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看高雄舊商圈怎麼救?
#新堀江缺的是一座大停車場嗎?
自去年新市府上任以來,高雄舊商圈持續沒落衰退,原本期望「發大財變首富」的商家們個個夢想破滅。然而,被詐騙是一時的,認真思考政策是長期的,面對新商圈崛起、電商競爭,舊市區商圈如何重生? 這是市長落跑後,仍須面對的問題。
去年市長大選期間,某草包候選人在談到新堀江困境時,提出要「廣設停車場、增加停車格」來振興新堀江,這種想法合理嗎? 我們今天就從交通面來頗析。
#盲點一:要增加多少才夠?
假設我們振興新堀江,變得像夢時代一樣好停車會怎樣? 我們實際把夢時代可停3000部車,共有地上地下12層樓的停車場搬來一看,就算是蓋成12層樓了,也要剷平大半個新堀江才能興建,可能性極低。
假設草包候選人的假設:「#消費者來商圈的意願取決於停車位」正確,那看來不管怎麼增加停車位,新堀江都難以 匹敵大型購物中心或郊外商圈,所以難道市中心就沒救了嗎?
#盲點二:真的增加了會怎樣
目前中山路最壅塞路段,尖峰時段車流量每小時單向大於2000PCU(小汽車當量,這是把大、小車和機車合併算),服務等級為D~E級(均速15-20km/h)。如果再把超大型停車場引入,解決停車空間不足問題,等同有利於開車族找尋停車位、節省時間,政策上變相引誘民眾使用汽機車,結果反而造成商圈周遭道路更加擁塞混亂,將會讓新堀江周邊假日平均時速<15km,甚至馬路就變成大停車場。
也就是以現有的道路結構,若再鼓勵小客車使用,不但無法重振繁榮,遊客還得面臨更多交通危害,等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盲點三:全市商圈都來增加停車場呢?
不只新堀江,全市還有其他許多發展呈現衰退的商圈,若是全部以「#廣設停車場」來比拼競爭,大家想像一下高雄會變成怎樣呢? 在各商圈景點,可用的土地都被撥用為停車場,壓縮商業與行人空間,整個城市往鼓勵車輛使用發展,大家買更多車=>再畫更多停車格=>壅塞更嚴重=>再想辦法拓寬、蓋停車場......
前市長陳菊為解決商圈周遭停車位不足問題,因此規劃建置捷運路網與環狀輕軌,鼓勵民眾減少使用汽機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低碳排放量,解決空污、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然而,草包就任後,卻暫緩環狀輕軌工程、積極興蓋停車場,甚至扼殺了哈瑪星公有綠地及路樹。連繼任代理市長也喊出要「終止抑制車輛政策」,往大公路主義前進。
除了交通外,這顯然也和某草包選前改善空污(高雄市第3屆市長選舉公報,「白紙黑字」寫在政見第十項)的承諾矛盾,政策性引誘民眾使用汽機車,等於再次惡化高雄空氣品質,顯然說要改善空氣,實際上是鼓勵空污!
#有替代辦法嗎?
看完「廣設停車場」的問題,你可能會問,有替代辦法嗎?
#解法一:增加大眾運輸使用率
日本東京都會區人口3000萬人,一市超過台灣全國,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卻能有效治堵塞車,其關鍵不是興蓋停車場,而是完整的交通規劃與大眾運輸工具。
依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公共運輸發展成果檢討及推動策略研析」(108年4月版)報告一書,其中針對「我國六都與東亞主要都市運具市占率比較」, 在汽機車使用占比上,日本東京僅占12.0%,高雄市卻高達79.9%,結果就是東京靠近車站的老城區仍能保有活力,相對不怕商圈外移。
捷運的每小時單向疏運量在20000人以上,相當於6000台以上汽車(以3人計),輕軌單向疏運量也在2500人以上,相當於800輛以上汽車,如果將高雄大眾運輸使用率加倍,停車需求將能大幅度減緩,車站周邊的舊市區商圈也會有更多人流。
然而,這樣的改革需要長時間的習慣改變,對運輸網路的投資,城市結構的調整,耐心推動才能確立舊商圈活力的基礎。這是缺乏遠見的執政者(如落跑草包)不會想做的。
#解法二:規劃適合步行的商圈
當民眾習慣開車後,也會習慣「門到門(door-to-door)」的消費模式,讓商圈難以延伸擴大。 而結合大眾運輸、徒步區與良好人行道、綠覆與人工遮蔭,才有可能讓商圈擴大,沿街商業興盛,也避免商圈集中於百貨與購物中心,讓財團吃掉全市商機。
#解法三:引進投資但同時配合小型商家
新的購物商場有助於商圈活化,但若商場太巨大,具有排他性,又可能吃掉所有商機。
日本在受美式購物中心風潮影響後,很早就體認到類似問題,因此對大型零售業與市中心商店街的拉鋸(當然背後各有利益團體活動),國家很早就介入管制。簡而言之,歷經修法後,目前日本有所謂「#造街三法」,譬如:「改正都市計畫法」、「中心市街地活性化法」、「大規模小賣店鋪立地法」來鼓勵市中心活化。而美國也推動「#商務改良特區」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制度,來提升地區公共服務,吸引消費者。
然而,在台灣,特別是高雄,商圈自治協會的向心力與創意不足,也缺乏妥善的制度協調業者與調度資金。而大型百貨長期以來並無和周邊合作的傳統,就算衰退中的業者,也不懂得打「團體戰」結合周邊店家。近年來,日本地方創生或社會設計的一些案例,從協調店家合作,鼓勵微型創業,凝聚街區意識做起,創造不靠補助金的商業模式,這些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但打混落跑的領導者,絕對不會想花費力氣做!
讓我們三殺罷免草包市長,市府團隊再啟動,高雄的舊市區絕對還有生機!
商務改良特區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交通看高雄舊商圈怎麼救?
#新堀江缺的是一座大停車場嗎?
自去年新市府上任以來,高雄舊商圈持續沒落衰退,原本期望「發大財變首富」的商家們個個夢想破滅。然而,被詐騙是一時的,認真思考政策是長期的,面對新商圈崛起、電商競爭,舊市區商圈如何重生? 這是市長落跑後,仍須面對的問題。
去年市長大選期間,某草包候選人在談到新堀江困境時,提出要「廣設停車場、增加停車格」來振興新堀江,這種想法合理嗎? 我們今天就從交通面來頗析。
#盲點一:要增加多少才夠?
假設我們振興新堀江,變得像夢時代一樣好停車會怎樣? 我們實際把夢時代可停3000部車,共有地上地下12層樓的停車場搬來一看,就算是蓋成12層樓了,也要剷平大半個新堀江才能興建,可能性極低。
假設草包候選人的假設:「#消費者來商圈的意願取決於停車位」正確,那看來不管怎麼增加停車位,新堀江都難以 匹敵大型購物中心或郊外商圈,所以難道市中心就沒救了嗎?
#盲點二:真的增加了會怎樣
目前中山路最壅塞路段,尖峰時段車流量每小時單向大於2000PCU(小汽車當量,這是把大、小車和機車合併算),服務等級為D~E級(均速15-20km/h)。如果再把超大型停車場引入,解決停車空間不足問題,等同有利於開車族找尋停車位、節省時間,政策上變相引誘民眾使用汽機車,結果反而造成商圈周遭道路更加擁塞混亂,將會讓新堀江周邊假日平均時速<15km,甚至馬路就變成大停車場。
也就是以現有的道路結構,若再鼓勵小客車使用,不但無法重振繁榮,遊客還得面臨更多交通危害,等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盲點三:全市商圈都來增加停車場呢?
不只新堀江,全市還有其他許多發展呈現衰退的商圈,若是全部以「#廣設停車場」來比拼競爭,大家想像一下高雄會變成怎樣呢? 在各商圈景點,可用的土地都被撥用為停車場,壓縮商業與行人空間,整個城市往鼓勵車輛使用發展,大家買更多車=>再畫更多停車格=>壅塞更嚴重=>再想辦法拓寬、蓋停車場......
前市長陳菊為解決商圈周遭停車位不足問題,因此規劃建置捷運路網與環狀輕軌,鼓勵民眾減少使用汽機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低碳排放量,解決空污、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然而,草包就任後,卻暫緩環狀輕軌工程、積極興蓋停車場,甚至扼殺了哈瑪星公有綠地及路樹。連繼任代理市長也喊出要「終止抑制車輛政策」,往大公路主義前進。
除了交通外,這顯然也和某草包選前改善空污(高雄市第3屆市長選舉公報,「白紙黑字」寫在政見第十項)的承諾矛盾,政策性引誘民眾使用汽機車,等於再次惡化高雄空氣品質,顯然說要改善空氣,實際上是鼓勵空污!
#有替代辦法嗎?
看完「廣設停車場」的問題,你可能會問,有替代辦法嗎?
#解法一:增加大眾運輸使用率
日本東京都會區人口3000萬人,一市超過台灣全國,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卻能有效治堵塞車,其關鍵不是興蓋停車場,而是完整的交通規劃與大眾運輸工具。
依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公共運輸發展成果檢討及推動策略研析」(108年4月版)報告一書,其中針對「我國六都與東亞主要都市運具市占率比較」, 在汽機車使用占比上,日本東京僅占12.0%,高雄市卻高達79.9%,結果就是東京靠近車站的老城區仍能保有活力,相對不怕商圈外移。
捷運的每小時單向疏運量在20000人以上,相當於6000台以上汽車(以3人計),輕軌單向疏運量也在2500人以上,相當於800輛以上汽車,如果將高雄大眾運輸使用率加倍,停車需求將能大幅度減緩,車站周邊的舊市區商圈也會有更多人流。
然而,這樣的改革需要長時間的習慣改變,對運輸網路的投資,城市結構的調整,耐心推動才能確立舊商圈活力的基礎。這是缺乏遠見的執政者(如落跑草包)不會想做的。
#解法二:規劃適合步行的商圈
當民眾習慣開車後,也會習慣「門到門(door-to-door)」的消費模式,讓商圈難以延伸擴大。 而結合大眾運輸、徒步區與良好人行道、綠覆與人工遮蔭,才有可能讓商圈擴大,沿街商業興盛,也避免商圈集中於百貨與購物中心,讓財團吃掉全市商機。
#解法三:引進投資但同時配合小型商家
新的購物商場有助於商圈活化,但若商場太巨大,具有排他性,又可能吃掉所有商機。
日本在受美式購物中心風潮影響後,很早就體認到類似問題,因此對大型零售業與市中心商店街的拉鋸(當然背後各有利益團體活動),國家很早就介入管制。簡而言之,歷經修法後,目前日本有所謂「#造街三法」,譬如:「改正都市計畫法」、「中心市街地活性化法」、「大規模小賣店鋪立地法」來鼓勵市中心活化。而美國也推動「#商務改良特區」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制度,來提升地區公共服務,吸引消費者。
然而,在台灣,特別是高雄,商圈自治協會的向心力與創意不足,也缺乏妥善的制度協調業者與調度資金。而大型百貨長期以來並無和周邊合作的傳統,就算衰退中的業者,也不懂得打「團體戰」結合周邊店家。近年來,日本地方創生或社會設計的一些案例,從協調店家合作,鼓勵微型創業,凝聚街區意識做起,創造不靠補助金的商業模式,這些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但打混落跑的領導者,絕對不會想花費力氣做!
讓我們三殺罷免草包市長,市府團隊再啟動,高雄的舊市區絕對還有生機!
商務改良特區 在 從交通看高雄舊商圈怎麼救? #新堀江缺的是一座大停車場嗎 ... 的推薦與評價
而美國也推動「#商務改良特區」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制度,來提升地區公共服務,吸引消費者。 然而,在台灣,特別是高雄,商圈自治協會 ... ... <看更多>