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百年前,隨著日本在臺灣的殖民開始,一批研究者也來到了臺南。作為臺灣最早發展的城市之一,此處累積的大量文化資產,使得包含 #國分直一 在內的研究者,簡直就像撿到寶藏一樣,藉此產出了大量的研究,更培養了無數的後進。
臺南研究自此進入了百花齊放的年代,也奠定了此後臺南人以自己深厚的歷史文化為榮的基礎,更被譽為「臺灣的京都」。不過你會怎麼定義臺南呢?美食之都?還是古蹟之都?一起來看看出身臺南的歷史學者吳密察老師,是怎麼定義他心中的「臺南」的。
想看更多國分直一與他的臺南故事,現在就入手蔚藍文化出版社與 #臺南市文化局合作出版的《國分直一與臺南:不是灣生的灣生》📒✏️ https://bit.ly/3As4e9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 #月型石柱 接下來要帶大家去認識文化公園的考古現場,邀請到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的 #楊淑玲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考古現場和月型石柱。 卑南文化公園的發現與搶救: 為卑南遺址留下最早紀錄的是日治初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鳥居四...
國分直一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煙斗與原住民煙草文化】
#報時光老報探勘系列 #聯合知識庫全新資源 #公論報 #臺灣風土 #立石鐵臣
在臺灣吸煙的人不少,用煙斗則不大常見
但有更稀罕的:你看過原住民自製的煙斗嗎?
這幅1948年「公論報」中的繪圖是Atayal(泰雅)族手作的煙斗
斗身的部分是竹根做的,長長的吸軸則是細竹;
還有些木製煙斗,在斗身會有人臉的雕刻。
據文章解說,臺灣原住民的煙草文化曾經十分興盛
不分男女老幼皆使用煙草,
其中有些女性的吸煙年齡甚至早於男性:
「Bunun族的男子於十八歲或十九歲纔開始吸煙;
而女子從十二歲或十三歲的少女時代便開始了。」
原住民的菸草是自種的,採下菸葉後陰乾、發酵
然後置於麻袋或藤籠中儲藏;
而菸草在臺灣的歷史
最早可能要追溯到歐洲航海時代的傳入了
曾盛極一時的煙草文化,
日後隨菸酒專賣制度確立而逐漸消逝了
但這些手工器物與文獻紀錄
仍保留往日的生活氣味與時光
#原住民 #煙草 #煙斗 #大航海時代
#報時光UDNtime
圖說:石鐵臣繪圖、國分直一解說:〈臺灣原住民族工藝圖譜(6) 煙斗(Atayal族)〉,《公論報:臺灣風土》,1948.10.18,第6版,取自【臺灣文學知識庫:公論報】(資源連結詳見留言欄)。
註:石鐵臣為灣生日本畫家立石鐵臣
這位日本畫家對台灣的愛及他的版畫所洋溢的台灣民俗氣息,為今日的我們帶來土地芬芳的溫馨情緒
※公論報:由李萬居在1947年創刊,秉持獨立辦報精神,為當時黨營報紙外的民營第一大報,也保存了1940-50年代臺灣社會與文化的重要資料。其中「臺灣風土」副刊曾由中研院院士陳奇祿任主編,為當時臺灣研究的重要園地。
國分直一 在 楊典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典忠為牛罵頭遺址請命 申請升格為國定遺址
牛罵頭遺址是縣市合併後第一個市定遺址,日籍學者國分直一於1943年發現後,便以清水舊稱「牛罵頭」為名,遺址所保存的4個文化層與近3000年來,台灣中部及西海岸平原的史前人類活動密切;市議員楊典忠18日為遺址請命,要求市府寬列預算並加強文史研究與資料蒐集,並申請為國定古績。
楊典忠指出,清水牛罵頭遺址在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歷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卻遲未獲得足夠重視,至今仍僅列為市定遺址,十分可惜;因牛罵頭遺址文化向上承接台灣北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坌坑文化」,並與台灣南部的「牛稠子文化」間有明顯往來關係。
牛罵頭文化向下則開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台灣中部「營埔文化」與金屬器和金石併用時期的「番仔園文化」,為台灣第一個命名遺址;加強對牛罵頭文化的研究,將有助於瞭解牛罵頭社與周遭其他平埔族社的關係,乃至於日治時代,清水街的社會和生活概況的建構。
楊典忠強調,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文化的容器。建請市府加強重視中台灣的新石器文化保存,積極針對牛罵頭遺址升格為國定遺址寬列預算,並進行專案研究向中央提出申請。
📌中時電子報:https://reurl.cc/9zOv4X
👫敬邀朋友追蹤按讚楊典忠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gyu49/
✅加楊典忠LINE@ 和典忠聊聊天
https://line.me/R/ti/p/%40xnm8746c
國分直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 #月型石柱
接下來要帶大家去認識文化公園的考古現場,邀請到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的 #楊淑玲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考古現場和月型石柱。
卑南文化公園的發現與搶救:
為卑南遺址留下最早紀錄的是日治初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鳥居四度來臺進行人類學調查期間,曾為卑南遺址的地表石柱拍攝兩幅照片,時間可能是1896年。鹿野忠雄是第一位將卑南遺址當作考古遺址加以研究的學者。他在1930年發表的文章中敘述,有數不清的板岩石柱豎立於地表上。鹿野採用鄰近卑南族的傳說,推測這裡曾存在一個古代部落,石柱是居屋的殘留。日治五十年期間,學者注意之焦點主要是地表的立石遺構。1945年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首次對最大立石之周圍進行試掘,始初步發現地下的陶器及住屋遺跡。
二戰以後,陸續前來卑南遺址調查的國內學者不在少數,但都未曾做過發掘。1975年,臺東縣政府將卑南遺址列為地方古蹟,1979年再提升為臺灣地區三級古蹟,只是遺址保護工作並未就此落實。1980年南迴鐵路卑南新站(今臺東站)開工,將地下沉睡數千年的遺構、遺物大量揭露,並造成嚴重破壞,引起輿論及各方的高度關切。臺東縣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進行搶救考古。搶救考古工作共進行13梯次,前後長達9年,成果十分豐碩。無論是發掘面積、出土石棺及遺物數量皆是臺灣考古史的空前紀錄。尤其是大量精美玉器重現於世,令人驚艷。卑南遺址為臺灣最具代表的史前遺址之一,已無庸置疑。
遠古的聚落:
由碳十四定年法推算,卑南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古卑南聚落的住屋毗連成列,略成南北軸向,遙指都蘭山。每棟家屋坐西朝東,遠望溪流與海洋。家屋主體為長方形平面,東西長11.5公尺,南北寬5.5公尺。以板岩石板、大漂石為牆基,木材為柱,屋牆、屋頂葺以竹架、茅草。屋前以石板舖成方形前庭,屋後有橢圓形砌石圈,用來儲存食物及大陶罐。聚落中還有零星分佈的高架榖倉,支柱上配有防鼠板。狩獵與農耕是卑南文化人的主要生業。他們在山林間獵野豬,在丘陵、平原捕梅花鹿。種植的穀物有旱稻、小米,以「山田燒墾」方式開闢田地。出土的農耕工具相當多,有墾地伐木的石鋤、石斧,收割的石刀、石鎌,舂榖的石杵等。狩獵的主要工具則有石矛、石鏃等。聚落雖然瀕臨卑南大溪,但村民並不擅長捕魚,魚類只是輔助的食物。
長期定居促使族人發展出各類工藝技術。除了農具、獵具等石器外,陶器是日常生活最普遍的用具之一,主要用來盛水、儲物及烹煮。陶器通常是手製,偶而使用轉盤整修技術,以露天方式燒成,火侯較低。外表以橙色素面為主,少有紋飾。主要器形有罐、缽、小口瓶等容器,以及陶紡輪、陶槌、陶勺、陶匙等工具,也有少許裝飾品如陶珠、陶環,隨葬品如陶偶等。精緻的玉器最能顯現族人審美觀與工藝技術能力。包括玉與似玉材質製成的頭飾、耳飾、頸飾、胸飾、腕飾、臂飾,以及一些非實用性的武器、工具,式樣繁多,風格別具。造形上,以玦形耳飾最富於變化。其中人獸形玦造形可作為代表,已成為史前博物館的館徽。製作工藝上,以小玉玲的細緻與長玉管的中空貫穿技術最令人稱奇。這些玉器多為族人平常的裝飾品,人過世後則當作隨葬品長埋地底。
族人相當重視身後之事,主要葬具是長方形的板岩石板棺。石板棺長軸與地面住屋的軸向相同,略呈南北向,指向都蘭山。死者仰身直軀下葬,腳也指向都蘭山,似乎那裡就是魂歸之所。一具石板棺通常埋葬一位死者,也有重複埋葬情況。多數成年人及少數幼兒入葬時都有隨葬品,包含玉、石質裝飾品,武器、工具、陶紡輪、陶容器等。有些階級地位較高者棺具較大,甚至壘石為槨,隨葬品也質精而量多。死去的親人通常埋葬在屋裡或附近,與生人長相左右。出土的家屋與墓葬上下緊密交疊,為卑南遺址的一大特色。
遺址的價值:
綜合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卑南遺址的特殊性可歸納如下:
臺灣考古史上發掘範圍最大之遺址,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公尺。
臺灣出土文物最多之遺址,總計出土石板棺近1600餘具,陶器、石器等遺物兩餘萬件。
臺灣出土玉器式樣及數量最多之遺址。
臺灣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重要部分面積約20-30公頃,廣義的遺址面積約80-100公頃。
臺灣考古史上具有最完整聚落型態與資料之遺址。
環太平洋及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行政院文建會自2002年起積極推動臺灣地區世界遺產潛力點之勘查評選工作,卑南遺址列入11處初選地點名單之一,而且是唯一以考古遺址性質列名者。初評結果,卑南遺址與棲蘭山檜木林、太魯閣國家公園、阿里山森林鐵路四者以具有顯著及特殊價值等因素,列入第一類別,也就是最具潛力之點。無論就學術研究、遺產保存、本土教育或知性旅遊觀點,卑南遺址都具有無可替代之價值。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國分直一 在 國分直一 的推薦與評價
View about #國分直一on Facebook. ... 每個人在生涯中都有一個人深刻地影響了自己,對我而言鹿野忠雄先生(一九○六~一九四五)就是我無法忘懷的其中一人。 ... <看更多>
國分直一 在 畢生致力民族考古國分直一貢獻大20110922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zermezerman/Takiyu】 一位日據其實來到台灣的日本籍民族考古學者 國分直一 ,是台灣平埔族群研究先驅,不僅走訪了台南地區平埔族部落,也到過台東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