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一行》创刊30周年纪念
徐敬亚
《一行》,就是那本刚刚还摆在我们桌上的“外国”杂志吗,就是那个一袭白衣皂靴的黑脸汉子吗,就是那一行行飘飞在太平洋上空的神秘幽灵吗……30年了,当鸡毛蒜皮也变成文物之际,我们翻开记忆,辨认它走过的每一页白纸,如同紧盯着一位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们也老到有资格纪念30年前的事儿了吗。
30年有多长?二战光复到文革中止,几乎30年——内中的起伏逆折纠结,漫长得像100年;1889光绪帝亲政到五四,整30年——多少兴亡,多少荣辱,像跨越了古今百代;从五四到四九,又30年——刀光剑影,血肉贲张,如同天和地全翻全覆。30年,自然界可以把大河从东方移动到西方。30年,人类的沧海桑田里足以容纳一个甚至几个王朝。
我不会去管什么狗屁文学史。我们是360行中最末的一行,我们是一行人中要么走在最前面要么走在最后面的那一行。我们只是摸着自己的脉,走回不耻于史的记忆。
那不是一本普通的杂志。那不是官府的告示和文书。那是我们自己人凑的银子,自己攒的力气,是自己的纸自己的墨,自己写的诗,印上了自己的青葱生命与灵肉,那是一代人30年的刻痕与编年。
缘起:它成为收割九十年代诗歌最大的一把镰刀
30年前,诗歌猛然大热!
先是朦胧诗用一个又一个瞬间点燃了中国。之后数年,官方动用国家宣传机器围剿——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好产品+好广告”的巨大营销盛况。哪个民族能遭遇攀爬血泪上升的快感,又有哪个国家舍得用一版一版白银为诗歌积年累月地推销。
对于当年诗歌,无论你怎样学术,也只能被迫使用“盛况”这个虚幻形容。中国历来没有理性与数据。几十年了,即使在大数据里人们只能也找到这一条:“全国2000多家诗社和千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哈哈,上述统计,是我1986年举办“两报大展”时从一份记不清名字的民刊上转抄后发布。没想到,这组数字便成了后来被不断频繁引用的最权威数据。
权威总是可疑的。没办法,历史上冒名顶替的东西太多了。
不管怎样,它总算给了我们一组煞有介事的阿拉伯。我现在不关心诗集,我要的是民刊。按上述统计“打印加铅印”两种诗刊,总数99种。与“两报大展”公示的64个流派基本吻合。但,这些年我不断发现,当年被大展遗漏的诗人和流派太多太多了!
怎么办,八十年代的诗歌民刊、民报,到底有多少?
被当事者们模糊过的历史,后世能够给予补救的惟一方法,也许就是收藏。
目前,中国两大诗歌民刊收藏馆,一个是“世中人汉诗馆”,一个是姜红伟的“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按收藏者统计的数据之大,足以令我们这些过来者震惊。
世中人汉诗馆内收藏的非公开印行的刊物约3000种( 时间不限于八十年代。品类为综合统计)。这个数字是世中人刚刚微信发给我的。世中人称,他几乎攒全了《一行》,只差两期,严力已答应帮他补全。哈哈,这本宝贝杂志已经珍贵得达到历史邮票的地位了。
“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的收藏。按姜红伟发布的统计:全国大学生各类诗刊、诗报(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大约300余种。此外,八十年代全国各地中学诗歌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大约200种。请注意:中学生社团报刊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品类。
好了,按上述两家诗歌馆的藏品计:八十年代诗歌民间报刊,种类应不低于500种。
明晃晃的收藏品,以物理性的真实,无声地保留着历史,如同出土文物,考古证据般的权威性无可辩驳。
我之所以统计这些遥远的数据,只是为了给《一行》杂志的出世,考证一个宏大的诗歌背景。我们的面前是:煌煌500种民刊,泱泱500乘N首诗、500乘N行诗……
现在,我让一束强光只照亮那一行。
相比于500家群峰并起的民间报刊,《一行》铺起摊位的时候,那个风起云涌的集市即将打烊——直到1987年,几乎在现代诗盛行于中国的10年后,这一行才在遥远的地方出现。但由于它混血般的出身和纯净编风,这本杂志犹如一只最强的聚光灯照亮了中国未来十多年诗歌的血灰色天空,在500家报刊中,成为收割九十年代诗歌最大的一把镰刀。
发轫:一种美国式的AA制艺术公社
1987年5月,诗画刊《一行》在纽约创刊。
然而,无论从诗还是从画的内在视角,都纯属诗画之外的偶然——虽然历史向前挪了百年,大清国的年轻子民对遥远大陆的神秘向往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一窥究竟的愿望几达历史之最。一批又一批以留学方式远抛他乡的窥视者们,不经意地裹带了浓度不低的诗歌因子。正是生存背景的移动,意外地带来了中国现代诗一次额外的分蘖。
作为《一行》的主创者及灵魂的严力,在苦苦的海外生存两整年之后,及时发现了自己体内的诗歌发酵,又在一座城市中与未来的合伙人相遇,并以合并诗画的恰当方式升华了一批流亡艺术家共同的内心愿望。OK,一个以汉语、汉文化为纽带的团体、一家以中文诗歌为主体的艺术季刊就登场了。
在500家民刊中,这无疑是一家萌芽过晚的两栖诗刊。但谁也没想到在随后13年中,与大陆层出不穷但屡屡短命的民刊相比,《一行》展现了强大的生命韧性。从1987年至2000年共出版了25期(1994年之前为季刊)。加上全国各地诗人在每年的《一行》周年的10期纪念年刊,整整35期《一行》杂志,横跨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在与新世纪相交后,完成历史使命般地恰当停止在一个明暗之间的节点。
《一行》之所以能够完成了13年跨国绵延,并不事声张地成为彼时中国诗歌的高端集散地,有三点独特的内在依据:
1、主导传统:朦胧诗派与星星画派的宿将合流
诗歌辈份很高的严力,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作朦胧诗的一个艺术载体。空降异邦的孤独生存,使这位留学者几乎完整保留了此流派的执着、纯真的使命感信息。于是,朦胧诗的后期传播与升华,并不是由北岛、芒克等原创者完成,而恰恰是那位当年《今天》中的小兄弟,作为老牌诗歌的记忆载体,化成一柄得天独厚、飘扬过海的蒲公英。同时,严力的另一个《星星》画派的老牌双栖身份,使他准确地迎合了纽约这座诗画合璧的留学城市,并把这两股相得益彰的棉纱,搓成了一根美妙缠绕的长绳。正是主创者严力内心中诗画的高远传统,使《一行》自认死理地严格秉持着最高的诗歌准则,以一种国内混乱诗界无法达到的清静、单纯的高标,非世俗地照亮了一盘散沙的现代诗,成为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最权威的集结舞台。
2、艺术公社:美国式的AA制诗画基金
和大陆现代诗人凌乱的生存相比,纽约人的生活几乎可以称为正人君子者流。稳定的生态背景,极易使人产生按部就班的稳定节奏,这与国内诗人们朝不保夕的动荡形成强烈对比,这其实是《一行》杂志恬淡、从容、持久的、类似哲学般的大背景与大依据。此外,《一行》杂志独有的、AA制的集资模式,使它具有了一种类似股份制、合伙人的某种艺术公社味道:20几位成员每个季度拿出一天的工资,有的每季度出50元,有的100元,还有两个医生,因为工资高,出200元——一举解决了每期1000册、1500美金的印刷费用。这真是纽约人才能想出的集资方式。应当记住这些被称为“离人”的名单:严力、王渝、郝毅民、艾未未、张伟、秦松、李斐、非马、斯仲达、艾伦金斯堡、安晨、王福东、姚庆章、方家模、张宏图、邢菲……严力说,有的成员每三个月甚至拿出5天以上的工资。
近代,有军事学家拆解战争的制胜因素时指出,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不仅是战略与战术,更常常是武器的较量,甚至是给养与后勤的比拼。当土八路们背着粮袋生火煮饭的时候,装备精良的八嘎牙路们吃的却是美味快餐与刚发明出来的鱼肉罐头。同样,在《一行》以丰盈稳固的资金运作之际,大陆的游击战士从来没逃脱艰苦卓绝的挣扎。《一行》创办4年后,由芒克、唐晓渡主编的《现代汉诗》横空出世。这个与《一行》并驾齐驱的著名民刊,最终倒在了日益匮乏的白银面前。作为其编委,1994年,我代表深圳出资1000元,由欧宁主办编辑了最后一期《现代汉诗》,宣告分封制式的各城市轮流作庄方式的中止。
因此,《一行》证明:由若干合伙人共同集资的、同仁式的基金方式,可能是中国现代诗民刊的长治之道。
3、代理人制:类似现代营销的集散中心
勤勉而谦逊的严力曾写道:“在一行漫长的道路上,国内各地诗人组织及策划稿件的负责人包括:莫非、贝岭、李松樟、瓦蓝、梁晓明、伊沙、肖沉、古冈、孟浪、付维、朱凌波、杨春光、蓝皮等,没有这些诗人在创作之余的努力,一行就不可能完成如此的使命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正是上述中国现代诗中坚力量的加入,使《一行》形成了一个遍及中国的集稿中心与发行基地。这其中的每一个名字,在当年都是一个恒星与行星环绕的诗歌星座。这种弟兄般的借力,由几个城市扩展到了十几个省市的辐射,北京、杭州、天津、大连、西安、长沙……这相当于《一行》在中国大陆同时开办了多省市的派出机构。诗人之间的江湖传播,常常以几何基数发展。
据严力的精确统计:“13年间《一行》共集结了780位大陆、港台及海外诗人、画家。其中港台及海外诗人160名,中国大陆诗人535名,插图或插画作者85名。”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几乎涵盖了当代两岸几地华语诗人的大部。这并不包括大量暗中的名单。大凡有据可查、显现出来的事物永远不是全部。可以想见,在经过严格筛选后的存品背后,它的外围是一个多么大的隐形落榜者与庞大的阅读群体。
值得后世研究者们注意的是:《一行》不但形成了海外向大陆的派出,代理诗人们甚至还额外产生了一种扩展与再生的能力。只要严力一声令下,或者代理者们一个漂亮的建议,一本冠以“一行”全部符号标识的刊物便在大陆上印刷发行。当然,施发号令的严力还需要在纽约为这些印刷物寻找美金赞助。据严力统计,这些总名为“周年纪念版”的《一行》共策划、出版、发行了10种,自1994年一直延续到2000年。这件事有点怪,仿佛一个总部设立在纽约的海外诗歌出版社,莫名地赐出了一个个“书号”,代理者便获得了一种加盟者的主体地位,以《一行》的名义进行工作。这样的出版发行事实,证明当年的《一行》已经产生了一种全国性的品牌效应与加盟店的色彩。
在我写此文的昨天,身在纽约的严力通过微信发来一句话:“这是众人的一行史,是众人的一行诗。”
这是实话。没有一批诗歌力工、诗歌买办、诗歌编外股东,就不会有《一行》这家以最小诗歌细胞命名的民刊10多年的风行天下。
辉煌:那条窄路上的一束强光
我很喜欢本文标题中的“了不起”三个字。
今年春“红皮书”再版,我写了一篇名为《一本了不起的书》的再版序言。我说:“一切了不起的事物,如同英雄。首先必备基础性的优秀因素,同时它还必须意外地得到历史的青睐。”
1987年创刊,《一行》已显不同凡响。
我可能是大陆较早的见者。从大胡子孟浪手里接过《一行》创刊号,见惯了民刊的我仍然为之一震。黑白分明的设计,使它那么洋气,那么现代,又那么另类。深圳与香港人熟悉的电脑繁圆体表明了它确凿的海外华侨身份。更有一堆又一堆没人细看的英文,让人想象着华尔街的阔绰与体面。在当年,我们哪里知道留学生和海外人士们精致而艰难的生活。在大陆青年人心目中,只要沾上了USA的人似乎百分百全是富翁。而严力、非马、艾未未、马德升、孟浪、郁郁、黑大春、李冰、金斯堡……这些诗人、画家的集体亮相,标明了这是一家语言标高线非常敏感的现代杂志。
两年之后,一场从天而降的精神核爆吞噬了一切。《一行》开始发光。
1、在最黑暗的时刻,它上演了辉煌
“1989,肉体般致命的一击,重重地落在心猿意马的诗群上……内在背景被突然抽离,热度浓浓的脏器突然空空如也。诗人们一刹那站在原地发呆,“想”和“写”在根本方式上发生了犹疑……几乎所有的人暂时放下了笔,四散而逃,怀着凄苦、破败、无聊的心情……一种模模糊糊的倒塌,一种自怨自艾的无奈与悲凉,缓缓而升……人文主义的脖颈,在苍凉中微微挺起……诗的力度,在病弱中出现了一股伤残雄性的气息……”(本人作《隐匿者之光》)
那一年,诗歌江湖崩盘。鸟与兽一哄四散。而此时,创刊两年的《一行》刚刚完善了它与大陆现代诗各路英雄们的秘密联络图。
就在大陆地下民刊纷纷偃旗息鼓的时候,一期又一期的《一行》仍然如约而至。在诗人们遭受着复辟的革命词语重度侮辱的岁月,它像一行黑白分明的光,跨过太平洋那苦难之水,照亮了国家与诗歌共同的那条窄路。
那是一束丝毫也没有中断的强光,处于鼎盛期的《一行》,在洪水肆虐的时候,充当了一次诗歌的诺亚方舟。随着《一行》在各省市的推广人逐渐到位,这本杂志在最黑暗的时刻达到了它的辉煌。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一本杂志带给诗人们的慰藉。它带来的几乎是死亡中的生命暗号,它使人们相信,即使在最苦闷的日子,只要天空中还有一行鸟在飞行,也足以使黑云重压下的天空充满了弹跳的想象。
这是一次诗的幸运,也是族类的幸运:所幸的是,世界毕竟不只一个大清朝。所幸的是中国诗歌预先在远方埋伏了一彪人马……
2、它参与了中国人重建日常精神生活的自救
“被我称为“灰暗而平庸”的乏味的九十年代,可能恰恰是伟大的10年!……历史的辉煌都是英雄们创造,历史的创伤却是由平民百姓一天天愈合……整个九十年代,它的确是用一种正常生活困境中的苦闷感,默默消化着前朝的一切!”(本人《诗歌回家的六个方向》)
1989之后的数年内,大陆一片萧杀。那是一段中外精神反差最大、意识形态对抗最激烈的岁月。仿佛从天而降的《一行》,带着一种异邦的人文尊严与艺术公正,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国诗人的诗歌集散地,甚至精神家园。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官员们哪里知道,再次引导精神航标的仍然是那些落魄的诗人。在禁锢的精神重压下,在窘迫的生存逼迫下,诗人一天天收拾着破碎的心情,重新编织着内心的秩序……翻看一下那些年的《一行》可以看到,无论老诗人还是新诗人们的作品中,充满细节的生活画面在苦涩中一点点缓慢升起,大量的日常经验一天天回归生活,而新鲜的口语逐渐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行》参与救助了中国人重建日常精神生活的履历。这不是救世主的恩赐,而是诗人的自救。像一块高挂在天空的诗歌告示,在中国现代诗被扼住喉咙的那些年,《一行》持续地发出它的独唱,带领着它从千百件诗稿中遴选出来的优秀诗人。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流亡作家赫尔岑曾在伦敦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那些刊物也曾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与这类流亡回流的政治宣传品迥然不同的是,《一行》的出版印刷基地虽设在异国,但它的作者与读者却都是百分百的华语诗人。它不是流亡者的观念输入,而是一种与母体息息相融鱼水关联。从刊物属性来说,《一行》不是一本大陆的民刊。同时,它也绝不是一家纯种的美国杂志。它发动的所有自拉自唱的战争,主战场其实一直在中国大陆。它只是把指挥所放在了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它有点像中国现代诗伸向海外的一只手,它收集的仍然在自己的雨水,然后它把这盆水再次泼回到中国的大地。
这样的事,历史上还能再次发生吗——中国现代诗在美国安装了一台诗歌的透析机,由一支支自来水笔制造的汉字划痕,乘着飞机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似乎经过了某种化学药剂的过滤与溶解,它们再以铅字的形式飞回故土的时候,仿佛已经沾到了某种仙气与灵光,用来医治这个国家的精神创伤。一行行诗,一个个最微型流亡因子,在两大半球之间往返飞行、航行,经年累月,周而复始。
3、它一直保持着诗歌的操守与尊严
现在想,很有意思。《一行》独有的,不过是纽约的编辑与印刷,这一点儿小小的特殊身份,当年产生了无限的神秘感。不过是几张普通的纸,由于其背后的巨大普世权威,获得了诗人们由衷的信任。在举目无亲的九十年代,《一行》就这样成为现代诗一位海外归来的阔绰亲戚。据严力介绍,乘机飞回来的,只是作者的两本样刊。在太平洋的波涛中,每期满满的8大箱《一行》仍在向这块大陆缓缓移动——那是经严力周旋,由纽约佩斯大学东亚历史系主任郑培凯先生资助的海运美金在移动。它们要两个半到三个月才能抵达中国。
奇怪的是,《一行》似乎从来没有被阻拦。它那莫名的假洋鬼子的出身和道貌岸然的纯艺术姿态,使它带上了一种类似外交官一样不可侵犯的神秘。它的存在,使人充满了想象,而想象往往通向神秘。有人曾跟我说,严力是不是有美国政府的背景啊。
在那些最难忍受的日子,在“有一双眼睛注视着现代诗歌像注视着凶器”(严力)的险恶年代,这本刊物给中国诗人签发的“诗歌签证”,使囚禁者以另一种方式越洋布道,如同在蜡纸上一行行刻写黑暗中的《挺进报》。
说到挺进,我一直敬佩《一行》的艺术定力与对诗沉浸的深度。只有《一行》自己知道,它必须怎样不挺进而才方得挺进。它默默地进行着战略上的自我说服与修正。在身边最严厉、最嘈杂的国际声浪中,他们小心翼翼地秉持着一种纯正的艺术理念,以一行行诗纠正着世界。这使《一行》一直稳稳地保持着诗歌的操守与尊严。
道场:一次在国际背景下的华语诗歌盛宴
我相信,即便没有《一行》,中国现代诗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一行》,是中国现代诗一个时空跨度最大的“道场”。假如没有《一行》,汉语诗歌至少缺失以下三种局面:
1、罕见的诗歌道场:中国地下诗歌几代人同时在场
《一行》的意义是,它不仅使诗通过了那条忧伤的窄路,顺畅地维系着应有的水准。同时,《一行》着意推举了一批新诗人,对下一个世纪的口语诗歌产生了首发式的推动。
在《一行》连续35期、横跨13个年度的版面上,即使不是职业的评论家,读者也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一条由朦胧诗→第三代→口语诗→下半身……之间的流派过渡线索。
创刊之初,《一行》的主力诗人阵容,仍然包含着一些朦胧诗和海外的老牌诗人作为支柱。很快,以孟浪、默默、黑大春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开始更多地占据舞台。再后来,伊沙、萧沉、梁晓明等口语诗人逐渐渗透而出。最后,下半身的诗人沈浩波等出现……也包括九十年代大放光彩的俞心樵。通过《一行》,也可以看到很多重要诗人在九十年代的转变轨迹,如于坚,如王小妮,如韩东。
在中国现代诗门派分争的当年,很少有刊物能形成民间与知识分子等不同风格流派的汇集。同时,中国地下诗歌几代诗人的同时在场的版面,也显示了《一行》道场的最大包容。这的确需要一统天下的纯正诗歌气场。
2、惟一的诗画道场:口语诗与现代画的大合奏
对口语诗人的发现与扶植之功,应首推《一行》。
当年,它一度作为中国第一权威诗刊,对口语诗的兴起充当了某种国家级伯乐的功效。而使诗人的年龄不自觉地呈现着由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嬗变。
这些,并非《一行》有意为之。以严力为主体的编辑小群体,既不在国内的诗歌圈子之中,也没有足够的大陆诗歌经验,他们所秉承的是对中国现代精神本质的把握,对汉语诗意的执着寻找。高标与公正,这两点编辑宗旨一旦祭起,刊物上呈现的必然是大陆诗歌的原始自然生态。
从诗歌美学上看,反英雄、反理性、反文化,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的主潮。而对日常生活的简化,对繁琐修辞的屏蔽等,正是口语诗的主导观念——这恰与《一行》的美术画风相吻合。严力、艾未未、马德升、曲磊磊等“星星画会”的主力画家赴美后,画风一直不断趋于抽象与超现实。正是由于艺术观念上的志同道合,才造就了中国当代诗人与画家在《一行》上演绎了一场历时数年的现代诗画大合奏。
3、国际艺术道场:华语诗歌几大版块的融合
朦胧诗后,中国现代诗与国际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接轨。但在《一行》之前,华语诗歌的几大版块,从来各自孤岛,各行其是。
《一行》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诗歌艺术道场。这个以诗歌为主凝点的刊物,以其足够的磁力,牢牢地吸附了中国大陆、港台、东南亚及部分国际诗人的创作。
今天,重新浏览《一行》那洋洋780位诗人画家的作者名录,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史诗级的名录”。这是一张遍布全国乃至世界的华语文学地理版图。在电脑上,以五号字排版,它仍然达5页之多。当年,它不但发表了大陆地下诗人的作品,还包括了严力、艾未未等星星画派主力画家的最新画作,还有国际诗人金斯堡的诗,甚至崔建具有冲击力的歌词也是第一次在《一行》上发表。形成了大陆、港台、国际诗人、画家们频频的同台演绎与融合。
伊沙说得好:“《一行》的使命在于度过黑暗期!它起于民刊兴旺之年,止于网络兴起元年,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与诗歌大任!”台湾诗人陳克華写道:“于当时我这个蛰居台湾的年轻诗人而言,无宁是打开了阅读和创作的一扇视野开阔的窗,知道了华文现代诗的诸多样貌。”
在这个意义上,《一行》称得上一本真正的国际诗歌杂志。几个大型汉语地理创作源的汇集,不是人为的邀稿、拼凑,而是出于一种千载难逢的时空凝聚。在纸媒日渐式微的当下,这种跨国的诗歌盛宴,后世几代人都不容易出现了。
显性的历史,从来都是一惊一乍的变态。
1986年由我发起并主持的“两报大展”,以典型的、惊悚的方式,冲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禁锢,人为地使第三代诗人集团性地一夜间登上了诗歌舞台。现在看,这一暴动般的诗歌推广事件,不但基本结束了官方出版对于现代诗的封锁,也使中国现代诗一惊一乍的急切心理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因此大展之后的几年,诗歌水面一片平静、一片生长。数百家民刊民报相安无事地新陈代谢。
历史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一惊一乍,一种是安步当车。
安步就是两次惊乍的连线。在惊乍之间,流淌的就是正常的日子。正是在那些平常中一点点积累着不平、不常,才注定着下一次的历史惊厥。一条河流不可能全是瀑布与急流,在两条瀑布之间,就是历史的基本身份,是它的稳态。《一行》,像它的简约、朴素、多方向的命名一样,正是以最基本的诗歌单元,一行一行地稳步书写着历史。
人间不太公平。爆炸性的大展,不但充分震荡了诗界,甚至还不断得到后世的宠爱。2006年起,大展不断地被纪念,20周年、25周年、30周年……真是纪念得让人嘴软笔软,连我这个早年爱出风头的人都不得不惊呼:“写诗人的这件事儿,不可能没完没了纪念下去吧!”(《大展30年后说》载《诗歌月刊》2016-11)。
没办法,历史总是偏爱惊涛拍岸。而隔岸观火的后世人们,又总喜欢围观那些祼露着的伤口。这也是我执意要为《一行》写一篇长文的内心动因。仿佛为了洗清那莫名受宠的主观故意,仿佛为了从不公正者那里讨回一点过时的歉意。
2000年,《一行》中止。
我相信,它仍然活着。那一行黑白分明的大雁,只是恰如其分的收拢了翅膀。在完成了最有意义的使命后,默默地与诗、与生活、与生存构成特殊的同步。
一定有一座纪念碑,向这本了不起的杂志致敬。它可能是声音的,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默默的,通向记忆的深处。
2017-7-3深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his is Ti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四季予你 - 程响 Cover By Tina H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訂閱我的頻道 SUBSCRIB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ej... 🌟SAY HI T...
「四季予你歌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黃耀明 Anthony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This is Tin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四季予你- 程响『送你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风景大雪漫天 ...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程響— 四季予你【歌詞版】「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程響- 四季予你『送你三月的風六月的雨九月的風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程響- 四季予你【動態歌詞】「送你三月的風六月的雨九月的 ...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程響- 四季予你【高音質|動態歌詞Lyrics】 『送你三月的風六月 ...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四季予你的意思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四季予你的意思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四季與你歌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四季予你歌词 在 四季與你歌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四季予你歌词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湾女诗人的现代禅诗简析
碧青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版图上,台湾女诗人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滋养的女诗人,自然不会拒绝融合了中国儒道释精华的禅,她们所创作的诗歌,亦有或隐或显的禅趣、禅意和禅境。因我的阅读视野有限,很难全面而深刻地去解读台湾女诗人的创作,所以,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女诗人如蓉子、詹虹、席慕蓉、颜艾琳等人的作品,对台湾女诗人的创作所呈现的禅意现象,做初步的窥探和简析。
一、古典的诗韵里自然透露着禅意
台湾,很少有像诗人洛夫那样明确提出现代禅诗创作主张的女诗人。但尊重自我主体的生命感受,信仰心灵法则,使她们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呈现出生命的悟境或禅意,亦有佳作问世。
蓉子的诗,就表现出古典诗韵里自然透露出的禅意之美。
蓉子,本名王蓉芷,1928年出生于江苏涟水县。1948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创作。1955年,蓉子与罗门结婚后,获得“伉俪诗人”的美誉。在出席第一届世界诗人大会时,蓉子并与罗门获“大会杰出文学伉俪奖”,并接受了菲律宾总统授予的勋章。因创作成就突出,蓉子曾获“国家文艺奖”、1995年国际妇女年国际妇女文学奖和青协第一届文学成就金钥奖。1965年,蓉子曾以诗人身份同小说家谢冰莹、散文家潘琦君组成女作家三人代表团赴韩国访问。曾担任1989年亚洲华文女作家文艺大会主席。1992年和罗门同获“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室荣誉研究员”称号。2009年荣获瑞典“国际莎士比亚终身文学奖”。已经出版《七月的南方》、《青鸟集》、《一朵青莲》等十几部诗集和散文集,在当代诗坛享有盛名。蓉子的诗歌之魂,是心灵的爱和美。她的诗歌创作融合了古典和现代诗美,风格清丽、轻灵、隽永、优雅,禅意自现。例如《一朵青莲》:
有一种低低的回响也成过往 仰瞻
只有沉寒的星光 照亮天边
有一朵青莲 在水之田
在星月之下独自思吟
可观赏的是本体
可传诵的是芳馨 一朵青莲
有一种月色的朦胧 有一种星沉荷池的古典
越过这儿那儿的潮湿和泥泞而如此馨美
幽思辽阔 面纱面纱
陌生而不能相望
影中有形 水中有影
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响嚷的莲
紫色向晚 向夕阳的长窗
尽管荷盖上承满了水珠 但你从不哭泣
仍有蓊郁的青翠 仍旧有妍婉的红焰
从澹澹的寒波 擎起
这首诗,呈现的是心灵体悟之美。诗人正是从本体开始观悟,围绕着一朵青莲出现的天空、沉寒的星光、水田、月、夕阳、长窗等意象,共同组成了幽思而辽阔的世界,“一朵静观天宇而不事响嚷的莲”,才愈显其静美。这首诗,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朵青莲的意象,呈现了生命的本真之美。淡定、超然、古雅,又有几分空灵。
有学者认为,蓉子及其诗歌作品代表了当代华语女诗人的艺术水准,具有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价值与影响。
二、直接抒写禅思之境
当代诗坛,特别是最近几年,注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营养,但并不专门研读佛经或打坐参禅,而在创作现代诗的过程中,在直接关注和体悟自身生命的同时,逐渐悟解心灵的奥秘,诗歌作品自然或深或浅出现禅意或禅境者,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诗歌创作现象。台湾女诗人的诗歌作品出现禅意和禅趣,亦体现其创作坚守传统文化和心灵回归生命本身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创作中直接抒写禅思理趣、表现出浓郁的禅意,女诗人詹虹的诗,更具有代表性。
詹虹是与蓉子、林泠等人齐名的著名台湾女诗人。她的诗,善于通过现代诗歌形式的构筑,体现内在的韵律之美;通过心灵感悟的意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哲理性的思考,体现出浓重的中国禅文化韵味。例如《说法二帖》:
1
水在森森的烟波说法
说你心里也有水的寂静
也有水的忘情
也有水的映月
也有水的空影
梦在深浅难测的国度说法
说你心里也有远远的笑声
也要霎时的惊疑
也有不入世间的妄言
也有飞越,超过束缚的一切
2
这是万物在说法
这是万法的本性
秋天的风在高空呼啸
雏鸟在呢喃
田园的种植。萌茁和收获
婴儿之哭之小之成长
即使是所有的枯萎,凋谢,辞世,败坏
也是万法之必然
眼泪在哽咽的心头问你
是在为无常哭泣吗?
你说:呵,不。我是为爱哭泣
爱是至情,爱是自然
——自然,在哽咽的心头
用眼泪说法
诗的题目就叫《说法二帖》,很显然,女诗人已经直接告知读者,诗里每一行每一字所表达的都是“说法”。第一帖,首句便是“水在森森的烟波说法”,这既是水在说法,亦是它对着世界在说法。这样的时刻,“你”就听到了,水说着法,“你”的心里也有水的寂静、水的忘情、水的映月,还有水的空影。
“梦在深浅难测的国度说法”,令人恍如梦醒,有形的水和无形的梦所说的法,其本质竟然是一样的,水梦如一,水梦人如一,万法如一。
所以,第二帖的开篇,是万物在说法,说着万物的本性。婴儿降临人世的哭声,在成长过程的欢愉以及万物的盛开、枯萎、凋谢和败坏,一切生灭,都是法的必然。而只有自性用慈悲的眼泪说法,让我们明白:爱和自然是一体的。眼泪在哽咽的心头,若一体同观,这时候的一问一答,亦表明了眼睛、心和“你”,有着同一的清醒和欢愉。这是喜极而泣,这是生命本真心灵的醒悟而化涌的慈悲的泪水,是爱,是自然。
自然万物的必然结果,是人无法左右或把控的。而爱和自然的本性,又是生命永恒的存在。
《坛经》云:“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推及万物,亦如是。我们从自然万物,亦无一法可得。只有本身的自在妙性,带给我们生命永恒的美妙和价值。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内在的韵律和谐又空灵,有一种直接渗入读者心灵的温暖和清美。
三、在对生命的关注和体悟中呈现禅意
对生命的关注和体悟,是当代中国诗歌回归生命本体的重要标志。60年代末期出生的女诗人颜艾琳,虽然并不致力于现代禅诗的写作,但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对人的终极意义层面生死的思考,亦使她的诗生发了禅意,呈现了禅境。
例如《不知时》:
没有一点必要
那朵花就开了
而且人们不知她的名字
但花还是凋落了
为了什么必须死呢
从头到尾
无名也无姓的时间
被一朵花占用了
我说春天时
其实已是初冬
又为什么土地要怀孕种子呢
白骨精问的
颜艾琳,1968年出生。著有《已经》《抽象的地图》《点万物之名》等十多部诗集。2012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得主。她博览群书,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日本的以及五四时期的文学著作,都对她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女性意识初醒之时,她开始关注表现女性主义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她从创作的初期,就已思考女性生命本身。在后来的写作中,又注重构建比现实的我更能体现自我的“另一个我”。女诗人把另一个我存在的世界,命名为“远方”或另一个“我”所在的“她方”。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曾写出大量带有“情色”意味诗歌的颜艾琳,亦写出了《不知时》这样带有禅意的诗。
这首《不知时》,表现了对大自然神秘流变的深刻体悟,亦有着心灵对生死的真切追问。自然的花开花落,占用了无名无姓的时间,恰好说明了时间属于宇宙里存在的一切生命。《坛经》里有一句禅者耳熟能详的话,“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女诗人颜艾琳的深度体验之诗意,正是一念顿悟的某种意境。
悟之道,是人类心灵成长、强大和还原本身的惟一通途。心灵的悟之道,亦应该是现代诗歌进入大美的不二法门。
《金刚金》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诗人通过一句“我说春天时/其实已是初冬”,表现了时光的迅疾流变、世界表象以及自身心念的无常变化。
四、终必归空的爱情空幻之美
佛家认为宇宙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当然更具有佛性。爱,是人性最本质的表现。而爱情,虽只多了一个“情”字,却时刻浸入着人世间的万般滋味和境况。这种人类的重要情感,刻骨铭心亦如梦如幻。所以,只有用禅超越的思维去观照爱情,把爱情提升到生命本体和诗歌的审美高度来表现,才可呈现爱情那美丽的空幻之美。
禅意爱情诗,是女诗人张黎几年前提出来的诗歌概念。做为一名现代禅诗探索者,我赞同所有以生命本体为中心的大胆探索。禅意爱情诗的概念,亦很值得关注和探讨。
表现出禅意的爱情诗,古已有之。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被评家称为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而在台湾为数并不太多的呈现禅意的创作者中,女诗人席慕容的爱情诗,最引人关注。
席慕蓉本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外婆是王族公主。1949年,少年的席慕容随家人移居香港,后迁入台湾。她本是一名职业画家,业余时间写作的诗歌,却使她闻名于世。几十年来,她出版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著作。南北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选入了席慕蓉的《无怨的青春》《莲的心事》等四首诗。
女诗人张黎曾撰文评价席慕容的爱情诗:“席慕容诗歌的高致来自禅。把事物放入到整个宇宙时空中去观照,是禅者观照世界特有的方式,当然也是禅者观照爱情的方式。席慕容的爱情诗不仅全部都具有一种强劲的时空感,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许多细化了的禅家理念,比如万物有灵、物我一体、生命轮回等等。《一棵开花的树》说,用五百年的时间,人可以求佛把自己化成一棵树,但这棵树呢,要完成的却是人的心愿——‘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让你遇见我’,但是,爱情落空,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时,这个即人即树的‘我’,落了一地的花瓣,那即是树凋零的花瓣,同时也是‘我’忧伤的人心。在这首诗里,时空感、万物有灵、物我一体、生命轮回、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执著等等完全融为一体了(张黎《当爱遇上禅,生命中就有最美的光出现》)。”
佛家所言的诸行无常,就包含着爱别离。这亦是人生的苦境之一。而席慕容却把人生的爱离别表现得无怨无悔。哪怕短暂的拥有,只要是真爱,就是一生。其爱情诗里的月、花等美丽的意象,愈显爱之灵魂的纯净和绝美。“在爱情世界里,席慕容所塑造的是理想的、真实的、零距离的心灵接触。席慕容笔下的爱情是与众不同的。她的新颖在于爱情上追求至高的美学境界,探索爱情的神秘色彩,表现爱情的空灵韵味(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的爱的禅意》)。”例如《无怨的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晚月
几年前,我在《席慕蓉:让悲伤永远闪耀爱的美》一文中,曾写过这样的话:“诗人用诗塑造的美丽而具有奇特心性的女主人公,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她让人想到天光、圣洁、拯救、永恒等许多可以保持心灵平衡的伟大词汇所饱含的意义。”是的,席慕蓉的爱情诗,像清水融入万物般流布着一种宽容无怨的智慧。这是走过青春或者了悟爱之本意的智者,才具有的宽容和无怨。所以,读着《无怨的青春》,自然读出一种透明而圆满的心智: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晚月
那是一轮从情爱的怨恨里解脱回归自我的晚月,那是一轮照彻黑夜的晚月,那是一轮至善的晚月,那是一轮圆满的晚月。这里的一个“晚”字,亦韵味悠长。它涵盖了时间、历程、醒悟、爱、沉静等蕴含的深邃美好。
她的《莲的心事》一诗,亦值得仔细研读。表面看来,诗人是在感叹无缘的爱情。无缘的“你”,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像被重门深锁,没人知晓莲的心事。实际上,女诗人在诗中看到的,则是自我本心,“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这一朵夏荷般无忧也无惧的心灵,该是怎样的清寂安宁呢?
其实,诗人深知世间“诸行无常”,所有的事,最后都将变化为空。席慕蓉的《送别》一诗,就有着这样的睿智。今朝,诗人仍然要重复那相同的离别。或许,这份真实的情执,正是“无怨”的前奏,没有心灵真实的爱,亦没有生命真正的“无怨”和内心的“有容乃大”之境界。或许,用爱包裹或者说融入爱的离别,就淡化了离别的苦。
席慕蓉的《送别》一诗,其内核是一种爱的智慧: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在暮霭里这样的俯首,虔诚的心灵,已不再执著,而是深深的感谢和祝福,内心充满着博大而透明的爱。这时的诗人,早已经读懂了“空”。这时的爱,亦完成了自身的升华。
空,成了终极的归宿。
席慕蓉曾经在《一条河流的梦》里吐露心曲:“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假如我能享有这样的爱,那么,就让我的诗来作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地存在我的诗里,我的心中。” 是的,她的诗呈现给世人的,就是一种真挚、宽容而绝美的爱。“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朗照生命的乾坤,并会永远在无垠的“空”中存在。
以上,可以看出,台湾女诗人的现代诗歌创作,已经从不同的层面契合了禅思和禅意,并且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探究的当代诗歌现象。
四季予你歌词 在 黃耀明 Anthony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upport Jing!
Really appreciate an in depth CD Review by a blogger!!
2012-12-30 22:23:41 来自: 史呆飞
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的评论 4
第一次见黄靖是在龚志成策划的开放音乐-街头音乐系列现场,在香港艺术中心正门的几棵大树下,乐器各就各位,音乐就随即响起。他站在我几步之遥外,一身白衬衣加牛仔裤,本打算默默听音乐的他还是被龚老和几个小众传媒发现,接受采访后还被龚老拉上舞台,即兴演奏一曲,他当时唱的是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一声声"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可谓颇为应景当时的国民教育问题,但我却不知道台上的白衣少年就是黄靖。
直到文艺复兴音乐节在西九龙文化中心唱响。当天到场的不乏两岸三地的大牌音乐人:黄耀明,陈珊妮,左小祖咒等等,人群里却偶然听到“我是来听看黄靖”的声音。巴奈演唱完后,一首合唱的《四季歌》就过渡到了黄靖的部分。一拨弦,一开腔,瞬间恍然大悟开放音乐节当天出骚的便是台上的黄靖。对,就是他,黄靖。
黄靖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汀艺术设计学院,主修舞台设计及指导,后修读了剧场导演硕士课程,可谓是人山人海公司学历最高的一位唱作人。他的音乐风格受蓝调、民歌及摇滚乐影响,尤以民歌歌手Nick Drake、Bob Dylan,及较近期的Kings of Convenience及 Damien Rice为甚。
几年前还在旺角、铜锣湾及尖沙咀等地做街头音乐人,后来因黄靖毛遂自荐向明哥表演三分钟,最终得到赏识,签约人山人海。近一个月来,他在文艺复兴音乐节上与巴奈老师合唱《四季歌》,出了第一张专辑《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在艺穗会(fringe club)举办了专辑发售音乐会,又随明哥上广州,为创意生活节表演的明哥做和音。
第一张个人唱片《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终于于11月末出街。整张专辑的歌曲都是从黄靖过去7、8年时间里的音乐创作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除了一首中文歌曲(Viva Odyssey)外,其它都是英文歌曲。“小清新”的城市民谣(urban folk)在香港向来是小众音乐,而且主流市场仍是以粤语为主。推出一张城市民谣风的英文专辑,算是对香港主流音乐市场一种极大的“去港化”的挑战,有多少风险冷暖自知。不过好在最后的成绩不菲。
黄靖的作品不是那些只会谈情说爱的快餐音乐,听过后就如过眼云烟。他笔下的歌词不乏精彩之处,处处皆有讨巧的小心思。喜爱黄靖的人能从他的歌中体会到那种极具英伦风情的“关乎青春年代的爱,迷失,幸福,和绝望”。每首歌词都堪称一则精美的故事,是好看的那种,是值得回味的那种。
黄靖多少应该对鸟以及飞翔有种情结,相关的文本在专辑中俯首皆是。比如自我追寻的《In the forest》中飞向forest的black bird,追忆过去的《Song of the broken bird》,因爱成恨的《Mrs. Nightingale(nightingale译为夜莺)》,歌颂梦想的《Icarus》中企图借助蜡翼飞离克里特岛的伊卡罗斯(Icarus),还有唱片封面的黑鸟和CD上的羽毛图案。
对于唱片的名字《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黄靖解释:“青春对悲哀有种沉溺,容易把情感无限放大。人成熟后会较年少时收敛、‘懂事’,但青春的单纯和热情也在成长时一并消逝。这是我哀悼的、不舍埋葬的。”青春是触不可及的,不安分的,疯癫的,也是充满希望和绝望的。就像那只永远也追不上的black bird, 那只die of thirst的broken bird,那个因爱成恨的变态杀手,以及为了梦想而葬身的Icarus。因为不舍,所以演绎青春的黑鸟符号才会在专辑文本中多次出现。
关于青春的故事,词人总会写的很酸。这个年代讲青春与梦想也不免有点烂俗,况且那些东西在这个年代早已经麻木的被埋葬。可谓是唱着无心,听者无意。但不知为何,黄靖的这些故事,既不酸也不俗,反而让人会心一笑。原来我们也曾不安,也曾躁动,也有那么一刻愿意为了梦想而不顾一切。这让人想起年少时读泰戈尔《飞鸟集》最喜欢的一句:“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香港发展不出台湾式的music bar gigs, 可能与香港什么都要争个最大最强的文化有关吧。再加上商业化的本土文化作祟,高额的场地租金限制了香港独立音乐人的发展。黄靖每次接受媒体访问时都会呼吁能多给音乐人生存空间,不要因为经济问题扼杀香港本土音乐。对于这一点,人山人海可谓是格外的开明和支持,给予公司艺人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的音乐,即使不是以赚钱盈利为目的大小演出。
香港需要不同距离的歌手,除了在遥望红馆舞台开骚的天王天后,也需要近距离的小排场歌手。人山人海是绝对愿意由“近”做起,At 17如是,Pixel Toy如是,黄靖也不例外。人山人海不会担心他们出身太小,而不去签约。纵使明哥等班底都不是这样的出身,却勇于开创这样的香港乐队文化,敢于提携和培养草根后辈。在黄靖的音乐道路上,明哥处处带黄靖出骚,推荐黄靖,更不吝惜借出自己的乐队给黄靖first CD launch撑场。明哥对徒儿的喜爱可见一斑。黄靖称明哥是他的伯乐,更是放话:“除了‘人山人海’,没有其他厂牌更适合我。”
有这样的开明的公司和老板,以及黄靖自身对音乐的品味和素养,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靖在之后的路会行得更远,走得更好。诚心祝福你,捱的到新天地,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四季予你歌词 在 This is Tin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四季予你 - 程响 Cover By Tina H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訂閱我的頻道 SUBSCRIB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ej...
🌟SAY HI TO ME ON Instagram ➡️
@HeyTinaHu
🌟 小紅書 This is Tina 豆豆
🌟 聯繫我 Contact Me : [email protected]
————————————————————————————————
👇歌词👇
————————
作词 : 烟十八
作曲 : 郑冰冰
编曲:刘圣华(华子)
送你三月的风 六月的雨 九月的风景
让我余生都有关于你
只如 初见 回忆却在蔓延
就像夜晚的甜点
连我的梦境 都变甘甜
我愿意为你放弃曾经那些年少轻狂
不去再管所谓流浪或者远方
只想在你身旁把这情歌慢慢唱
送你三月的风 六月的雨 九月的风景
大雪漫天飘零 做你的嫁衣 多美丽
送你每个梦境 每次清醒 陪伴的长情
让我余生都有关于你
我愿意为你放弃曾经那些年少轻狂
不去再管所谓流浪或者远方
只想在你身旁把这情歌慢慢唱
送你三月的风 六月的雨 九月的风景
大雪漫天飘零 做你的嫁衣 多美丽
送你每个梦境 每次清醒 陪伴的长情
让我余生都有关于你
嘿 耶一耶
送你三月的风 六月的雨 九月的风景
大雪漫天飘零 做你的嫁衣 多美丽
送你每个梦境 每次清醒 陪伴的长情
让我余生都有关于你
送你三月的风 六月的雨 九月的风景
大雪漫天飘零 做你的嫁衣 多美丽
如果岁月无情 你我老去 所有都渐渐忘记
我会把你姓名刻心底
因为你是此生的唯一
四季予你歌词 在 程響— 四季予你【歌詞版】「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程響 四季予你 作詞:煙十八作曲:鄭冰冰送你三月的風六月的雨九月的風景讓我餘生都有關於你只如初見回憶卻在蔓延就像夜晚的甜點連我的夢境都變甘甜我 ... ... <看更多>
四季予你歌词 在 程響- 四季予你『送你三月的風六月的雨九月的風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程響- 四季予你 『送你三月的風六月的雨九月的風景,讓我餘生都有關於你。』【動態 歌詞 /Vietsub/Pinyin Lyrics 】. 1,018,648 views Jan 18, ... ... <看更多>
四季予你歌词 在 四季予你- 程响『送你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风景大雪漫天 ... 的推薦與評價
動態 歌詞Lyrics # 四季予你 #程响. 四季予你 - 程响『送你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风景大雪漫天飘零做你的嫁衣多美丽』【動態 歌詞Lyric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