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面對世界新態樣!行銷四部曲生態系工作坊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10年「推升中小企業跨域生態系價值共創計畫」,以生態系為核心價值,聚焦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痛點與發展需求,希望能發展適應於本土脈絡的商業生態系。
本次的「行銷四部曲生態系工作坊」將從經營者角度切入,促進生態系的共生、共榮、生生不息,歡迎業界朋友參與:
▶ 09/28(二)「商品策展」打造吸睛故事銷售力|下午2:00~4:30
▶ 09/30(四)「顧客旅程」創造難忘體驗心佔力|下午2:00~4:30
▶ 10/06(三)「跨境電商」發展國際行銷市場力|下午2:00~4:30
▶ 10/19(二)「體驗電商」經營科技應用互動力|下午2:00~4:30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n5iAQMbh4SqKtYLUA
【備註】
報名過後會於課程前三天將課程資訊、會議網址mail至您的信箱,請確認您的信箱填寫正確,並於課程前至信箱收信(若無收到信件請優先查看是否被系統移至垃圾信件夾),或者來信:erican@erican.com.tw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艾瑞肯創業暨電商產業情報研究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2.12.20 -- 重振本地教育質素,停止教育盲目產業化 立法會會議 張超雄議員:主席,首先我要申報,我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任教,歷時已有十多年。這項議案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正因為我在大學任教,而且曾代表教職員加入校董會,所以我能看到大學產業化、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禍害。我目睹當一切都以...
商業發展研究院課程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門三創平台特展-島嶼任意門:青創夢想無疆界」
2021-09-16起 於松山機場大廳
商研院與金門縣政府近年共同推動金門青創政策發展,開辦金門三創服務平台服務金門青年推動事務,期望能夠藉由青年的創意與創新能量,結合金門獨特的地理優勢與文化特色,來活絡金門的產業以及提升金門的國際競爭力、打造青年可以在地就業、創業、逐夢築巢、安居樂業的城市。
金門縣政府成立離島第一個青年服務平台,我們商研院與縣府共同持續加強培育青年具備創新創業、電商產業實戰力,也扮演創業者與政府資源和政策間的橋粱,加強與金門縣政府各局處資源的整合,以及深化中央、金門縣政府及民間創業能量的鏈結,帶動地方創生,發揮最大的綜效。近年結合線上線下創新資源,建立兩岸三地青年最佳資訊管道,已協助輔導超過300人次金門青年與業者,並成立策略品牌工作坊,如在座各位優秀青年都是我們工作坊夥伴,透過各位優秀青創業者鏈結地方特色,點亮金門品牌。
另以青年需求為導向,強化金門青年創業能量,滾動式調整辦理創業課程、講座、創業小聚等,貼切青年創業家需求,紮根創業知能培育,建立正確的創業Mindset,提升在地青年創業專業知識技能,已辦理近百場創業活動。109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對全台各產業都造成莫大衝擊,金門三創服務平台亦啟動紓困諮詢服務,兩年來幫助超過2,000家業者一起度過難關,並推動電商政策培育青年具備創新創業、電商產業實戰力,運用電商與網路社群發展創業創新商業模式,提昇其拓銷國內外市場能力。以上都是金門縣政府與商業發展研究院青年政策推動階段性成果。
下附開幕致辭,鼓勵青年掌握數位經濟創新核心價值真諦,供參:
https://youtu.be/jbnOUCcgU4c
商業發展研究院課程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電力電網領域急需人才!!!
臺灣正面臨能源轉型的挑戰,新電業法、智慧化的需求面管理、新能源崛起等,讓電力電網領域人才需求大幅提升!
⚡【電網學校x實務培訓】智慧電網經理人班⚡
集結台電力、工研院、ESCO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元福實業、台灣綜合研究院五所、微電能源等電力電網專家,聚焦電力電網產業市場面實務經驗,分享 #能源效率與需求面管理、 #電力市場與輔助服務競價、 #電力新商業模式探討,讓你成為電力產業即戰力!
更多詳情 https://lihi1.com/8aVpq/FB
課程報名 https://lihi1.com/Jw7bP/FB
#工研院產業學院 #電網學校 #智慧電網
商業發展研究院課程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12.20 -- 重振本地教育質素,停止教育盲目產業化
立法會會議
張超雄議員:主席,首先我要申報,我在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任教,歷時已有十多年。這項議案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正因為我在大學任教,而且曾代表教職員加入校董會,所以我能看到大學產業化、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禍害。我目睹當一切都以做生意為目的,都以效率、賺錢為目標時,大學如何埋沒良心,大學高層如何喪失了大學的教育理想,大學如何走上一條歧途。我想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過去十多年在香港的大學教學的經驗。
大學本來是要培養年青的一輩。除了葉劉淑儀議員原議案中所說的德、智、體、羣、美之外,大學作為知識增長與產生之地,具有培養年青人的人格,為社會的未來培育一羣人才的使命,這些都是對大學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產業化的背景下,在大學營運越來越像是一盤生意的背景之下,大學已經不再談論這些東西。以我過去所見,大學所想的是如何不斷擴展市場,如何爭取一己的利益和利潤。簡單來說,以我在理大所見,大學高層所想的只是如何做好這一盤生意。
2003年,審計署曾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及其轄下八大院校的帳目作出審計,查看8所大學的管治、大學財務透明度及其整體安排如何,發現它們原來連基本要求也尚未能達到。例如在財務透明度方面,關連人士交易的資料等完全有欠清楚,此情況被揭露後,大學須依循一些新的標準,以便較能符合國際的要求。可是,在隨後數年的財務報告中,我和數位同事包括林本利開始從理大的年報發現,大學在那數年間不斷開設公司。大學的說法是要藉此把發展出來的技術和知識加以應用,但實際情況又如何?
這些公司由大學高層同時擔任董事或行政人員,他們可藉此多領一份薪酬,有些公司甚至設有董事袍金。在公司所投放的資源中,我們分不清有多少屬公帑、有多少是大學循其他途徑得來,這當中當然也包括學費和捐款等。當公司出現盈餘時,公司董事,包括那些持雙重身份,同時亦是大學管治高層的人員又可分攤利益。於是,在5年內,關連人士的交易高達1.8億元。大學董事中不乏自設公司的人員,他們同時跟大學訂立合約,而合約金額動輒以億元計。但是,他們卻可以在完全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跟自己人做生意。
這些都是報章已有報道的事情,甚至廉署已作出調查,提出檢控並罪名成立。主席,情況簡直就是烏煙瘴氣,而且不獨見於一所大學,很多大學都有這個問題。大學現在最着緊的是甚麼?就是如何多賺一點。
試看研究院的情況,有同事曾提到現時的資助研究學位,有六、七成供國內學生而非本地學生修讀,為何如此?我可以簡單解釋一下這個現象,闡釋為何要讓這麼多國內學生來港修讀,導致所謂的國際
化變成國內化,而主要的動機就是要吸引國內一些有權勢的人士。舉例而言,以我作為一名社工學系的教職員,我所看到的發展是在開辦碩士研究課程時,即使不是研究院課程而只是普通研究課程,都會設法籌款招待一些國內大學的教授甚至院長前來修讀。在完成課程後,這些在國內佔據重要位置的人士便成為我們的學生,將來我們進軍內地與這些大學合作發展國內課程時,便會無往不利。大學就是以這些公帑建立與國內的關係,打好關係之後便可面向祖國,發展國內市場,這是很聰明的商業手段。於是,寶貴的研究院資源便被用作讓大學"打關係"。
日 期: 2012年12月19日 (三)
時 間: 上午11時正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 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