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獲得芥川賞的得獎方法】
前一陣子台灣的作家
獲得了日本文學賞「芥川賞」的榮耀。
身為日文教師,平常在教外國人日文的我,
看到這則新聞時,
真的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外國人竟然可以獲得連日本作家想得到都沒辦法得到的
『芥川賞』!?
有什麼比這個還厲害的事情!?」
一開始,我心想那位作家應該是
在日本長大的混血兒之類的,
但經過調查,並不是。
而且她的學歷背景跟我教導的學生們幾乎差不多。
我深深對她的努力感到佩服,
我想她是那種持續做好該做的事情,
然後把日文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的人吧!
可能也有其他人想要獲得芥川賞!
但外國人想獲得芥川賞的話,
最少需要具備以下4種能力
・出類拔萃的日文能力
・文學涵養
・自我獨特的世界觀
・將自己的世界觀撰寫出來的語言能力
這些條件如果沒有付出相當多的努力,
非常難以辦到。
而且除了上述4種條件,
想要獲得芥川賞
還需要相當優異的品味,
以及長年的累積,才有辦法達成。
不過
如果你...
「想要擁有像日本人優秀的國中生/高中生的
日文能力程度」
「想要能跟日本人客戶使用商業書信互通有無」
「想要將自己公司的商品推銷給日本人,
並且大幅提升業績」
「想要具備能過通過外交官考試的日文讀解能力及
寫作能力」
「想要了解日本人的思考邏輯及
感動日本人的詞語,並在人際關係中取得優勢」
「想要知道日本人的笑點,
並成為一個講話有趣的人氣王」
如果你的願望這樣就能達成的話,
其實並不是難事!
只需要正確的練習方法,
並且模仿正確的範本。
真的只需要做到這些,
你就可以達成上面說的這些目標唷!
我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當中,
幾乎沒什麼進步的學生,
大概可以分成下面3種:
・練習方法錯誤
・沒有模仿範本
・根本沒有練習
相反的,如果你...
・知道正確的練習方法
・有正確的範本
・而且正確的去模仿範本
光是做到這些,
你的日文程度就能很快的接近日本人!
我的課程當中
會大量的準備範本,
並且會請你大量去模仿,
綜合性的提升你的日文能力!
從現在開始也不遲,
拿出勇氣朝你的理想邁進吧!
https://kabuki-anime.com/page-2100/
PS
在這裡分享一下
模仿範本,
只花3個月就大幅進步的學生感想。
(27歳・男・台湾人)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我是從今年一月開始上C-CLASS的課程,在上到第三個月時開始覺得可以完全跟上老師的進度,到四月時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更進一步學習日文,剛好在這時看到Atsushi老師在wed-site發表的新課程S-CLASS,[進攻型和防守型的日文]對其內容很感興趣,但一次上兩種課程的話怕自己能力不足應付不來,所以取消了C-CLASS的訂閱轉到S-CLASS。
因為平時周一到週五都要上班,特別是周五有時要加班到很晚,所以不一定能參加課程。我會運用六日的時間把昨天的課程動畫看完並盡可能將所有內容抄在筆記本上,標上不會的發音和單字解釋。周一到周四的時間則盡可能地去完成當周的作業,但由於我的日文能力還太弱了,常常拖到周四的凌晨才完成,有時甚至只寫了一半就交出去了。
印象較為深刻的是每周的作文解答例子,和自己跟其他同學的作業訂正,雖然之前有過只看自己的訂正的壞習慣,但被老師改正後開始學習把別人日文出錯的地方當成自己的錯誤,從這之中發現日文的進步程度大幅提升,真的很感謝Atsushi老師。
此外每周課程的最後內容都非常有趣,有時是科學知識,有時是男女關係或是金錢時間管理,運用在生活上很有幫助。
我在上S-CLASS的課程之前只能打出簡單簡短的日文,大概在持續上課兩個月後發現自己打100~200字左右的日文文章並不會太花功夫,大多數老師出的作業會要求字數限制,反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簡短清楚的用日文說明,文法的正確使用等。
比起3個月前在文法上的使用比以前更有把握,日文的單字量也爆發性的增加,大部分的漢字單字可以靠直覺讀出來。
其實開始上S-CLASS的課程後發現自己實在是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一周大約3小時的課程我大概要花9~12小時的時間才能將筆記抄寫完。
有時會花很多時間在還沒學過的單字和聽不懂老師在說甚麼的問題上,說到底是自己的日文程度不足,其實到目前為止大約欠了三周的功課筆記還沒抄完。
從第一個月開始就在想著如何能順利跟上進度,因為上週的功課都還沒全部聽完(包含抄寫),又一邊熬夜想辦法在週四交出作文而心力憔悴的時候,有過停止繼續上課的想法。
但在老師更改自己作業時說過[這個人想做還是做得到嘛!]的喜悅[這裡出錯太可惜了]的不甘心,都讓我想繼續學習日文,相信自己可以更進一步。
原本學習日文的動機是因為在日本打工過三個月(當時在京都),非常喜歡日本的環境,也交了不少日本朋友,但當時只會簡單的日文會話,沒辦法更深入地聊天,我希望有一天能有日文母語者的程度,可以在日本工作生活,跟更多的日本人交朋友,做深度的交流,了解不同文化的思想。
【外国人が芥川賞を受賞する方法】
先日台湾人の作家が
日本の文学の賞「芥川賞」を受賞しました。
このニュースを見た時、
普段外国人に日本語を教えている僕は
ものすごく衝撃を受けました。
「日本人の作家ですら取りたくても取れない
あの芥川賞を外国人が受賞するなんて
そんなすごいことある?!」
最初はハーフだとか
日本で生まれ育ったのかと思って調べてみたら
そうではなく、
僕の授業を受けている生徒たちと
そんなに大差ない学習バックグラウンド。
しっかりやるべきことをやり続けた結果、
日本語力を極めることができた人なんだなぁ
とその努力に感服しました。
「私も芥川賞を取ってみたいです!」
という人もい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が、
外国人が芥川賞を受賞するためには
・圧倒的な日本語力
・文学的な素養
・自分だけの世界観
・それを言葉にする描写力
などざっと見積もっても
この4つの能力が最低限必要です。
これらは並大抵の努力では
身につきませんし、
その他にかなりのセンスや
長年の積み重ねが必要になると考えます。
しかし、
もしあなたが
「日本人の優秀な中学生/高校生レベルの
日本語基礎力を身につけたい」
「日本人相手にビジネスで通用する
メールを書けるようになりたい」
「日本人に自社商品をセールスして
大きな売り上げを上げたい」
「外交官試験をパスできるくらいの
日本語の読解力と作文力を身につけたい」
「日本人の思考や感情のトリガーを理解して
関係性を優位に進めたい」
「日本人の笑いのツボを理解して
話が面白い人気者になりたい」
このような希望を叶えるだけでいいのなら、
何も難しい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正しい練習方法で
正しいお手本を真似する。
ただそれだけで
上記の目標は達成できます。
僕が色々な生徒を見てきた中で
全く伸びない生徒は大きく分けて
・練習法を間違えている
・お手本を真似していない
・そもそも練習をしていない
この3種類に分類できます。
逆に、
・正しい練習法を知って
・正しいお手本を手に入れて
・正しくそれを真似する
ただそれだけであなたの日本語は
一気に日本人に近づきます。
僕の授業では
とにかく大量のお手本を用意して
それをたくさん真似してもらって
総合的に日本語力を伸ばしてもらっています。
今からでも遅くはありません。
勇気を出して自分の理想に向かって
走り出しましょう。
https://kabuki-anime.com/page-2100/
PS
お手本を真似して
3ヶ月で大きく進化した
生徒の感想もシェアしま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06.11【觀點│尹乃菁時間】 週二「科學大未來」 專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范丙林 《全民來學程式設計》 主持人:尹乃菁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2:00 - 13:00 ◎內容簡介: 由於科技持續地發展與應用,不斷推陳出新的資訊產品,牽動了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產品...
國中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愈吵感情愈好嗎?不見得!但衝突是真正理解對方、改變關係的起點】
(((疫情效應之一:家人彼此厭惡?)))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私訊給我說家裡的衝突變得很多,除了親子之間,更有天天絕對不連戲、卻沒完結篇的手足衝突,有些連夫妻之間也怒目相對,床頭吵、但床尾也和不了,相看兩厭。
家人之間二十四小時被迫黏在一起,到底是親密的「靠」在一起,還是痛苦地「銬」在一起?相信有不少家庭這一陣子已暗潮洶湧、一觸即發,或是早已煙硝處處、千瘡百孔。
「疫後大未來」作者Scott Galloway精準說到疫情期間全球家庭的兩個共同點:
•開始厭惡配偶
•開始厭惡子女(或是子女更厭惡父母)。
在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時,一位在美國經歷了一年多封閉生活的同學跟我說,令她非常驚訝的是,不少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佳偶經歷了這一年多之後竟變成怨偶,還有人以離婚收場。
另外,則是青少年把自己封閉,爸媽看不慣他們,他們也完全不把爸媽放在眼裡,防疫禁令如同關禁閉,親子關係比室友還疏離。沉溺在數位世紀的青少年則有愈來愈高比例的憂鬱傾向。
(((從小一路吵到大的娘家,是我最能自在展現自己的所在)))
說到家庭衝突,我想到了我的國中生物課,其中有一章是講基因配對,有個重點是關於血型的配對。
我記得老師說,若爸媽都是O型,那麼,配出來的孩子就全部都是O型,風趣的生物老師還順便說了血型與個性的關係,最後,她居然下了一個結論:
「如果你們全家都是O型,那你家可熱鬧了,肯定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當時這段課程我上得可認真了,因為當下覺得老師已不是生物老師,而是個半仙,真說準了我家的狀況。老師還問:「有沒有人全家人都O型的啊?」我就傻傻地舉了手,老師報以神秘又同情的一笑。
我娘家共六人,爸媽再加上四個女兒,果真如生物老師的神機妙算,真的三天就有小拌嘴、一週內絕對來個大震盪。
通常一開始只有兩個人吵架,但因為O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雞婆天性,一定演變成四個人吵;最後,六個人全都會跳下海,變成全家大亂鬥,驚濤駭浪、雞飛狗跳,正是我娘家的寫照。
當時我驚訝地看著生物老師,點頭如搗蒜。
可是奇怪得很,一晃眼,快半個世紀過去了,從小一路吵到大的不平靜娘家,如今,卻是全宇宙中,讓我感覺最自在、最肆無忌憚的無偽全真所在。
幾個姊妹感情至真至深至切,濃得化不開的相互依存感,讓年過半百的我開始不大敢想像姊妹們終究會老去的未來。
娘家姊妹的Line時刻叮叮咚咚,一點芝麻豆大的事隨時貼、隨便貼、隨時嘻笑怒罵、感時傷懷、喳呼喳呼沒完沒了,一如小時候天天耍寶逗笑或吵鬧不休,只是,到如今,姊妹只耍寶、訴心曲,少了拌嘴與吵架。
而更奇快的是,從小在沒有教養技巧可言的打罵教育中長大的我們,如今卻是朋友眼中最孝順團結的家庭。老媽幾乎受到皇太后級的高級照護與孝順回報。
我就在想,為什麼一個從小吵到天翻地覆、全家人都伶牙俐齒、吵起架毫不留情的家庭,最後卻最具支持力量、最溫暖照人、最能讓每個成員無須偽裝展現真性情?
我是一個親子作家,但是,我自己也有栽在親子問題上受傷難過的時刻,這些時刻,我的姊姊們才不會在乎我是不是個專寫親子議題、道貌岸然的傢伙。
在她們眼中,我不過就是一個心不平靜、需要倒倒垃圾、抓抓浮木的平凡小妹,她們為一個別人稱呼為「老師」、「親子作家」的家人獻上毫不保留的及時救援。
(((不是愈吵感情愈好,而是愈吵愈懂自己與對方)))
難道,感情真的愈吵愈好?不!從小根本沒機會被教導好好傾聽、好好溝通與對話的我們,往往只會破口大罵、甚至演上全武行。
只不過,年齡增長的我們,馬齒並沒有徒長,各自也修持了幾十年,總歸有點長進,終歸學會了好好溝通的技巧。
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照一些寧可保持沉默、甚至冷漠疏離也不願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的家庭,我的感悟是:因為願意吵架,所以我們愈吵愈懂對方,最後吵成了彼此肚子裡的蛔蟲。
我們非常明瞭解彼此的個性與特質,對方的困境、限制、擔憂、苦楚與需求,一切盡在不言中。
因此,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早就懂得繞過對方的雷、避掉對方的痛點,最後磨成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最佳應援團。
我們姊妹之間連哭點笑點都不必點通,一個眼神、幾個字、一個動作,就能引發連鎖反應,笑出眼淚、哭成花臉。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表明,我不是鼓勵吵架。吵架,很不好,代表彼此還沒學會更好的溝通對話技巧,但暗藏於其中有個值得鼓勵的動機,那就是因為在乎彼此,所以很想把話講清楚,有個心想把死結打開來。
我跟所有私訊我的家長說,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千萬別用無菌高標準來衡量親子關係,因為此時期幾乎很難避開爭吵。
因為,孩子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變化,大多數的爸媽來不及適應與改變對應之道;而孩子也尚未具備完全獨立自我負責的能力,卻又力斥父母的監督與介入。這種充斥著矛盾的不平衡狀態,本來就處處埋藏地雷,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踩到。
我姑且稱此時期的親子爭吵為「激烈溝通」吧,乃是因為,我覺得其中至少也蘊藏著在乎彼此、想表達關心、想相互了解、想把心結打開的良善美意。
(((避免衝突、繞過問題,最後會累積成「衝突債」)))
在「良性衝突」(平安叢書出版)這本書裡,我很認同一個概念,那就是「衝突債」。
作者Liane Davey是組織心理學博士,他認為「每個組織都無法避免衝突、也都需要衝突,但是人們傾向避免衝突、或避免表達不同意見,以規避問題所在,最後就會形成『衝突債』。」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衝突是不好的,所以很多人習慣繞過問題,而非去穿越它們,但是作者說:「衝突是組織的基本要素」、「爭議性的問題必須解決才能繼續往前推動」。
若是問題一直沒有被提出來討論、讓彼此確認界限,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問題與對立就變成一種固定的存在,各自將在自己的玻璃罩下保持慣性且疏離、沒有溫度的關係。這絕對悖離人類合作的群性本質。
一個正常的家庭絕對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的擦撞,因為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經驗、價值觀與解讀方式都不同,因此,夫妻意見相左、兩代衝突、手足爭吵,絕對不是「和諧」的相反詞,「正是通往真正深層理解與達到動態和諧的必要過程」。
累績過多懸而未決的內心疙瘩、維持脆弱的表面和諧,整個組織勢必在某一天爆發慘痛的代價:互不信任、彼此猜忌、淡漠疏離、不在乎彼此、無法相互支持照應,最後注定是分道揚鑣的平行線。
我省察到的是:我們姊妹若從小到大從不敢有衝突,或沒有勇氣表述自我,就絕對無法因撞擊而帶來彼此的覺知,因而去理解到對方的底線與痛點、在乎與不在乎。這將少掉了刺激自我省思、學習分清人我界線的機會。
良性的衝突,是一種「破壞性創新」,它像一座充滿礦產的危險高山,裡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果願意好好挖掘資源,我們將學會看清對方的脆弱敏感,也能一次又一次讓我們更精準地預測對方的反應,避免挑釁對方的罩門,而隨著成熟度增長、隨著接觸到愈來愈多有效溝通的好工具,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好好的吵架」,甚或,平和有效的溝通。
人若非天生特具慧根,多數凡夫俗子勢必都得經歷一次次的良性衝突,才能提升對人際互動的敏感度,也才可能學會帶著覺知關照自己的表達方式。
但人們都討厭衝突,因為衝突帶來心裡的不平靜、關係的暫時斷線,但我告訴來信的家長們,當有一天連衝突都嫌煩、都懶的時候,那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代表連最基本的「在乎」都已消失。
(((衝突隱藏著豐富的資源,是自我靈性與群性最快速提升的機會)))
所以,請不要對「衝突」抱著這麼大的畏懼與懊惱,它的背後埋藏著豐富的資源,每一次衝突,請好好抓準這些資源,每個人將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更深的覺知,這是讓自我靈性與群性獲得最快速提升的大好機會。
如今,若是家裡發生任何衝突,我已學會先觀照自己的情緒,然後,想一想,這個衝突裡面,我如何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心情、想法、界線與原則?而又如何讓對方知道我之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原因?
我是否真的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他的處境、他當下的心情、以及他背後隱藏的錯綜複雜的爆發源?我能展望到這次衝突帶來彼此更深的覺知與一起成長嗎?
這才發現,唯有經歷過意見相左、唯有願意如實表達內心的想法,才有機會成為關係親暱長遠、且值得信靠的真正家人。
任何一方若不斷隱忍、息事寧人,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最後可能造就出一個只懂自己、甚至只能利己而學不會善解、利他的巨嬰。
因為沒有任何浪潮打擊到對方的背脊,沒機會刺激到對方的鏡像神經及深層的心智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過度隱忍的父母可能養出無法感知別人痛處的自私孩子,但也可能剛好相反,因為這無疑的是一個錯誤的示範,也就是教導孩子,即使不公不義,也絕對不要站出來「用愛心說誠實話」、學習去爭取該有的權益。
規避問題的父母,很可能為子女示範息事寧人、維持脆弱而疏離的和諧,「因為衝突不被允許,你從未學會如何與人進行開誠布公、善意或有效益的衝突。」
我想說的是,沒有家庭是零衝突的,這不是要安慰所有疫情中有衝突的家庭,因為,我深切體驗到,衝突,不見得只會造成傷害,破壞裡隱含著「創造性資源」,且絕對遠遠多於「僅止於表面的平靜無波」,畢竟,有適度力道的浪頭,才能衝擊到石頭,石頭才有機會改變位置。
(((衝突帶來的痛苦,逼使我們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溝通技巧)))
當然,這裡所說的良性衝突絕非口無遮攔、無休止的大吵大鬧,而是,當難以避免義正嚴詞的「積極溝通」時,請絕對不要只有自責與自愧,在情緒過於激動時停下來、各自分開的那一刻開始,很可能就是開始挖掘資源且創造覺知的起始點。
於是,爸媽因而體會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快速改變,開始學著思考如何運用智慧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如何拿捏介入與監督的分寸,如何締造孩子感受到被相信的正向氛圍。
而這些看似氣氛搞砸弄僵的一次次激烈溝通,似乎撕裂了親子的情感,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隨著離家、隨著必須體驗獨自扛起責任的每個新階段降臨,孩子都會在回溯這些衝突中更加體貼到父母一路來的辛苦與無私。
這些效應,不可能發生在當下,但是,每一次的良性衝突,都有可能刺激到孩子去體認到父母的焦慮、難處與無條件的初心。
當然,學習避開引發恨意的溝通技巧,是另一個課題,但是,不斷衝突所帶來的痛苦,痛苦又引發衝突的無限循環,很可能就演變成一股最強勁的動力,逼使我們不得不去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對話與溝通方式。
所以,帶著覺知來看待衝突,就是引發改變的創造起點。
國中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林耕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優先 #學習不停歇
因應防疫提升,今天開始5/18,新竹市高中三年級、國中三年級生可以#向學校請假 #選擇在家自主學習,而不用到學校上課。
阿仁推薦幾個優質的線上自學方式,讓您可以達到 #安全防疫 #保持學習 #身心健康 的好生活。
國、高中時期對探索下一個階段的興趣與發展至為重要,這些學習平台都提供非常多元且有趣的課程,可以幫助孩子開啟各種學習的可能性,不但鼓勵他們自主學習,還可藉此培養新的能力!
🔍 想要找多元課程,可以選擇以下兩個線上學習平台:
1. Hahow好學校:主打最有趣的線上課程平台,專門學一些「學校不會教的事」。https://hahow.in
2. YOTTA:陪你成長的學習夥伴,擁有最多樣化課程的線上學習平台。https://www.yottau.com.tw/home
📊 國中生需要加強基礎能力,想要複習課程:
1. 均一教育平台:提供了國小到高中的數學、自然、電腦科學、語文等科目,重點是 #免費使用。https://www.junyiacademy.org
2. 南一書局:https://ppt.cc/fjJstx
3. 康軒書局:https://ppt.cc/feLSJx
4. 翰林書局:https://ppt.cc/fN5J8x
5. 泰宇書局:https://ppt.cc/fGijJx
6. 三民_東大書局:https://ppt.cc/fdaw8x
💻 好學上進的高中生,想要提早選修大學課程,不妨參考名校資源:
1. 台灣大學線上開放式課程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
2. 清華大學線上開放式課程 https://ocw.nthu.edu.tw/ocw/
3. 交通大學線上開放式課程 https://ocw.nctu.edu.tw/course_list.php?bgid=2&gid=0
除了上面分享的一些網站資源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在家自學的學生,應該具備 #自主學習的心態與準備
1. 讀書計畫:擬定好疫情期間的讀書計畫,包含:預期達成的目標、讀書清單、讀書時間等。
2. 線上讀書會:也可以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組成讀書會,一起學習。
3. 適時運動:讀書與運動都是滋潤身心重要的方式,在家裡自主學習的時候,不要忘記動一下身體
4. 讓家人放心:父母家人很關心你們,不論是健康還是學習,都要讓他們放心,把自己照顧好!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林耕仁關心您
防疫期間,學生保持學習動力!
新竹市政,林耕仁堅持行動力!
國中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06.11【觀點│尹乃菁時間】 週二「科學大未來」
專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范丙林
《全民來學程式設計》
主持人:尹乃菁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2:00 - 13:00
◎內容簡介:
由於科技持續地發展與應用,不斷推陳出新的資訊產品,牽動了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產品觀點與需求,此一衝擊主導了現在與未來就業市場對於兼備數位科技與視覺設計領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具備跨領域能力的人才,不僅不可取代性高,在未來也更具備競爭優勢。政府也在呼籲「全民學程式」,強調發展程式教育的重要性。事實上,非資工背景,卻能懂程式語言背後邏輯,已是AI時代下,最需要、最夯的能力之一。而身處在這個「全民學程式」時代,幾年後當程式設計變成連國中生都必備的能力時,不會寫程式的人在未來就要變成少數民族。當越來越多人開始對學程式語言有興趣,大家常常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該從哪個程式語言開始?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 飛碟聯播網Youtube頻道 http://bit.ly/2Pz4Qmo
▶ 飛碟午餐尹乃菁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ufolunch/
▶ 飛碟聯播網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fonetwork921/
▶ 飛碟聯播網APP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觀點 #尹乃菁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YDu7OokrM/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3x_kPBZTeMIW9I3hO6gLhvom93g)
國中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親子天下- 【教養】國中孩子該具備哪些關鍵能力?... 的推薦與評價
同場加映:「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談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 ... 身處在跟父母大不相同的環境裡,這一代的國中生,最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是什麼? ... <看更多>
國中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新聞] 莊淇銘觀點: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的道理 天-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1.媒體來源:
風傳媒
2.記者署名:
莊淇銘
3.完整新聞標題:
莊淇銘觀點: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的道理─天下真的有免費午餐?
4.完整新聞內文:
高中校園。(資料照,蔡親傑攝)
近年來,大學招生名額已高於高中學生畢業人數,只要孩子願意,在台灣就讀到大學畢業
,可以說是人人必備的基本條件了。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行政院日前宣布,明年2月起高
中職將全面實施免學費,補助額度從公立學校學費6240元,到私校最高為藝術類學費的3
萬5949元,屆時全國60.3萬名高中生都將全部免學費,列總經費為115億元。以往免學費
有排富條款,此次取消排富,新增11萬名學生免學費。看似是為了實現十二年國教當初的
目標,實則是未有配套就提高每一個學生被培育過程的社會成本。
試問,十二年國教實施推動之初,對於收入148萬以下家庭實施免學費政策,確實有一些
助益,但,是否增進學生願意接受更長期教育的關鍵,拿到文憑進入就業市場找到好工作
?是否提升學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實際回饋社會資源的支持?是否排富政策讓教育公平
性落實?諸多的「是否」只顯示出如今政策將「排富」取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值得被檢討
與思考,難道真的是因為選舉讓人昏了頭嗎?
實施十二年國教以來,看到了許多問題,期待政府深思:
1. 學生學力不升反降:教育部不斷放鬆高中學習管理,入大學又不需具備高中畢業資格
,學生學習態度下降、程度下降,導致進入大學後學習能力低落。而許多大學囿於招生及
經營考量,無法管制教學品質,畢業門檻把關相對放鬆,以致大學畢業後能力不及,學生
無法順利就業,或工作收入低,這種惡性循環日益嚴重。
2. 師資品質日趨不穩:年金改革實施造成教師退休時間延後,正式教師缺額下降,專職
教師育嬰、事親假造成的代課需求卻大量增加,使得教學現場師資不穩。撰文此時已是八
月下旬,開學在即,許多學校卻還為未聘足代理教師無法配課而煩憂。師資是教學的核心
,如果師資不到位,教學效果確實堪憂。台灣各大學修習教育學程學生人數持續下降,資
訊理科修習人數更明顯偏低,造成適任教學師資人數下降,許多參與教師甄選的教授與資
深教師,常為遴選不到適合的教師人選而煩惱。退休的門檻上升,造成老師請長假喘息需
求增加;擔心少子化有減班的可能,即使老師退休也要適度控管缺額改聘代理;遴聘不到
適合的正式教師,只好轉聘代理,都是師資不穩的因素。
教室空景示意圖 。(資料照,柯承惠攝)
3.各校教師員額數不足:教育部控管員額嚴苛,為避免課程改革後各類減授鐘點增加、任
務借調增加,僅以補助鐘點費方式試圖解決問題,但是基層教師面對教室經營管理困難、
開課種類增加,備課需求增加、以及鐘點費偏低誘因不足等,造成多數教師不願兼代課,
而使得行政調度日益困難。教學現場時常是年輕新進教師或代課教師,被要求兼代課的不
合理現象。依據新課綱,學校可協同教學(一堂課兩位教師共同開課)、多元選修是學生
班級數的 1.5倍、課程諮詢教師須減授鐘點等因素,依照現有學校員額已捉襟見軸,遑論
教育部或縣市教育局又時常借調教師,造成多數學校出現師資不足,教師負擔增加。
4.課程改革面臨瓶頸:台灣的教育改革一直採用由上而下的方式推動,忽視教學現場的聲
音與需求,以 108課綱推動為例,各級學程的教學科目不減反增,各科教學時數下降,造
成教師之間為搶選修教學時數,在課發會中合縱連橫,無法顧慮學生學習需求;學生學習
也零碎不深入,忙於應付各科作業與考試。
5.升學修改治絲益棼:家長關注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學校重視生寫招收足額與修秀學生,
造成升學制度始終是各方關注焦點。不斷改變的入學制度,無法解決教學困境,反而造成
更多影響。以目前實施的大學入學方案為例,為搶學生造成各大學不斷增加申請入學比例
的結果,造成學生只重視學科能力測驗,學習不完整,高三下學期學生學習放空者比比皆
是,國文英文不納入分科測驗考科,學生學習意願更是低落。
政府投入大量經費實施高中全面免學費,實為重要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但是實際上如何
將如此的社會承擔帶出更具價值,需有效提升學生學力,解決教育現場師資問題,落實師
生互相成就的目標,才不致增加社會更無力的負擔,讓全國皆高學歷,無助於學生的競爭
力。現階段連領導國民教育的編制都出現開倒車的現象,以往教育部中教司負責統籌擘畫
全國性中等教育業務,省政府教育廳及直轄市及縣市教育局行政策並管理全國各中小學業
務,而今國教署角色混淆,既要規劃政策又督導國立高級中等學校,後者與各縣市政府管
理高中地位相同,給外界有裁判兼球員之感,也應調整。
教育是百年大計,須從政策面審慎規畫執行,不宜討好亦不可便宜行事,這才是國富民強
的根本之計。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60066
--
聽音樂都 wav
看影片都 avi
看圖檔都 bmp
拍張照都 ra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14.2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693655241.A.76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