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社區才藝嘉年華會李春金創意編織展作品創意十足
110.9.30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學甲社區才藝嘉年華會於三十日在學甲區豐和里活動中心登場,除豐和社區媽媽土風舞表演與慈華宮大正琴演奏外,豐和里編織達人李春金創意編織展,展出各種編織品、鑰匙圈、錢包袋、迷您動物造型飾品等等琳瑯滿目,尤其以打包帶編織的嬰兒搖籃床,更讓與會者大開眼界。
學甲區長張明寶指出,市長黃偉哲對於疫情衝擊下的在地藝術展覽、表演團體等相當關切,疫情趨緩後指示各區舉辦社區才藝嘉年華,讓在地藝術展覽、表演團隊得以展出表演空間,活化社區活動中心,學甲區在豐和里里長賴清田鼎力支持,辦理社區才藝嘉年華會。
學甲區社區才藝嘉年華會,三十日上午九點在豐和社區媽媽媽土風舞隊隊長李美華與幹部莊陳惠娟帶領的媽媽粉墨登台,隨著樂曲婆娑起舞揭開序幕,接著平和里慈華宮大正琴研習學會謝春生老師帶領團隊演奏大正琴,悠揚的琴聲,增添會場的熱絡氛圍。
編織達人李春金創意編織展,也在區長張明寶、里長賴清田、前社區理事長周素蘭等作簡單介紹後正式登場,區長張明寶提及,編織達人李春金參加社區環保編織課程後,自行摸索,將回收材料做手提袋,且再鑽研製作技巧,作品愈做愈精緻,除常見的手提袋外,更編織小錢包以及飾品等等多元,送人或自用兩相宜,讓人愛不釋手。=的價值性,真正不輸百貨公司專櫃的東西,送人、自用都很實在,老師說編織作品最難處理就是收尾的工作,要能平整又要收的漂亮,才是真功夫。展出作品包括手提袋、小錢包、鑰匙圈、菜藍、魚簍、迷您動物造型、禮籃、餅盒、貴婦籃等等數十件,作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區長張明寶、市議員陳昆和助理周正乙、里長賴清田等等對編織達人李春金栩栩如生的作品,更是讚譽有加。
編織達人李春金憶及,她幼年在學甲區宅口長大,二十三歲那年經朋友介紹與豐和里賴三吉認識進而締結連理,婚後夫婦倆胼手胝足共創家園,育有一男二女,夫家開設雜貨店以從事養殖業,由夫婿負責養殖,她除照顧雜貨店生意,也兼作成衣代工,貼補家用,終將三名子女拉拔長大,且完成大學學業,並在教育與科技領域貢獻所得。由於兒女長大已無後顧之憂,開始參與社區活動。
李春金說,民國八十四年間前社區理事長周素蘭開辦環保編織課程,聘請編織老師傳授打包帶編織手提袋等等。也許早期從事成衣代工,對編織有股濃厚興趣,且力求變化,課餘後自行摸索,購買相關書籍鑽研,研發各種作品,對編織悟出訣竅,除利用打包帶外,也用真珠帶編織,作品愈做愈精緻,大學畢業兒子也對編織有興趣,並一起在網路觀賞其他編織作品,且揣摩學習。尤其兒子的動物造型狐狸更是栩栩如生,她最近獲聘擔任慈福里編織課程指導老師,在教與學相長之下,透過巧手編織的作品,以不同面貌呈現。李春金說,編織作品最難處理就是收尾,要能平整又要收的漂亮,才是真功夫。值得一提的,家裡經營雜貨店,為方便夫婿批發物品編織一只置物籃,其侄兒卻認為該置物籃猶如搖籃,要求再編織一只接送幼兒方便又安全,她再用打包帶編織仿古的嬰兒搖籃,小孩睡在搖籃床很舒服,在會場展示,十分吸晴,李春金展出作品都是其精心傑作,該項展覽於十月四日前在學甲區豐和里活動中心展出,值得民眾到場細細味味。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吳克群官方專屬頻道 Kenji Wu'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K)吳克群 Kenji Wu《奇異博士 𝘿𝙍.𝙈𝙀𝙈𝙊𝙍𝙔》數位聆聽:https://kenji.lnk.to/DrMemory 吳克群(K) S01E01 奇異博士《DR.MEMORY》MV 逆熵上線 5307房間的故事:愛而不得,逆轉時空 吳克群(K) 宇宙的第一季K-PAX第一集《奇...
四 百 擊 開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阿菊人形」是北海道地區流傳的一則都市傳說
講述被收藏在寺廟裡的人偶出現令人費解的靈異現象。
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一些關於玩偶的靈異傳說,像是鬼月來臨之前,要把家中所有紙娃娃集合起來燒掉。不然,晚上會變成鬼娃娃來找你,讓你惡夢連連,夜裡不得安寧;還有人說,紙娃娃玩完之後一定要收好,放在鐵盒裡,不可以斷手斷腳,否則,紙娃娃晚上會變成女鬼來掐你脖子,聽起來真是毛骨悚然,說穿了,還不都是大人編造出來想嚇唬孩子的故事,提醒他們要把紙娃娃或玩偶收好。
小孩子沒心眼,大人講什麼都信,實在單純的可以。坦白說,小時候打從心底相信這種無稽之談,像是睡覺的房間絕不可以放任何娃娃,免得到了半夜娃娃會來找我玩,對於眼睛會眨、或是會發出聲音的娃娃更是敬而遠之。
《靈異入侵》(Child's Play,1988)片中拿著刀伺機殺人的玩偶恰吉,幾乎成為我童年的夢魘。《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3)的超自然博物館收藏的「安娜貝爾娃娃」到了半夜會自行移動,感覺怪恐怖的,如果放在房間我會怕。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北海道萬念寺供奉的阿菊人形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靈異傳說,據說娃娃頭髮會生長的奇妙現象,即源自於此。在過去的時代,人偶一般都是梳著日式髮型並以和服打扮為造型的女孩模樣,供奉人偶的傳統始於江戶時代,在武士家庭裡,供奉人偶是為了祈念孩子平安長大,當女兒長大出嫁時,習俗上認為把象徵消災解厄的人偶當作嫁妝讓女兒帶去新家,可以使婚姻幸福美滿,現在這樣的人偶只當作一般的擺飾品放在家中,已失去了傳統的意涵。
阿菊人形的故事,1975年曾被電視媒體大幅報導,消息傳遍全世界而名噪一時,開始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
距今一百年前,在大正七年(1918)發生的真實事件。當時年僅十八歲的鈴木永吉去參觀在札幌舉行的大正博覽會,於會場買了一尊日本人偶(市松人形)給年幼的妹妹菊子(當時才三歲)。菊子非常喜歡那尊人偶,疼愛程度簡直就像是對待自己親妹妹一樣。後來卻因為罹患重感冒,菊子從此一病不起,提早離開了人世。因妹妹的死悲傷不已的哥哥永吉,決意把妹妹火化後的遺骨和人偶一起供奉在神桌上,朝夕祭拜,藉此追思妹妹生前的可愛模樣。
1938年永吉移居樺太(即庫頁島的薩哈林),在那之前把妹妹遺骨連同人偶裝在箱子裡,交由萬念寺的住持妥為保管。到了昭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四七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永吉終於返鄉,前往該寺廟準備取回箱子時,發現玩偶起了變化,他在住持面前打開箱子時,赫然發現人偶的頭髮竟長到肩部!
「一定是菊子把她的靈魂移轉到生前最鍾愛的人偶身上吧。」目睹這怪現象的今川住持,紋風未動將「阿菊人偶」安放在萬念寺,從此之後,玩偶的毛髮只要生長至腰際,就會自行斷落。每年三月寺內人員會定期為玩偶梳理毛髮,稱之為「整髮會」,直至今日,阿菊人偶的毛髮仍持續生長。(北海道新聞,1970年8月15日)
這篇報導當中,還有「菊人形的毛髮長約25公分,懸垂至腰部以下」的細節描述,並附註「幾年北海道理工科的研究生著手調查,證實是人的毛髮,至於為何會變長?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現在流傳的阿菊人偶傳說很清楚地記載在這篇報導上。
不過,昭和37年(1962)8月6日的《週刊女性自身》雜誌上刊載的阿菊人形則是不同的版本,當時北海道放送的記者馬淵豊所報導的內容有著微妙的差異,在這篇報導裡,把人偶供奉在佛寺的並不是永吉,而是女孩的父親助七。此外,交由住持保管的日期是1958年的3月3日,而發現頭髮變長的日期則是1961年的7月15日,而且故事中的女孩叫做清子,也不是菊子。
<關於清子的悲慘故事>
故事中的清子是助七先生的獨生女,母親在產後身體狀況不佳,半年以後便亡故,此後都是由助七親自撫養,續弦的妻子希望交給她來照顧,但助七充耳不聞。就在清子三歲的那年冬天,不幸罹患了肺炎因而夭折。據說清子臨死之際,微弱地呼喊著「爹爹」接著閉上了眼睛。
助七失去愛女悲慟不已,過了十天,他抱回一個童女的人偶,或許是他把對愛女的思念寄託在人偶身上吧,他把人偶當作自己的女兒一般疼愛有加,會為她做飯菜,為她梳頭髮插上髮簪,還會帶著她同寢,唱安眠曲給她聽。
可是到了1958年的3月3日這一天,助七突然出現在佛寺,向住持委託:「請代為照顧這孩子」說完後,據說從此就消失了蹤影。人偶也一直擺放在佛堂的角落,連住持都幾乎忘了她的存在。然而三年後,住持做了奇妙的夢,夢中看見全身濕透的助七出現在他枕旁,說了一句奇怪的話「請將清子的頭髮剪掉。」隔天,住持將童女人偶從角落取出來一看,發現原本生長至耳際,像河童一般的髮型(西瓜頭),沒想到生長至腰際的長度,於是住持就幫忙修剪,繼續供養這人偶。以上就是《週刊女性自身》雜誌所刊載的內容。
這篇報導刊出的六年後,到了1968年《YoungLady》雜誌又報導了這則傳聞,並首次使用「阿菊人形」這個名字,故事當中的清子也換成了菊子,但內容和六年前有很大的差異。
話說1913年助七的前妻去世,留下年僅二歲的菊子自行撫養,剛好那時北海道有個大型博覽會,助七就抱著菊子去參觀,離開前買了一個河童髮型的日本人偶送給菊子。到了隔年的3月24日,菊子因染上肺炎夭折。時間來到了1938年,助七打算搬去樺太居住,於是將菊子的遺骨連同人偶一起交付萬念寺的住持代為看顧,住持將人偶放在台座下方的抽屜便忘了她的存在,很快地過了十七年,到了1955年住持進行大掃除的時候,從抽屜取出人偶,才發現人偶的頭髮生長到腰際的部位。(摘自《YoungLady》1968年7月15日)
<阿菊人形傳說變貌的過程>
雖然該報導有提供「關於毛髮的鑑定,其實是動物的毛髮」之說,或是「六年之間頭髮會生長三公分」這樣的情報。但是有幾個矛盾點,首先大博覽會是1918年舉辦,並不是1913年,其次是過了這麼久的時間,住持竟然完全沒有發現人偶頭髮生長的現象,而是十七年後才發現。這些疑點使得該則報導欠缺可信度,而且和前述的《女性週刊自身》雜誌所報導的內容很多細節都不一樣,還引述是馬淵豊記者所說的內容。光是八年期間,就有三則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世間流傳,如今保管阿菊人形的萬念寺,提出的官方說法仍以《北海道新聞》的報導為正確的起源。
阿菊人形傳說的重點,擺在年幼亡故的少女,將其怨念寄附人偶身上所引發的靈異現象。新聞披露以後,震撼全日本,自此各地均傳出類似人偶毛髮生長的目擊事件,大部分為市松人形(木製人偶),少部分為西洋人偶(洋娃娃)及橡膠人偶。至於事件的真相為何,馬淵記者表示,針對這件事他不予置評。
筆者也曾在緯來日本台看過某個綜藝節目,實地採訪一間外觀上不甚起眼的寺廟,裡面專門收藏被丟棄不要的人形玩偶。當住持帶領外景隊藝人進入收納室,果然陰氣森森,其中也有頭髮會生長的玩偶,竟然是以夏威夷跳草裙舞為造型的橡膠人偶,臉上的表情相當可愛,放在暗處攝影機拍攝到人偶的臉上,卻發覺眼神有些詭異,好像直盯著你瞧,教人直冒冷汗。
據說這個呈現巧克力膚色跳草裙舞的玩偶早已停產,市值估算下來,至少幾十萬日幣跑不掉,同樣是戰前生產的玩具製品,不過寺方並不打算拿到開運鑑定團去估價,當然也不會上網拍賣,有朝一日他們也許會成立一座玩偶博物館,來展示這些長年下來累積的收藏品吧,我們拭目以待。
文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你身邊也有蒐藏一些半夜會睜開眼睛的娃娃嗎
<參考資料>
小池壯彥,宝島別冊415『現代怪奇解体新書』
『怪奇ドラッグ』創刊號,英知出版,2006年4月10日
四 百 擊 開眼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四 百 擊 開眼 在 吳克群官方專屬頻道 Kenji Wu'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K)吳克群 Kenji Wu《奇異博士 𝘿𝙍.𝙈𝙀𝙈𝙊𝙍𝙔》數位聆聽:https://kenji.lnk.to/DrMemory
吳克群(K) S01E01 奇異博士《DR.MEMORY》MV 逆熵上線
5307房間的故事:愛而不得,逆轉時空
吳克群(K) 宇宙的第一季K-PAX第一集《奇異博士》的MV,以穿越時空和追尋記憶中的愛人作為本片的主線,表現思念與愛而不得的悲傷。愛總是無法給人完整的安全感,卻又是填滿人內心的必需品,於是人們便不斷地追尋溫暖的存在,即使在找到那一點溫度之前要經歷怎樣的煎熬和黑暗。
全片夜晚灰藍色的主色調,烘托壓抑畫面氛圍,表現憂鬱的人物情緒。製作團隊STINKY TOFU以簡潔概括的點線面,畫面構成描繪孤寂,清冷的形象,也以此來體現未來感科技感。副歌中,冷色調的男主角與暖色調的女主角,在兩個時空中可望而不可及,男主角一次次穿越時空試圖來到愛人身邊,一次次觸碰卻一次次消散,無法真正相見相擁。最終在(K)的注視下,人不再,而思念成青苔瘋長蔓延。
《奇異博士 DR.MEMORY》
我試著扭曲全部時間 穿越維度回到那從前
相遇的起點 分別的瞬間
思念的重力 讓 時間 空間塌縮 全部回到奇點
我轉動這阿伽莫多之眼
時間寶石 閃耀 著光輝
迷人的笑靨 溫柔的指尖
畫面開始閃回 身體 每個粒子 全都被思念分解
你走出了時間的侷限 但我還陷在裡面
你揮手微笑告別 但我還想再見一面
你到達的維度渺小的我永遠無法理解
思念 帶我 穿越 由無盡 後悔 建構的從前
錯過了你我快沒時間
再看你一眼 好好說再見
就算要 施法逆轉 過去顛倒天地星辰和日月
涅槃重生回到那一天
燒燼念的羽
吹散愧的灰
手劃圈 逆熵時間 回到眼淚撞擊地平面之前
熟悉的 5307房間 你笑我 終於捨得睜開眼
思念越膨脹 靈魂越糾結
你說 這是我
回來~
第 1千四 百萬 六百零五遍
眼看魔法亦漸漸熹微 你笑著 說要我學會告別
時間能復原 生死能折疊
相遇和離別終將劃出一道~莫比烏斯的笑靨
你走出了時間的侷限 但我還陷在裡面
你揮手微笑告別 但我還想再見一面
你到達的維度渺小的我永遠無法理解
想念 如果 超越 了光速 時間 能不能慢一些
錯過了你我快沒時間
再看你一眼 好好說再見
就算要 施法逆轉 過去顛倒天地星辰和日月
涅槃重生回到那一天
燒燼念的羽
吹散愧的灰
手劃圈 逆熵時間 回到眼淚撞擊地平面之前
錯過了你我快沒時間
再看你一眼 好好說再見
手劃圈 思念夠重 重到將時間空間全都折疊
明月孤影翳落葉
葉落流水似輪回
離別莫道還想念
念想積累種生現
緣緣所謂~隨所心
物換星移~緣所依
錯過了你我快沒時間
再看你一眼 好好說再見
就算要 施法逆轉 過去顛倒天地星辰和日月
涅槃重生回到那一天
燒燼念的羽
吹散愧的灰
披上了 宇宙躍遷 闔上星辰你就站在我面前
出品Presented by: K-PAX Production
作詞 Lyricist:K-PAX(K)吳克群
作曲 Composers:K-PAX(K)吳克群
製作人Producers:K-PAX
執行製作Associate Producer:K-PAX(L)李雨軒Leo Lee
編曲Arrangers:Jacob Attwooll、K-PAX(O)奧斯卡
合聲編寫 Backing Vocals Arranger:K-APX(K)吳克群、K-PAX(O)奧斯卡、K-PAX(Y)順鵬
合聲 Backing Vocals:K-PAX(K)吳克群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K-PAX(Y)順鵬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K-PAX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Charlie Holmes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Mixsuite UK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Alex DeYoung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DeYoung Master
A&R企劃 Creative A&R:王瑜Fish Wong
封面攝影Cover Photographer:Adon黃皓奕
封面設計Cover Designer:shimin
OP:六度空間音樂有限公司
SP:成果音樂版權有限公司
#吳克群奇異博士 #KPAXK星異客 #KUNIVERSE
🔸更多吳克群消息🔸
▪ 吳克群官方臉書:https://ppt.cc/foo86x
▪ 吳克群官方Instagram:https://reurl.cc/QpWn3M
▪ 吳克群官方微博:https://reurl.cc/6gLVyb
▪ 何樂音樂 - 官方粉絲團:https://reurl.cc/pGg9b
▪ 何樂音樂 - Instagram:https://reurl.cc/Xo4m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Q_mldszoHc/hqdefault.jpg)
四 百 擊 開眼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魏嘉瑩Arrow Wei【 九世戀人 改編對唱版 】Guest 原唱 黃奕儒Ezu
-
▌黃奕儒Ezu原唱版本:http://bit.ly/2DSTYwB
▌黃奕儒|飛人好秋
+ 魏嘉瑩|台中 Legacy 簽票會
12/1(六)1400-1700 台北武昌漢中廣場
12/8(六)1500-1800 台中中友百貨
12/9(日)1500-1800 台北誠品西門武昌
12/15(六) 1500-1800 台中大魯閣新時代
▌好聲音「黃奕儒」掀起樂壇炫風
今年中剛剛推出首張創作專輯的創作新人「黃奕儒 Ezu」,專輯中多首單曲,都拿下了極好的成績,包括了明亮色調的節奏歌曲「飛人」,靈魂抒情的「不再孤單」,皆在音樂串流平台創下了亮眼成績,而一連串的新歌發表街頭巡迴演唱,更以極為豐沛的創作能量,橫掃了大小舞台。
▌好人緣「黃奕儒」合作跨刀不斷
近期除了與「五月天阿信」推出民謠翻唱版「不再孤單」,與清新女生「吳心緹」合作新單曲「美味關係」之外,更與剛剛結束台北 Legacy 演唱會的創作歌手「魏嘉瑩」推出新的對唱單曲。
▌兩款「九世戀人」畫風迥異
黃奕儒創作專輯除了讓魏嘉瑩感到驚艷之外,專輯中的「九世戀人」更成為她的最為心儀的歌曲,因此嘗試改編為不同曲風的版本,再度邀請原唱黃奕儒前來跨刀,原曲充滿韻律感與復古曲調的撞擊,在新改編的版本中,畫風瞬間轉變為輕節奏藍調的抒情曲風。
▌「搶先聽証」兩人的編曲演奏專長
魏嘉瑩近日因為長期吉他演奏,被醫生宣布暫時不能繼續演奏,沒有停下音樂的腳步,轉念改為以鋼琴為編曲基底,也讓樂迷們發現了她另外的演奏面向,這也是她首次獨力挑大樑編曲,在鋼琴與弦樂的交織之下,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原創也是原唱的黃奕儒,除了精湛演唱之外,也秀了一手漂亮的 Clean Tone 電吉他間奏,可以作為樂迷們聆聽的亮點。
▌聯手舉行四場街頭簽唱會
除了魏嘉瑩在12/28的台中 LEGACY 即將舉行第二唱個人大型演唱會之外,12月初開始,兩人也有連續四場台北,台中的街頭巡演與簽名會,邀請大家到場享受獻唱演出的音樂熱力。
-
▌九世戀人 改編對唱版
詞曲 / 黃奕儒
製作 / 魏嘉瑩 張閔翔
編曲 / 魏嘉瑩
鋼琴 / 魏嘉瑩
電吉他 / 黃奕儒
木吉他 / 張閔翔 魏嘉瑩
貝斯 / 黃幼舜
鼓 / 莊舜翔
和聲 / 沈書帆、魏嘉瑩
弦樂編曲 /SLSMUSIC、魏嘉瑩
弦樂演奏 /SLSMUSIC、蔡弦修、江瑜庭、王鈺凌
錄音、混音 / 張閔翔
母帶後期處理 /唐承運(CHENGYUN TANG)
左顧右盼尋不著 心慌著妳 在哪個時空
眼前是都會霓虹 或正痴望 數著紅燈籠
是否日夜倚窗前 聽雨打落 心底的哀愁
卻不小心在未來 一指滑過
彷彿才眉開眼笑 把那青春 恣意地揮霍
轉眼繁華惹塵埃 我輕撫著 妳手的褶皺
浮世中誰能相伴 不畏風雨 過漫漫寒冬
下一秒妳在人海 驀然回首
我的九世戀人 妳何時才來吻我
妳會在今生苦盼 或在前世煮酒
若得來世相逢 能不能為我揮一揮袖
我會認得 當妳再擦肩而過
願到此生的盡頭
能有妳伴白走過
是那一刻不再遺憾
快樂 掙扎 傷悲 全都重來過
▌音樂製作團隊
詞曲 / 黃奕儒
製作 / 魏嘉瑩 張閔翔
編曲 / 魏嘉瑩
鋼琴 / 魏嘉瑩
電吉他 / 黃奕儒
木吉他 / 張閔翔 魏嘉瑩
貝斯 / 黃幼舜
鼓 / 莊舜翔
和聲 / 沈書帆、魏嘉瑩
弦樂編曲 /SLSMUSIC、魏嘉瑩
弦樂演奏 /SLSMUSIC、蔡弦修、江瑜庭、王鈺凌
錄音、混音 / 張閔翔
母帶後期處理 /唐承運(CHENGYUN TANG)
▌影像製作團隊
導演:劉嬿妮
攝影:劉嬿妮、劉政瑋
燈光:劉家豪、劉政瑋
側拍:牛寶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2DxJcWTxA/hqdefault.jpg)
四 百 擊 開眼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九華徑Kau Wa Kang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原名為狗爬徑,因舊時山路極爲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而得名,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九華徑長坑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和荔欣苑。南面的呈祥道為深水埗區及葵青區的分界,所以該區屬於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是屬於深水埗區。據報載,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藝人曾華倩也出生在九華徑村。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村內有三座祠堂,其中饒公祠(地址:九華徑舊村26號A)建於1905年前,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屋,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先祖在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香港,並扎根於此。村民享有新界原居民權利,以姓曾為主,曾氏跟陳氏和鄧氏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村內有三座祠堂,仍然保留點燈傳統。九華徑村曾經有個小街市,就在「養正學校」對下一個大水井旁,村子有豬肉檔、菜檔、魚檔、粥麵腸粉檔、可訂火水石油氣的糧油雜貨舖、文具店等等,十分興旺,卻在九十年代初逐漸消失。今天入村,觸目所見盡是閉鎖的店舖鐵閘、剩下一根石柱的藥行,較諸薄扶林村和茶果嶺村更顯荒涼,那唯一的茶檔,現已變成村子唯一的士多,舊村與新村之間的農田變成燒烤場。客家人本以耕田捕魚維生,六十年代的九華徑仍見漫山農田,據《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記載,香港二十年代曾大量招聘中國人上蒸汽船當船員,先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招人,後來不招人了,村民便轉赴荷蘭及英國等地的輪船工作,有些甚至當了海軍。航海生活讓村民見過世面,小部份人在異鄉落地生根,大部份海員都會回鄉,把多年積蓄用來修建西洋平房,以示衣錦還鄉,變相把當時西方國家最先進事物帶回舊村,令村民大開眼界。這批海員亦為教育出力,清末民初舊村有家卜卜齋名「養正家塾」,屬家族學堂,教授四書五經,1921年,養正家塾改名「養正學校」,便是由海員支援辦學的,並招收海員子弟讀書,1922年成為首批教授英語的津校,至七十年代學生漸多故興建新校舍,至1992年被殺校。在抗日期間,著名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指揮官曾生,曾在養正任教,所以不難明白,何解舊村村民組成的游擊隊,大部份都是接受過西方文化洗禮的海員。
荔園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並增設「宋城」景點。海洋公園於1977年落成後,荔園入場人數下跌。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Z2yoJbrI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