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榮總台南分院急診部發現常有民眾或家屬一上門就要求醫師「照電光」(X光)甚至電腦斷層;急診醫學科主任劉孝侃今天舉實際案例與國外醫界新做法,呼籲民眾頭部受傷的確要審慎面對,盡速就醫,但請尊重醫師專業評估意見,勿一昧要求醫師如何處置「來讓自己安心」。
政府強制戴安全帽後,交通事故嚴重腦外傷比率已大幅下降,但急診還是很多撞到頭部民眾擔心會「腦震盪」,要求醫生「照一下」讓自己心安。劉孝侃表示,所謂腦震盪,是腦部因外力造成頭痛、頭暈甚至短暫記憶喪失或昏迷,其實腦部並無受到實質損傷,只要定期追蹤治療,基本上都會自行痊癒。
他說,頭部外傷在急診醫師的角度,比較擔心的是實質上的腦損傷,如腦挫傷或顱內出血,有可能惡化導致無法控制的顱內壓過高,甚至腦幹衰竭而引起死亡。要替頭部外傷病患做影像檢查,是要確定病患有無出血、挫傷此類實質上的腦損傷。一般人所知的頭部X光,只能針對部分像顏面骨骨折有比較精準的判別,其實無法確診病患有無腦損傷,所以在國外的一些文獻裡,已經不建議成人頭部外傷病患常規做X光檢查。
頭部外傷如果醫師評估無腦損傷風險,還是需要密切觀察,萬一有「延遲性腦損傷」能提早發現,外傷後6小時先留院觀察,無明顯異常惡化有旁人陪伴可返家休息觀察,若有下列情況則應盡速就醫:
1. 出現意識混亂,胡言亂語,甚至昏睡叫不醒的情況(所以一定要有人陪伴)。2. 某側肢體出現無力、甚至嘴角歪斜或瞳孔大小不一類似中風情況。3. 肢體或嘴角不自主抽筋。4. 突然間劇烈頭痛。5. 開始嘔吐。6. 鼻孔或耳道流出澄清液體或血色液體。7. 小兒病患出現前囟門膨出、找不出原因哭鬧或無法正常吸吮喝奶。
劉孝侃建議觀察持續72小時,若無出現上述症狀,原則上就不必擔心有腦損傷問題。大於65歲年老患者因腦部已開始萎縮,相對顱內空隙變大,出血往往較大量才會壓迫到腦部出現症狀,應持續觀察2周以上甚至1到2個月。
囟門變大 在 Masa do yog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頭倒立,是瑜伽動作中難度偏高的動作
頭倒立(headstand)是用頭支撐的姿勢,即指緊貼地面的倒立姿勢。頭倒立屬於瑜伽動作中難度偏高的動作,許多瑜伽愛好者之所以將頭倒立視為目標,除了因為它的難度高、姿勢華麗好看之外,它的成效更是顯著到讓人足以感受到身心的變化。
在狹小空間就能練習頭倒立,不用特殊運動器材或設備,更不需要具備將腳越過頭頂後方的柔軟度。只要將專注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並用身體的平衡感找到重心。
「倒立逆伸展」的基本練習
★注意手的位置
頭倒立是頭部緊貼地面,再用十指緊扣的雙手和手臂,支撐倒立的身體動作。
用雙手和手臂打穩地基,再支撐頭部,才能預防頸部受傷,做出正確的頭倒立。
第一個重點:
是手肘的位置。兩側手肘位置應與肩同寬,練習動作時,應維持三頭肌(位於上臂後側的肌肉)繃緊的力道,藉此避免手肘寬度變大。
第二個重點:
是十指緊扣的手的位置和手勢。先維持好打開與肩同寬的兩側手肘位置,雙手十指緊扣後往前推出,會形成三角形。此時,十指緊扣的手在雙手中間做出球形,像是握住杯子一樣, 讓掌根(接近手腕的部位)碰到後腦杓,而非整個手掌包覆住後腦杓。這樣做十指才能緊緊扣住,並支撐住後腦杓,對於抓住重心也會更有助益。
★注意頭部的位置
接觸地面的頭部位置是我們常說的囟門。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囟門位置,可以站著找出書本擺在頭頂時不會搖晃又能抓到重心的點。從該點往額頭方向向前0.5 公分,即是做頭倒立時接觸地面的位置。
第一次做頭倒立時,有些人會因為頭頂疼痛而鋪棉被或坐墊再做,但是地面太軟的話,會不容易抓到重心,頸部也會因施力過度而有受傷風險。如果覺得過痛,建議將瑜伽墊摺成兩層再做。
注意肩膀、背部形狀
如果已經掌握手勢和頭部位置,接著將心思放在雙腳離地前的姿勢。從側面觀看,後腦杓緊貼十指互扣的雙手、頭頂緊貼地面的狀態時,臀部朝向天花板抬高,脊椎呈一直線,從頭頂到尾椎必須呈現垂直狀態。臀部朝向天花板抬高時,應維持將腹部推往脊椎的感覺。此時,手肘強壓地面,並要留意勿讓重心往身體後方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