悲觀地連結到宿命,更加體現了人類的渺小以及無從抵抗。
(四)把孤獨藏在詩裡
詩中有幾處,或顯明的、或暗喻的,呈現出孤獨,此處會探討孤獨氛圍的營造,看看作者是如何將孤獨藏在詩中。
「我過得好嗎?……被慾望擦痛的窘境。」此段落明顯地是孤獨書寫。笑容是對著人的,當自己獨處時,不由自主或刻意地笑,就會是一種傻笑,作者利用這樣一般人淺意識中普遍認同的法則去寫孤獨,沒有點出是一個人,卻能讓人明顯地體會到是孤身一人的。而躺在單人床事變很明顯了,若讀者無法從第一句解讀,此句便可以證明詩中「我」的孤單。接下來,紅磚路上踩傷白日夢,在群體中,人較不會多愁善感,會發生踩傷白日夢,通常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情況下,另外與過去的自我背離,也是變相的寂寞書寫。末二句,如先前回憶與現實交雜之段落所言,是追尋愛情的無果,也就是試圖脫離孤單的失敗。
「像山群在冬天其實也畏冷/卻以霜雪苦候溫暖的腳印。」這裡的描述,是隱藏的孤單,先前說到此句的含意是拘泥回憶、貪戀過去,卻免不了被社會化,這裡呈現的是時間上的孤立,內心嚮往過去但現實則背離了過去,欲逃離現實的落差,卻不可避免地被社會化;心態上與實際的狀況上無法一致,造成同時與過去和現在脫節的孤立感。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話讀起來格外憂鬱,那是因為作者隱藏了孤立感在其中。
「像一片哽住的烏雲雖想離去/從這首詩只能飄進下一首詩的雨季。」此處對宿命的描寫,也是營造了孤立感,無論怎麼掙扎,都只能被困在本質相仿的境地中,就像是烏雲被困在雨季,變相闡述禁錮之氛圍,呈現如牢獄般的不自由與孤單之情。以宿命為框架,隔絕自由,造成孤立無援的樣貌。
鯨向海在此詩中,以各種手法呈現孤獨感,因為凡是含有孤獨的意象,都能散發憂鬱的氣息。
※參考期刊、論文※
周盈秀 〈永遠的新世代:鯨向海詩小論〉,《創世紀詩雜誌》,163期,頁31-34,民99年。
簡政珍〈詩的慣性書寫與意象思維:評論鯨向海的《精神病院》〉,〈文訊〉,250期,頁96-98。民95。
李鄢伊〈鯨向海現代詩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102年。
#張木木 朗讀、評析
#陳日瑒 手寫,Instagram:theway2017
*鯨向海(1976-)
畢業於長庚醫學系,目前為精神科住院醫師。九零年代後期在網路發表詩作,先後活耀於BBS、部落格、Facebook等網站。著有詩集《通緝犯》、《精神病院》、《大雄》、《犄角》、《A夢》、《每天都在膨脹》,和散文集《沿海岸線徵友》、《銀河系焊接工人》。
*本篇收錄於《精神病院》(大塊文化,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