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陽光>
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輝煌跟高潮迭起後,他更說,他現在的座右銘也是人生追求-「追求健康的身體、和樂的家庭、追求新生命」!
【樂觀豁達的實踐家─張法鶴先生】(下篇)
受訪者:張法鶴先生/中華民國法學研究會榮譽理事長
貴人相助 享譽國際
張法鶴說婚後一直感到對太太很抱歉,她在銀行上班,可是家裡和孩子的照顧全要偏勞她。因為中影的工作相當忙碌,幾乎沒日沒夜,籌拍一部電影大大小小的事非常繁複,企劃完有時還要執行。他話鋒一轉,例如拍《八百壯士》時要呈現戰爭場景,為了爭取軍方的大力支持,還到三軍軍官俱樂部向國防部做簡報,當場主持會議的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的一句話「這是我學生!」,引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王多年上將等在座將軍們一致的支持,也由於國防部的全力支援拍攝,才讓電影中的戰爭畫面真實呈現。
後來,他更策劃拍攝了同時也是他法律系後期學生鄭豐喜《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的故事,也是好事多磨!開拍前劇本因為版權問題由他多次婉轉協調,最後徵得鄭豐喜遺孀吳繼釗女士同意後正式簽訂電影版權。最終,中影開拍《汪洋中的一條船》由張永祥編劇、李行導演的真實故事感人熱淚,上映後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轟動,戲院前滿滿的排隊人潮,成為家喻戶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舉凡自他擔任中央電影公司副總經理兼製片企劃部經理任內,為中影策劃拍攝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好電影:《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筧橋英烈傳》、《梅花》、《黃埔軍魂》、《蒂蒂日記》、《汪洋中的一條船》等四十餘部著名電影,曾獲金馬獎、亞太影展、哥倫比亞影展、巴拿馬影展等多個國際影展獎項。
人生閱歷豐富 活出新生命
在電影界十三年的忙碌時光,很快地又為他迎來人生另一個階段,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世新副教授兼電影科主任。張法鶴猶然記得,世新創辦人成舍我老先生,派人三顧茅廬邀請他的情形,他也對這份垂愛賞識銘感於心、認真教學。後來他又進企業界擔任台灣潘氏關係企業總裁,資歷相當豐富完整。並曾擔任中國電視公司副總經理、國家文藝基金會審議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中華戲劇延推委員會委員、臺北市中華戲劇延推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法學研究會理事長、財團法人何孝元法學基金會董事、師大附中校友會監事主席、台北河北同鄉會常務理事、中加文經協會副理事長、東方高爾夫國際集團總顧問。
高齡已逾八十五歲的張法鶴豐富的經歷讓訪談從白天一直進行到晚上,他表示到這把年齡要「知老、認老、安老」。最後他也殷切的貢獻了人生珍貴的心得,作為送給年輕朋友們的贈言!他說:「境由心造,萬事存乎一心」,星雲大師也曾說:管理自己的心最難!他說:「一個人對未來有很多憧憬,但要立志確定方向,凡事先決定目標,然後要永往直前,即使遇到無路處也能另闢蹊徑達到目的!」。
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輝煌跟高潮迭起後,他更說,他現在的座右銘也是人生追求-「追求健康的身體、和樂的家庭、追求新生命」,這也無疑是現階段張法鶴心境的最佳寫照,也正是我們要效法的「生命中的陽光」!
(全篇完。上篇分享於8/25)
#生命中的陽光
#張法鶴先生
詳全文:
https://new.lilac.org.tw/2021/08/25/樂觀豁達的實踐家-張法鶴先生/
更多生命中陽光的故事:
https://new.lilac.org.tw/category/生命中的陽光/
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破解版 #拆穿中國26條誘台陷阱
第1條
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檢測評定、示範應用體系建設,可同等參與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破解】
台資企業需要的是市場,若台商帶著技術去參加裝備研發創新,恐怕演變成「奉獻」的後果較大。
第2條
相關新聞:投資黑暗面 給甜頭再弄垮 騰籠換鳥 台商慘賠還遭勒索
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
【破解】
對台商而言,重要的是開發5G智慧應用,即使參與標準制訂,也不敵華為等巨獸,最終還是無法享有主導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提醒國內因國安因素,禁用中國製關鍵通訊設備,5G推出也會延續,即使台商願意加入,後續設備仍無法輸回台灣使用,這一條恐是空頭支票。
第3條
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大陸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和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迴圈經濟項目。
【破解】
台灣的環保技術設備、技術較中國好太多,且這類型產業潛規則多,屬於內需市場,利益多由特定大型集團掌控,進入門檻相對高,台商看得到吃不到。
第4條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投資航空客貨運輸、通用航空服務,參與符合相關規劃的民航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展諮詢、設計、運營維護等業務。
【破解】
交通事業屬重大建設,多為集團化經營,更需要在地化,台資企業想要取得大陸業務困難度很高。
第5條
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
【破解】
主題公園屬於內需產業,要投資不但得遵守很多潛規則,更需要人脈,還要透過特許經營方能參與,除非是迪士尼這類跨國企業,外國集團很難勝出。
第6條
支援符合條件的台灣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台資企業集中地區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
【破解】
只能做台商生意,不如讓我金融業去設立子行、分行,加上中國資本管制,錢進去容易,出來困難。
第7條
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援。
【破解】
內容空洞、老套,對台商吸引力不夠。
第8條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
【破解】
以政府信用做擔保,讓缺錢的台資企業有融資管道,但若是股權託管會有所有權轉移、恐有被中國政府接管風險。
第9條
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
【破解】
台商從中國出口產品到外國,本應享有同樣貿易保障措施。
第10條
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工具,保障出口收匯和降低對外投資風險。
【破解】
買出口保險,如果拿不到客戶錢,就會透過保險賠償,可降低出口收匯風險,但其實只要有足夠商業保險,就可保障;其次條文規定「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享有,但「條件」為何,只能由中國政府說了算。
第11條
對從台灣輸入大陸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式,建立有利於規範和發展協力廠商檢驗鑒定機構的管理制度,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科學、穩妥、有序推進台灣輸入大陸商品協力廠商檢測結果採信。對來自台灣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實施風險評估、預檢考察、企業註冊等管理,推動兩岸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
【破解】
潛在風險是中國政府可以隨時翻臉不認人,過去查台商食品安全,台商吃暗虧有口難言。
第12條
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
【破解】
若台商和中國企業比票數,最終難平起平坐,無法取得主導權。
第13條
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破解】
雖能吸引台灣年輕人赴中國創業,但中國仿冒盛行,好點子沒辦法保證智慧財產權。
第14條
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
【破解】
將逼使他國與台灣斷交,不承認台灣主權地位,誘使台人向中國使館求助,把台灣逼入一國兩制框架,非真正提供台人協助。
第15條
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專案和財政專案。
【破解】
農民前往中國投資,農委會提醒小心政治炒作,宜由兩國政府先談好投資保障協定;另若涉技術授權應按規定辦理,不應影響國內農產品,如赴澳洲投資荔枝生產,因生產期和我國顛倒,就不會造成衝擊。
第16條
台灣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提供的交通出行等產品。
【破解】
在中國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必須留存使用者資料,警方提醒,中國對於個資保護並不理想,要小心行蹤遭中國掌控。
第17條
試點在福建對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
【破解】
NCC提醒,在中國使用當地門號,要評估隱私是否可能因此外洩。另外,在中國申請門號,得留存申請人個資,遭濫用風險高,通話內容也可能會被監聽,若談論中國政治問題,有被扣押之虞。
第18條
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破解】
目前中國各省規範不一,多數省市會要求稅籍,例如北京置產須在地繳稅5年,台人應多留意。另外,中國房貸利率高達7%,並因外匯管制,過去台商多循地下管道將錢轉出中國,自洗錢管制趨嚴,就算不動產獲利想出脫,也很難將錢匯出。
第19條
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
【破解】
中國利誘台灣文創機構進入中國工作,中國國家電影局卻打壓台灣金馬獎,刻意把金雞獎訂在11月23日金馬獎頒獎當天,香港電影不敢報名,導演杜琪也辭去評審團主席,贊助商寶格麗、名車瑪莎拉蒂終止合作。中國蠻橫至此,還談什麼文創交流。
第20條
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
【破解】
台灣文創產業本就可到中國參賽,沒新意也沒實質幫助。
第21條
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專案、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
【破解】
美中貿易戰顯示中國產業鏈都受影響,連華為都大受衝擊,台灣高技術人才考量對就業實質幫助不大,誘因大減。
第22條
台商子女高中畢業後,在大陸獲得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以在大陸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
第23條
進一步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
第24條
台灣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教師和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第22 23 24條 破解】
因美中貿易戰,持中國學歷要赴美留學者恐受影響,赴中念書誘因越來越小,且中國職業學校(相當台灣四技)把技術和證照連在一起,希望學生留在中國工作,增加就業導向,但我方不見得會承認中國證照。
另外,近年中國限縮言論自由,台日都有學者赴中後失去消息,影響學者赴中意願,學界正在「停看聽」。教育部提醒,政策未鼓勵赴中就學,應針對兩岸文化、政治不同,評估可能風險。
第25條
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
【破解】
按過往經驗,台灣運動員和隊伍到中國參賽,經常在隊名上遭主辦單位吃豆腐,把「中華台北」的名稱改成「中國台北」。體育署認為體育交流皆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進行,不會因中國片面發布條例之後,「過去不允許、不適法的就變成
OK。」
第26條
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大陸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可向台灣同胞授予運動技術等級證書。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
【破解】
美其名開放台灣運動員參加中國職業運動,但條文仍強調須以「內援」身分,亦即視為中國球員,而非外籍球員身分。目前台灣球員參加中國CBA男籃聯賽,就因對岸政策經常改變,造成工作權無法獲得保障。
#2020台灣要贏
蘋果今天真的很用心耶,值得收藏。
拆穿中國26條誘台陷阱 謊稱海外協助 逼入一中框架 參與技術研發 恐被生吞活剝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BTW3ROWDPVDYY27AR6NYKJ4WI/
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
星島日報 2016-12-23
博物館發展大落後 沿用英殖法例
香港大部分公共博物館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營運。據當局的意見調查顯示,2008年至2013年間,90.6%受訪參觀人士對其轄下五大博物館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滿意度雖高,本地博物館的訪客人數、會員數目、知名度以及旅遊景點排名卻表現遜色,遠遠落後國際水平,背後原因為何?
文:潘曉彤 圖:潘曉彤、星島圖片庫
對於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論點,港人熟悉得幾乎全部信服,在一面倒的噓聲中,近年開始冒起不一樣的聲音。每年一度的書展人頭湧湧,攝友對 模的熱情漸漸冷卻,在搶購亂堆的另一端,文藝青年在小廳裏仰望台上兩岸三地作家,細聽分享。另一邊廂,國際級藝術展會《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每年訂於香港、瑞士巴塞爾及美國邁阿密海灘舉行,奠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都會的地位。蘇富比、佳士得等藝術品拍賣行的拍賣價亦屢創新高。以上種種,醞釀藝術氣候成形,不過,香港當真已從文化沙漠蛻變成藝術之都嗎?「香港具備充足潛力,如何將環球發展與本地接軌,博物館其實起着關鍵作用,接下來需要將兩者之間的路打通。」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說。
入場人次少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表報告《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列舉本地博物館經營的種種不足,並提出一系列優化管治的建議。有說博物館的入場人次反映公民的文化涵養,報告引述康文署資料:其轄下博物館中,2015年至2016年度的入場人次,除首位香港科學館錄得1,125,000人,其餘表現差強人意,其中較受公眾歡迎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全年分別只錄得430,000及764,000人次。遊覽博物館似乎並非港人消閒活動首選,本地博物館看來亦沒有對遊客構成很大吸引力,2016年10月的貓途鷹旅遊(TripAdvisor)景點排行榜上,二十五個香港建議景點中,只有一所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黃元山指,香港金融業約佔本地年度總產值16%,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產值於2014年佔上5%,已算是二綫產業。「全球貨品貿易百分比正在下降,內地與香港的物流關係亦逐漸改變,朝增值服務進發。」要發展多元經濟,突破單一產業結構,他認為香港的法治和言論及創作自由能為不同創新、創意領域提供濃郁的發展土壤,深信博物館的妥善經營,能帶動文化產業、旅遊業,以至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欠缺專門條例
香港藝術館現正閉館,經歷為期四年的擴建及修繕工程,涉及九億三千四百四十萬元,政府亦自2015年起,分階段更新四所康文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預算支出約六億一千六百萬元。香港投放於博物館的公帑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少,黃元山質疑問題與管治模式有關 ,應着實探討資源可以如何更有效運用。
法例是管治的基礎,海外一般會制定專門的博物館條例,回顧本地博物館,卻仍受殖民時期的《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規管,過時之餘,條例中與博物館相關的條文更只有一小段,將博物館與下水道、排水渠、公共屠房、墳場、圖書館以及文娛中心相提並論,可謂形同虛設。
其實,立法會歷年來曾多次就博物館的管制作出討論,包括文化委員會曾於2003年提交報告,建議設立法定博物館管理委員會。其後,德勤管理建策有限公司及洛德博物館與文化策劃管理公司,亦於同年發表研究報告中,嚴正指出本地博物館兩大管治問題為欠缺專家委員會組織架構,以及欠缺博物館條例。就此,政府於2004年11月成立博物館委員會,負責就公共博物館服務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見,然而對委員會其後提出設立法定管理委員會,以及數個管理特定博物館群的小組委員會的建議,卻沒有採納。
民政事務局曾於2010年對上述多份研究報告作出回應,指每所博物館的主題、架構、文化及財政狀況等不盡相同,認為不宜以單一模式管理,更提到法定委員會的設立無助減少政府的撥款,種種考慮下,最終決定繼續將公共博物館交由康文署管理。而制定博物館專門條例的進度,直至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毫無寸進。
與社群關係疏離
「社會上沒有任何處所可以完全取代博物館的功能。」康文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博士(圓圖)指,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十五、十六世紀,具有收藏、研究和展示三項主要功能。他指,香港的博物館館藏主要以本地的社會及文化遺產為主,除了收藏,研究它們對地區的歷史意義亦是重要工作,而向公眾展示,並配合工作坊和講座等活動教育大眾,亦是重要一環。「讓市民知道大家共同擁有的歷史,感到彼此同屬此地,能夠增強社會凝聚力。」
凝聚社會以外,黃元山認為當博物館成功與本地社群連結,讓藏品影響社會,能培養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擴闊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和觀眾群。然而,香港的博物館在社區參與以及外展工作的表現卻不甚理想。
會員制度對博物館的發展影響攸關,除了提供營運資金,會員更是博物館的使者,幫助它們融入社群。研究報告檢閱世界各地博物館會員制度,發現它們的組織結構以及會員義務各有不同。報告更收集各地主要博物館的會員人數資料(見下圖),發現本地博物館之中,只有香港藝術館設有會員制度,人數亦僅有七百五十人。另外,報告亦以社交平台專頁的讚好人數作為博物館知名度的指標,綜合資料所得,發現巴黎、倫敦、紐約頂尖博物館的專頁均錄得超過一百萬個「讚好」,而香港太空館和香港科學館均僅有一萬餘個,許多公營博物館更沒有開設官方專頁,連繫大眾的態度甚為消極。
吳博士指,博物館與城市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而香港約於二十年前才陸續建成較大型的博物館,起步的確較遲,不過官方對改革持開放態度,最近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剛完成改組,對於團結香港基金剛發表的報告建議,民政局及諮詢委員會將召開會議,認真審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