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派】
也來寫一篇台派的脈絡好了,四千多字而已,別怕^^
台派是一種國族認同的身份,我的定義是:
自我認同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團結抗中的台灣人,就是台派。
要了解「台派」的脈絡,就得從「獨派」說起。
返校背景長達40多年的白色恐怖,台灣已有不少人意識到,台灣唯一的未來,就是要擺脫中(華民)國政黨在台殖民和威權統治的命運。就像今日香港有些人也意識到,擺脫中國統治的獨立香港,才是活路。而在極權政府掌控了一切媒體的背景下,港獨就跟台獨一樣,被中國黨政軍政府抹黑成十惡不赦的妖魔鬼怪。就像史明、鄭南榕和其他主張台灣獨立的台獨民主鬥士,也就是早年的「獨派」。在那些日子,你接觸、或被懷疑被檢舉是台獨(獨派),是輕易就被判個好幾十年牢刑,甚至「民主燈塔世界偉人」蔣家大筆一揮,「槍決可也」。那時候的台獨,不是臭,不是那種欸額你好偏激不要跟我談政治的等級。是人人聞之色變,不敢接觸的死罪。
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時代後,台獨已經不再是索尼滔天大罪。但是威權時代下噤若寒蟬的自我審查,台獨在絕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如過街老鼠。
第一次政黨輪替,在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中天集團偉忠幫悶鍋系列用政治滲透於綜藝節目,成天用各種丑角醜化「台獨」,用納粹圖騰惡意連結,呼應趙少康等紅統政治人物發明的「台獨法西斯」並深化民心。虛構地下電台賣藥郎中,用口頭禪「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破解對台灣人對統戰滲透的戒心,把所有台獨和綠營支持者當成白痴智障笑話。還有絕大多數有記憶的台灣人公認的,全台灣被霸凌最慘的人:陳幸妤。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身份,竟然是陳水扁前總統的女兒(現在想想還是很不可思議)。
掌握媒體話語權,媒體聲量的人或財團,有系統的把「台獨」這個概念巧妙的滑坡打稻草人鬥成黑五類。把他們的政敵「民進黨」和台獨、貪腐、偏激、仇恨對立、台語、低學歷、低俗、不潮、社會底層階級支持者等標籤和形象連結。
結果成功使的當年未經歷白色恐怖時期的年輕人(其實有,只是重疊的時間還是小朋友所以還沒明確感受,就解嚴民主化了)也對台獨埋下了負面印象,排斥且引以為恥。當年的馬英九旋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有沒有很熟悉?就跟2018年全台灣最潮的黨叫做「教訓民進黨」,然後捧出韓國瑜和同一時期的草包市長,是一樣的手法。只是後者多了網路社群軟體和眾網紅。如果不記起歷史教訓,歷史重演是很容易的。
很多人內心都有個預設印象:獨派很偏激。
早在2014年318甚至2006年的紅衫軍之前,獨派在多數台灣人預設值,就不是正面的形象了。連可以接收網路自由透明資訊的年輕世代都是如此認為,更不要說多數在老三台和禁書禁報禁歌禁黨背景下的老一輩多數台灣人。
平常不關心政治的人最愛搶的中立位置來彰顯自己清新理性中立客觀。所以「獨派很偏激」這種說法,特別受歡迎。他們覺得自己最清高最中立客觀不受政治操弄,事實上這個光譜的族群是最沒有想法,最容易受到媒體輿論操弄的一群,不論2006年的紅衫軍還是2018年的韓流,主力部隊都是這群「中立選民」。偏偏這群人又是廣大多數選民,所以也是各派倡議者都會想爭取的族群。
政治撈仔也知道,所以特別愛蹭這一塊,因為市場大,受眾又最容易買單。
當你說要反紅媒,反中天,就會有假中立說,不只要反紅媒,也要反綠媒,三立民視也要消滅。他會跟你說公視很中立,但是日常生活有機會接觸到的新聞來源,最多還是中天、東森和TVBS。而大家也吃的下去,每天潛移默化,政治觀點也會和這些電視台給的資訊重疊。不然2018滅東廠和韓國瑜發大財怎麼來的?到2020年還有550萬人投韓國瑜當總統。捫心自問:總統票投給韓國瑜的選民,有比選擇蔡英文來的不偏激?獨派、台派比較偏激的曼德拉效應,就是媒體輿論洗出來的。
沒有病識感的政治新鮮人,好騙難教,常會被包裝精美但是超雷的政治明星騙去。
什麼樣藝人網紅,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政治人物也是一樣,獨派吸引獨派,統派吸引統派,沒有中心思想的風向雞騎牆派,自然也就吸引跟風騎牆派。
再說到台灣的統獨光譜,由獨到統大致是:
建國獨立、正名制憲、修憲、華獨、華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國統一(併吞)台灣的紅統。
也有一部份人認為這些「都只是意識形態」與我無關。這也是一種立場和意識形態。這種族群就是在廣泛的中間光譜搖擺,哪個議題聲量大,比較潮,就會在順風的時候出來幫腔打落水狗。
統獨的光譜是漸層的,#獨派 的光譜,要到哪一個位置,各路線有不同的意見,這裡不下定義。但普片認知, #建國獨立 到 #華獨 都可以被 #台派 涵蓋。而,從 #華統之後的,都是主張: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稱為 #統派。
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從中華民國來台以來,已經存在75年。政客都會講很漂亮的話:要放下過去,要往前看,說社會要和諧台灣要團結。各懷鬼胎不叫團結,一定會有一個大家共同的目標或價值,在這個價值下凝聚共識一起努力,才叫團結。
「台派」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磨合出來,是集結眾多不同路線整合出來的認同價值,最適合當下的台灣社會的、光譜最廣泛的團結架構。不像「獨派」一直被視為光譜邊緣的極端,比起「獨」,在很多中間選民和政治初心者心中,更溫和,更少負面成見和標籤。
台派的光譜非常廣,可以涵蓋到建國、制憲修憲正名,甚至也包含對台灣歷史脈絡還不清楚的華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但是不屬於中國,饒舌又錯亂我知道= =)。不管是什麼路線,只要認同台灣不屬於中國,都是台派。甚至搖擺的中間選民,通常也是潛在台派。這就是目前台灣最主流的民意。
蔡英文從2012競選以來,就沒有再講過「台獨」或相關論述。身為「中華民國」體制下的總統。同時又是堅守台灣主體性的台灣總統。蔡政府堅守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主權,就是所謂台灣價值,也就是台派的價值。讓多數的台灣人,支持她帶領台灣,不管在各種進步議題,經濟國防外交和台灣認同的價值上,都盡可能團結一致。
所以蔡英文之前選舉,才會採用這樣的中性的,多數共識的詞,稱自己的支持者為「辣台派」。但還真有很多人以為台派這個詞是民進黨為了選舉創造出來的,所以在政治考量下故意要跟這個詞切割,甚至把這個詞像「台獨」「台灣價值」一樣弄臭。
在台派的概念裡,包含了(台)獨和華(獨)。已經是橫跨中間光譜到淺藍都能認同的價值,不只是統獨立場的表態,更是帶有尊重、包容、多元的價值。是正面的,多數人都認同的概念。
台灣主權、國族認同等統獨議題,在台灣已經夠冷門了,社會的意見已經夠分裂了,結果2019年因為「幹你娘台派事件」看到一堆人趁勢在那邊「脫台派、切割台派自清」「台派好髒好臭我不稀罕」。(想起擠年前土條核終幫那群人也很愛喊出我和台灣社會沒有共識,跟現在柯黨酸台灣價值是異曲同工)那台灣的共同價值,在台派之外,應該是什麼樣貌?
有些不稀罕台派的意見領袖,會用精英傲慢的態度去超譯台派,貶低踐踏,賦予台派幼體化、宗教化的醜化暗示,滑坡打稻草人打完一輪之後,再清高的說,我不需要,我不稀罕這個標籤或信仰。問題是,先有本質的存在,台派這個名詞才被創造出來,這個名詞就算被抹黑鬥臭了,只要它代表的價值和群體還是存在,還是會有個新名詞來稱呼。實在無須故作清高。
我和很多倡議者一樣是獨派出身,獨派一直被黨國媒體輿論惡鬥,基本教義論述,也不受只想「發大財」的中間選民青睞,一路倡議艱辛。但是抗中問題迫切嚴重,大家也願意在「台派」的架構下團結。
一個巨大的集合,就什麼不同意見的人都有,包含你很討厭或討厭你的人。你也不會因為幾個讓你超火大的個案就大罵幹你娘台灣人。除非你不認同這個群體或價值。好比說,也沒有誰能認識所有的韓粉和統派,但如果有人說韓粉都是智障,統派都是垃圾法西斯,所以即使評論沒有完整的數據背書,這也算是地圖砲,但台派也都接受,因為我們台派就是擺明了要跟韓國瑜價值,跟國民黨等統派對抗,要他們消失啊。我們評論的不只是個案,而是針對我們極度反對的價值。
除非你就是極度反對台派,否則怎麼會罵幹你娘台派呢?任何領域的倡議者,都不會放地圖砲罵自己人:幹你娘環保人士、幹你娘動保人士、幹你爸同婚性平。就算是跟著反智假議題走的支持者也不會:幹你娘統派、幹你娘國民黨、幹你娘韓粉,幹你娘拼經濟發大財。
所以也有人問:中共亂抓台灣人,軍機擾台武嚇攻台,卻有人刻意成天在幹你娘台派,請問這些同溫層的網紅,何時要「幹你娘統派」?
要說罵自己人是比較會監督自己人「嫌貨才是買貨人。」這種說法是自欺欺人。根本就不想買,只是盧洨的奧客。
今天如果攻擊獨派,也就算了。意思是,獨派從戒嚴時期以來,反正也被整個媒體輿論攻擊抹黑貼滿歧視和惡意的成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整個社會的團結好像也不稀罕獨派覺得獨派那麼邊緣沒有票。獨派台灣人長年下來也更為堅強,不會因為這樣的攻擊就失去理念。台獨的概念是正確的,卻好像見不得光,那也就暫時算了,只希望大家能團結抗中。
抗中,當然包含了中國在台政黨、統媒和一切民間勢力如統戰黑道幫派等等。但現在不只是幹你娘台派,甚至連 #中國國民黨不一定要倒 的風向都出現了…
任何議題任何價值都可以討論、被批評。但同時任何議題都有個不能退讓的底限。「絕對不能拿去交換的,叫做核心價值。」這句話說得很正確。連像柯文哲那種沒也核心價值的人,都知道要用句話來當選舉口號。
台灣主權,台灣民主自由(也就是很多人避談的統獨)議題的不能退讓的底限,就是台派的價值。如果這樣還要被鬥。那真的不知道台灣人在國族認同上不要「獨派」又不要「台派」,還要退讓去哪?統獨假議題派?
台灣基進:
中天換照成功就是台灣的國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osts/1819171321565376
中國國民黨: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所以「把餅做大」是台灣也要包含統戰的價值嗎?
有些政治人物或政黨喊著把餅做大,實則在把餅分化以尋求自己的市場。柯黨的崛起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318蹭著台派做大,然後跑去蹭韓國瑜挺韓流,裝清高說不屑台派,不屑台灣價值。
近年常聽到意見領袖說的把餅做大,典故就是為了318之後,台獨倡議者要對抗中國滲透統戰,所以要倡議、爭取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透過民主體制來捍衛台灣。就是在「對抗統戰」的背景下產生。其實跟台派算是同一個脈絡的產物。怎麼會有人同時支持把餅做大,又在幹你娘台派呢?又怎麼會團結抗中脈絡出生的「把餅做大」,做到要接納中國統戰政黨?
性平同婚倡議者把餅做大,難道要去接納護家盟的意見,覺得同婚平權太偏激了,把護家盟反同的意見也加進來,2+2=5也可以參考一下,取出來的中間值2+2=4.5才叫做中立客觀?定錨標準就錯誤了。
我們說走出同溫層,去聆聽不同的意見,是去理解各種不同受眾的想法,然後試著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傳達我們堅持的理念。
不是看一看中天,然後很清高的說,欸中天說的其實也不完全是錯的,我們應該要聆聽不同的意見。(假中立韓粉也都這樣說)然後就漂亮個卡住一個理性客觀中立的位置。再以精英傲慢的態度和滑坡打稻草人的手法,偷酸別人理盲濫情偏激。甚至擁有百倍聲量的網紅,不對自己的政治言論負責,又要搶受害者的位置說自己被霸凌。
台灣對中國統戰勢力的聲音還要多元包容到什麼程度?他們每天的行動,都是為了讓中國併吞台灣。萊克多巴安符合美日規格的國際標準都可以被罵翻天,應該要零檢出的應該是在台的中國勢力啊。
今天很多獨派已經暫時不把主力資源拿去跟大眾講台獨基本教義論述,而是在台派的概念下團結抗中。現在連 #保台抗中 #護台抗中 #台灣價值 這樣的中性概念,都有些人要把他比照台獨一樣,用滑坡打稻草人的套路抹黑成偏激的標籤。連台派這樣的最大公約數都要丟掉,那不就又一種閃躲台灣主權國家認同的政治價值?不就是跳脫藍綠、跳脫統獨、芒果乾假議題的另一種說法?這種脈絡最後就是合流到柯黨那種假中立新政治,連「台灣價值」都拿來酸,三不五時用「難道你不抗中保台嗎?」來反串,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嗆爆了。這就跟以前大悶鍋「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同一種玩法。
台派是台灣自我認同,團結抗中的共識。2020年了,還在攻擊這個概念,有抗中意識的台灣人又要退去哪?退到太平洋嗎?
噤若寒蟬典故 在 Chet Lam 林一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ithout Miss Wong, my Chinese teacher in primary school, there would be no me. This is an article in Chinese dedicated to the first mentor in my life.
·
世仇 • 中文 • 實木尺
(圖文:林一峰)
•
我肯定,在所有她這生教過的學生之中,王老師最討厭的就是我。
•
小二開始,同學們已經對王老師聞風喪膽。她有著名的八字腳,走路神速,手中半寸厚的實木間尺一路整裝待發,一有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重磅出擊,落在他們手掌上,每一次我也很驚訝,為何人體可以發出這麼震撼的聲響。「打手板」本身只是一兩秒的事,事前的恐懼與事後的劇痛才是戲肉,高班的同學們好像全部都試過一樣;我們總會有不守規矩的時候,被殃及池魚的機會則更難避免。
•
小三時,我跟王老師第一次交手,就是上課駁嘴。她放聲的罵,我自以爲聰明伶俐,不甘認輸,從此我就是她的眼中釘,整個學期我也沒有好日子過。
•
小四,惡夢成真,她成為我的班主任。所有同學第一天上課噤若寒蟬,完全守紀律,跟著幾個月一有不守規矩的同學出現,她就用實木間尺招呼,我聽到某些同學倒抽一口氣,有些在顫抖,甚至哭泣。有時下課後,有些同學表達對她的憤恨,甚至密謀到校長那裡告狀,但從來沒有人真正行動。
•
幾個月過去,事情竟然開始戲劇性地好轉。王老師教的是中文,我們全都留心聽著她講解課本以外的故事,文字背後的意義。有一次她談到《聊齋誌異》,不知哪來的勇氣和感應,我舉手回答她問的關於文言文的問題,王老師似乎嘴角顯出一點笑意;有時候我們還會全班一起大笑,一起屏著氣息聽她說故事,我開始覺得,中文課原來並不如想像中的沈悶。
•
只是,她還是特別針對我:我執筆的方法不對,她就命令我一定要用執筆矯正膠:把膠套在鉛筆上,手指放在特定凹位,萬分不舒服,我寫的字也沒有進步,我卻偏偏坐在第一排,只要她一看到我寫字時沒有把執筆矯正器套在鉛筆上,她和實木尺就會~~
•
轉眼就到六年級。
•
請你地唱歌嘅聲音可唔可以停止呀?」王老師忽然停下講課,一個字比一個字大聲的說,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忽然魂遊太虛,哼起歌來;我立即閉嘴,然後肅然起敬,繼續認真聽書,王老師也繼續講課。如果這件發生在四五年級,王老師的反應一定是拍檯大罵打手板,然後罰站,但六年級,她對我們(尤其是對我)已經從容很多,很可能是她已經清楚,我們很用功,真正在吸收她教的東西,然後漸漸從建立的互相信任裡培養出感情。
•
小學六年級,那位曾經讓全校學生聞風喪膽的王老師,已經變成我們每天上課最期待看到的一位老師。她熟悉的中國文字由來典故,歷史課本以外的野史故事,對執筆寫字的執著,一切都從壓力變成有趣的知識;用來打手板的實木尺還是每天跟著她,但同學們已經不再害怕。 「中國造字全部都是有意思的」,「做學問就是這樣子做的了」是她最常說到的兩句話。王老師不再是大眾世仇,我也一早不是她的世仇:她仍然對一切都一絲不苟,還會中氣十足的罵人,但學期越近尾聲,她展露的仁慈越多;預備升中讓所有人都緊張至極,但我只希望中文課不要那麼快結束,還是我希望聽她講課,多一課就一課吧。
•
最後一兩課中文課,有同學哭泣,只是原因已經從懼怕實木尺,變成不想離開這個班房和這位中文老師。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不捨。
•
離開小學,升上中學,時間過得特別快。高中的時候,賺到一點點替小學生補習的錢,我就主動邀請王老師出去吃飯,於是一個週末下午,我特意跑到她獨居的牛頭角公寓樓下跟她吃餛吞麵;全程我們沒有說太多話,她常常微笑看著我;我堅持要結帳,她也成全我,還笑說:你仍然是這麼純品。純品嗎?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何她對我有這樣的形容,我只記得,那半小時應該是我記憶中她笑得最久的一次。
•
之後,時間過得更快。聽說,有學生跟家長聯署投訴王老師的過分嚴厲;聽說,體罰已經被禁止;聽說,王老師退休了,身體不怎麼好... 然後,有一天,我接到她的死訊,她就在牛頭角的家倒下,幾天後才有人發現。然後,我到靈堂出席王老師的喪禮,出席的學生主要是我們那一屆的畢業生,聽說,她最疼的就是我們。
•
我生命裡第一位恩師,我最敬愛的王雁飛老師,對不起,最後我還是沒有養成正確的執筆姿勢,但希望我們再聚的時候,你對我的形容,還是純品。
•
我很掛念你。
•
學生林一峰上
噤若寒蟬典故 在 Chet Lam 林一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ithout Miss Wong, my Chinese teacher in primary school, there would be no me. This is an article in Chinese dedicated to the first mentor in my life.
•
世仇 • 中文 • 實木尺
(圖文:林一峰)
•
我肯定,在所有她這生教過的學生之中,王老師最討厭的就是我。
•
小二開始,同學們已經對王老師聞風喪膽。她有著名的八字腳,走路神速,手中半寸厚的實木間尺一路整裝待發,一有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重磅出擊,落在他們手掌上,每一次我也很驚訝,為何人體可以發出這麼震撼的聲響。「打手板」本身只是一兩秒的事,事前的恐懼與事後的劇痛才是戲肉,高班的同學們好像全部都試過一樣;我們總會有不守規矩的時候,被殃及池魚的機會則更難避免。
•
小三時,我跟王老師第一次交手,就是上課駁嘴。她放聲的罵,我自以爲聰明伶俐,不甘認輸,從此我就是她的眼中釘,整個學期我也沒有好日子過。
•
小四,惡夢成真,她成為我的班主任。所有同學第一天上課噤若寒蟬,完全守紀律,跟著幾個月一有不守規矩的同學出現,她就用實木間尺招呼,我聽到某些同學倒抽一口氣,有些在顫抖,甚至哭泣。有時下課後,有些同學表達對她的憤恨,甚至密謀到校長那裡告狀,但從來沒有人真正行動。
•
幾個月過去,事情竟然開始戲劇性地好轉。王老師教的是中文,我們全都留心聽著她講解課本以外的故事,文字背後的意義。有一次她談到《聊齋誌異》,不知哪來的勇氣和感應,我舉手回答她問的關於文言文的問題,王老師似乎嘴角顯出一點笑意;有時候我們還會全班一起大笑,一起屏著氣息聽她說故事,我開始覺得,中文課原來並不如想像中的沈悶。
•
只是,她還是特別針對我:我執筆的方法不對,她就命令我一定要用執筆矯正膠:把膠套在鉛筆上,手指放在特定凹位,萬分不舒服,我寫的字也沒有進步,我卻偏偏坐在第一排,只要她一看到我寫字時沒有把執筆矯正器套在鉛筆上,她和實木尺就會~~
•
轉眼就到六年級。
•
請你地唱歌嘅聲音可唔可以停止呀?」王老師忽然停下講課,一個字比一個字大聲的說,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忽然魂遊太虛,哼起歌來;我立即閉嘴,然後肅然起敬,繼續認真聽書,王老師也繼續講課。如果這件發生在四五年級,王老師的反應一定是拍檯大罵打手板,然後罰站,但六年級,她對我們(尤其是對我)已經從容很多,很可能是她已經清楚,我們很用功,真正在吸收她教的東西,然後漸漸從建立的互相信任裡培養出感情。
•
小學六年級,那位曾經讓全校學生聞風喪膽的王老師,已經變成我們每天上課最期待看到的一位老師。她熟悉的中國文字由來典故,歷史課本以外的野史故事,對執筆寫字的執著,一切都從壓力變成有趣的知識;用來打手板的實木尺還是每天跟著她,但同學們已經不再害怕。 「中國造字全部都是有意思的」,「做學問就是這樣子做的了」是她最常說到的兩句話。王老師不再是大眾世仇,我也一早不是她的世仇:她仍然對一切都一絲不苟,還會中氣十足的罵人,但學期越近尾聲,她展露的仁慈越多;預備升中讓所有人都緊張至極,但我只希望中文課不要那麼快結束,還是我希望聽她講課,多一課就一課吧。
•
最後一兩課中文課,有同學哭泣,只是原因已經從懼怕實木尺,變成不想離開這個班房和這位中文老師。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不捨。
•
離開小學,升上中學,時間過得特別快。高中的時候,賺到一點點替小學生補習的錢,我就主動邀請王老師出去吃飯,於是一個週末下午,我特意跑到她獨居的牛頭角公寓樓下跟她吃餛吞麵;全程我們沒有說太多話,她常常微笑看著我;我堅持要結帳,她也成全我,還笑說:你仍然是這麼純品。純品嗎?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何她對我有這樣的形容,我只記得,那半小時應該是我記憶中她笑得最久的一次。
•
之後,時間過得更快。聽說,有學生跟家長聯署投訴王老師的過分嚴厲;聽說,體罰已經被禁止;聽說,王老師退休了,身體不怎麼好... 然後,有一天,我接到她的死訊,她就在牛頭角的家倒下,幾天後才有人發現。然後,我到靈堂出席王老師的喪禮,出席的學生主要是我們那一屆的畢業生,聽說,她最疼的就是我們。
•
我生命裡第一位恩師,我最敬愛的王雁飛老師,對不起,最後我還是沒有養成正確的執筆姿勢,但希望我們再聚的時候,你對我的形容,還是純品。
•
我很掛念你。
•
學生林一峰上
噤若寒蟬典故 在 噤若寒蟬典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噤若寒蟬典故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噤若寒蟬意思、噤若寒蟬典故、噤若寒蟬造句救星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噤若寒蟬典故 在 噤若寒蟬典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噤若寒蟬典故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噤若寒蟬意思、噤若寒蟬典故、噤若寒蟬造句救星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