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考試中的科學,與實際上的科學。
有意思的點在於,我是聯考時代長大的,所有的工作就是把現今最正確的知識記起來,然後考試,寫出最正確的答案,讓改卷者稱斤論兩。進了醫學系,也是直接把現今確認最有效的治療、最有解釋力的理論學起來,然後在醫院執行醫療業務。
這樣的我們,在面對科學史或醫學史那些曾經錯誤的理論,都是以「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這樣略帶距離的角度去面對,深怕那些錯誤的觀念(如四元素說)與治療(如放血療法),不小心進到自己的腦袋住下來,讓自己在醫學工作的執行上,有了偏差。
我們很成功地讓自己成為考試以及醫療工作的 best practice 工具人,在效率上最佳化。
但這樣的養成過程,讓我們在一些領域,顯得無所適從,而需要重新訓練。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被醫院或學校要求要有研究產出時,對於學術研究的不瞭解。
為什麼呢?因為醫學的養成都是直接對目前最新的技術跟理論作教學,但醫學的學術研究,卻是以質疑為開始,以假說作起步,然後超越自己的過程。要理解「目前做的不是最好」,甚至去質疑他、證明他不好,並不容易。所以面對研究時,初學者常說「我找不到研究的主題」,設計研究時,也往往規劃不出精準的對照組。
這個問題在疫情期間更為明顯。
▌在未來人類的眼中,我們必定是愚昧的。
現在的我們,遇到的是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必須用有限的工具,儘速去解決這個嚴峻的問題。從恐慌與未知開始,我們觀察現象,並思考既有的理論,然後從手上有的工具與藥物去對應,或著手創造新工具與藥物,然後一個一個嘗試,大部分將會錯誤、有的還是不確定效果、少數措施竟然非常有效,一點一點的推進。
現在的所有恐慌、未知與錯誤,終將會是我們子子孫孫心目中的「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
之所以讀科學史,就是讓孩子和我們自己知道,其實我們並不是活在科學的終點,而是一直在科學進展的路上。
從科學史中,看看誰突破了?他是怎麼突破的?將能對時代的侷限,有更多的同理與包容,當面對今日人類自身困境時,將更為平靜,也更有勇氣。
科學不是一套固定的知識,他是一個持續在前進的體系,這個體系,以現在的角度回頭看,九成九的時間都是錯誤百出且愚昧的,正是因此,我們才有今天。
▌小孩教養方面的建議
升學考試中,科學知識的標準答案,是 fixed mindset;科學史所述說的一連串過時知識,是 growth mindset。這也是閱讀科學史最重要的意義。
最後一個小提醒,這套科學史的書,最好是家長自己先讀過,這樣孩子有問題或需要討論時,才有諮詢的對象,主要原因有幾:
協助跨學科思考。這本書從埃及古文明講起,這是因為科學是解決生存問題的一連串觀察與歸納,科學與政治、科學與帝國,一直有很密切的關係(延伸閱讀:《人類大歷史》第 15 章講得非常好!推薦!)。這是很「素養」的切入點,從過去文明歸歷史科、科學歸數學理化等學科的分科概念,重新整合,如果孩子有問題或覺得不熟悉時,能帶領一下會更好。
補充正確的今日科學知識。因為從埃及古文明到文藝復興,還是有相當多的科學與醫學知識其實是錯的,漫畫裡頭那些名人,自信的宣稱的許多知識後,千百年來有了很多的更新,為了避免孩子把過去(過時且錯誤)的理論當成「現今最正確的知識」理解,在孩子閱讀時帶入些現今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概念,會更為完整。
整體來說,我在講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的第一本學到最多,最熟悉也最喜歡第三本文藝復興的突破,而第二本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的部分,讀起來是比較硬的,但也讓我知道原來伊斯蘭在科學上有很多重要的貢獻。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27年的今天(1/25),誕生了一位科學巨擘,他在有生之年駁斥了古希臘以來的四元素說、確立化學元素的定義、發表人類史上第一條定律、研究酸鹼等,奠定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化學,他,就是化學之父波以耳 (Robert Boyel, 1627 - 1691)。也就是因為他,絕命毒師才可以拍的有科學根據,而鋼...
「四元素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Re: [疑問] 科學發展的科技樹? -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三元素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三元素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四元素說亞里斯多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四元素說亞里斯多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三元素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三元素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元素與化合物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那裡- 哲學家恩培竇可里斯提出四元素說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 關於四元素說 在 [探索] 賢者之石- newage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四元素說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節慶廚房】
直到16世紀中葉,廚房和食物才成為繪畫的主題。先是源自法蘭德斯(Flanders)等低地國,接下來流傳至義大利之後,廚房在繪畫中頓時成為進行各種活動的場所,從食材準備、烹飪到嬉鬧、打架、飲食、調情,甚至打盹等,各種動作和事件都有可能會在廚房發生。
不過畫家並沒有打算要呈現各類菜餚上桌後的模樣,17世紀時,畫作裡的食物多半還是處於準備過程中,各種食材解剖處理後尚未烹飪前的狀態。對於畫家來說,藉由寫實主題結合道德或寓言性質,以傳達深層意涵,比起畫出特定菜色來得重要。或許以學院派角度來看,這類傾向寫實風格的風俗畫地位並不如歷史畫、宗教畫或古典題材,卻是個人認為〝藝術生活化〞的絕佳範例。
在那個醫療與科學尚待發展的年代,血統階級與貧富之別依舊牢固(除了荷蘭共和國是少數例外),食物供應自然並不穩定,資源分配更是不均等。豐富食材的描寫既可突顯階級、財富→有錢人家的廚房才有能耐貯存大量食物,同時也象徵了歡樂和滿足感→這麼多的食物看起來就讓人開心,完全消弭對於飢荒的恐懼。
======================
文切佐.康比(Vincenzo Campi ,1530/1535–1591)可說是文藝復興時期北義大利最早以法蘭德斯風俗畫的寫實風格從事創作者,他也是克雷莫納(Cremona)當地首先畫出屠夫、肉販、魚販和廚師、廚房傭人等勞工群像的一位畫家。其實康比為了糊口,主要還是接受富人委託,製作聖人和肖像畫,但到如今,他那些捕捉了平民面貌的傳神描繪反而令人更印象深刻。
康比出自繪畫世家,父親和兄弟們都是同行。克雷莫納位於北義米蘭和威尼斯之間,繪畫風格受到威尼斯畫派影響,又因地緣關係,法蘭德斯與德國藝術也自然揉進其中,醞釀出康比作品中精彩的光影效果和豐富色彩。
康比的《廚房》(The Kitchen,1590-91)為文藝復興晚期從宗教主題或神話故事,轉變至現世生活風俗描寫之作。康比的年代之後沒多久,應該說他去世後一年,巴洛克藝術始祖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便來到羅馬,準備展開他的巴洛克革命。
藝術史家認為康比所引領的風俗畫,也啟發了卡拉瓦喬即使從事宗教主題,卻仍相當激進寫實的風格。
======================
廚房在古代雖然不是居家生活重要空間,卻構成不可或缺的服務性網絡,除了料理食物,也可作為儲藏室、酒窖,為居住者提供食物和飲品。許多在廚房工作的傭人或許一輩子都未曾離開過這個空間,而是由女主人或地位較高的管家前往廚房檢視狀況。
《廚房》一畫展示了許多同時發生的生活和動作,營造出一個混亂的工作場域。
從廚房的大小可以看出主人家若不是相當富裕,就是貴族家庭,並非小門小戶的一般人家。傭人們在大廚房內正在準備各種各樣的肉類、餡餅和麵包、醬汁和配菜,作為慶祝或假日的特殊餐點。若以左側被宰殺的公牛來看,暗示這是特別場合,可能正為一場婚禮宴席做準備。
文藝復興時期,在特殊節日食用大量肉類已成為傳統,因窮人吃肉的機會較少,讓他們更渴求肉類。那時的肉味道較渾重,通常會事先醃製,以平衡或是掩蓋其強烈的氣味。一般會把醃肉做成燉肉或燉湯,再搭配麵包食用。
======================
從畫面上方可以看出畫家精通於透視技法。後方宴會廳有長型餐桌,桌上已擺好餐盤,餐桌也鋪上白色桌巾,自中世紀開始,為了讓餐桌看來乾淨且正式,便開始有此習慣。用餐空間自行獨立,並沒有跟廚房混雜使用,再度透露這是在一座豪宅裡。
奇怪的是,製作高級料理通常由男性主導,但此處女性人物卻是前景最明顯的人物。畫家讓相對少數的男傭人穿著灰色或棕色服裝,女人則穿上藍色、紅色等較飽和的顏色,吸引觀者注意力。畫面右側有火爐,光線也較為明亮,強調婦女在準備食物過程中的作用。
火爐也許暗示這幅畫作可能蘊含的寓言性質,亦即古希臘〝四元素說〞:土、氣、水、火中的〝火〞。
======================
整個廚房看起來忙碌又熱鬧,大家手頭上都有工作進行,也各自利用所有可使用的表面。
中間大桌旁有兩個女傭正在用擀麵棍做甜點麵團→桌上有蛋、糖和奶油。歐洲的糖在當時主要來自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小島開設的煉糖廠,產量少又昂貴,被視為藥用香料,可治百病並幫助消化→與現代把糖視為萬惡毒藥的觀念徹底相反,所以才在用餐結束時呈上甜點,餐後吃甜點的習慣也延續至今。看來她們正在製作飯後甜點。
大桌旁的牆邊工作台上,女傭為類似披薩餃(calzone)的餡餅塗上醬汁。前方老太太忙著搗碎香草,不過看她表情似乎怪怪的,不知道聞到了啥怪味?一旁女傭把起司磨成粉→推測可能是類似Parmigiano-Reggiano之類的硬質起司。右側年輕人皺著眉頭一臉認真的模樣,將野禽串成一串。再往前有位婦女正在處理大型禽類如火雞。畫面中間齜牙咧嘴的貓和狗為了禽鳥內臟爭奪叫囂。
光是看著畫面,彷彿周圍便籠罩了許多不同聲響和氣味。
正當整個廚房忙得簡直要炸開鍋時,左前方還有個孩子非常自得其樂,坐在大漏勺上吹氣球玩,喔不,其實是動物膀胱→比較有可能是豬膀胱。你知道的,那個年代又不能把屁孩丟給3C產品,總是要有一個讓他很忙碌又沒有危險性的玩具消磨時間,免得在大人們火燒屁股時還來亂,於是,較少被食用的膀胱便被廢物利用成為玩具。
注意看小孩鼓起的雙頰,這種特殊的表現手法應該是受到達文西研究臉部表情與人體肌肉的結果所影響。
======================
這類廚房畫敘述的料理過程表現出人類控制自然,並改造自然產物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卻須付出相對勞力和時間,而且參加宴會的來賓無法看到盛宴的背後過程如此繁雜。因為貼近現實情況,也更能引起觀者共鳴。
在《廚房》畫裡,光是看充滿人物、動作和物品的畫面,以及生動的表情,就可以感受節慶的歡樂氣氛。而且整個狀況越混亂,就越顯得生氣勃勃,物資更充裕,主人家更富足。
再一周就是農曆春節,許多家庭年節團圓,準備年夜飯時,不就是這般熱鬧喧嘩又開心嗎?
康比的《廚房》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阿嬤家的新年,滿滿的各種年貨、菜餚香氣,大人們交談和小孩喧鬧聲,還有大式小樣的年菜與零嘴,整天忙著吃,嘴巴沒停過。當然,口袋裡還藏著好幾個紅包袋和水果軟糖。
沒想到一幅文藝復興節慶廚房畫就讓人好想家…
#文藝復興 #廚房畫
#拜早年先
#鼠年吉祥團圓如意
#羨慕在台灣過年的大家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四元素說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剛剛才看到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參演的汽車廣告,影片中出現「爬蟲腦」的說法。雖然是廣告,並不用那麼認真看待,後面也有打字幕強調是為了「營造戲劇效果」,不過還是可以聊聊。
由美國神經科學家 Paul D. MacLean 在 1960年代提出的三腦理論(Triune Brain Theory)非常簡潔明瞭、符合直覺,這說法的確有其價值,但過去數十年來自生物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的新研究已經指出該理論的眾多錯誤跟過度簡化。
1. 人的大腦並非真的就簡單分三層(爬蟲腦、舊哺乳類腦、新哺乳類腦),而且大腦並非互相競爭,而是統合運作。
2. 爬蟲類也有像是皮質這樣的區域,只是比較小,沒有那麼複雜。鳥類也能展示出複雜的認知行為、使用工具、甚至類似語言的溝通方式。
3. 所謂的爬蟲腦並非真的率先由爬蟲類演化出來,然後哺乳類出現後再往上加一層,然後靈長類再加一層,而是出現在更古老的脊椎動物共祖身上。
4. 而且如果要根據過時的三腦理論來用在廣告裡,比較適合說是「舊哺乳類腦」(也就是邊緣系統)使浩子對車子產生難以自拔的迷戀,而不是爬蟲腦。因為根據過時的三腦理論,舊哺乳類腦才是掌握繁殖動機跟情緒的區域。
儘管三腦理論還是有其價值(例如提出邊緣系統,我以前學的廣告學都還在用),但過時太久的科學,若不更新,不小心就會變成偽科學(例如地平說、四元素說、燃素說...)。我相信這廣告中的小小錯誤,不太可能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但還是建議汽車公司可以利用附註、留言或其他簡單方式更新一下喔。(理科太太也不妨找腦科學研究者去錄一集聊聊)。
#我當然不是專家
#我本來也相信很符合直覺的三腦理論
#但我後來被糾正過
延伸閱讀:
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current-scientific-status-of-the-triune-brain-theory-proposed-by-MacLe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une_brain
四元素說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627年的今天(1/25),誕生了一位科學巨擘,他在有生之年駁斥了古希臘以來的四元素說、確立化學元素的定義、發表人類史上第一條定律、研究酸鹼等,奠定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化學,他,就是化學之父波以耳 (Robert Boyel, 1627 - 1691)。也就是因為他,絕命毒師才可以拍的有科學根據,而鋼之鍊金術師整個被視為奇幻作品(誤)。
本集請到《科學史上的今天》作者張瑞棋與我們分享這位偉人的事蹟,以及 Jalen 與 Amanda 母子檔挑戰閱讀素養,究竟四人會開啟哪些很有趣的科學討論,又會激盪出哪些精彩火花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你也想挑戰?原文在這邊《化學之父──波以耳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2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1331
想真正讀懂科普文章?加入科學生電子報,跟著國中進度每週試題免費看:
https://lihi1.com/vxZEu
更多波以耳的事蹟請看「LIS情境科學教材」
《(元素的定義)化學之父 波以耳(上)-波波急轉彎》https://youtu.be/sASsIT4F0JQ
《(元素的定義)化學之父 波以耳(下)-波波急轉彎》
https://youtu.be/okdC--IzMXY
章節
0:00 虎克虎克傻傻分不清楚
0:16 來賓介紹
1:10 你知道今天是波以耳的生日嗎?波以耳是誰?
3:22 規則介紹
4:01 《化學之父──波以耳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25》
7:14 波以耳上身!
8:10 第一題
9:14 第二題
10:51 第三題
12:33 波以耳退駕!Richard為何創作《科學史上的今天》?
四元素說 在 三元素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四元素说 _百度百科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 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 <看更多>
四元素說 在 三元素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四元素说 _百度百科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 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 <看更多>
四元素說 在 Re: [疑問] 科學發展的科技樹?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古希臘人的觀點是,萬物都有幾個最基礎的基本法則,這就是公設。然後通過邏輯推導
,就可以解決全世界的所有問題。
比方說地球是什麼形狀的這個問題。畢達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圓的,原因是因為球體是最
完美的幾何體,作為宇宙中心的大地怎麼可能不完美?那一定是球體。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了,地球下面的人會不會掉下去?這就涉及到四元素學說了。
任何物質都是由土、氣、水、火四元素構成的。四元素中,土元素、水元素的特點是向
地心匯聚,氣、火則是遠離地心。人的構成中,以土、水為主,所以人是向著大地集聚
的,所以人不會掉下去。
我們可以看到云朵飄在空中不掉下去,那是因為它是以氣為主,所以飄到了世界的邊界
去了。同樣,火苗往上,也是因為火元素會遠離地心。
所以呢,土、水為主的所有物體,都會有向心的引力。氣、火為主的物體則是向外的斥
力。
完美地解決了問題啊!既沒有用到數學,也沒有用到實踐,光用基本公設+邏輯推導就可
以了。
古希臘的這種科學方法的集大成者是亞里士多德,但這并非科學的方法論,對科學的出
現是有害的。
現代科學作為自然哲學的一個分支,脫胎於教會的經院哲學,完善於笛卡爾,集大成者
於康德,并不直接來自古希臘科學。
可能經院哲學的源頭有古希臘哲學,但是我個人覺得古希臘的科學探索對現代科學委實
是危害較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4.175.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30940978.A.F8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