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跟竹北市,行政層級有什麼不一樣?
修憲時刻,台灣應該要認真面對行政層級與區劃問題了。簡化行政層級、提升行政效能、行政區域重新劃分,事實上是關乎台灣的長治久安、嚴肅的課題。尤其是數位時代來臨,台灣還需要309鄉鎮的編制嗎?還要再選出鄉鎮市民代表、鄉鎮長?搞得台灣每天都在搞政治、搞選舉?台灣也是時候應該要告別樁腳政治的舊時代了。這些經費支出,還不如多給弱勢家庭、中低收入戶教育與生活的補助、讓兒童的營養午餐吃好一點,比較有意義!
△降低修憲門檻 推動台灣行政層級二級制
中華民國憲法第108條第109條等等條文所規範的地方自治「省、縣」制度,事實上已經在「憲法增修條文」中,將台灣省政府「虛級化」了,因為194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來台、1947年成立的台灣省政府,早就已經名存實亡,2018年開始,完全沒有組織編制、也沒有編列預算,當然也完全沒有功能。這個是有高度「社會共識」的進步,我也要藉這個機會呼籲大家,要降低修憲的門檻,畢竟資訊爆炸、國際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快速,應該要讓台灣的憲法能夠與時俱進,面對現實!
我期待這次的修憲,能夠有機會確立台灣的行政層級二級制、確立行政區域劃分的原則,現實上,就台灣的面積與人口而言,只需要「中央與地方」兩個層級,不用再需要「省政府」「鄉鎮市政府」。而目前的制度用「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作為資源分配的基礎,包括組織編制差異、歲收歲入原則、統籌分配稅款、重大建設的核定等,甚至連直轄市政府的公務人員都「高人一等」,長期的資源分配不均也就造成了城鄉差距的現象,甚至常常會有所謂「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的評議。
△調整行政層級 不必侷限人口數
如果能夠確認中央與地方的二級制,也就能夠討論行政區域的劃分問題了。如果以現在「直轄市」的制度,人口數125萬為標準,台灣2300萬人口大約可以設置8-10個直轄市,但是這個方案的標準在現實上太複雜,竹竹苗合併?雲林跟嘉義合併?彰化跟南投要合併嗎?可行性實在是不高!
其實行政層級的調整,根本就不必只局限在人口數的思考,就維持現在的縣市政府行政範圍有什麼不可以?只是改變行政層級,既能達到目標,也不會擾民。唯一要面對的議題,就是「省轄市」怎麼辦?台中市與台南市已經「合併升格」成為直轄市,目前有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是否要「合併升格」?
△我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
新竹科學園區所在地的新竹縣市,有著共同生活圈,包括交通、環境、教育,就業、就學、生活上的各種議題都必須共同面對、共同解決。新竹縣市如果能夠「合併升格」成為「大新竹市」,成為擁有「千億級預算」的地方政府,才能與新竹的發展現況相符合,能夠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對於爭取資源、整合重大建設也有相當大的幫助,肯定是新竹縣民市民的福祉!
現實上,新竹市從民國71年升格到現在大約40年,已經發展成為獨特的科技與人文薈萃的城市,而新竹縣治所在地的竹北市,也是人口飛速成長、建設突飛猛進,那大新竹市的市政府要設在哪裏?選舉區域如何劃分?鄉鎮市區是否要同時整併?這都有賴「社會共識」做為「合併升格」的基礎。
至於基隆市是否要合併加入新北市成為「基隆區」?嘉義市是否要與嘉義縣「合併升格」?都是需要討論的議題。
△憲法要與時俱進 台灣才能長治久安
憲法以及法律的修正、對於制度的變革,常常會以「施行日期」作為日出條款、日落條款的規定,讓關係人都能夠有時間與機會因應、準備,也可以減少進步的過程中,抗拒改革的壓力。
蔡英文總統已經進入第二屆的任期中,勇敢對抗中國、建立自主國防,外交上也讓台灣成功走出世界,讓世界看見民主自由的台灣,已經是全世界都豎起大拇指稱讚。我們也期待,在內政上透過修憲行動,面對現實,簡化行政層級、確認行政區劃,奠定台灣長治久安的政府體制,相信將會是台灣在民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大新竹 #合併升格 #鄭宏輝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