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繆德生上校成仁 #三週年紀念日,三年前蔡英文總統、民進黨政府,抹滅國軍弟兄姊妹的貢獻,以國家財政為名,污衊退伍軍人是國家財政負擔,操作世代對立,讓軍人的形象受到嚴重打擊,也讓政府的誠信毀於一旦。
當年的法案審議,啟臣也在立法院努力,一早繆上校的噩耗傳出,國民黨團氣氛低迷,民進黨哪記得,沒有軍人保衛哪有中華民國,沒有中華民國又何來現代的民主社會?民進黨政府缺乏體諒與同理心的發言,不了解退伍軍人的價值,讓人深感遺憾。
金門《無愧亭》有句意境非常深遠的對聯,柱上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爾今爾後,庶幾無愧。」這24個字,對當年戍守最前線的軍人而言,就是人生最佳的指引明燈。
沒有人願意上街頭,人民上街頭都是被政府逼上街頭,繆上校以壯士暮年之際,捍衛軍人尊嚴,成為第一位為「年金改革」獻出鮮血的黃埔軍人。用《無愧亭》24個字來詮釋繆烈士的義舉,當之無愧。
繆上校在退伍後,以耳順高齡,用徒步行軍方式從廣州出發,途經上海四行倉庫,最後以抗戰聖地《盧溝橋》為終點。一步一腳印的走完北伐三千六百公里的路程。
徒步九十天的路程中,繆沒有坐過車,堅持拿國旗背校旗,鋼鐵般的意志,呼喚年輕一代正視史實才是我們國軍的堅忍不拔的代表,不容民進黨政府誣衊。
今天眾多軍中袍澤追思繆烈士,感念繆上校的英勇、銘記繆上校守護憲法的鬥志、永懷繆上校捍衛中華民國的精神,繆烈士值得我們的敬重。
「四行倉庫 護 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好雷] 欲語還休、餘音繞樑的「八佰」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八佰》2019 升旗&護旗片段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謝晉元率領一批國軍奉命留守四行倉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四行倉庫護旗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四行倉庫護旗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四行倉庫護旗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四行倉庫楊惠敏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四行倉庫楊惠敏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末看了《千六》,即係2020年《八佰》加1975年《八百壯士》
~分別看完國共製作的八百壯士,再看完些少史料,就這樣充實地過了週末,都是為政治宣傳製作的愛國電影,個人已經過了看完這類電影感覺激動、熱血沸騰的階段,一口氣看完兩齣,純粹相比較兩者如何處理這個歷史課題。
~ 414名(維基百科資料)國民革命軍,號稱有800人,在1937年10月28到11月1日,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抵抗了日軍前後六次圍攻,幫助了其他軍隊徹退,為日本侵華事件惹起國際關注,同時亦挫了日本宣稱可三天攻陷上海的鋭氣。在11月1日凌晨,謝晉元奉命撤退,成功率領357人(1975年版《八百壯士》數字)進入英國租界,而維基說是377人,國內電影《八佰》沒有報數。看了兩齣戲,再看看實際死傷數字,只能說戲中的國軍點止死傷咁少人,尤其《八佰》最後一幕,令人的感覺差不多是全軍覆沒,明白不斷死人,是為了增強戲劇性和煽情效果,不過的確離事實有點遠。
~論製作一定是利用現今科技,加上超過5億製作費的《八佰》勝出。劇情上《八佰》集中在那四天的困獸鬥戰爭中,有採用了現在流行的由小人物小故事,引導觀眾入戲,軍隊中除了勇敢不畏死的,還有逃兵、怕死的、入錯軍隊行列最後變成兵的…,龍蛇混雜,軍人方面的人物描寫上,比75年版更豐富深刻。不過有個位相當敗筆,就是為了政治正確,不斷剪走中華民國國旗,或者相當細小地出現在鏡頭中,令到女生冒死遊泳送國旗,到之後拚死護旗這段戲,完全失去應有感染力,本來演員應該向著國旗致敬,現在變成眼神望著空氣致敬,完全兩回事。另外還有那匹不死白馬,只覺得造作和矯情。現今電腦技術加上充足製作費,英國租界的繁榮對比四行倉庫的荒蕪,效果做得很好,製作上,這劇無疑是一級。見到不少網頁有長文談《八佰》,不贅了,大家找來看吧!
~ 1975年的《八百壯士》,可能不少朋友未看過,這個版本有林青霞做女主角楊惠敏,柯俊雄飾演謝晉元,徐楓演他妻子凌維誠,初出道的張艾嘉也客串一婸,年輕的秦漢、馮淬帆、楊群、.…也有參演,仿如之後的《建X大業》系列,當時得令的明星也要參加一般。雖然當年沒有電腦動畫幫助,不過得到政府支持,軍艦、戰機、裝甲車、鎗炮…全部用真的軍備,又有另一種味道。故事方面,自然將國民革命軍描述得很正面。開場約四十分鐘,不是講四行倉庫,而是說謝晉元在日本人租界做卧底,執行「鐵拳行動」,攻擊日軍司令部和用自殺船炸日本軍艦「出雲號」,任務部分完成,但仍然抗受不了日軍猛烈攻擊,在撤退的問題上,謝晉元建議死守四行倉庫,於是好像《墨攻》,國軍在倉庫中,非常有時間去預備和建築各種防御設備,這方面和《八佰》差異頗大,而對於士兵,75年版也沒有甚麽描寫,主要見他們不斷開鎗和被炸到彈開等等,沒有小故事,不過,當年也未流行這種小人物、小故事風格,很難一句說下去舊不如新。
~ 75年女主角比較多戲,而2020版較小女性戲份,初出茅廬的林青霞飾演女童子軍,典型充滿愛國熱情的角色,據資料她為了這戲努力學遊泳,因為遊水送國旗去四行倉庫的便是她。謝晉元接過國旗,掛起後所有士兵一同敬禮,到空襲國旗一幕,國旗的特寫鏡頭出現了多次,雖然充滿政治宣傳味道,但合理的,因為這段戲的感情位是由國旗帶動。徐楓演的謝晉元妻,一開始帶著對子女和丈夫一齊做卧底,戰爭劇烈時,謝多次要她帶子女會廣州,她走完還是回到他身邊,可能是史實,也可能因為是女主角,點可以咁快消失。
~ 邊部好看些?現時口味肯定是《八佰》,不過重申已經過了聽《勇敢的中國人》、《長城謠》、《龍的傳人》就會勁感動的時期了,反而今年看過的《幻愛》、就上畫的《親愛的房客》和《怪胎》,個人更為喜歡。
#八佰 #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 #上海 #日軍侵華 #八年抗戰
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狂迷投稿】 —《#八佰》— 文:Miki Kwok
× × × × × × × × × × × × × ×
#嚴重劇透兼文長,#請慎重選擇觀看與否
.
寫在前面,這部電影並不是一般人以為宣傳共產黨有多厲害的意識片,而是講述一段曾經真實發生過的國民黨抗日歷史,淞滬會戰。
.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From魯迅《墓碣文》
.
影片開頭是一位老奶奶憑著對兒時酒釀丸子的回憶,來為1937年10月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四行倉庫保衛戰)拉開序幕。當時國民革命軍部隊大撤,最後只留下第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杜淳飾)和的幾百名將士,死守上海的四行倉庫,想也知道這兵力和日軍根本不能相比,這是一場怎麼打也是必敗的戰役,但就在這裡,發生了很多值得記下的故事。
.
儘管四行倉庫和租界區只有一河之隔,但四行倉庫永遠都是讓人感到沉重的灰色基調,而一河之隔的租界區卻是色彩鮮明的夜上海,這是上海在同一時空下但又明確分為天堂與地獄的兩個世界。四行倉庫面對的是炮火、毒氣、恐懼和死亡;而租界區是代表安全、夜夜笙歌的世界,所以租界區的人民最初是抱著「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心態,看著對面的將士如何在日軍的攻擊下頑抗到底,甚至是用煙火來慶祝將士短暫的抗敵成功。直到人民看到日軍猛烈攻擊四行倉庫主樓,將士陳樹生(鄭愷飾)義無反顧的把炸彈緊緊的捆綁在自己身上,將自己留給親人的最後遺言塞到戰友手中,喊著「給我媽!孩子不孝了!」就縱身一躍,死時那一刻,他才二十一歲,生前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
.
其他將士也一樣,他們知道這一跳就是自殺式的結束生命,但他們也一樣視死如歸,對著外面大喊自己的名字和老家,就跳了下去,這一幕自殺式守衛實在難受得無法不讓人動容,內心也是顫慄不已。這些將士留下的僅僅是一個名字,或是僅僅八個字的遺言,「捨生取義,兒所願也」,轉眼便已為國家犧牲,無數的人民站在對岸,有些人已熱淚盈眶,一種難言又複雜的情緒已慢慢在他們內心中漫延起來…。
.
電影中把對岸租界區人民的內心變化拍得非常好,他們受到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感染,每一名民眾不管是富有或貧窮,都前仆後繼的捐款和物資,甚至連富有的大學教授都忍不住把夫人的金鏈扔下,雖然教授沒有上前線攻打敵人,但看得出他也是十分愛國的,當他看見日本人在國民黨部隊轍退時仍猛力攻擊,他生氣得拿起槍械射擊日軍的狙擊手,大喊「日本太過分了!太欺負人!」連一名大學教授都如此,人心肉做,那怕租界區再平和,人民又豈能置若罔聞,無動於衷?
不少青壯少年把自己僅有的錢都捐出來,亦看見一個個手無寸鐵的民眾自告奮勇,嘗試跑過橋執行危險至極的任務,即使中彈也堅持要爬過去對岸,最後成功把電話線送過去。而當對岸民眾知道國民黨部隊缺乏醫療物資時,經營賭場的蓉姐想也不想便拿出家裡剩下最珍貴的嗎啡和僅有的一面國旗送過去,這才有了後來國民黨部隊升旗的一幕,中華民國國旗在空中飄揚的一刻是極其動容的。而作為女權革命領袖的何香凝(姚晨飾)也說了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確實假如國人能一直自強,中國還會有東亞病夫一說,被列強凌辱的時候嗎?
.
全部電影的角色很多,那怕沒有名字,每名將士都是戲裡的主角,都是保衛戰的英雄。雖然當中有不少將士都是被收編而來的散兵,他們不會殺人,拿起槍械都會手抖;他們也不敢殺人,知道要打仗只想躲。雖然他們知道這仗必須要有人來打,也知道打仗必定會死,但他們不想死。就如張譯飾演的老算盤,他是個膽小如鼠、油腔滑調又很懦弱的農民,更是軍隊裡面管賬目的,從來都沒想過自己也要上陣打仗,他想逃跑被端午發現的時候,他抱著槍口崩潰的哭著求端午放他走,因為他家人為他訂了親,他還沒有見過自己未來的媳婦一眼,他就想回到老家結婚生孩子,繼續過日子,可見他對生存有最強烈的渴望,同時亦對死亡有最深的恐懼。
.
看到這一幕內心非常難受,雖然這些散兵都嘗試逃跑,但他們抱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錯了嗎?不敢說,也沒有資格說。「螻蟻尚且貪生」,他們單純的想生存而不想死,想過上普通人的生活,這難道不是每個人的本能嗎?誰人會沒有父母,沒有自己的家人,他們想活,又有何錯之有?小湖北(張俊一飾)只是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孩子,放在現今的世界,他理應還在接受教育,而在戰爭中他已經要拿起槍械,面對的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日子,也不知道自己或家人在甚麼時候會死,但他仍然逃不了,他只能面對,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即使你是一名孩子,你也沒有逃走或置身度外的權利,最後小湖北也是自願留守進行赴死任務,他說了一句「我甚麼都不怕」,那一刻他的勇敢已經是成為戰士的最好證明,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內心已經長大得超越了一切。
.
而小七月(張宥浩飾)是個比小湖北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他平時照顧小湖北,當他們看見代表著自由和希望的白馬仍然活著在奔馳的時候,他們忍不住流露了最真心的笑容,那一刻驚覺他們還是孩子,但下一秒日軍的子彈便射中了小七月的胸膛,他沒能留下一句遺言就走了,而其他人也無法為你的離去而傷感,因為戰爭就是殘酷得如你能多活一秒,便是奇蹟。
.
黄志忠飾演的的老葫蘆是端午和小湖北的叔叔,也是一名軍人,儘管他在很前期就被日軍抓到被殺,但他仍然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同時也是一名農民,後來帶著端午和小湖北參軍,他們遭遇日軍突襲的時候,害怕得只敢抱著頭躲藏,完全沒有表現到一名勇敢將士的模樣,之後他在人民退到租界區時混入當中,祈望能進入租界區保住性命,可惜因為他是軍人而被拒之門外。阿叔激動不已,拿出自己的證件說「我是一名農民啊!」,仍然不得要領,最後被抓到了要死的那一刻,他對著四行倉庫大喊「端午,你要保護小湖北啊!」,這是他在世對親人留下最後的囑咐,而端午和小湖北卻甚麼都做不了,只能遠遠的看著叔叔被殺。戰爭中最讓人感到無力的,就是連自己最親的人都保護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所愛的人逝去,那種感覺應該是生命中最難以承受的痛。
.
而端午(歐豪飾)也是個開始連殺人都不敢的將士,但他慢慢被齊家銘(李晨飾)和一眾捨生赴死的將士所感染,他在瓜慫和老算盤爭辯到底誰要去執行危險任務時,咬了咬牙一聲不吭的負起這個責任;他在國民黨軍升起國旗被日軍猛烈攻擊時,和很多將士見仆後繼的拼死衝上前都要守護這面旗幟,最後中槍倒下,讓方先生拍下自己死前的最後一張照片,他的勇敢讓人不敢忘記。小湖北眼看著自己的哥哥在眼前身亡,倒在瓜慫的懷裡大哭,這一幕也是非常讓人難受。端午是散兵,儘管他曾經膽小得不敢上陣殺敵,但他最後活得就是個英雄,他用了自己的生命,盡力守護了他最重要的一切。
.
在電影裡面,最後選擇要執行留守任務(也是赴死的任務)的齊家銘對著其他剩下的將士說了一句「兄弟們,來生再見!」,這一幕實在悲壯得無法用文字形容,他們知道自己即將赴死,但用了最簡單的一句話和共同執行任務的兄弟道別,他們同樣有家人有自己的家庭,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要自己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肩負了這最重大的責任,這樣的將士難道不值得尊敬嗎?
.
在執行護送將士退守至租界區的赴死任務之前,將士們沖了最後一次的熱水澡,他們一班班的進去,到了七班的時候,卻只有朱勝忠(魏晨飾)進去大喊「七班全員齊!」,因為七班其他的所有將士都早已陣亡,剩下的就只有朱勝忠了,那一刻覺得他根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他自己所說,「丈夫許國,實為幸事」,他只想成為守護自己最後家國的一名勇士,這亦是他的最後心願。
.
最後團長謝晉元下達部隊向租界的撤退命令,除了執行赴死留守任務的敢死隊外,國軍開始在四行倉庫外整裝準備撤離,在等待的時候,印象很深刻是對岸的一名小女孩向將士們致敬,然後身邊的民眾也一樣,倉庫外的將士們也做了最後的敬禮,他們彷彿也知道這是最後一戰,等待團長一聲令下,他們便往橋的對岸死衝,同時要面對日軍的猛烈攻擊,這一幕是異常悲壯但讓人動容,每名將士都往對岸衝去,一個個中槍倒下,然後下一批再站起往前衝,對岸的人民都動容了,他們衝破圍欄,往橋上的將士伸出他們的手,他們想拯救自己的同胞,也是他們的手足啊。
.
這部電影固然是拍得好的,打仗場面真實浩大,角色多但立體,亦把這段悲壯歷史拍得十分動容,即使是小角色也可以配得上英雄這個稱號。但看這部電影亦感到十分難過,因為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的12月便是八年南京淪陷的開始,生靈塗炭,死了無數平民和將士,也寫下了國人抗戰史上最悲痛的篇章。
.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仇恨確實不應帶到下一代,但發生過的歷史都應該被紀錄下來,因為人類要銘記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才不會重蹈覆轍,再犯同樣的錯。任何戰爭都不應被遺忘,電影拍出這段悲壯的歷史,除了致敬這幾百名的勇士,記錄這場戰鬥,也讓後人更明白和珍惜世界和平的重要。
.
-「生而無畏,死而無懼」-
致敬這群平凡但勇敢無畏、保家衛國的英雄。
.
- 記於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六日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起頭!
.
*追蹤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緊貼【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獲得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
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八佰》2019 升旗&護旗片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e Eight Hundred · 致敬英雄尊重历史《八百壯士》中文字幕數位修復片段【中國一定強】 · 四行倉庫 保衛戰到底有多慘烈? · 400名中国军人血战日军四天四夜, ... ... <看更多>
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謝晉元率領一批國軍奉命留守四行倉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八佰》拍攝1937 年10 月26 日至11 月1 日,上海閘北四行倉庫保衛戰。 ... 河,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送往四行倉庫,由守軍升旗護旗,激發軍心民心。 ... <看更多>
四行倉庫 護 旗 在 [好雷] 欲語還休、餘音繞樑的「八佰」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以下會對「八佰」做出一些細節的介紹,難免會爆雷,請大家小心服用。
也因為電影評論的需要,難免會觸及到一些政治梗,也請大家包容海涵。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八佰」這部電影,精彩之處在於細節,包括攝影、場佈、特效、演員表現。
但是,缺乏大局觀、敘事稍嫌雜亂、太多角色想要同時觀照,是這部的缺點。
先從大局觀講起。國民政府為何要發動「四行倉庫」戰役?為何只有一團進駐?
這是此類軍事、政治電影首先必須處理好的議題,因為這樣才能鋪陳各方的立場,
有助於之後電影情節的推演、演員情緒的轉折,但「八佰」直到劇中才倉促討論。
這讓包括國軍、日軍、旁觀群眾、國際人士的初始動機與轉變顯得蒼白而牽強,
也讓最後兩場高潮戲:護旗和撤退的力道沒有從開頭得到醞釀而顯得爆發力不足。
當「動機」與「背景」兩大定海神針沒有妥善安放與演繹,還可以靠聚焦演員彌補。
我們都看過故事本身沒有說的很好,但靠核心演員的實力與相互碰撞救回的名片。
可惜的是,「八佰」聚集了許多實力派演員,卻沒有把彼此間的主從與邏輯關係理順。
如果以護旗行動為分界點,前半段都在處理小人物(而且多是虛構角色)的背景與情緒。
但一到了護旗,謝晉元、上官志標等將士突然佔據主線,卻由於前半段沒有給予戲份,
顯得這些在歷史與電影本身都極具重要性的角色相對平板,淪為欠缺深度的棋子。
情節推演上,由於角色主次不分,相互視角穿插,會顯得生硬雜亂,岔開觀眾注意力。
我以探討日本二戰責任歸屬的2012年電影「日落真相」(Emperor)為對照組,
片中角色甚多,彼此的觀點、利益充滿矛盾,也同樣將史實中的大人物視為背景,
讓小人物甚至虛構角色擔負推動情節的主要力量,可是因為角色的主次分明,
而且導演始終牢牢把握電影的主線,每一段都有其目的,所以看來一氣呵成。
反觀「八佰」,觀眾會感覺情節像是流水帳一直推進,但就像你去一家遊樂園玩,
坐上過山車後,發現在各洞間穿梭時,沒有很強的故事性,主要靠音效和高低差搞刺激,
但是又沒有像迪士尼樂園經典的「太空山」那樣就是不講道理給你爽到底,有些可惜。
至於很多台灣朋友關心的「歷史」問題,多數人應該知道實際上的四行倉庫戰鬥很少,
也應該可以理解商業電影會對戰鬥場面加料處理,所以這部分不用強求是否合乎歷史。
我們真正關心的,是這部電影有沒有真實處理國民政府和國軍抗日的史實。
我可以在這邊說,除了片尾被迫加上一張黑底白字的字幕,說中共是抗日中流砥柱,
「八佰」基本上做到了尊重國民政府與國軍將士,對他們的犧牲和功績給了高度肯定。
大家最關心的「國旗有無出現」,從很多畫面,看得出來導演已經盡力尊重這面旗幟,
包括「蓉姐」贈旗給楊惠敏時近距離定格國徽、整個贈旗與護旗過程的遠端拍攝處理,
但的確有明顯剪片的痕跡,尤其在觀眾情緒理應被這面旗幟拉到高點的時候,
都會被迫剪片,讓中華民國國旗只有部分、短暫、遠距、柔焦出現,猶抱琵琶半遮面。
這展現中共當局在有限度的包容之下,對「中華民國」蘊藏的巨大爆發力充滿敬畏。
從目前對岸眾多觀眾的影評,可見他們對國軍將士的崇敬被這部片激發到什麼地步,
我們就能想見,如果中華民國國旗、國號、國歌如同被剪片前的版本般完整呈現,
已經積累許多怨氣和懷疑的對岸社會,將會產生更多對中華民國的緬懷與感念,
這對已經是如履薄冰的中共政權將是多麼大的威脅。
上面說完了「八佰」的一些不足之處,在這邊還是要稱讚管虎和整個團隊的用心。
飽滿的攝影色彩、考究的道具、張力十足的戰鬥場景、洋溢力與美的美術設計等,
也因為他們在細節的考究、演技的呈現,讓一些歷史上確實存在的場景,有了好的展現。
如我們熟知的楊惠敏勇渡蘇州河、21歲的陳樹生身纏手榴彈與日軍鐵甲陣同歸於盡等,
這些超越時空的勇敢行為,原本就有巨大的感召力,也將因本片被年輕世代銘記。
總結來說,縱使以好萊塢戰爭片的高標準,「八佰」都可以算是相當有水準的作品。
雖然因為導演功力還有些欠缺,加上政治上的一些限制,讓這部片沒達到應有的高度,
但出資方和編導團隊在當前冷峻危殆的兩岸政局下,仍然大體上尊重史實,
沒有因為政治壓力,而添加歌功頌德、罔顧史實的內容,必須給予肯定。
-------------
以下是個人非關影評的一些感言,主要是做個紀錄,不喜勿怪。
我的祖父,當年棄筆從戎,離家加入國民革命軍,在上海認識了我的祖母。
淞滬會戰時,祖父的軍隊被日軍擊潰,他隨著部隊退保南京,與祖母失去聯繫。
之後,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南京之役,祖父和同袍被捕,在列隊執行槍決時,
槍管已經抵住祖父的後腦杓,突然有一位所謂「漢奸」上前向日軍講了幾句話,
祖父和剩餘少數同袍被還押監獄,半夜那位「漢奸」潛入監獄將他們放走。
祖父和同袍渡河逃走,有幾位不幸被城頭的日軍擊斃沉入河底,祖父成功生還。
之後,他成了遊民,一路走到湖北,才加入其他部隊,後來又被日軍打散。
祖父輾轉到了重慶,這才和早前已經跟其他學生一起撤退的祖母重逢。
後來,祖父加入中國遠征軍,一路到了緬甸、印度,他說這是一輩子唯一一次出國。
他曾經有幸擔任衛戍部隊,遠遠看見蔣介石會見印度聖雄甘地,高興了一輩子。
二戰結束後,祖父坐著兵艦到過新加坡,再回到上海,和已經返回的祖母團聚。
國共內戰爆發,國軍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失利,祖父變裝潛回老家,
我的曾祖父和其他兄弟姐妹不願意跟著祖父走。半夜時,我的曾祖母偷偷叫醒祖父,
把他大哥的兒子交給他,要祖父設法為家族留下香火。於是他們叔姪化裝成乞丐,
穿過烽火遍地,最終抵達上海,輾轉來到台灣。
我的祖父常說,他兩手都是斷掌,命相學上叫「通關手」,才可以多次大難不死。
許多生命中的故事,他做為老兵,其實是不太談的,因為他覺得小孩不需要聽這些。
很多事情,是我之後整理他的遺稿,還有從父親、叔叔那邊聽說來的。
現在,我自己有了家庭,太太的阿公曾隨日軍出征南洋,身上留著彈孔回來。
整個村子被徵集的年輕人幾乎死傷殆盡,我太太的阿公應該也有通關手。
我有時想,我的祖父,和我太太的阿公,在世時是敵人,曾在中南半島相互對戰,
但他們在天上,應該都會含笑看著我們,很高興原本立場迥異的兩家人,
因為有了共同的愛的結晶,而真正融合成了一體。這就是今天台灣力量的根源。
願後世永享太平,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7.184.62.1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8121063.A.98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