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 感謝大家 感謝嘉義市的每個人
嘉義市109年度營利事業銷售額再創新高、109年度家庭可支配所得也第三度突破百萬,較去年增幅2.56%,超越台南高雄!
在堅守防疫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成長,是所有人的努力及配合;謝謝你們,願意一起守護嘉義市、一起讓這座小而美的城市,發揮無限力量!
#有您真好
嘉義市 小城市 大創新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德國iF設計獎名單公布 台灣勇奪6件金質獎🏆!
經濟部長年持續推動 #設計美學 及 #設計思考 擴散至公部門及社會各領域,成果逐漸受國際肯定,日前 2021 德國iF設計獎公布得獎名單,台灣共有 6 件作品獲金質獎(Gold Award)殊榮。
另外,經濟部協助輔大輔醫團隊打造的智慧防疫「MAC模組化病房」,除榮獲iF設計獎外,近期更被美國CNN關注與採訪!
💁♀️經濟部相關案例介紹
🔹校園美感計畫「學美.美學」
由經濟部與教育部合作,將「設計思考」理念帶入校園,藉由減法設計、閒置再造及可複製性之設計策略,落實美感教育融入校園生活,打造出可因應課程內容進行多元變化的校園環境,讓校園成為全民美感共學之場域。
🔸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南
由經濟部與屏東縣政府共同辦理,以屏東產業、歷史、文化發展為脈絡,運用設計打造全世界最大、最有屏東味的設計超市。經濟部每年均與縣市政府合作舉辦「台灣設計展」,透過設計的演譯、轉化、加值,重新串連在地文化、在地生活、在地產業,並結合國際設計趨勢與觀點,重新建構設計價值的認知,2020年此概念延伸到新竹市,2021則將於嘉義市舉辦,見證設計導入城市治理之成果。
🔹智慧防疫病房–MAC Ward
受全球疫情影響,經濟部透過台灣設計研究院與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智研發等組成跨領域團隊,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醫療應用場域的使用情境出發,以產業模組化設計及生產方式進行思考,打造智慧防疫病房,能依使用需求,在24至48小時內組裝出具隔離、負壓、加護病房等各類型的病房,不受限於場地、易組裝拆解,為全球防疫提供最佳醫護方案。
除此之外,近年來設計導入公部門的案例還有:
✅與交通部合作的「北花線-回遊號」公路運輸改造,係從品牌路線、車體外觀、資訊設計至車體內裝等項目完整設計;
✅新北市政府的汐止衛生所及鶯歌衛生所設計改造,改善資訊指標系統、民眾服務動線及提升空間配置的使用彈性;
✅內政部的公共消防設備再設計。
「設計」是驅動我國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更是促進產業升級重要軟實力,經濟部期待運用「設計」深化至產業、公共服務與社會議題,加速串聯產業跨領域創新,並協助跨部會合作,帶動城市治理,運用公部門需求驅動產業創新,推動台灣成功經驗至國際舞台,加強國際設計人才交流,形塑台灣DIT (Design in Taiwan)國際形象!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3eapUgM
🏆2021iF設計獎Gold Award:https://bit.ly/3v6frK5
嘉義市 小城市 大創新 在 嘉義市議員 戴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戴寧 要求文化局,請讓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回歸管樂主題 #專款專用
✅ 嘉義國際管樂節,去年(2019)嘉管節有來自6個國家11支國外隊伍參加。其中3支隊伍自費,市府共支付8支隊伍400萬元。今年省下國外隊伍開支的400萬元經費,到底用到哪裡去?
✅國外隊伍沒來台灣,晚會規模也縮小,經費到底都用到哪裡了?
✅為什麼晚會只剩4支管樂隊伍也不願意讓嘉義市的優秀管樂校隊有展演表現的機會?
✅培植本市管樂隊,將來才有與國際接軌、在世界爭光的機會!
✅請重視本市的管樂校隊的教育與培植,將來才有與國際接軌、在世界爭光的機會!
✅所謂「專款專用」!請將管樂節回歸管樂主題!
補充資料:
1)根據文化局統計:2019年嘉管節有來自6個國家管樂團隊參加,共11支國外隊伍參加。其中3支隊伍自費,8支隊伍共支付落地接待及演出費約400萬元。以108年及109年國際管樂節預算,同樣2000萬比較,109年無國外隊伍,但較108年增加10支國內隊伍。108年國外隊伍8支隊伍,共開支400萬元。所省下國外隊伍開支400萬元-應付10支國內隊伍X(以每隊最高補助)1.8萬元=382萬元(剩餘金額) ,轉作何用?
國外隊伍沒來台灣嘉義,這筆經費到底用到哪裡了?去年、前年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晚會內容的管樂隊伍都有分別10支與12支隊伍的表演節目,今年只剩4支管樂隊伍表演,管樂演出不但規模縮小了,而本市就只得到1支管樂校隊參加機會!國外隊伍沒來台灣,晚會節目變調,這筆經費到底又用到哪裡了?
2)本市很多優秀的管樂隊及家長們,對這次市府的策略、規則,多感失望!認為以往的【演出暨交通補助費】不應該改為沒參加晚會就不予補助,這是抹煞了演出的價值!難道是要讓學生充當觀眾?市民也質疑今年晚會表演的機會,本市學校由去年的4支隊伍,縮減僅剩1支隊伍可參與?進而改邀其他性質的表演團體!這是否定了管樂隊的存在價值!更澆熄在地團隊辛苦經營管樂隊的熱情!
3)今年是第29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但很可惜的是我們號稱嘉義市是「管樂之都」,但卻不願意以多出的經費去培植本市的管樂教育,少了國際管樂交流的機會,所謂的「跨界演出」也是煙火式的活動,已與管樂扎根嘉義市的精神背道而馳!文化局力求創新作為,也該緊扣「管樂」!
4)扶植其他文化表演團體也是身為市民的我所樂見!所以在經費上,市議會也補助如飆舞節、街舞、音樂季、跨年晚會等等提供各式文化團體有演出的機會與平台!
5)文化局表示,今年52支隊伍當中,第一階段調查就有22支隊伍留下來看晚會?然而嘉義縣市總共就有24支踩街隊伍(嘉義縣15嘉義市9),顯示這次文化局所跨界合作,不但沒有吸引更多管樂迷觀看,也讓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變調!
6)今年文化局要求踩街隊伍必須參加晚會演出,才能支領【暨交通補助費】此等不友善的政策,不但沒有增加參觀晚會的隊伍,更無法體恤演出團隊的辛勞,儼然已破壞嘉義市「#友善城市」的美名!
【嘉市國際管樂節轉型跨界演出 挨批「綜合表演大會師」】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60317
【嘉市管樂節 被疑淪表演大會師】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14630
【議員批國際管樂節成綜合表演會 嘉市府:跨界創新演出】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03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